-
新创
Blueboard:用“体验性奖励”打造职场新福利
摘要: 在传统的公司奖励体系下,物质金钱奖励是主流。Blueboard打破传统,帮助客户引入“体验性奖励”激励机制,让每个职场人都有更多的机会尝试新鲜的事物、感受生活的快乐。
不论哪个时代,公司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都难以避免理解上的鸿沟。曾有一项对比调查报告显示,公司管理者认为员工最想要的是物质回报,但员工最想得到的却是工作上的认可和情感上的感谢。
硅谷的一家新科技公司Blueboard就致力于跨越这个鸿沟,改变传统的员工奖励方式,把物质金钱奖励变成“体验性”奖励。也就是说,员工收到的不再是一张写有冷冰冰数字的支票,而是和爱人一起穿越红木森林、带父母去坐一次豪华游轮、或者自己去学习如何调出最纯正的鸡尾酒之王马提尼的机会。
“我们专注于设计最特别的体验,”Blueboard的创始人Taylor Smith说,“让职场人得到放松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提供便捷而个性化的体验奖励
Blueboard为公司客户提供两类奖励服务。一类是个人奖励,为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员工提供最新最酷的体验选择。另一类是团队奖励,根据团队具体需求,为团队量身定做一次团队体验活动,加强团队感情建设和凝聚力,激发工作斗志。
它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Blueboard的客户,也就是各大公司们,会事先将一笔钱存在Blueboard的账户上。当公司的管理者需要奖励员工时,只需要登录Blueboard账户,选择奖励的等级,填写原因和感谢的话,最后加上获得奖励员工的名字和邮箱即可。获得奖励的员工要做的就是从二十余种不同的体验里选择自己最心仪的一项,然后等着“享受”就可以了,Blueboard会打包完成所有安排协调的事情。
现阶段,Blueboard的主要业务还是在个人奖励方面。根据不同的奖励等级,Blueboard会提供二十余种不同的体验方案。有挑战自我极限的冒险型体验,例如从几万英尺的高空跳落的跳伞体验;也有放松身心、调节心情的享受型体验,例如皮肤护理、日式按摩、户外瑜伽等;还有拓展自身能力的学习型体验,例如声乐课、调酒课等。
很多硅谷公司选择Blueboard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操作简捷,不费时间。Blueboard的创始人Taylor Smith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公司管理者想换种方式奖励员工,但由于没有时间,最后还是用了给奖金的方式。而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让管理者给员工提供体验奖励和发奖金一样容易。”
而这个“简单”也体现在员工领取“奖励”的便捷性上。他们只需选择自己最想要的奖励,然后准时出现就可以了,不用费心去安排。“大多数员工在拿到奖金或购物卡后,都会用在生活必需品上。即便想安排自己和家人去尝试一次新的体验,但总因为太花精力和时间而不了了之,”Smith说,“所以Blueboard一直在为用户简单轻松地享受新的体验而努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lueboard提供的每一类体验都是精心设计的。这些体验包罗万象,有适合一个人参加的,也有适合情侣和家庭的,既给员工充分的选择空间,又可以让每个得到奖励的员工心满意足。
更有趣的是,今年五月,Blueboard还发布了一项新的体验——“成为特工詹姆士·邦德”。得到奖励的员工会拥有007一般刺激的一天,以高空跳伞开始、浪漫的烛光晚餐结束,还有豪华跑车、专车司机、私人飞机随时待命,让选择这项体验的员工大呼过瘾。
体验,是新的社交货币
有人会疑问为什么公司需要给员工体验性的奖励,而非金钱上的奖励。Smith精辟地总结道:“原因很简单,因为体验是一种新的社交货币。”
与金钱奖励不同,体验性的奖励更容易得到分享和传递。金钱奖励对应的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得到奖励的人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数额,而周围的同事也无心打探他人的隐私。
“体验性的奖励让员工之间的关系更近了一步。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谈论自己的体验,分享自己成功的故事,从而感染周围的同事。”Smith说。
虽然有不同的奖励等级,但每个等级所对应的金额是保密的。获得奖励的员工并不知道这些体验值多少钱,因而也不会产生数字联系。
不仅如此,获得奖励的员工也加深了对公司的感情和工作的热情。Smith告诉记者,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解释:金钱奖励是左脑奖励,因为数字是精确的、可解析的而又可比较的,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工作上做出的额外努力与奖励的数字构成对应关系,从而产生为了奖励而工作的心态;但体验性的奖励是右脑奖励,勾起的是人们情感回忆。
Smith举例说,去年,旧金山巨人棒球队获得世界大赛冠军,最后几场决定性比赛更是一票难求。他们的客户之一Eventbrite的明星员工最大的愿望,就是带着她父亲一起去现场看比赛。Blueboard想尽办法买来了球票,帮她实现了这个愿望,让这对巨人棒球队的铁杆粉丝父女有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体验。这种体验远比发奖金更能打动员工,因为“员工感受到的是公司对自己付出的肯定和真诚的感谢”。
