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公司
    硅谷最热门的50家初创公司:教你如何找到创业点子 作者:俊世太保 如今创业浪潮正席卷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创新工作者将各种想法带到生活中,并且很多的公司都成立于硅谷。硅谷可以说是创业者的天堂,这是一个充斥着创新和理想主义的地方。 福布斯最近整理了一份2015年硅谷估值增长最快的初创公司名单,这份最热门的初创公司榜单包括优步(Uber)这家世界上估值最高、由风投资助的非上市初创公司,也包括很多刚刚成立不久的初创公司。 这份由福布斯中文网整理的长长名单中,却没有对各家公司的详细介绍,所以我对信息进行了重新梳理,希望能帮助国内的创业者更好的了解这些公司。 1、Uptake Technologies   估值:11亿美元 今年10月,这家深藏不露的数据分析初创公司在成立仅一年之后,就以10亿多美元的估值募集到4,500万美元资金,由此突然在芝加哥冒了出来。这家公司究竟在做什么呢?这方面的详情很少,但Uptake正在设法成为诸如建筑、航空、采矿、铁路等各大行业的分析与预测软件后台服务平台。Uptake所提供的是真正有价值的预测性洞察力。 2、Slack   估值:280亿美元 Slack是一款替代邮件沟通的工作协作工具,企业员工能够将几乎工作的一切放置在Slack平台中,并创造了大量闲聊机会,改变了过去企业协作工具的固有形象。Slack同时发展出了强大的集成能力,能够将大部分工作使用的商业软件放置在平台中。从一个小想法到软件界巨头,Slack的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仅用了3年,而目前该公司估值280亿美金。 3、Porch   估值:5亿美元 Porch建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该公司在最新一轮的融资为6500万美元,此轮融资令该公司的估值超过5亿美元。Porch主要向家装相关从业人员收费,帮他们接触到更多寻找家装工人的业主。付费从业人员可以在Porch.com的网页上发布特色写广告,了解竞争对手对类似作业的收费,以及查看特定房屋的家装历史。埃利希曼表示,如今Porch网站的注册从业人员已有320万,项目累计1.3亿个。 4、OfferUp   估值:8.14亿美元 OfferUp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设在西雅图,这是一家主打同城交易的网站,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种更便捷、更安全的交易方式。两位创始人Nick Huzar 和 Arean Van Veelen创办 OfferUp 的初衷其实很简单,他们只是想卖掉些用不着的东西来给家里腾点地方。迄今为止,OfferUp总共完成了2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9000万美元。整个2015年,平台上的交易额已经超过30亿美元。 5、PicsArt   估值:2.5亿美元 PicsArt,不仅是一款具创意性的图片编辑功能的APP,还是发展最快的摄影艺术家社交网络之一和最大的图片作品库之一。目前总下载量超过2.5亿,全球月活跃用户超到6500万。高速增长的下载量和用户数让PicsArt的估值不断飙升。去年6月,这家公司宣布获得1500万美元融资。目前其估值达到2.5亿美元。 6、Casper   估值:5.55亿美元 Casper的主营业务是向消费者直接销售由该品牌打造的塑胶和记忆海绵床垫。该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顶级的床上用品供应商”,目前他们正计划将产品线将延伸到床垫订购之外。去年6月,Casper获得5500万美元B轮融资,公司融资后估值为5.55亿美元。 7、DoorDash   估值:6亿美元 DoorDash由斯坦福学生创办于2013年。这家公司每次送餐收取4美元至7美元的固定费用,并同独立承包人合作,由他们从流行餐厅送餐到用户家中。目前,DoorDash已在全美20多座城市推出了送餐服务。虽然在送餐市场目前DoorDash面临着Postmates、Sprig、Munchery和GrubHub等诸多初创公司的挑战,但这家公司的估值仍然高达6亿美元。 8、Expensify   估值:1.47亿美元 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曾是2009年Business Insider Startup大会的前10强。它擅长的领域是管理开支。该应用的使用方法是:拿出纸质收据,拍下照片,扔掉纸质收据。Expensify 可以为用户生成财务账单,再把账单通过电邮发给你的老板看,让老板给查看报销。目前有超过 16000 家公司在使用它的服务,这家公司眼下的估值高达1.47亿美元。 9、Postmates   估值:4.5亿美元 Postmates是一家同城快递初创企业,它的成功缘于所选择的盈利模式的成功。这个以Uber公司为模板的公司,经营上却更多参照了“亚马逊公司的包容性”,即从超市杂货到快餐店的比萨,只要是用钱能买到的单人可携带的货品,该公司都负责快递到家门口。去年6月,Postmates获得8000万美元融资,这使得其估值达到4.5亿美元。 10、Zenefits   估值:45亿美元 Zenefits成立于旧金山,是一家帮助小型公司管理员工健康保险、社保等问题的公司。其主要产品是基于云的员工管理软件,但基本上是免费的,其主要营收源是向保险公司等机构销售员工福利。在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里,Zenefits已经吸引了5亿多美元的投资,估值高达45亿美元。 11、ClassPass   估值:2.93亿美元 Classpass于2013年成立于纽约,通过捆绑小型商家,整合了几千家线下的舞蹈、普拉提、瑜伽及各式各样的健身项目,健身爱好者每月只需缴纳99美元,可以随意在这些项目里上课健身。此外ClassPass 提供了一个健身课程的搜索引擎,你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搜索课程,并且安排自己的健身计划。这家公司的估值目前高达2.93亿美元。 12、Jibo   估值:1.28亿美元 Jibo是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其目的是帮助忙碌的家庭成员之间更好地彼此交流以及与外界通信。最初Jibo只是众筹网站Indiegogo上一个用于帮助家庭的机器人智能助手项目,但通过众筹活动其筹集到了一笔惊人的370万美元资金,远超其10万美元的融资目标。随后,Jibo在今年1月完成了一轮2530万美元的融资。目前其估值1.28亿美元。 13、Whipclip   估值:6亿美元 Whipclip能使电视和视频实现剪辑共享,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在以色列有开发中心,而且与很多音频公司有合作关系。手机用户可用Whipclip剪辑电视直播或寻找以前的电视节目中特定时刻与朋友一起分享。这家公司的C轮融资为4000万美元,估值高达6亿美元。 14、Namely   估值:1.81亿美元 Namely创立于2012年,提供的工具可以帮雇主管理诸如工资表和津贴费、绩效管理、员工出勤表以及人才招募等服务。虽然也有很多类似的公司,比如 TribeHR、Zenefits 和 Workday,但致力于为雇主与员工提供互动平台的Namely并非只是一家单纯的人才管理公司。目前这家公司总计获得融资3280万美元,估值达到1.81亿美元。 15、DraftKings   估值:12亿美元 DraftKings是日常梦幻体育运动领域冉冉升起的新创企业,2012年创建于波士顿,这是一家在线体育社交游戏公司,主要围绕体育知识进行游戏比赛的设置,可以允许用户用真钱下注。其最新一轮融资为3亿美元,估值高达12亿美元。 16、Uber   估值:640亿美元 Uber是全球范围内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一键叫车服务,让全世界每一个人的出行变得可靠且费用可负担。截至目前,Uber总融资额达88.1亿美元,披露的投资者超50个。最近这家公司刚宣布获得俄罗斯富豪米哈伊尔·弗里德曼创办的投资公司LetterOne(L1)的2亿美元融资。在此轮融资完成后,业界推测其估值已超过600亿美元。 17、Robinhood   估值:2.75亿美元 从创立之初,Robinhood想将股票交易带给年轻人。这家公司让股票交易不再是西装革履的有钱人专属,这个零手续费的股票交易应用实在是一大壮举,虽然Robinhood不从交易中收取手续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成为一桩正经严肃的生意,目前其已经从用户的存款中赚取了不少利息。而在达到10万用户量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它就达成了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额。 18、Greenhouse Software 估值:2.45亿美元 Greenhouse 是招聘领域的一家SaaS软件服务商,它通过定位、考核以及评估人才等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招聘服务。在寻找应聘者环节,Greenhouse会将企业所有应聘者的来源汇总在一个招聘仪表盘里,接着该软件会按照职位要求对应聘者进行A/B测试,并实时提醒应聘者相关的岗位信息。其C轮融资为3500万美元。 19、Layer3TV   估值:3.85亿美元 Layer3TV成立于美国,是一个智能电视内容开发商。该公司提供的内容涵盖了传统电视节目、社交和新媒体等。其B轮融资高达5100万美元,估值高达3.85亿美元。 20、Pronutria Biosciences   估值:3.21亿美元 该公司主要使用氨基酸调节疗法,通过研制一系列的口服生物制剂修复神经型厌食症患者的细胞内稳态。该公司去年5月获得3900万美元的B轮投资,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拥有10亿个蛋白序列的数据库。 21、Tanium   估值:37亿美元 成立于2007年,Tanium提供了一种强大而且全新的“端对端”(P2P)系统解决方案新,可以一下子扫描和控制数千台设备的安全性。这使得在使用Tanium的时候,网络上的每台电脑都能跟相邻的电脑进行数据交换,它们可以沿着一条数据链传递信息,然后传输回单一的服务器,而花费的时间只是过去那种笨办法的零头。去年9月Tanium获得1.2亿美元B轮融资,其估值已达35亿美元。 