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重组校园事业部 进军中小企业校园业务
[摘要]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宣布,任命集团副总裁王戈兼任校园事业部总经理。
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宣布,任命集团副总裁王戈兼任校园事业部总经理。任命期间,王戈将全面负责校园事业部管理工作,并对最终业绩负责。
此番任命也意味着智联招聘将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带动校园业务的发展。王戈表示,智联招聘今年校园业务的目标是覆盖至少400家高校,700多万毕业生至少覆盖60%。
近几年,国内校园招聘业务增速在80%-100%左右,在招聘行业当中,能够进入校园帮助企业做落地活动的,只有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两家。58同城以及其他的招聘网站只是在线上发布职位,职位相对来说偏兼职、蓝领等。
此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果要真正进入校园开招聘会、宣讲会,比较困难。为此智联招聘将开拓新的线上校园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走”进校园。
据悉,未来智联招聘将在校园产品上进一步丰富,如微招聘,校园简历与社交平台之间渠道打通等。除此之外,智联招聘还将启动校园猎头,定向帮助企业招聘学生,如飞行员等条件比较苛刻的职业,会由校园猎头来完成。并继续增强学生简历与企业的匹配度,进行双向推荐。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
智联招聘
在线招聘,垂直向左猎头向右
抢滩者的成功
2014年的招聘圈,足以验证当年《天下无贼》中黎叔的一句戏言:21世纪什么最贵? 是人才!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社交招聘的开山鼻祖Linkedin终于开始了抢滩登陆战,2月正式宣布进驻中国大陆市场。这家成立于2003年,全球用户量已达3亿(大陆地区500万)的职业社交网站,早在2012年的营收已经逼近10亿美金(数据显示为9.71亿),年度首次超越老牌招聘网站Monster(曾为全美最大招聘网站)。在2013年的拉锯战中,Linkedin更是一骑绝尘,达到了15.29亿美金,将竞争者甩开了数条马路:monster当下的市值仅剩5亿美金,而linkedin则直逼200亿大关,成为百亿俱乐部的头牌会员。股价的表现则更加直观,monster的股价仅为linkedin的1/30。
是什么样的坚船利炮让战局斗转?linedin大获全胜的根源又意味着什么?
市场大环境的回暖发酵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设想08年之后如果全球经济一蹶不振,那么互联网招聘也注定成为一镜空影。可经济这事儿是最容不得假设的。但为什么唯独linkedin借了这东风赚的盘满钵满?除了被大家剖析了无数次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的不同,其根本的不同,则是“初心”。
上一个时代发展起来的以monster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以企业为核心,一切产品和商业行为逻辑皆以此为出发点,树立雇主品牌,为企业提供人才简历成为唯一的愿景。而代表职业社交的Linkedin,则以个人用户的职业品牌为核心,为个人用户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并树立职业品牌力, 充分重视个人用户价值的初衷与互联网行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完美的契合。自然,linkedin战胜了Monster,网络招聘的2.0版本取代了传统的1.0模式。
而国内鲜活的案例似乎在否定着着一切,哪一个才是更真实的我们?
智联招聘,三大传统招聘门户的代表之一。在坚守了近20年之后,日前成功在美上市。20年,散去了太多,领跑者和大多数追随者都已遍体鳞伤,横尸荒野。当潮水再次退去,人们惊奇的发现,智联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不是裸泳。仅就此点而言,智联招聘是值得钦佩的,其上市的意义恐怕是大于早年间的前程无忧。在这场历时悠长的马拉松中, 智联用自己的坚持跑赢了第一个赛程,当日市值7.24亿美金。
然而智联在下一个赛季的成绩会是如何,笔者不敢妄加揣测,唯有默默祝福。是否真的如外界诟病“躺在遗产上等死”,抑或不断通过类似收购jobDB这样的输血造血行为让自身重新焕发活力? 能把这一切看清楚并能付诸行动的,恐怕只有智联的最大股东SEEK了。毕竟,陨落的monster似乎已经宣告了什么。
没落并不意味着消失,仅仅是消失的前奏而已。高歌猛进的勇者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缺乏。如同资本主义的初期会萌发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一样。变,不但有变化,也会有变革。
新生代的力量
喧嚣而杂乱既是无序,也是旺盛的生命力的体现。
垂直招聘,职业社交,移动大数据,猎头服务乃至基于微信微博的圈子招聘等各种商业形态一时间在国内的在线招聘领域喷涌而出,又无一不标榜自己是最先进的模式,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可无论是活在新闻联播里,还是活在互联网上,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对网络招聘业的创业者们尤为如此:有价值,被认可,才是生存之道。