Blueboard的公司使命是激励人们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事物。Smith认为,这些精彩纷呈的体验才是人们获得快乐的源泉,才是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而Blueboard就一直致力于提供有意义而且难以忘怀的体验。
丰富职场人生活
Blueboard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是Smith的好朋友Kevin Yip。在学生时代,他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有很多共同的爱好。但在Smith进入埃森哲、Yip加入普华永道以后,他们生活就只剩下了工作。有时候,他们会相互抱怨,三个月持续每周8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得到的仅仅是老板发下来的一张礼品卡。
正是他们的亲身体验激发了他们要去为所有忙碌的职场人找到体验新事物、发展新爱好的解决途径。他俩试验了三个想法,前两个都失败了,Blueboard正是他们的第三次尝试。
这次,看起来他们找到了对的方向。自去年网站上线以来,Blueboard已经拥有二十余家硅谷企业客户,包括云服务Box、极限运动相机GoPro等。在今年,他们还先后融到了两笔种子资金,共计200多万美金。
在第二轮融资中,中国知名创投基金PreAngel是主要的投资机构之一。Smith告诉记者,他是在孵化器500 Startups的一次活动上结识了PreAngel的合伙人Chuck Ng的。因为都是伯克利的校友,聊得很投缘。PreAngel合伙人王利杰和Chuck Ng都认为人们对于“体验”的需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Blueboard将会成为这个领域在员工奖励方面的领军者。
“我们希望能够真正了解‘体验’对于个人身心发展的具体作用。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段体验影响了自己一些,但至于哪个部分以及如何影响的,正是我们需要探索的地方。如果知道这些,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设计这些体验,让每个职场人都能拥有工作的热情,感受生活的快乐。”Smith说。
作者:陈琛
来源:钛媒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1430856.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
新创
从大企业入手,“随办” 想打造移动时代的智能办公
随着企业和中小团队移动办公的需求日益强烈,各类面向这些受众的企业协同工具应运而生: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项目协作为主旨的软件(如Teambition、Worktile),以及针对企业内沟通协作的阿里 “钉钉”。
“随办” 的定位和 “钉钉” 类似,也是个面向企业级的移动办公协作平台。不过,与 “钉钉” 侧重通讯、沟通不同的是,“随办” 强调的是协同与执行,即企业中每一项要完成的任务,它们应如何开展、有效协作、快速响应等等。围绕任务,“随办” 开发了 13 大功能模块,如微任务、微会议、微签到、微申请等,来满足不同场合情景下任务推进的需求。“随办” 的功能模块之间是互通的,各大功能模块之间可自由切换,B 端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购买其中的几项或者全部模块。
创始人于胜泳介绍说,“随办” 上每一项看似简单的模块背后,其实都承载着不同名目的功能设置。以 “微任务” 为例,它的功能类似电子邮件,不同的是它将通常各类信息混杂在一起的邮箱进行了分类梳理。
“微任务” 上设置了 “给我的”、“我派的”、“观察的” 三大板块,将电子邮件中那些自己完成的、自己负责的、自己参与的完全过滤出来,一目了然。同时,每一项任务构成一组主题,参与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自身及相关同事最新的任务进展动态,确保信息的传递是全面、实时与完整的。任务开展之后,派发者还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变动负责人。新的负责人只要看一下以往的记录,就会对任务开展情况一清二楚,无需另起炉灶。通过 “微任务”,员工的每一项行动能做到 “有迹可查”,方便老板掌握一线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
我的疑问是,现在不少企业都在微信上进行内部沟通了,不是更方便吗?于胜泳认为不然,在他看来,“随办” 打造的纯工作场景,而非微信强调的 “生活方式”。“微信上面的信息更多是休闲类的,工作与生活常掺杂在一起,这样难免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到工作的节奏。” 他说。
市场拓展方面,随办并没有采用很多初创公司从中小企业入手的思路,而是直接从大企业起步,目前产品的很多客户都来自世界 500 强,比如辉瑞制药、可口可乐等。于胜泳告诉 36 氪,这一方面与随办创业团队的背景有关,“大家来自微软、IBM 这样的大公司,有一定的人脉积累,会主动介绍客户给我们”。更重要的是,随办的定位很明确,就是帮助企业解决执行问题。“做办公软件,你必须深刻理解职场文化,知道企业最需要什么。现在很多软件照抄 yammer,搞得跟微博一样,但是在公司里老板怎么可能花钱让员工只搞社交不干活呢?”