22、Raise Marketplace   估值:6.08亿美元 Raise Marketplace抓住了在线礼品卡这一非常垂直的市场,通过Raise网站,购物者可以购买折价的礼品卡,从而在网上商城或在线商店使用,也可以出售尚未使用的礼品卡以换取现金(价格随意设置,但Raise建议至少折价5%)。Raise对每笔销售至少提成15%,盈利模式清晰。去年1月该公司获得5600万美元B轮融资。 23、Beepi   估值:5.64亿美元 Beepi创立于2014年4月,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定位为二手车个人车主和个人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服务平台,截止目前,已经覆盖了美国6个州200多个地点。Beepi被喻为互联网二手车C2C模式的"鼻祖",也是国内众多C2C模式电商网站等竞相效仿的对象。其最新一轮融资为5000万美元。 24、Corvus Phamaceuticals   估值:2.36亿美元 Corvus Pharmaceuticals总部位于美国加州伯林格姆,致力于研发针对免疫肿瘤的药品,其产品可用于肺癌和血癌治疗。Corvus的管线中有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处于I期阶段,预计在2016年初进入Ib期研究阶段。还有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T细胞改造疗法处于临床前阶段。2015年9月Corvus Pharmaceuticals获7500万美元B轮融资。 25、LendingHome   估值:5.19亿美元 LendingClub从信用卡借贷业务还款起步,逐渐在该业务领域形成了绝对优势,并奠定了美国P2P市场的领头羊地位。伴随P2P市场的不断成熟,LendingClub也将业务范围扩展到更多的P2P细分市场。从2014年4月成立以来,该公司已经发放了超过1亿美元的贷款。其最新一轮C轮融资为1.093亿美元,由人人网领投。 26、Affirm   估值:5.76亿美元 Affirm是由PayPal的联合创始人Max Levchin创办的一家充满朝气与进取精神的新兴金融公司。该公司目前总共已获得了3.25亿美元的融资。用户可在合约电商的购物结算时直接获得Affirm的贷款。这种简单快速有透明的支付方式让Affirm一跃成为信用卡的强势竞争对手。 27、Credit Karma   估值:35亿美元 Credit Karma基于互联网,向美国消费者提供信用和金融管理服务,主要向个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同时也可以让消费者监控他们的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同时根据这些消费者的信用特征给这些消费者提供工具和建议,以便提高消费者的信用状况。短短7年内,该网站已经拥有3500万名注册用户,目前其估值达35亿美元。 28、Menlo Security   估值:1.27亿美元 Menlo Security成立于美国,是一家网络安全公司,该公司通过一种新的模型,删除电脑中恶意软件,保障电脑安全。Menlo Security公司提供一项简单的服务,其似乎能够以高效方式将恶意软件从电子邮件以及Web流量当中剥离出去。它会将所有此类流量定向至该公司的云端,并在容器内对全部代码加以执行。最近的B轮融资中Menlo Security获得了2500万美元。 29、Carbon3D   估值:10亿美元 Carbon3D是新兴的3D打印行业中最热门的初创公司之一,Carbon3D的打印速率是传统打印的25到100倍。因为这个机器的运动很流畅,可以用于产品的批量生产,比如有弹性的高温状态下的树脂。Carbon3D希望他们自制的树脂用来创造更多商业价值。目前公司总共获得融资1亿四千万美元,其中谷歌在今年八月投了1亿美元。虽然还未向市场投放任何产品,它的估值已经有10亿美元。 30、Afferent Pharmaceuticals   估值:2.8亿美元 Afferent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专注生产临床阶段的药品的生物制药公司。它开发的药品神经纤维P2X3主要帮助目标受体治疗慢性疼痛。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部设在加州圣马特奥。目前估值为2.8亿美元。 31、WeWork   估值:102亿美元 如果把WeWork看作是一家房地产公司,估值绝不可能达到100亿美元。但这一超高估值表明,投资人并不认为WeWork是一家单纯的房地产中介。除了办公场地,WeWork还可以为这些创业型公司提供办公家具、协作服务等,甚至成为创业项目的孵化器,这才是最为资本看重的地方。WeWork与打车软件鼻祖Uber、空房出租网站Airbnb等一样,是共享经济理念对交通、住宿、办公场地等领域的颠覆。 32、zSpace   估值:1.6亿美元 zSpace是一款全新的3D显示屏,由加州InfiniteZ公司开发,可以跟踪用户的头部转动和手部动作,实时调整用户看到的3D图像。给计算机游戏和增强现实带来创新。zSpace专注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医疗教学和企业培训领域,通过逼真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可以启发和加速学习者理解。 33、Premise Data   估值:3.75亿美元 Premise Data是一家位于旧金山的数据分析公司,通过全球布点、线上线下结合来收集实时经济数据,预测宏观经济走势以及人们生活的发展趋势。Premise的潜在客户有3大类,分别为金融机构、快消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目前,Premise的客户分布在美国、中国、巴西、印度等25个国家。成立于2012,迄今为止已完成7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7130万美元。 34、Collective Health   估值:3.91亿美元 Collective Health能够提供一种绕过中间人(医疗保险)的方案,让雇主给员工提供价格更亲民的、基于云的点菜式医疗保险福利。雇主可以选择给员工覆盖哪些种类的保险。该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经累积融资超过1.19亿美元。 35、Rover   估值:1.3亿美元 Rover是一个面向宠物主与临时看护人的在线市场,让宠物狗主人可以像托付给邻居或朋友一样把自己的宠物交由值得信赖的人照顾。宠物狗主人外出前,可以到Rover寻找一个临时看护人帮忙照顾自己的狗。有能力的朋友也可以到Rover注册登记,等待接受照顾他们宠物的任务。到目前为止,Rover的融资总额已达2500万美元。 36、Cohesity   估值:3.36亿美元 Cohesity公司的思路在于打造超融合型二级存储方案,利用一套集群化硬件与软件平台保存全部二级数据,并提供与之相关的数据服务。这是一套行之有效而且经过精心设计的方案,能够帮助那些希望摆脱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沉重成本负担的企业在达成目的的同时,继续拥有由Cohesity产品所提供的应用程序、阵列、用户界面以及数据移动等功能。 37、Udacity   估值:11亿美元 Udacity是一家专注提供在线编程教育服务的MOOC公司,在成立时就宣传其目标是通过免费的在线课程让教育大众化。Udacity与多家科技公司都合作开设了课程,比如Google、Cloudera、Facebook和Cisco ,课程包括前端网页开发员、Android开发员、数据分析师、iOS开发员、全能开发员和编程入门。去年11月份,公司获得一轮1.05亿美元的融资,成功进入独角兽行列。 38、Placester   估值:1.5亿美元 Placester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波士顿,是一家提供房地产营销服务的创业公司,其开发的营销服务平台可以让地产商快速为待售项目建立销售网站,并提供一系列完整的数据信息,辅助其销售。目前Placester总融资额已经到达5000万美元。 39、Cohere Technologies   估值:2.5亿美元 很多公司都已经为下一代5G蜂窝网络空中界面作好准备,这同时也会是物联网(IoT)的未来。Cohere Technologies提出了一种除了OFDM以外的全新方法。该公司采用创新的数学概念,能够更精确地提供通道估计,进而提高频谱效率。 40、LeadPages   估值:2.03亿美元 LeadPages是一家由数据分析引擎驱动的,提供引导页模板服务的公司。用户使用 LeadPages 的服务,得到的引导页是来自其所有的用户基础作为通用数据源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的。而 LeadPages 庞大的数据量使得最小的企业也能享受到有效的数据分析。 41、Snowflake Computing   估值:2.74亿美元 Snowflake Computing研发的数据库体系既能够处理构造化和半构造化的数据,它推出的Elastic数据仓储效劳相较于本地数据仓储能够节约90%成本,并且比竞争者AWS和Google的产品更易于运用。目前该公司已经在两轮风投中融资2600万美元。 42、Cyanogen   估值:6.4亿美元 由于绝大多数Android手机都依赖Google专有的服务,这使得Cyanogen对Google充满怨言,并最终希望提供一种替代方案。目前,Cyanogen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安卓操作系统研发公司,而CM也是目前装机量最大的安卓定制ROM。其C轮融资为8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Twitter、高通以及传媒大亨默多克。 43、Handy   估值:3.6亿美元 Handy是一家位于纽约的家政服务初创公司,提供家政清洁、水管维修、家具和电器装配、房屋粉刷以及货物搬运等服务。用户可以通过Handy手机客户端或网站在线服务预订保洁员和清洁工,最快第二天便会有相关人员上门服务。在成立3年后Handy宣布完成了5000万美元C轮融资。 44、Onshape   估值:8亿美元 Onshape是一款完全基于云计算的大型CAD设计软件,而有了基于云平台的CAD,未来相信用户可以在远程控制3D打印机,在手机或者其他终端上编辑修改好模型,确认打印,3D打印机在云端接受指令完成模型的制作,制作完成后直接销售,甚至用户都可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来。