对招聘领域的创业者来说,职业社交的创业之路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放弃”。虽然国内LinkedIn的效仿者们没有得到本土市场的认可,而且一派凋零残乱的景象,但不妨碍这个领域中创业者的激情燃烧。尤其伴随美国近期一系列像Jobvite、BranchOut、HireRabbit等寄生于Facebook而生的招聘网站崭露头角,基于社交网络大数据匹配的职业社交再次被推上了台前。它们通过社交媒体中的信息给人才添加标签、做出识别,然后再根据识别后的结果与职位需求的属性进行匹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精准匹配和深度信息的问题。在国内,人才雷达、易聘、脉脉APP等一系列公司应运而生,人人旗下的经纬网更是直接收购了一支大数据挖掘团队去改善原有产品,使其能与社交信息更加匹配。而刚刚上市的新浪微博也宣布将进行微博社交招聘。繁芜纷杂之下,总感觉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景象,一切明明都很清楚, 却又总踩不准点儿。而国人这些年刚学会的隐私权也将成为挑战此类创业团队成功的重大因素之一。
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新兴军团的主力: 垂直招聘和猎头招聘。
垂直招聘网站其实兴起多年,各领域的专业招聘网站多如牛毛,只是代表企业匮乏,受地域,资源和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大作为较少,更谈不上名气。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垂直招聘的划分维度又是什么?地域?专业?人群?似乎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早年间在垂直招聘领域的创业企业,如做酒店人才的最佳东方,已经在新三板上市的万泉河(股票代码:430434),已经为超600万民工服务过大谷打工网。这些企业的运营情况其实已经真实反应垂直招聘的市场,只是垂直就意味着细分,出了行业,几乎不为人所知而已。
在2014,风头最盛的垂直招聘网站当属拉勾网了。先是获得了贝塔斯曼的500万美金A伦投资,继而不断提出了去猎头化,将垂直进行到底的口号。拉勾似乎是模仿是美国IT领域招聘网站Dice.com起家的,在不足几年的时间将垂直招聘的口号喊的响亮也实属难得。善于利用媒体进行炒作,是拉勾的鲜明特色之一。譬如近日来拉勾网又搞了“巴菲特午餐”的中国版。
在热衷媒体炒作的同时,拉勾似乎表现出了强大的进攻性。早先拉勾网董事长许单单讲到,未来拉勾的市场份额将有超过30%来自传统招聘网站,而剩下60%以上的份额将来自现在的猎头市场。 去猎头化,似乎成了拉勾的一个奋斗目标。
为什么要干掉猎头?显而易见,垂直网站的价值就是求职者与企业的直接对接,去掉一切中间环节。如同传统行业在电商时代逐步取消代理商的道理一样,一切阻碍垂直和直接的中间环节都将被取消。这大约就是垂直招聘网站要喊出“干掉猎头”口号的初衷。
而这个想法一旦形成, 一方面能快速向合作者亮出“身份牌”,一方面找到了一个传统行业的“落后代表”-猎头,作为进攻的靶子,再者又可以赢得媒体和大众的眼球,所以干掉猎头的口号,就越喊越响亮了。
其实,在笔者看来,垂直就是垂直,其价值和特色是其鲜明的生命力,在未来 垂直的作为来源于每个行业的自身的特殊性。譬如广告行业的麦迪逊鼓吹(现在叫麦迪逊邦),谁又能说它不是一个垂直招聘网站呢?
但猎头行业会怎么样发展,恐怕不是垂直招聘网站决定的。如同万科董事长王石所言: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的同行。2014,比垂直网站更火的就是猎头网站了。
在占领了楼宇电梯,地铁车身,乃至高铁的椅背之后,做猎头生意的猎聘网高调宣布已经完成C轮融资。7000万美金的额度成为5年来招聘网站最大的一笔融资。根据猎聘的官方数据,其注册用户已经超1100万。营销口径上号称简历质量远远高于智联和前程无忧。猎聘网展现给网络招聘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Ceo戴科彬的本色出演似乎也收效不菲。
无论是从猎聘的融资规模,还是其现实运营状况。垂直网站唱衰猎头的论调似乎都站不住脚。用圈子里习惯的话说,猎聘是奔着上市的节奏去得。
诚然,虚假职位的困扰不仅让求职者深感头疼,也成为猎聘网自身发展的心腹之患。而在多数企业HR眼里,猎聘更像一个新的51job或者智联招聘,改变的仅仅是商业形态和行为模式。有效,但又不那么有效。
但不管如何, 猎聘都已经成为互联网招聘领域的一块新招牌。
猎头招聘的另一个搅局者则是猎上网。虽然和猎聘只有一字之差,但商业模式却千差万别。猎上网是脱胎于传统猎头公司,创始人辛小蝶此前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传统猎头。这点直接影响了猎上网的商业风格。
猎上网号称国内首家唯一对结果负责的招聘网站。其直接的价值就是通过猎头聚合的力量,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候选人。
猎上网和猎聘网一样,首先都集聚了大批的猎头,所不同的是,猎头在猎聘网上主要工作是发职位,收简历,是在做信息流的事情。而猎头在猎上网上则是在“做单”:如同淘宝的买家和卖家,猎上网上的企业是买家,猎头是卖家。猎头把简历发给对应企业的对应职位,企业通过网站对人才进行审核,约面试,发offer,完成入职等工作。猎头也通过猎上网进行职位寻找,流程跟进,甚至收款等行为,变成了线上的业务流转。
这大约是猎上网的巧妙之处。不仅如此,在上线一年多的时间里,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与猎上网合作。譬如360,携程以及他的竞争对手去哪儿。作为IDG投资的企业,猎上网还为IDG投后的大批创业企业提供招聘服务。
到底是什么驱动着猎上网的快速发展?调查结果显而易见:钱。
猎上网的策略跟今年风行的红包撒钱模式不一样。猎上网只是很巧妙的将企业支付的猎头费“还给”了与之合作的猎头公司或者顾问而已。传说李嘉诚做生意的法则是“人六我四”,这样招致了大批合作伙伴的持续合作,猎上网正是采取了这样的手段,总体上按照28原则进行分配。
