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谷歌正在开发招聘APP 准备与LinkedIn竞争
北京时间4月14日消息,最新消息显示,谷歌收购的创业公司Bebop正在替谷歌开发招聘App。Bebop网站发布一些招聘消息,点击之后链接指向http://hire.withgoogle.com,页面内容显示谷歌正在开发一项名叫“Google Hire”的服务。
实际上新服务已经启用,华纳兄弟子公司DramaFever、创业公司Medisas和Poynt等机构用谷歌Hire发布职位空缺消息。
几个月前,谷歌推出了Cloud Jobs API,通过API企业可以为自己的网站添加职位搜索功能,现在谷歌又准备推出Hire服务。谷歌Hire将会与Greenhouse、Indeed、Jobvite、LinkedIn、甲骨文Taleo竞争。
Bebop是一家创业公司,其联合创始人戴安·格林(Diane Greene)也是VMware的联合创始人,2015年谷歌收购了Bebop。
2015年,谷歌CEO桑达·皮查伊(Sundar Pichai)曾经在收购消息中表示:“Bebop是一个新的开发平台,有了它开发、维护企业应用将会变得更容易。我们认为Bebop将会帮助更多企业寻找出色的应用程序,让它们从云计算中获益。”自此之后产品到底有了多大的变化?我们不得而知。(云外)
来源:新浪科技
-
硅谷
挖掘应聘者社交网络数据,智能化招聘 SaaS 平台 Teamable 获 5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据记者了解,智能化招聘平台 Teamable 宣布获得了一笔 5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领投方是知名风投 True Ventures,参投方为投资基金 SaaStr Fund。
Teamable 是如何工作的呢? 利用社会关系、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Teamable 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应聘者各种人脉关系。通过浏览应聘者的联系人列表(包括 Gmail、Facebook、GitHub、获取他/她已经分享的其他信息源),Teamable 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找到此人的全部社交图谱,挖掘出你的同行、朋友或是其他熟人,帮助企业更加全面的掌握应聘者信息。
当然,Teamable 在隐私方面也非常注意,并不会泄露应聘者的相关信息。鸵鸟创投媒体(微信:wechuangye)还了解到,目前已经有 90 多家企业成为了该公司 SaaS 服务的订购客户,其中包括线上支付公司 Stripe、驾乘分享公司 Lyft 等。此外,使用 Teamable 智能招聘服务的还有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医疗科技和癌症研究公司。
来源:鸵鸟电台(微信:wechuangye)作者:Farmer
-
硅谷
创业分享社区——Indie Hackers被Stripe收购,Stripe此举是想吸引B端流量?
日前,第三方聚合支付工具Stripe收购了 Indie Hackers。
Indie Hackers 是一个为企业家提供知识共享的社区,这条收购消息是Indie Hackers 的创始人 Courtland Allen 的在他的博客中发布的,之后也被 Stripe 快速确认。
Indie Hackers 通过采访有独立收入来源(收入来自客户,非风投注资)的企业创始人,记录下他们的创业经历,如何从零实现营收等故事,并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创业者。
Indie 的创始人Allen表示,他在去年七月时创办了Indie Hackers,当时不知道怎么去开展在线盈利业务,于是就想创办一个创始人分享自己创业公司如何实现营收的社区,让有需要的创业者在这里找到一些灵感建议。他自己也从中吸取了很多建议,并将Indie Hackers的收入从几千美元增加到几乎每月6000美元。前期 Indie Hackers 的收入主要是来自网站的广告收入,但创始人 Indie Hackers 表示被 Stripe 收购后不会再在网站上发布广告。
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Indie Hackers 已经采访报道了很多独立创业者(这里“独立”意味着企业资金来自客户,而不是风投和雇主),这些创始人十分清楚如何让公司收入从每月几百美元增涨到几万美元。比较有趣的是,Indie Hackers 网站上的创业故事按公司平均月收入水平进行分类,月平均收入从几百美元到几万美元不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创业故事。 在这里,独立创业者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分享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得失和一些数据,与36kr的报道手法稍有不同。
但是 Stripe 为什么要收购 Indie Hackers 呢? Stripe 联合创始人帕特里克·科里森( Patrick Collison )表示,Stripe 收购独立黑客的目的是想让 Indie Hackers 壮大起来,吸引更多独立创业公司的报道和创业者们的关注 ,这将会为 Stripe 带来 B 端流量, 吸引更多的企业使用 Stripe 进行线上收付。