未来,所有的游戏规则都将转变。 45、Illumio   估值:10亿美元 Illumio认为要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和企业业务动态发展方向,来重新设计新一代安全服务。其核心特征应该包括自适应、从内向外的全面防护、持续响应、高可视化等。作为国际上第一个将自适应安全理念产品化的厂商,就像Salesforce所代表的SaaS模式CRM所做的一样。Illumio拥有颠覆现有企业安全市场的巨大潜力。 46、Vroom   估值:2.18亿美元 总部位于纽约的Vroom是一家线上汽车交易平台,Vroom允许人们在网上购买和出售二手车、进行线上议价,并提供免费配送和七天内免费退换服务。目前Vroom已经在达拉斯开始运行翻新和生产设备基地,该公司的目标是48小时内在全国范围完成汽车配送工作。其C轮融资为9500万美元。 47、Nurix   估值:2.27亿美元 Nurix是一家药物研发公司。该公司曾和新基公司Celgene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将会在癌症,炎症和免疫疗法方面开展合作。而Nurix负责候选化合物的筛选和临床1期开发,重点放在E3泛素连接酶和E2结合酶的候化合物的选择和开发上。 48、Gusto   估值:5.6亿美元 Gusto原名叫ZenPayroll,主要定位于面向中小企业的云端薪资管理系统。目前,在美国共有 25000 万家公司在使用 Gusto 的薪资管理服务,主要为中小企业。使用 Gusto 服务的公司所在的行业各异,主要为科技、媒体、咨询、健康和法律类的中小企业Gusto是人力资源行业唯一一个获得google旗下两家投资机构的公司。 49、Betterment   估值:4.31亿美元 作为一家数字化理财服务公司,Betterment却与其他数字理财公司的不同,其不仅止于向用户提供建议,同样还扮演着经纪人/交易商的角色。因此,用户能够从Betterment这里得到该如何投资的建议,并能实际通过Betterment来完成投资。目前Betterment获得的投资共计4500万美元。 50、Theranos   估值:90亿美元 血液分析是医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你的医生想要检查你某一方面的健康状况(比如胆固醇指标或者血糖水平),或者寻找肾脏或者肝脏出现问题的适应症时,他就需要对你进行血液检测。血液检测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商业领域,凭借一种能够对血液进行更快、更便宜和更准确检测的医学技术,Theranos正力求颠覆这种局面。不过这家公司也受到了不小的质疑。 微信公众号:太保乱谈   原文地址: http://www.huxiu.com/article/139494/1.html?f=index_feed_article    
    创业公司
    2016年02月18日
  • 创业公司
    干货:SaaS领域如何分析收入增长? 本文编译自Social Capital关于在SaaS领域如何分析用户增长,创业公司在自己的运营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分析方法,以密切关注自身成长和不断提升收入增长。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会觉得有用! 在上一篇中,我们通过对月活跃用户增长以及挖掘不同潜在用户群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分析用户增长,更好地理解增长动力。今天我们试着将其模式运用到收入增长上进行分析。这对常规收入的计算会极有帮助,例如企业级应用软件(SaaS)或消费者订阅业务。 列举某公司通过月度订阅获得营收为例,为了更细化一些,假设这是一家B2B SaaS公司。对这样的公司而言,月活跃用户(MAU)增长和月常规收入(MRR)增长都是关注点。别忘了我们仍然关注月活跃用户(MAU)分析。如果当月流失用户,那么很可能对应的当月收入也会相应减少。现在,让我们来探究月常规收入(MRR)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状的图。 上图模拟了月均16%的常规收入增长率 就像分析月活跃用户那样,我们拆分月常规收入的组成部分看看,其中会有些细微差别。对于月活跃用户的分析,区别在于用户是流失还是留存。那么收入呢,用户或许留存或许流失,但当月花的钱可能比上个月多,也可能比上个月少。所以我们不妨拆分出增加收入和减少收入,关注以下两个等式: MRR(t) = 新用户收入 (t) + 留存用户收入(t) + 唤醒用户收入 (t) +增加收入 (t)MRR(t - 1个月) = 留存用户收入 (t) + 流失用户收入 (t) +减少收入 (t) 如果某用户上月消费了$10,当月消费了$12。我们认为$10是留存用户收入,$2为增加收入,同理可作减少收入。只有当用户当月完全没有消费时,我们才判定为用户流失,而用户再次花费时,我们才判定为用户唤醒。上述等式可重新整理如下: MRR(t) - MRR(t - 1个月) = 新用户收入 (t) + 唤醒用户收入 (t) +增加收入 (t) – 流失用户收入 (t) – 减少收入 (t) 这五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上图模拟了月常规收入增长 我们再一次计算速动比率,根据月份和用户留存率的不同,MRR速动比率在1到1.5之间波动,此处用户留存率不超过40%。 速动比率 = (新用户收入 + 增加收入) / (流失用户收入 + 减少收入)或者(等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总收入) 速动比率 = (月增长率 + 流失率) / 流失率 = 1 + 月增长率/流失率 回到对消费类APP月活跃用户的分析,速动比率在1.5是不错的数据,但就常规收入而言却不是。 常规性订阅带来的收入视为默认留存,相比较常规性到访的非默认留存。就其本身而言,订阅收入中的用户流失率很低,速动比率很高。 如果你觉得消费者订阅企业(比如Spotify和Netflix)本来用户流失率就不该高,而速动比率本就该高,那么我再举一些例子。相对地,纯消费者交易型零售生意(比如Nordstrom线上平台)月流失用户会比较多,因为用户连续每月消费的动力不足。如果你认为订阅业务依赖于登录及其扩展业务(比如Slack),不免期望很高的增加收入,因为每个用户增加的消费。 对于企业级应用SaaS公司,速动比率大于4会是我们期待的。 如果速动比率小于2,那么用户流失就太多了,需要补救措施。关于企业级SaaS公司的更多研究可以参考恩·哈米德在2015年初所做的分析。如下是部分企业级SaaS公司的实例分析。 恩·哈米德所举SaaS速动比率实例 右侧两个公司是我们的被投企业,左侧两个则不是。左上方A公司讲的一口好故事,说他们的增加收入很多,一定意味着product-market fit良好。然而真实情况却是被减少的收入掏空,导致必须产生月增长收入来抵消月减少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产生净增长。 同样推荐鲍比·皮尼罗在Intercom融资过程中所采用的SaaS指标分析法。 如何分析其它因素 我们已经探讨了如何分析月活跃用户和月常规收入,其实对所有一切相关量的分析对生意而言都有必要。假如你做了一个社交消费类APP,觉得仅月活跃用户还远远不够,期望他们每天都能用你的APP。在这种情况下,判定用户的活跃度就不能仅依赖于月活跃分析了,需要知道用户是否日活,通过Facebook的L28就可以帮助做出判断。举例,某用户的L28=10,意味着在过去的28天中活跃天数为10。如果汇总过去一个月内所有用户的L28,就可得到该月的日活跃用户分析。随后可比较当月和次月的L28总数,并做分析。如果用户的L28高于上月数值,则视为增加,反之减少。这就得到了日活跃用户的月度增长分析。 如果不想分析活跃用户或收入,可以尝试分析链接分享(如分享至Twitter)。假如目标在于分享链接至Twitter,你可能需要做一个促使链接转发的活动,可以用上述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段用户分享链接数量的多少来分析活动中链接分享的增长。 总的来说,增长分析的框架可适用于任何场景下对用户各方面累积价值(收入、日活跃度、内容贡献等等)。其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流失数据不够细化,不知流失用户是新是老,即无法明晰用户的生命周期。   本文由晨兴资本授权创业邦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来源:创业邦
    创业公司
    2016年02月02日
  • 创业公司
    又一个社保领域的互联网+ “社保通” 玩家入场,11月获真格基金千万融资 前言:今年是人力资源社保领域百花齐放的一年,自从51社保开创了互联网社保后,全国各地社保领域创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如51社保、仁云HR、金柚网、亲亲小保、点米科技、爱员工、各种宝。。。大部分均获得融资、上市(新三板)或由母公司提供发展资金,这个行业未来机会如何,是否与当年百团大战的团购一样呢?相关评论文章将于元旦后推出,请期待。 这不又出了一家 社保通。详细报道具体看下面: ———— 不论是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还是独自打拼的自由工作者,为了能在日常医疗及日后养老等环节有所保障,缴纳社保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由于社保内容品类繁多,缴纳手续也较为复杂,不少公司都会将该业务外包给传统的人事社保机构,而个人从业者也会因为社保流程的复杂往往在缴纳和理赔的环节中遭受损失。 “社保通” 就在这样的市场刚需环境中诞生,和提供员工招聘、社保、福利、薪酬、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服务的 “金柚网” 与专注打造 “互联网 +” 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开创了互联网+社保的 “51 社保” 不同,社保通目前将业务重心放在大中型企业的社保、公积金缴交、理赔、咨询、账单、转移等服务上,非常注重交付质量和速度。当前合作的企业包括一号货车、我厨、屋牛、图讯科技、大都会人寿、招商银行等企业。 而对于零散的小型企业以及创业团队,社保通则通过开放 API 接口与优客工厂、绿狗等机构合作,为这些三方机构合作的小型公司提供标准化的社保服务。