随办创始团队成员多来自微软、IBM、SAP 等公司,于胜泳曾是微软中国最年轻的部门经理,之后长期担任微软中国高级管理人员,有十多年工作经验。“随办” 产品去年初开始上线,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打磨,目前用户数量 10 万余家。
来源:36氪,作者:人人酱
-
新创
最潮HR现在都这样玩IT校招
不是每家企业都叫BAT,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校园招聘IT职位人数只有10几个情况;不是每家企业都是ATM机,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项目成本控制,还要留出份额打造雇主品牌的情况……
在同样预算紧、任务重的情况,你要苦哈哈地找外包、挂广告、进学校、跑宣讲,却依旧收效甚微;而最潮HR却能每周免费、免费、免费的就把全国IT学霸揽入怀中。不是你的企业不够吸引力,只是你的“玩法”凹凸了!
在校招联考月,他们每周都在免费收IT学霸▲
在校招联考月,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宣传就是爽▲
▼最潮的HR都这么玩IT校招▼
9月11日-11月6日
赛码免费、免费、免费为百家企业联合举行在线编程考试
学生以一次编程考试成绩,即可选择投递N家企业
这个校招季,打动你的不再是冷冰冰的CV
而是带着学生思维的code
▼五步打造现象级校招新模式▼
从亚马逊到百姓网…发布IT校招职位覆盖各行业
从北上广到成渝汉…报名学生囊括211/985百所高校
从C++到PHP…编程考试包含各类主流语言
从编程成绩到详细简历…反馈HR最全学生信息
每周五晚准时开考的赛码校招联考,助你每周一轻松挑学霸
▼你将获得双重保障▼
百所名校万人覆盖,N倍简历回报的数量保障
考试编程水平排名及能力详细报告的质量保障
同时赛码拥有30w+注册用户
8w+重点IT院校2016应届毕业生
从中甄选隐藏在人海中的真正编程达人
▼学生考什么,怎么考?▼
赛码每周五晚独创四道媲美BAT考题的在线编程题
19:00-21:00全国各地统一开考
编程支持语言:C、C++、Java、JavaScript、C#、Python、PHP、Objective-C、Ruby、Haskell、Scala
国际编程赛事即时编译审阅系统全程保驾护航
▼六招,让作弊无所遁形▼
找人替考或组团来考?摄像头随机抓拍进行比对
拷贝别人的代码进行答题?系统自动扫描分析所有考生代码相似度,雷同问卷人工精细比对
即时通讯工具交流或搜索知识点?考试页面跳出警示并记录次数
更有页面禁止右键和复制、试题乱序、随机抽题六大功能保障在线编程考试公平
▼完全免费,约吗?▼
-
新创
专注于应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网站,“灯塔”能否解决大学生“零经验”的尴尬境地?