来源:36氪,作者:zoe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0564.html
-
硅谷
智能招聘公司Beamery完成500万美元融资,为候选人建立一套CRM管理系统
市场上有很多招聘工具,他们可以追踪求职申请、发布岗位广告、或是测试应聘者的能力。但是对HR来说,企业依然处于被动位置,他们需要等待应聘者主动来申请职位。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人力资源需求。
Beamery成立于2014年,三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Abakar Saidov、Sultan Saidov 和 Michael Paterson,他们都是从创业科技加速器 AngelPad 走出的创业校友。
Beamery 会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以及其他招聘工具收集人才信息,并针对每个候选人才建立360度全方位资料视图,为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数据,帮助HR招聘人员作出更好的招聘决策。Beamery能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帮助某个指定企业分析潜在的工作需求,以及应聘者需要具备哪些工作能力。和销售和市场营销人员经常使用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一样,Beamery更像是一个专门支持招聘的CRM系统。
近日,Beamery完成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Index Ventures领投,Edenred Capital Partners,GP Ventures和LocalGlobe参投。公司去年已经筹集到2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是Edenred Capital Partners和人力资源科技公司Grupa Pracuj。
Beamery表示,新的资金将用于将扩大团队,并在Bay Area开设新的销售和营销办公室,其核心产品开发人员和工程团队将保留在伦敦。
对于此次投资,Index Ventures的Jan Hammer认为,Beamery的招聘方式使公司在聘用方面具有战略优势,在招聘方招到人才之前,Beamery已经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Beamery用户的招聘成本下降了39%,用于搜索候选人的时间也降低了31%。
联合创始人Abakar Saidov认为,Beamery就像Salesforce + Marketo一样,公司是第一个提供API接口的招聘CRM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跟踪从Lead> Application> Hire的整个候选人周期,整个过程使用AI和自动化抓取候选人数据。
Beamery的软件本质上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环境,用于跟踪和连接潜在的候选人以及诸如电子表格之类的工具,同时还插入了用户使用过滤器搜索候选档案的设备; 通过电子邮件营销或活动邀请来吸引潜在雇员; 并查看候选人的响应能力,以便客户可以判断哪些潜在员工最合适。现在没有其它公司为还没有被雇用的员工建立一套系统,这恰恰错失了一块大市场,因为大公司总会有对人才的需求,提前收集好的数据库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匹配人才,这也是公司竞争力所在。
此外,Abakar Saidov告知,Beamery平台不局限特定的部门或工作角色,而是针对“每一个需要招聘的企业。使用Beamery的客户有50家左右,其中包括Facebook,Dropbox,VMware和Criteo等,活跃用户数量约为1000人。
Beamery的竞争对手有 Avature和Smashfly。Avature更加注重通过数据的积累管理人才,Smashfly 主要帮助企业寻找那些可能跳槽的员工,持续与他们保持联络并在企业有招募需求时快速匹配。SmashFly 已于去年完成了 2200 万美元 B 轮融资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36kr.com,36kr.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0466.html
-
硅谷
YC孵化的Saleswhale融资120万美元,想要加速自动化销售流程
新加坡的Y Combinator孵化的Saleswhale今日获种子轮融资120万美元,本轮融资由Monk’s Hill 风投领投,格力资本和六位天使投资人跟投。
Saleswhale由Gabriel Lim, Venus Wong和Ethan Le在2015年成立,是一家通过人工智能,帮助企业利用邮件完成自动化销售的初创公司。从官网上看,Saleswhale目前有两款产品,Engage和Prospect,Engage允许客户公司建立一个虚拟的邮件账户,该邮件账户拥有者是一个虚拟的自动化销售开发助理,会处理用户公司所有的销售信息;另一个产品Prospect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与消费者更多的对话和决策预见。