自今年6月 份上线以来,5 个月已经为超过 100 家企业提供服务并为SAAS 平台提供 API 接口。 另外,针对大企业、小公司、个人用户的差异化属性,社保通在业务层面上推出 Web 端、移动端、微信端。其中网页端可以为企业用户实现规模化的社保缴纳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现有的人员架构预测来年的社保缴纳总费用;而 App 与微信则适用于创业公司与个人的社保缴纳服务。 谈到与市场上同品类应用的竞争优势,社保通 CEO 李贤威告诉 记者,社保账单的交付能力是公司的优势所在,比起其他人力服务平台利用人工客服平台点对点办理社保,社保通在缴纳社保流程上更为快速准确,通过与支付宝、招商银行等机构进行合作,社保通在后台构建了一套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对公司与个人提交的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快速审批。 另外,社保通在线下的服务网点铺设已经实现了全国 400 个城市的交付能力,目前月流水已达千万。11月 份,社保通获得了真格基金千万级的天使轮融资,CEO 李贤威告诉 记者,拿到融资后还会继续把业务重心放在社保公积金交付质量和速度上面,除了引进更多人才成立营销部门以外,还会上线社保通的 3.0 版本和云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saasHR,进一步扩大线下服务网点的范围,实现通缴全国社保。CEO 李贤威在人力资源外包行业多年,曾任职仕邦人力资源、英格玛等机构。 注:融资数据由社保通提供。 作者:苏建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531.html
    创业公司
    2015年12月26日
  • 创业公司
    B2B 交易平台喜汽猫宣布关闭!创始人想跟你聊聊他们花费千万购买的“教训” 编者按:喜汽猫汽车后市场 B2B 交易平台在今天正式停止线上交易。网站服务器将在明年年初关闭。创始人徐超给36氪投来了他的总结反省文,一起来看看这个花费千万购买的 “教训”。 各位亲爱的喜汽猫平台用户、产品供应商: 我们不得不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季,宣布喜汽猫平台停止运营。 1、喜汽猫 B2B 网站(www.xiqimall.com)将于2015年12月20日停止线上交易。网站服务器将于2016年1月15日关闭。 2、ETP软件(汽车服务门店 ERP+CRM 系统)将不再提供程序更新服务,已有功能除 “客户管理” 中的 “短信模块” 之外,其他功能可永久免费使用。 3、喜汽猫平台用户 “账户余额” 及经销商 “应付账款” 将在2016年1月1日前由财务部门统一退款至用户或供应商。 4、ETP用户购买但未发送的短信,将在2016年1月1日前由财务部门统一退款客户。 在此我代表团队,向 12377 个实名认证的注册用户、179个上游供应商、7000多个使用 ETP 的服务门店致以深深的抱歉。由于喜汽猫平台停止运营对您产生的不便,我们深表内疚,感谢大家一路走来对喜汽猫的支持。 为了让用户了解真实情况,也给予车后创业团队一些建议,对于喜汽猫一路走来犯过的错、摔过的坑、停止运营的原因、以及我们看到车后的其他机会,我在这里向大家做客观描述。 一、喜汽猫的诞生是情理之中,但又是意料之外: 我和团队2006年进入车后市场,从一家零售店,到省级经销,到中国区总代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寻找新的模式,来改变这个行业。服务门店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产品、技术、管理、金融方面,我们找到一条比较 “轻” 的路径,希望用 SaaS 软件直接切入门店的核心经营,最终建立自营的 B2B 平台。 2013年6月成立软件公司,半年时间研发,半年时间推广。在全国 23 个省,获取了 7000 多个付费用户,用户都是汽车服务门店,几乎做到每日8小时在线。2014年9月,我们开始策划 B2B 平台,销售车品及原厂配件。2015年3月平台上线,一个月内获得了 10000 多个注册量,全部都是经过实名认证的汽车服务门店。用户的活跃度很高,平台上线第一天就有订单。团队都很兴奋,在畅想接下来 B2B 业务的扩张以及平台与软件打通之后,大数据、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价值。外人眼中看到的似乎也永远是那些光鲜的表象,事实上,很多严重的错误是我们之前没有意识到的,它们都一个个暴露。 二、喜汽猫犯过的错: 错误一、确定模式时缺乏深思熟虑,导致我们饶了远路、看错方向、制造伪痛点: 1、打法不够直接,通过 SaaS 切车后 B2B 绕得太远: 运营过程中我们发现,SaaS 用户很难转化成为 B2B 用户,看似我们参与到了用户的核心经营过程,实际上门店用了你的管理软件,和从你平台采购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反过来,我们先做 B2B 平台,有用户群之后再植入 SaaS,是可以从数据及交互层面,对 B2B 提供很大帮助。正确的逻辑是 B2B 需要 SaaS 软件锦上添花,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弯路。 2、哪些东西未来还需要B2B,看错方向就得忍痛割爱: 最初,我们是做车品撮合交易平台,让厂家直接对门店。厂家很给力,都是知名品牌,放出了非常优势的价格,平台渐渐上量。我却开始担忧,今天的互联网已经进入深水区,标品类的东西就应该直接 to C,而我们没有办法和京东这样的平台竞争,规模化带来的边际成本优势是可怕的。车品继续跑数据,似乎没有意义,第一步就选错了方向,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 3、B2B不能够牢牢地绑住一端,我们的模式很难具备竞争优势: 汽车用品停掉之后,我们搭建了自营的零配件平台。正品低价的原厂配件,是修理厂的刚需,SKU 较少,数据容易匹配,并且我们具备较强的主机厂资源,希望拿原厂配件作为切口。事实验证了,原厂配件确是一个好的客户抓手,我们很快获取了一批用户。随之而来的问题,单纯以产品切入,比较容易获得门店10%-20%的采购份额,想要提升,就必须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这些服务每一种都是专业度要求较高的,做起来非常慢。但若是不提升采购占比,平台未来很难具备竞争优势,我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 现在回头看看,对于修理厂,零配件供应是一个 “伪痛点”,不能够牢牢地绑住修理厂,而零部件上游相对集中,基本也是一些较大的企业,没有成熟的渠道和销量很难撬动,这样一来 B2B 的两端都处在完全不确定的状态之中。 错误二、没能构建与模式匹配的团队,影响项目效率,更难以规模化扩张: 1、前期团队不完整,没有互联网合伙人,导致方法论缺失: 今天的互联网环境,很多现有的方法论非常好用。经过成熟互联网公司培养的人,在产品、技术、运营层面,都掌握着成熟的方法,很多东西根本不需要你再创造。就像我们解一道数学题,老师推导一遍公式,你记住,下次直接拿公式做题,而前期的我们一直在自己创造 “公式”。ETP 软件从一开始就是我们自己设计产品,我们做的 “大而全”,经销商、用户都一致认为功能很 “完美”,是这些年他们苦苦寻找的东西。而这种大而全的 “完美” 却把我们拖下泥潭。缺少必要的方法论,使得我们一开始没能做出 “极简、极美” 的产品。团队不完整带来的问题,在后来 B2B 平台的流量、网站运营等很多方面也再次出现。 2、引入互联网团队后分工不当,错过了最好的改错时间: 我们引进了一支不错的团队,成为我们的合伙人。BAT的团队有 BAT 的特点,阿里的业务、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但是都有一个共性,这种公司大到这样一个规模,每个人都像一颗螺丝钉。很多时候,传统行业的人在模式判断和竞争格局上明显胜出,并不要迷信BAT,需要找到匹配项目的互联网合伙人,但谁做leader,取决于项目本身。 寻找合伙人需要慎重,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当找到了合适的团队后,却没能正确的定位与分工,让本来就问题重重的项目错过了最好的改错时机。 错误三、盲目自信让我们在试错的道路上打完了子弹,我们决定放弃: 1、从来没有失败过,是一种缺陷: 大学一年级开始,3000元创业,到毕业累计净利润 400 多万,之后几年一直赚钱也都比较容易。四位合伙人,是高中和大学的同学,我们坚信是为了创业而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一路成长都是从对手嘴里夺肉,一直以来都没有失败过。记得有一次,一位投行的 VP 对我说,“你最缺的,就是好好失败一次”。然而不久,他的期盼就达成了。 2、过度自信,杀了奶牛,开始挨饿的日子,盲目冒进,我们提前出局: 2013年决定要做 B2B 平台,为了能够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我们将原本正常盈利的其他项目,一个个地砍掉。从那时开始,我们已经逐步停止造血。随着软件快速获取客户,我们决定 All in,公司的的千万现金花完,我们就卖车卖房,向亲友借钱。一直以来我们都不喜欢只赚钱的事情,总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一次,我们认为是 “离梦想最近的一次”。没失败过的我们,自信地将全部身家赌进去,但似乎手里的钱已经跟不到第五张牌。现在想想,走上一条陌生的道路,在一切都是未知数的时候,断奶和 “All in” 确是一个过于冒险的决定。 3、半年的调整,最终我们决定放弃: 2015年的5月-12月,是我们调整模式的过程,不断地调整、小步快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最浪漫主义的创业,我们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公司的员工和我们创始人团队,一起经历了几个月没有工资、还要熬夜加班的浪漫主义创业,7月部分团队的离职、8月曾经盈利的三家公司先后破产,政府、银行、社会上的兄弟似乎没人帮忙,反倒趁火打劫。而欣慰的是,我和我的和合伙人都能平静地面对这一切。不久之后我们拿到三个投资公司的TS,准备完成一轮金额不大的融资。 经过两年的试错,我们发现喜汽猫的模式必须要做很大的改动,但不是所有错误都有机会改正,融资的金额仅能够让我们在错误的路上多走几步,理性的思考与复盘之后,最终我们决定停止喜汽猫平台的运营。 