来源:猎云网(文/马凤仪)
在职业类型五花八门的“58同城”或者“赶集网”上,包罗万象的招聘信息似乎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招聘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步“人群”细分化,比如针对蓝领招聘的“闪聘”和“蓝领公社”;又如针对模特招聘的“immodel”等。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招聘平台也不在少数,灯塔就是其中之一。
创始人郑文绯曾在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投资时报》做财经记者,后来转型去做互联网运营,正是因为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公司的实习生,经常向她咨询找工作的事,她觉得大学生找难就是因为无经验所导致的,想到自己当年毕业找工作的许多不容易,就着手做了“灯塔”。与其说是圆她大学生的梦,还不如说弥补了她自己当时的一些遗憾。
灯塔是一个专注应届生的校园招聘网站,主要面向全国3000万的大学生,帮助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针对大学生找工作兼职的平台有很多,大多以大学生校园兼职为切入点的居多,例如此前报道过的“探鹿”、“同学帮帮”、“兼职猫”、“蜗牛树”等。而灯塔想要更加专注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
据郑文绯介绍,团队4人都有国外留学背景,人力资源总监一直在外企担任人力资源经理,曾在智联招聘担任过项目主管,拥有丰富的招聘经验与行业资源。CTO来自台湾,拥有近十年技术开发经验,也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拥有很丰富的技术开发经验。
据获悉,灯塔正在筹备天使轮融资。
-
新创
从帮助 HR 进行招聘管理切入,“找萝卜” 也希望讲个 “Zenefits + Zenpayroll ” 的故事
对于 HR 来说,刷新招聘职位、从不同渠道收集简历、进行筛选,再对招聘进程进行跟进管理是每日的必修课。但这中间每个环节都比较琐碎,有很多效率提升的空间。“找萝卜”希望解决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他们的思路是为 HR 提供一套基于 SaaS 的招聘流程管理工具。企业 HR 能够在 “找萝卜” 系统中新建职位,录入基本信息后一键发布到智联、前程、拉勾等渠道。收到简历后,能够在 “找萝卜” 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对候选人进行筛选、简历统一格式输出转发、打印等操作。
一般的招聘管理软件都有 “一键职位” 发布功能,如大易的招聘宝、蚂蚁招聘、枇杷派等。“找萝卜” 目前功能上最明显的区别是,补贴智联、前程、58 同城、赶集等渠道,HR 免登录职位发布。
对于企业级服务的产品来说,前一阶段是拼产品,后一阶段就是拼渠道和销售。与一般企业服务铺地推、建呼叫中心的策略不同,“找萝卜” 的启动更像 2C 的玩法,产品上线前一个月他们就开始培养种子用户,拉了 6 个 500 人的 HR 群,供 HR 之间沟通、交换简历资源。前期拥有有效 HR 用户约 2000 人,群成员之间交互频繁(作者在群里有围观)。产品公测前在微信群预热,1000 个 ID 6 小时发放完毕。另外,据联合创始人罗经纬透露,他们与天府软件园等多家软件园、孵化器建立了联系。
“找萝卜” 的思路与 “蚂蚁 HR”,“51 社保” 的思路相似,希望最终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讲一个中国版的 “Zenefits + Zenpayroll ” 的故事。在这之前,“找萝卜” 可能会遇到问题一是切入点可能更多的是在解决 HR 的痒点,而非企业痛点;二是功能壁垒不高,功能容易被企业已有的人力 SaaS 服务集成;三是在企业人事的招聘、社保、福利、薪酬、员工关系等多个领域工作中,招聘是最外围的一层,从这个角度切入人事 SaaS ,后期可能会有略痛苦。
目前 “找萝卜” 已经获得春晓资本千万元战略投资。创始团队中,创始人付浩曾任智联招聘招聘外包部项目经理,之后创办了迈势咨询和易招聘;联合创始人兼 CTO 曾任华为北研 R&D 经理,也曾负责百度无线产品的开发;联合创始人兼市场 VP 曾在智联招聘任西南区大客户总监,另外两位创始人秦俭、于杰也都曾在智联招聘工作。
原创文章,作者:饭遥
来源:36氪
-
新创
上班族工时内的健康卫士,米刻已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融资
近日,米刻创始人张阳独家透露,已在今年上半年获得数百万人民币种子轮融资。