Saleswhale是一个自动化的销售助理,通过邮件帮助企业跟踪所有销售线索,加强与用户的沟通,进行信息辨别判定便于真正的销售人员进行后续跟进。这将有助于解决企业销售人员流失问题,并且为客户企业提供高效完善的销售流程。
这个自动化的销售助理拥有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能够回答潜在的问题,并且向自己提问进行自我修正,像一个真实存在的高级销售人员那样进行预期判断。一旦某个预判合格,Saleswhale将发送给真实的销售人员审核,审核未通过Saleswhale将会重新预判并再发送审核。
Gabriel Lim称,自今年2月起,Saleswhale已经服务几十位客户,收入13万美元,为客户带来超150万美元的交易价值。Engage服务收费构成是注册时有一个基础的费用,用户每次使用时再单独计费,新注册用户有一个14天的免费试用期。Saleswhale公司目前并没有透露更具体收入,但Gabriel Lim称,基础费占总收入约40%。
据悉,Saleswhale将利用新筹集的资金用于团队扩张,主要是聘请更多的后台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
本文来自翻译:e27.c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0142.html
-
硅谷
完成 1800 万美元 B 轮融资,Crunchbase 推出智能企业服务
近日,Crunchbase 在其官网上宣布,公司已经完成了 1800 万美元 B 轮融资,本轮投资方是Mayfield Fund 及其合伙人 Rajeev Batra 。Felicis Ventures、Cowboy Ventures、Emergence Capital Partners 及 AOL 四家机构跟投。
Crunchbase更新自己的融资信息
Crunchbase,2007年在美国旧金山创立,是覆盖初创公司及投资机构生态的企业服务数据库公司。最初由TechCrunch持有,后被美国在线(AOL)收购。2015年由于Verizon收购美国在线,并在同年Crunchbase获得Emergence Capital投资650万美元的投资,于是Crunchbase又从美国在线分离。于2015年11月再次获得2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未公布,并于去年推出Crunchbase Pro企业服务付费产品。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Crunchbase Enterprise及Marketplace。
前者Crunchbase Enterprise更像是去年推出Pro产品的升级版本,此前Pro提供三档不同的服务,免费版可以查询公司基本资料、投资机构信息,进行简单搜索;29美元/月专业版可免除广告,有提醒和分析等功能;99美元/月企业版针对5人以上团队,与Salesforce进行了整合。Crunchbase Enterprise将更类似AI商业顾问,让企业能够进行分类化的查询、搜索和分析,例如跟踪相关投资趋势,追踪识别行业动态,以及关注合作伙伴或竞品公司的最新动向。目前有超过5000家公司使用该项服务,包括微软、三星等。
而Marketplace,将Crunchbase更多转变为一个数据平台,访问者可以搜索和分析其中的数据,并开放API接口并通过爬虫技术或其他信息数据收集方式,从第三方获取信息对Crunchbase数据库进行补充和增强。目前已经签约了10家公司,目标是4月底前完成15家,但并不会对外公布这些公司。
Enterprise及Marketplace更像是相辅相成的两条业务线,一方面,Marketplace通过第三方更快的抓取更多的数据,对Crunchbase进行补充和完整,为Enterprise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另外一方面,根据企业对Enterprise的使用情况,能够得出哪些数据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行业动态或是热点资讯,对Marketplace的后续数据抓取方向或是算法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大量吸收数据,同时提出更精准的分析和判断,这对未来Crunchbase的算法模型和AI学习能力将是一个很重大的考验。目前需要40个人来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
事实上,类似 Crunchbase 这种以数据库切一级市场服务的国内公司也有不少,如创投助手、企名片、it桔子等。
以创投助手为例,目前其功能涵盖to C和to B这两端的。C端主要针对投资人和创业者,现有的三个功能为:Deal Sourcing(项目资源)、follow up(跟踪)、Research(研究)。创业者在该平台填写公司完整信息,投资人就能在该平台搜索公司信息,并借助该平台找到联系人。
而B端的“Deeper募投管退系统”则针对投资机构,目前主要解决“募投管退”四个业务环节中的“投”(标的的筛选和投资)、“管”(投后管理)。
当然,目前国内使用信息化软件的一级市场投资公司数量较少,随着中国私募股权类投资基金的暴增,这个市场也会随之增长。同时对于平台整理的信息是否全面、客观以及其上核心数据的能否做到安全无泄漏,都将影响着该赛道玩家的未来发展。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9748.html
-
硅谷
硅谷新贵Okta(身份管理软件公司)今日上市,首日大涨近40%,市值超过21亿美金!