项目的停止并不伤感,并不代表结束,我和我的合伙人团队还将走上继续创业的道路。 三、创业及车后 B2B 的一些 “坑”: 坑一:创业团队,缺乏对创业的理解,感性地创业 : 1、认为努力就有结果: 我们 85 后这代人,是喝着 “马云牌鸡汤” 毕业的,我们听说 “公司前台可以成为副总”,我们相信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我们认为 “只要努力到无路可走,老天就会给你一扇窗”,真实的结果是,努力到无路可走,也就无路可走了。 今天我们所仰慕的、站在神坛上的人,他们创业的年代至少是10年以前。计划经济的中国,需求一直是被抑制的,到改革开放,生产力被解放、需求被解放,而信息依然是长期不对称。所以,在20年前的中国,选对了方向,坚持走下去,也许就走上了神坛。而今天创业的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机会依旧很大,但不能用20年前的逻辑。 能够创业的人,尤其是连续创业的人,都有着创业的基因,是一种情怀也好。但当你决定创业的时候,必须学会理性的思考。不过当哪天你成功了,就随便你怎么说,站在台上放屁大家也会陶醉。 创业是一群感性的动物,理性地去做事,从把创业当作一种信仰,到把创业变成一种生活。 2、认为 BAT 没做的行业就是你的机会: 身边有很多传统行业的团队,经常会说淘宝和京东做不了他的行业,因为他的行业太 “难” 了。其实哪个行业不 “难” 呢?真的是不是那么难呢?谎话说一百遍,自己都当真了。大公司没做,有没做的原因,公司结构、自身模式的差异等,这可能留给我们创业的机会,但是一定不要设想在你的行业复制淘宝的模式,能复制他就复制了,或者说等他复制的时候,你马上就没了。想好差异的模式,核心在于是否真的创造了价值,再行动。另外,我们应该再想一下,我们说大巨头没做的行业,是真没做,还是你认为没做? 3、很多创业者都想拯救地球: 所有人都仰慕 BAT,坐上信息革命头班车的公司自然获得这次革命的第一份大礼。我们应当理性地思考,在这样一个产能过剩、产品品质低下、中产阶级崛起的时代,各行各业曾经的发展都是分得了经济发展的红利,如今并不景气的时代,我们该做些什么。除了颠覆时代的模式,有没有适合时代而高速发展的模式? 坑二:当下的问题还没解决,却开始为下两步做准备: 我们经常都会想,下一步的模式甚至下下步的模式,我们需要什么,应该提前准备什么。创业公司的钱是不多的,先解决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领先半步、聚焦当下才是前期的创业公司最核心的任务。 坑三:光想着去中间化,不去想省去环节后,那些工作谁来做: 以汽车零部件为例,零件的流通是一个三轨制经济的市场,不光有市场经济的行为,也有计划经济体制、灰色经济的存在。以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品牌配件流通渠道来说,往往存在 3-4 级代理体制:1 级代理的品牌优势、2 级代理的类目优势、3 级代理的档次优势、4 级代理的物流优势,并且这些代理体系不是以直线形式存在,互相之间紧密的形成了一张大而复杂的网状矩阵。共同合作,解决了零配件流通过程中的万亿资金、十亿 SKU、高效物流、技术、数据、信息等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去中间化,问题是我们想干掉谁,就应该先想好,这个人被干掉之后他的活由谁来干,是不是我们可以干?如果干不了他的活,那你就干不掉他的人。 坑四:高估模式创新点对行业的影响,忽略整体链条的效率问题 “倒逼”,是另一个经常听到的词,有人要倒逼供应链、有人要倒逼产业升级、还有人要倒逼政策改革。所谓 “倒逼”,也是在我们拥有了巨大话语权的前提下,才去想的事。所以我们应该先想一想如何具备这样的话语权,不要意淫具备话语权之后的美好。目前车后 B2B 的模式,只是在有些微观的点上有了创新,没有提高多少效率,对整个链条更谈不上优化,现在去想 “倒逼”,不管你想逼逼谁,似乎都很难有这个资格。 坑五:自己觉得完美的模式,也许根本还不及格 很多创业者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项目而项目,而一旦设定这个前提,就会不断地去构建模式,最终想出 “最合理” 的模式。但是我们往往犯了这样一个错误,这种 “最合理”,是在你所想的模式之中最合理,是相对的。也许你想了几个模式都非常好,选了最好的,但还有一种可能:你想得所有模式都没及格。 坑六:传统行业的团队往往是资源思维,不是用户思维 在传统行业打拼多年的团队,往往容易根据自身资源来构建模式,高估了资源的价值,而忽略了用户的体验。所以传统行业的人做 B2B 平台,往往想做稀缺资源。 B2B 平台适用的应该是供应过剩、上下游分散或者至少有一端分散的行业。稀缺资源从本质上不需要 B2B 平台就可以做的很好,传统的团队往往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 坑七:认为互联网创业不需要考虑盈利 互联网的思维,不是不考虑盈利,而是会把盈利的周期规划得长一点,可能盈利的产品想得更加丰富一点。这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意地去烧钱,也不要去想有了流量,猪来买单。至少经过这次创业,我认为 B2B 项目前期自身能盈利是好事,尤其在零部件这种行业的 B2B,能拆成几个阶段去上市,也比8年抗战做融资靠谱。 四、我们看到车后的机会: 1、目前的模式还没有解决问题: 以汽车零部件为例,今天的模式,本质只有两种,一种是试图通过导流 C 客户来获取 B 商家,然后设想保养、保险等盈利模式。第二种是通过构建部分供应链优势,获取 B 商家,然后一家一家地去敲上游,干掉中间环节,做成最大的代理商,同时匹配供应链金融、物流,改变零部件流通行业的游戏规则。这些模式本质上还是生搬硬套,既没有明显的优化效率也没有创造其他核心价值。 2、车后市场的创新机会很多: 能不能有人将车后 “以技术为核心属性的生产能力” 识别并且标准化、产品化、明码标价? 能不能有人做出一个松散制的修车连锁,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而后做拆分组合再分配,哪些分包、哪些合包,通过 B2B 的利益驱动、WEB+APP 的工具让这种看似松散的连锁紧密起来,顺便也了解决资金、物流、技术等问题,在一个城市服务 200 家以上门店,真正干掉中间环节?太多的机会和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今天的中国,依然没有汽车的运营商、没有 B2B 的渠道品牌、没有一个让消费者放心修车的平台,供应链金融、二手车金融、商用车及车后、车辆延保等很多领域,也都还没有让用户体验度很好的产品及服务,未来至少三分之一的修理厂产能淘汰、电动车也足以让很多模式浮想联翩。面对机会,车后的创业者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未来的趋势、以及当今问题的核心在哪里?从本质创新、创业。 我们依然坚信车后可以成就伟大公司。 最后:再次感谢一直以来大家对喜汽猫的关注和支持,也以此共勉车后的其他创业团队。 三十岁生日,这样的公告,是一个总结,另作为一种开始。
    创业公司
    2015年12月22日
  • 创业公司
    LinkedIn前高管张溪梦创业 推商业数据分析平台GrowingIO HRTechchina北京报道,12月8日下午,Simon Zhang 创办的商业数据分析公司GrowingIO发布首款实时商业数据分析产品GrowingIO V1.0,该产品同时适用于Web页面、HTML5页面以及iOS/Android客户端的数据分析。 Simon 是硅谷华人大神人物,单枪匹马创建Linkedin公司的数据分析部门,从几个人到现在80多人的团队。而GrowingIO其他主创团队成员也多来自LinkedIn、eBay 、Coursera、亚信等国内外互联网及数据公司,2015年5月回国创业。目前,GrowingIO已获得经纬中国创始人邵亦波、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美国风险投资基金NEA的22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本次发布的产品GrowingIO V1.0实现了无埋点数据采集、全面收集实时数据、一键出图、实时数据分析等功能。GrowingIO V1.0上手简单,只需加载一次JavaScript代码或SDK即可使用,极大缩减了安装和调试的时间。用户加载完成几分钟后,就可以实时采集到页面任一元素的用户交互数据,而不用提前定义需要采集的事件和功能,就能实时地看到所有的历史数据趋势。 张溪梦表示,其开发的是普适化产品,而非定制化服务,所以这个方案不需要定制,而是全自动化完成。 对于收费模式,GrowingIO将以客户的客户数量为标准进行收费,GrowingIO除了提供相应代码,并提供分析师为客户提供数据体系建立的培训。以此计算,平均每个月每个客户所花费用约为500至600元人民币,这一价格是企业建立基础数据分析团队成本的5-10%。 继LinkedIn、Facebook、Twitter等硅谷互联网公司依靠数据分析实现闪电式扩张后,国内互联网行业也开始反思,通过烧流量、大规模地推、补贴等粗放手段,赢得用户增长或者收入增长的模式是否可以持续。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许多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了数据驱动业务增长的尝试,希望借助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以最低成本甚至零预算,获取客户和收入的指数级增长,成为和上述明星公司一样的“增长黑客”。 张溪梦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增长红利窗口正在逐渐消失。对于在过去5-10年里崛起的互联网企业而言,粗放商业模式带来的利润和利润率已越来越低。 ”我们希望能帮助这些企业,用商业数据分析这种直接有效的方式实现运营效率、用户数和收入的指数级提升,而不仅仅是依靠直觉和过往经验”, 这也是张溪梦和几位联合创始人回国创业的初衷。   GrowingIO虽仅成立6个多月,但早在内测期间就已经获得如北森、销售易、猎聘、Ucloud、明道、今目标、环信、亿方云、美洽、易快报等大中型SaaS公司在内的首批近百家合作企业。
    创业公司
    2015年12月09日
  • 创业公司