米刻,是一个“硬件+服务”的平台,它是一个将智能按摩椅结合App应用,通过手机蓝牙控制按摩椅的产品。谈到在上门服务形式如此多样的今天,选择智能按摩椅为入口的原因,创始人张阳告诉记者:“我们想要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体验。” 什么是标准化?张阳继续说道:“当今O2O上门按摩产品很多,但是由于服务人员各不相同,所以服务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而智能按摩椅在多种使用模式并存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按摩质量,从而很好的规避掉了服务质量无法保证的这一缺点。”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一下张阳。
张阳,米刻创始人,80后的连续创业者,创业已经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谈到创立米刻的原因,张阳这样告诉记者:“节奏日益加快的工作方式,使得加班成了上班族的日常。高负荷的工作状态无疑给这群人带来了亚健康的困扰。”他还说道:“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优胜劣汰的情况十分严重。你必须高效率、甚至付出更多的时间去表现自己,否则业绩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也致使不少企业爆出加班导致员工身体过劳而猝死的新闻。能为上班族带去很好的放松体验,我认为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米刻以企业为客户,针对上班族提供服务,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提升被服务企业的形象。上班族放松时间少,工时内工作强度大,甚至还要加班。员工获得应有的健康福利,是一家企业文化成长必须具备的。员工为企业付出,而企业也要为员工带去应有的福利;其次,耗时短。在企业这个场景下获取按摩体验,为了不影响工作,员工需要可以短时间内缓解疲劳。而米刻能够满足这种场景下的各种需求,用户可以躺在米刻的按摩椅上选择针对办公人群定制的程序体验,整个过程仅15分钟;第三,米刻有定时使用提醒功能。用户通过设置使用时间,可以避免两人同时使用的情况发生,这很好的提高了使用效率,以优化用户体验。
关于米刻应用本身,张阳告诉记者,一般按摩椅操控困难、按摩程序单一,而手机App操控简单便捷。应用利用蓝牙通讯和云概念,将按摩程序放置云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简单操作,实现按摩模式的选择。这些模式均是为久坐的上班族量身定制,比如酸痛改善模式、颈肩舒活模式、舒展拉伸模式等。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按摩模式,界面简单明了。同时,米刻会通过云端定制系统,研发更具独特性的按摩程序为用户带去舒适的体验。
从按摩椅本身来说,米刻的产品是与知名品牌KGC合作定制的App智能款。那么产品优势在哪里?传统按摩椅采购产品成本较高,质量好的按摩椅一般单台价格在万元。而企业使用按摩椅,使用频次高,损耗大,对于部分企业来说获取门槛过高。除此之外,传统按摩椅程序层次不齐,不一定能购买到具备符合体验的产品。费用方面,米刻每年收取1500左右作为服务费,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企业无需购买。服务的内容包含物流、维修、保养,以及产品损坏后的免费置换、程序更新等,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使用门槛。记者还了解到,米刻为用户提供首月免费试用服务,从试用到使用的转换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米刻上线于今年5月份。团队有12名成员,核心成员4人。目前,已经服务于腾讯、携程、爱奇艺等多家知名企业。接下来,米刻希望获得Pre-A轮外部融资。
文/姜嵇雪
来源:虎嗅网
-
新创
企业服务再添生力军,“58Tax”以财税为基础向管家服务发展
58Tax是一家自助式的企业综合服务电商平台。至于58Tax这个名字的由来,58Tax创始人&CEO潘晓娟告诉记者:“我们产品是在5月8号正式上线的,专注为创新企业提供财税服务。”
与传统代办机构不同,58Tax省去大量中间环节,将透明的价格体系推送给B端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财税咨询、法律咨询、企业融资等服务。“58Tax是财税行业和B2B电商的一次融合,更是一次纵向的细分。企业用户可以自助线上下单,全程了解进度;负责账务处理的专业会计可以线上接单,线下处理业务。”潘晓娟说道。58Tax线上24小时接单,移动端安卓版已经上线,iOS版还在审核当中。