身份管理软件公司Okta(股票代码为“OKTA”)周五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今年IPO的第二家大型企业技术公司。公司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开市后股价大幅攀升近40%,市值超过21亿美金!
截至收盘,该公司上市首日大涨38.29%,报23.51美元,较发行价17美元上涨了6.51美元。
本周早些时候将发行价上调至15美元到17美元,今日正式确定为17美元。公司已经制定了二次募股计划,承销商可以在30天内追加认购最多165万股股票,这样融资总额可能会增加到2.15亿美元。
Okta的财务数据表明,公司的营收正在不断增长,亏损也在不断减少。
2017财年营收为1.6亿美元,比2016财年的8600万美元增长86%。
同时,2017财年毛利润约为1.04亿美元,比2016财年的5000万美元增长108%。2017财年的净亏损约为8400万美元,2016财年的净亏损为7600万美元。为了筹备IPO,Okta 2017财年的销售与营销开支增至1.19亿美元,高于2016财年的7800万美元。
资料显示,Okta成立于2009年,创始人为云计算先驱Salesforce.com的两位早期高管。随着网络友好或云计算软件在工作场所得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一大批创业公司得以涌现,而Okta是其中一家。
Okta的软件本质上是一种“云连接器”,能将一家公司及其员工使用的大量软件应用整合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9日身份管理平台 Okta成为美国最新一家估值超10亿美元的高科技初创公司。
-
硅谷
华盛顿邮报:IBM员工不能再work from home了,回办公室吧!还记得雅虎早就取消了吗
你是不是在为你的职员制定work from home政策? 毫无疑问,远程工作是一个流行的趋势,事实上,盖洛普民意测试结果显示,美国大约有25%的员工会在家完成部分甚至所有工作。不过先别急,你可能要重新考虑一下远程工作的问题了。因为有些美国最庞大、最具创造力的公司正在让他们的远程工作员工重回办公室。IBM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
在过去的几年里,IBM一直在将其设计、安全、采购和其他信息技术部门的远程工作员工以及沃森人工智能和云发展计划团队重新聚集到办公室里。而最近Quartz的一篇长篇报道显示,IBM市场部门2600名员工也要重返办公室了。他们将不得不往返于家和IBM在美国的六大总部之一,或者直接搬到公司附近去,不然就会面临被炒的结果。(IBM将提供离职补偿金)
截止2009年,IBM有40%的员工在家远程工作。正如你所想的一般,他们并不会欣然接受这个决定。但IBM的领导高层自有他们的理由,他们相信员工在一起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激发创造力——即使IBM去年一年内就已经获得几乎8000项专利(超过其他任何公司),新想法还是供不应求。 IBM面临着的挑战不仅包括来自其他云技术供应商的竞争,还有近几年来逐渐下滑的股票价格。
IBM从自身角度开始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强调了“饮水机效应(Water Cooler Effect)”的作用,即比起在家里工作,当员工们在同一个地点时,他们能够更好地沟通、合作以及创新。“我认为我更愿意所有人都聚在同一个办公室,大家一起讨论,然后把大家的思路写在一块白板上,而不是在电脑前共享屏幕。”一位将要搬到公司附近的员工告诉Quartz,“人们在打电话的时候注意力分散得多”。(不过讽刺的是,这名员工最终决定辞职)
不论怎样,这个趋势并不仅仅体现在IBM。根据Quartz的报道,Facebook为住在公司总部附近的员工提供额外的奖金,雅虎、Reddit和百思买都在过去几年里废除了远程工作政策以鼓励员工回到办公室。就连谷歌的前首席财务官都曾在2013年表示,希望在家远程工作的员工“越少越好”。
IBM的首席市场官期望这个决定能够让办公室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地方,从而最终使得公司和客户双双获利。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BitTiger
-
硅谷
不只是聊天那么简单,Kylie.ai 用 AI 技术帮助企业进行客户支持
商务决策远比简单聊天复杂,和chatbots相比,Kylie.ai 将工作能力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级
Chatbots技术带来的即时讯息回复被视为下一代客户服务的媒介,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借助这类技术,后台客服人员的团队配置得以减轻,转由聊天机器人来解决客户方的要求或提问。伴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关注 AI 在改善服务体验中的潜力,期待 AI 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问题解决能力。