    商旅计划应用 Travo 获 240 万美元融资 Startup pitch: Travo raises $2.4M to simplify business travel 这家 base 在洛杉矶的出行应用 Travo 便将商旅预订流程化,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商旅人士快速找到匹配的航班、食宿和本地交通,并且实现动态打包。 举例来说,一个人要在周四上午 10 点,在巴黎参加一个活动,下午 5 点结束,那么这里面需要的相关信息: 你知道什么时候达到和离开? 达到之后,你准备做什么? 你要住在哪里? 活动完结后,根据航班时间你什么时候赶赴机场? 总预算是多少,结合舒适度、价格、时间来看又是怎样? 而 Travo 得到这些信息之后,能够在一分钟左右构建你的出行行程。Travo 在 11月 上线了 beta 版本,目前仍是邀请制。   近日,Travo 也宣布完成 240 万美元种子融资,投资方包括 Great Oaks Ventures、Baroda Ventures、Valence Ventures、 TYLT Lab,以及个人投资人,包括高盛执行董事(managing director)Rob Sweeney ,IVP 投资 GP Dennis Phelps 等。 关于盈利模式,Travo 会跟 OTA 或者酒店等上游资源合作,达成利益分成。创始人 Tae Lee 预计,商旅市场目前能占到整个旅行市场的 1/3,他们只是初步聚焦在出行计划工具上面。 不过,Travo 在国外也会面临竞争对手,比如 NexTravel、Rocketrip以及潜在的 Expensify。另外还有 Cinch Travel 和30 Seconds to Fly 这样的小型公司。 本文参考:Tnooz.com       作者:孝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0725.html     以下是英文访谈: A Q&A with Tae Lee, founder: Tell us how you founded the company, why and what made you decide to jump in and create the business. For many small businesses I’ve been a part of, signing up with a travel agency or a managed travel service is very low on the priority list. At the same time, I’ve always felt that the gap for trip planning assistance between managed corporate travel vs. DIY leisure focused OTAs is too great. Even though I had no experience in the travel industry, I knew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market being underserved. I’ve had successes with startups bringing innovation in a wide-range of industries. I’ve previously grown companies from 20 to 250 employees as the chief operator and been part of three successful exits in digital media, ad tech, and consumer electronics. So why not travel? After all, the trait I saw for what determines an entrepreneur to bring disruptive technology to market has never been industry experience. More than anything, every successful startup I’ve been part of had one common trait: speed. Move fast, fail fast, and when something works, as Jeff Weiner would say, “next play”. Size of the team, names of founders, management roles and key personnel? Travo is comprised of 10 employees. Every employee is in product and/or engineering with a background in big data, game theory, and algorithms. Funding arrangements? We raised a $2.4 million funding round led by leading institutional and angel investors. Estimation of market size? Business Travel is approximately 1/3rd of travel – but we start with a much smaller segment of business travel. Our initial target market is focused on travel planners and travellers within a specific demographic we have yet to disclose. Competition? Short term, it’s everyone trying to make travel planning fast and easy. There are a LOT of solutions out there and we’ll learn from their successes and failures. Long-term, our competitors are corporate travel agencies who currently help business travellers plan and book travel. Although our product won’t be able to completely replicate the services offered by travel agents, we believe many travellers prefer to have control over their trips as long as it’s fast and easy. Revenue model and strategy for profitability? We have partnerships with some of the best OTAs and directly with brands in the hotel space. As we do not book on our site, we’re happy to pass along highly qualified traffic to our partners for commissions. What problem does the business solve? Let’s say you’re going to an event in Paris that starts at 10AM on a Tuesday and ends 5PM on a Wednesday. Now think about the logistics for that trip. Do you know what day you need to leave to get there on time? Once you’re there, how are you going to get around? Where are you going to stay? After your meeting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and your transportation, when are you going to need to leave to get to the airport on time so you don’t miss your flight? How much is all this going to cost, and does it combine the right level of comfort, price, and timing that is in tune with a business trip? With Travo, we can generate a scientifically calculated end-to-end itinerary in around a minute so you can feel confident in your trip planning. How did the initial idea evolve and were there changes/any pivots along the way in the early stages? We tested many features and even platform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ing the product. In the beginning we started too wide and too feature heavy. In fact, our first version of the product (which was completed in February) had more features than our product does today. However, I believe this is a death sentence for many startups. In the beginning, nobody knows who you are. Which means, if it takes you longer than a sentence to describe what your product does, people tune out and don’t know what you really do. Throughout all the changes and pivots we’ve made, the biggest realization we came to was determining we WON’T do. For example, we don’t do post-booking itineraries