58Tax的业务主要有财税、证照和人事三大服务板块共12款产品。其中财税板块是58Tax的入口产品,目前所有账务处理全部由中级会计师完成。58Tax现已开拓北京、上海、广州等50个城市,客户数量超过200户。
创业热是大众有目共睹的,所以针对企业服务这一市场各家都是各显武艺。从知识产权服务切入的有知果果,从企业法律服务切入的有快法务,从企业社保切入的有51社保,当然还有企业注册、财税代理、公司社保、法律服务等全覆盖的公司宝。58Tax与这些公司既有业务的重合,又有服务方式的不同。58Tax开始是以财税为主要切入点,垂直深耕财税领域相关产品,在江苏已经打通与税务系统的连接,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为更好地服务创业者,尤其是高校创业者,58Tax创新性地推出了大众版和校园版两套收费体系,校园版的每一项服务基础价位都要比大众版优惠3000元。同时58Tax还积极参与由政府、社群、高校等组织的创业沙龙、论坛及分享会活动,将创业心得、优质服务和优惠活动搬到线下,实现了双线贯通。
目前58Tax主体业务全部为垂直自营,但潘晓娟告诉记者,在9月份以后,58Tax将作为平台运营,把所有业务都外包给入驻平台的机构、个人。做平台,模式较轻,不会受地方限制,更容易将模式复制到其它城市。58Tax将以SaaS软件作为服务过程控制与质量监督平台,确保平台上入住的机构和个人按照既定的服务标准服务客户,保证服务速度和质量,让用户放心。
来源:猎云网
记者:陆阳平
-
新创
解决会展中参会者与企业的互动难题,亿米提供基于SaaS的模板化工具
尽管每年遍布中国各地的会议超过 500 万场,但其数字化的比例还不到 10%。沿用传统方式办会的最典型痛点为效率低下、参会体验糟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最贴近用户的工具——那么,企业的会议能不能把各个环节甚至是互动过程都 “移植” 到参会者手里呢?
这是Uwin在官网里描述的会展活动现状。
而现在,Uwin 开发了一款叫亿米的 SaaS,提供 “All in one” 的一站式会展互动服务,并主要专注于提高展中参会者与企业的互动。
要知道在 “互联网 + 会展活动” 这块,产品形态主要分两种:一类是专注会议、活动流程管理的软件,另外一类是为参会者研发的 App,不过这两种模式互有交集。亿米则更倾向于站在参会者的角度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亿米会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制作模板,比如电子门票,还有电子签到、会议指南、大屏互动、现场抽奖、电子问卷等等,企业可以根据设定制作一套完整方案给到参会者。
到了会展活动现场,参会者便能通过亿米进行电子签到,获得线上会议指南,另外根据企业的设定,参会者还在亿米上与大屏互动、参与现场抽奖等等,在会展活动结束时,他们还能填写电子问卷或者下载相关资料。取代了以往的纸笔作业,亿米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参会者的体验,另一方面还能对参会者的现场行为进行跟踪,结合问卷等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导出一份评估数据给到企业。目前亿米会向企业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用。
未来,亿米还想为参会者带来更多价值,比如上线社交功能,在平台上就能看到其他参会者的相关信息,帮助参会者快速觅得想要认识的人。另外,与会展活动相关的商务服务也在亿米的考虑范围内,他们接下来还可能在平台上提供打车、订酒店等一系列功能。
其实,目前将眼光瞄向展中服务的还有会点、会鸽、会腾以及易会等平台。
亿米告诉 记者,虽然他们是 Uwin 旗下的一款产品,也属于其产业链上的一环,但亿米将会以更独立的姿态发展,目前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
来源:36氪,作者:lxy
-
新创
从心理测试切入职业规划,心晴管家想帮大学生匹配职业导师
来源:猎云网 (文/张晓庆)
毕业去哪儿?对于这一问题,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长期处于迷惘或者纠结状态。归其原因,大抵逃不出这几点,自我认知不足,缺少行业人员的专业点拨,缺乏实习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等。而与此同时,公司也常常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此次关注的心晴管家抓住了这一市场痛点,以职业测评为基础,想为大学生与职业导师搭建沟通桥梁。
事实上,心晴管家已经经历了一个大的转型过程。今年4月上线时,心情管家是一个类似于鸭梨心理、简单心理、壹心理等的心理健康平台。对于转战职业规划领域,创始人代建俊告诉记者:“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按照现在的经济基础,纯心理健康平台要想存活还是比较难的。于是我们就转战了心理学的其中一个子学科——职业生涯规划。”改版后的心晴管家于6月上线,目前只有安卓版,部分功能还处于完善阶段。由于尚未开始大规模推广,用户数量在1200左右。