Kylie.ai 是一家获得Y Combinator Fellowship 资助的创业公司,创始人 Jamasen Rodriguez 和 Sinan Ozdemir 表示,Kylie.ai 能够了解客户投诉时的不同情境和情绪,并在公司的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响应方式。
Kylie.ai 的最大特点在于跨平台。使用Kylie.ai 的用户需要将其接入到第三方企业服务平台中,如Zendesk、 Google、 Twitter、SAP 和 Salesforce等,这些平台上的信息流涵盖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流。平台接入意味着 Kylie.ai 可以大量接触到企业和客户的交流信息,在前期,问题经过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和处理后由Kylie.ai 进行信息回复,在这一阶段 Kylie 虽然并没有接触到核心的信息处理环节,但是对工作人员的处理流程和决策的监控是 Kylie 作为 AI 的深度学习过程。经过大量重复性问题训练后,AI 便可以独立进行客户支持工作,对不同的诉求进行自动回复。而这些工作也是跨平台的。同时也能保证24 X 7 的服务时效。
聊天机器人的数据来源一般是从大量的对话中学习得来的,这些对话可以没有特定的主题,Kylie.ai 的学习过程囊括了大量的商务交流,很显然,Kylie.ai 需要面对的问题的情境性更强。
客户支持远比简单聊天的客服工作复杂,和chatbots相比,Kylie.ai 将工作能力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级:
从内容层面上, Kylie.ai 所面对的信息的将更佳复杂、量级也更为庞大。
对合作客户支持的情境是十分复杂的,同时要考虑到各类因素。目前这类问题的响应过程需要客户支持人员根据客户要求查询资料后,由高级业务人员再作出决定,而现在,借助大量的“学习积累”,多个工作人员的协作由 Kylie 代替。
对于企业来说,将 AI 应用到更宽泛的场景中有诸多便利:
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对客户支持水平的影响较大,不掺杂情感因素的 AI 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剔除这些不可控因素,效率之外更多质量
用 AI 技术来完成和客户之间的支持对接意味着团队的缩减,管理成本的降低
借助 AI 的协助,工作人员有更多精力专注那些复杂问题
虽然愿景美好,但客户支持工作的不确定性难以量化,加重 AI 在企业经营中的角色对于企业运营而言试错成本高,面对纯理性的 AI,理性的企业家们或许并不是那么放心。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venturebeat.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9603.html
-
硅谷
客户关系管理平台Bizzabo获650万美元A轮融资
日前,致力于简化营销活动流程的创企Bizzabo获得650万美元A轮融资。
此轮融资之后,Bizzabo的融资累积到1450万美元。该公司在特拉维夫和纽约均有办公处,新入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开发其云端活动管理平台。
Bizzabo成立于2012年,最初推出的是一款社交应用,用于会议沟通。2015年,随着活动营销应用数量的增加,Bizzabo转型成为客户关系管理平台。
Bizzabo软件的目标是,通过推动各环节自动化,简化营销活动。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营销邮件、日程和登记网站,追踪用户交互、票务收入和上座率。
Bizzabo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目前全球最大活动管理软件开发商Cvent,去年,Cvent被Vista Equity Partners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Bizzabo创始人兼CEO Eran Ben-Shushan表示,他的公司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更注重中小型企业,致力于推动整个组织过程的数字化。Eran表示不方便透露具体客户数量,但已经有“上百个”,其中比较知名的包括通用电气、维珍航空、USAA和The Lean Startup。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4月6日报道(编译:蔡妙娴)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