like TripIt or Worldmate does. We don’t do bookings on our site because that would lead to a need for a massive customer service team (which is not our core competency). We don’t do corporate travel restrictions and backend financial integrations that companies such as Egencia and many others are doing. Rather, we are partnering with the best companies who do these things extremely well. Why should people or companies use the business? We make business travel planning simple, fast, and cost effective. What is the strategy for raising awareness and the customer/user acquisition (apart from PR)? We’re going to be razor focused on a particular demographic of users. This means marketing at events that they attend, being where they are on the web, and offering promotions that encourage change in user behavior. Where do you see the company in three years time and what specific challenges do you anticipate having to overcome?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urning TRAVO into a nice little business. I think the investors and I started this company to shoot for the moon in what is arguably the largest and the most competitive industry. So, in three years we’ll either be out of business or we’ll b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startups in travel. I’m obviously betting on the latter but it won’t be easy. The biggest challenge with any travel startup is customer acquisition and how much your spending to acquire that customer. The other challenge comes after you’ve successfully acquired a customer to try your product – how you’re going to change user behavior? What is wrong with the travel,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dustry that it requires a startup like yours to help it out? I think “wrong” is a strong word as there’s pretty much a solution to any travel need at this point. Companies in this space have been around for a long time and have innovated a great deal. However, there are parts of the travel industry that I think would benefit from applying more focus. For us, that is helping business travellers with the actual planning of the trip before they make selections to book. Logistically, it’s pretty complex piecing together a unique trip based on preferences of the traveller while simultaneously taking into account price, location and time requirements. What other technology company (in or outside of travel) would you consider yourselves most closely aligned to in terms of culture and style… and why? One of the companies I have a ton of respect for in the trip planning space is Roadtrippers. They have a fantastic road trip planning tool that is easy to use and like Travo, looks at your trip from start to finish and recalculates based on choices you make. Developing this product, we can certainly appreciate how complex things are to make a product like that run smoothly. I’m not sure how big the road-trip market segment is in the US, but these guys do 3+ million unique users per month. That’s a whole lot of Roadtrippers! Which company would be the best fit to buy your startup? Great thing about the travel industry is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companies making investments in the travel space. I think software companies from Microsoft to pure-play travel companies like Priceline all can make acquisition in this space. As for us, it’s not a topic we even think about. We’re more focused on turning Travo into the best solution for business travellers and building a profitable, fast growing business that can stand on its own. Describe your startup in three words? Business travel simplified
    创业公司
    2015年12月06日
  • 创业公司
    在线人力资源服务平台Allay获得340万美金种子轮投资 Allay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旧金山。Allay为一家在线人力资源和福利平台网站。需要保险和福利的公司可以通过此在线平台可以完成无纸化劳动合同签订并为员工制定包括医保在内的多项保险服务。本次领投的公司为BlueCross BlueShield Venture Partners,以及Sandbox Industries, 500 Startups, Arnold Capital和多位独立天使投资人参投。 评语:看起来国外学习之风也是非常盛行啊~~都在学习zenefits Allay, a San Francisco-based HR management platform provider, raised $3.4m in seed funding. The round was led by BlueCross BlueShield Venture Partners with participation from Sandbox Industries, 500 Startups, AngelPad’s Thomas Korte, Ryan Holmes, Geoff Entress, Arnold Capital and others. The company intends to use the funds to expand in the U.S. health insurance market. Founded in 2014 by Julien Emery and Andrew Draper, Allay provides provides an HR platform which enables employers to onboard new hires, sign documents, select and enroll in the most relevant benefit plans for each individual and/or group, and provide HR and benefits administration and compliance. The solution can work with any broker that an employer wants. In addition, the company is also building out its own preferred partner broker network to ensure employers are getting trustworthy broker/advisors.