心晴管家采用了“自我认知——导师点拨——自我成长”模式。
首先,用户在参与平台上的心理测评题后,心晴管家会快速提供相应图文结合的职业DNA报告,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个人气质,并根据匹配度,推荐“心晴师”,即职业导师。
据悉,平台上已经有100多位心晴师,包含企业CEO、企业高管(如HR)、高校教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用户可根据匹配情况预约心晴师,一对一咨询行业困惑。值得注意的是,心晴师与用户之间的选择是双向的,意味着只有在导师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开始交流。此外,心晴师可以分享相关优质内容供用户参考,也可发布一些招聘启事。前期,咨询服务将完全免费,之后则会根据心晴师的粉丝情况收取一定费用。代建俊告诉记者:“我们今后也会邀请VC入驻,满足创业大学生的需求,还会邀请入职几年的大学毕业生,以适应更大的市场。”在这一模式下,双方实现了共赢,一方面大学生解决了职业困惑,另一方面心晴师则可根据平台积累的数据,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或者找寻创业项目。
能否胜任一份职业,除了兴趣外,离不开相应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时间管理能力等。因此,心晴管家还设置了“自我成长”模块,筛选导入相关培训课程。教育、培训分发也将是未来心晴管家的商业模式之一。
此外,代建俊告诉记者,心晴管家在9月份也会积极开展线下活动,为导师与大学生创造面对面交流机会。近期心晴管家的主要目标是完善安卓版,并在9月推出web端,以及提高职业DNA测试的信效度。
由于心晴管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就业,因此在推广上难度不大,目前已经与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建立合作。
目前市场上,以专业人士职业点拨为核心模式的产品还有领路、在行、脉脉以及会会。对此,代建俊认为:“心晴管家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国内首创的职业DNA测试与匹配度算法。另外,其他平台的模式重心在于线下面谈,收费也较贵,并不适合大学生群体。”记者认为由于心晴师有一部分为企业CEO和高管,心晴管家可能存在咨询时间和效果无法保证的问题。
心晴管家的创始人代建俊,目前浙大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在读。心晴管家已经是他第三个创业项目,在本科阶段,他就已经在旅游、教育领域创业。团队COO崔正哲也是浙大直博生,连续两次创业者。目前团队共计10人。
融资方面,心晴管家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计划200万人民币,主要用于匹配算法完善和市场推广。
-
新创
猎必得:抢单而不是派单,连接雇主与服务机构的撮合平台
近日,HRTechChina关注到一款新产品“猎必得”(http://www.liebide.com/)(猎必得官网),其为连接雇主与猎头机构的服务撮合平台。
HRTechChina登录其首页,主要有针对猎头的“我要抢单”以及针对HR的“我要招人”两大功能。基于这两大功能,其官方介绍为,各位自行体会(见下图):
HRTechChina记者分别就“猎头”及“HR”的身份体验了一把。注册时是需要填入真实名字以及进行手机短信。但,记者起初申请注册“我是猎头”时,连续3次手机都没收到验证码。
不论是申请猎头还是HR身份,跟大多数招聘服务平台相同的是,都需要通过验证企业邮箱,通过后,猎必得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验证,审核时间为1——2个工作日内完成。就是说,HRTechChina下周一或者二应该可以来个对猎必得更详细的体验介绍啦。
虽然暂时还未通过猎必得的审核,但是在进行初步申请完成猎头的注册后,就进入到了抢单的页面(当然,在未通过审核前还不能进行“抢单”的操作。)佣金提成一般在15%——25%不等,目前该平台商有80个职位。
其实近年来,专注于雇主与猎头的服务平台层出不穷,除了猎聘,猎上网外,就今年下半年来说,HRTechChina报道的类似平台就有猎头协同招聘O2O平台友才网、获得音乐人胡海泉天使投资的猎公社等涌现了出来,未来,在是否会颠覆传统猎头运营模式的发展下,连接猎头与雇主的服务平台应该还会越来越精彩!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