    创业公司
    2015年10月26日
  • 创业公司
    校招平台“伯小乐”:将企业与应聘者的了解放在面试之前 【猎云网成都】10月23日报道(文/尹子璇) 每一年都有数百万计的应届毕业生加入找工作的大军,虽然最终大部分人都会进入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我们能否让这个过程更高效更便捷? 校招对于学生和企业都存在着痛点,同是应届生的赵朋来也发现了这一点,但是他却并非是一个普通的求职者,而是校招平台“伯小乐”的创始人。 赵朋来是一个非典型90后,大学期间曾因一封信被百度副总裁李明远特别推荐到百度实习;毕业后在360负责搜索创新项目的产品设计。2015年4月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想法,进了由李开复、徐小平等担任导师的创业辅导项目——群英会。伯小乐则是他从6月下旬开始筹备,9月中旬上线的一款产品。 虽然年轻但经历颇丰的他这样问猎云网,“我们可以在招聘网站上看到来自各企业的招聘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发布自己的简历。但是一份简历是否能够让企业真正地了解你?当你打开手机地图四处奔波只为跑会参加面试时,这份疲惫背后能否给我们带来真正高效的工作适配?” 赵朋来是一个思路极其清晰的人,他认为目前校招过程中有两个最为主要的痛点:一、企业通过简历进行人才的筛选,而这样的筛选方式或许会让企业错失合适自己的人才。二、应届生面对跨区域找工作时,可能会因为较大的时间和资源成本放弃这次面试,也可能会在花费了时间和金钱后却收不到回音。 伯小乐则想要解决跨区域面试成本大和企业招聘难以个性化适配人才的两大问题,于是企业可以个性化地设置自己的题目,而用户除了简历以外,可以通过答题和提交视频等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通过伯小乐,用户可以完成在线笔试、在线面试、在线编程以及提交视频秀: 1、在线笔试:针对HR提出的问题,求职者可在答题框进行回答,并上传作业附件。如提交一个设计作品,或者做一个活动策划; 2、在线编程:这一功能专门针对需要针对互联网行业的工程师,用户可以在伯小乐平台上进行线上写代码并尝试运行; 3、视频秀:有些职位可能需要考察求职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谈吐气质等,那么企业可以要求求职者录制规定时间的视频,而且求职者可在线完成,不需要上传。 打开伯小乐的网站,用户可以看到58、滴滴等大型企业的招聘信息,也可以打开笔试版块浏览各企业留下的题目进行答案投递,其中包括扩展类问题、开放式问题以及专业性极强的问题。 在招聘网站大热的市场中,赵朋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告诉猎云网,之前所有的招聘都在做同样的事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伯小乐着眼点则是如何让企业和面试对象更加匹配上面,基于这一点,伯小乐希望将企业和用户的了解提前到面试之前,当求职者和招聘企业在见面前已经完成大多数的适配,才能更稳定长久的“牵手”。 据猎云网了解,目前刚刚上线一个月的伯小乐正在迅速扩张市场,针对企业用户和求职者开展各种市场活动,让这种模式惠及更多企业和求职者。而伯小乐已经得到了资本的青睐,现在正处于模式验证阶段。
    创业公司
    2015年10月23日
  • 创业公司
    Bento:小公司的员工财务管理便当 小型创业公司员工往往需要身兼数职,在企业开展业务的同时员工也会产生各种费用。对这样的需求,大公司可以通过给员工申请公司卡和通过财务人员的对账报账来进行处理,但如果小公司也玩这一套,从成本和便捷性上都吃不消。对此,一家名为Bento for Business的创业公司推出了针对小企业的员工财务管理解决方案:Bento MasterCard。 Bento MasterCard是Bento和MasterCard合作推出的一种虚拟预付卡。说到虚拟预付卡,其实在美国的很多超市都可以买到虚拟卡,用户可以往卡里进行充值当借记卡使用(之前雷锋网为了购买海外产品还专门买过这样的虚拟卡)。然而Bento的不同之处在于,小企业的创始人可以在网上方便管理每张卡片的额度,一键开启/关闭卡片的使用,对消费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了解花费的数目和构成,更神奇的是,你还可以自行授权每张卡片的用途,例如说,你设定了某位员工的卡片只能采购办公用品或者加油,如果他瞒着你下馆子,当他拿出公司卡要结账的时候,这样不符合授权的交易将会被自动拒绝,同时企业主也会收到一条信息,从而也杜绝了员工滥用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由于每张卡片可以方便设置额度、用途等,由于卡片丢失或者卡片信息泄露造成的财务问题(如盗刷)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Bento CEO Farhan Ahmad称,他们推出这一针对小企业的产品是因为他们认为小企业是经济的基石,不仅承担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给整个经济带来了活力。但相对于大企业,银行对小企业的服务就有点跟不上趟,例如很多小企业无法申请到公司信用卡,而通过他们的方案,小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地控制采购费用,而无需依赖于企业或CEO的评分。如同其名字一样(“Bento”在英文中的意思是快餐盒饭),Bento的目标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便利而且经济的员工财务管理服务。 费用方面,Bento for Business采取的是对卡片收取一定费用,如图所示,公司申请一张卡的时候是免费的,2-5张卡每月收取29美元的服务费,6-20张卡收取每月79美元服务费,如果超过20张卡还有特殊通道,再加上附加的财务统计功能,无形中省了一个人做账,对于小企业来说还是很经济实惠的。 未来发展计划: Bento for Business计划进一步扩展其针对小企业的其他金融服务项目和为小企业提供金融工具,如:开发票、记账、信用卡管理等,未来Bento for business还计划与银行进行合作,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申请贷款等服务。 融资情况: Bento for Business是目前已获得250万美元种子融资,目前员工5人,。       来源:雷锋网 作者:硅谷锋向标
    创业公司
    2015年10月23日
  • 创业公司
    HR管理利器“i人事”已获得50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 【猎云网上海】10月22日报道(文/姜嵇雪) 今日,中小型企业的智能化的HR管理工具“i人事”创始人张恒军向猎云网(微信:ilieyun)独家透露,已于今年4月份获得来自于掌门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为盛大联合创始人陈大年)的5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猎云网了解到,“i人事”隶属于上海立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说到做这件事儿的原因,张恒军告诉猎云网:“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在智能化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用新的技术,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立纳网络成立的初衷。” “i人事”集合了人力资源、互联网、IT技术等行业的精英力量,用互联网思维,研发出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永久性的免费给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使用。而且,“i人事”最大的优点不仅仅在于其永久免费的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i人事”利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实现了人事管理的规范化。 张恒军告诉猎云网,“i人事”最大的特点在于利用了智能终端(手机)作为人事管理的有效工具,在手机端可以完成各种人事管理的基本功能。手机即是考勤机,同时考勤数据也直接对接到人事管理后台,而不用每月底HR们再手工导入各种考勤数据。除此之外,加班、请假、出差等,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HR们能在后台直接看到。值得一提的是,“i人事”会将所有的人事信息保存在云端,HR们不用再为日益增加的纸质资料的保存而发愁。 简单来说,“i人事”集结了智能化考勤、便捷式服务、移动版薪资单、员工自助式管理、基于云端的管理模式、基于移动端的管理模式六大功能,以此来提升HR的管理效率和价值。 关于团队,创始人兼CEO张恒军曾先后在艺龙旅行网、易趣网和麦包包等互联网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及运营工作。团队还有王景飞和左仁贵两位联合创始人,主要负责技术开发。 注:文中所涉金额由创业者提供,猎云网不做任何背书。
    创业公司
    201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