但笔者在调查之初依然不能理解这个模式为什么会吸引趋之若鹜的合作者,反倒是一家与猎上合作的猎头公司老板揭开了谜底:1,客户。多数猎头公司接单能力与找人能力是成反比的。猎上接得客户对一般猎头公司来说都是平时不敢想的大单,在28的分配比例下,干嘛不合作?2,收款保证,猎头公司都是小公司,在财务制度上一般处于弱势情形,猎上解决了应收款的问题,也解决了猎头公司很大一部分的管理成本。3,效率和专业:当一个平台能提供足够多得同类职位供应的时候,猎头们再也不必担心手里的简历无处安放了。效率的提升,不过是一个附属品。而当聚合效应发挥其价值,猎上给企业带来的招聘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平台优于个体,这是网络时代不争的事实。但凡事一利必有一弊,如果每个人都利用猎上这个平台去做单子,那猎头公司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么?猎头行业是否将步入一个新的“个体网络经纪人”的时代?当笔者将这个问题抛给上面的猎头老板时,他的回答居然是: 怕,恐惧。不过那是2013年的事情了。当时的心态矛盾到了极致,合作能赚到钱,但合作也能毁掉团队。 据说今年猎上网已经全面关闭了在职顾问的个人合作通道,只和猎头公司与soho猎头进行合作。在笔者看来,猎上的新策略,的确是适应现实环境的一步好棋。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今日提前上市,每股发行价13.5美元
2014年6月12日,中国北京 -中国领先的招聘平台智联招聘( 纽交所代码:ZPIN)(以下简称“招聘”或“公司”)今日宣布其首次公开募股已定价,以每股13.50美元发行5,610,000股美国存托股票(以下简称“ADS”)。若承销商不行使其超额配售权, 则本次募资总额将为7,570万美元。每股ADS相当于公司两股A类普通股,今日起将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NYSE”)挂牌交易,交易代码为“ZPIN”。
近年来,智联招聘围绕职场人士的整个职业生涯,在校园招聘、中高端人才招聘、人才测评以及海外招聘等领域均推出一系列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根据公司授予承销商的超额配售权,承销商可在招股书终版提交后的30天内,以13.50美元每ADS的价格再追加购买最多841,500股ADS股份。
在首次公开发行的同时及其完成的前提下,公司还将通过私募发行方式,按ADS与普通股兑换比例对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价调整后,以该价格通过PCV Belge SCS公司向私募股权基金Apax Partners出售2,222,222股A类普通股,预计额外募资额为1,410万美元。
在此次发售中,瑞士信贷证券(美国)有限公司和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
智联招聘关于此次首次公开募股的申请登记表已经提交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并已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生效。
-
智联招聘
智联1572万美元购招聘网站Jobs DB中国区业务
[摘要]Jobs DB人才招聘网站于1998年上线,总部位于香港。
腾讯科技讯 6月10日消息,智联招聘日前更新招股书,披露近期达成一笔收购交易。文件显示,智联招聘以1572万美元收购总部位于香港的人在招聘网站Jobs DB在中华区的业务。
智联招聘文件显示,此次收购交易涉及在英国处女群岛注册的Jobs DB公司和在香港注册的Jobs DB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其中,后者是前者的全资子公司。Jobs DB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着香港人才招聘网站Jobs DB。
根据收购协议,智联招聘将从英国Jobs DB公司手中收购香港Jobs BD中国投资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为1572万美元。交易完成后,Jobs BD中国投资公司将更名。
公开资料显示,Jobs DB人才招聘网站于1998年上线,总部位于香港,服务网络已扩大到包含澳大利亚、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以及美国在内的12个国家和地区。
此前,前酷6 CEO施瑜曾担任亚太首席招聘服务商jobsDB集团中国区负责人、中国人才热线CEO。不过,如今施瑜已离开jobsDB。
[责任编辑:marsrxdou]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IPO会重蹈触控科技覆辙吗?
2014年上半年58同城、微博、京东、猎豹等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集体赴美上市,很多人认为赴美上市窗口期到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近日,拥有17年历史的智联招聘准备6月13日在纽交所上市,如果成功上市这将是继前程无忧后,第二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招聘网站。然而在钛媒体作者磐石之心看来,“智联招聘”本次上市之路可能十分崎岖。
注:2014年上半年58同城、微博、京东、猎豹等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集体赴美上市,很多人认为赴美上市窗口期到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近日,拥有17年历史的智联招聘准备6月13日在纽交所上市,如果成功上市这将是继前程无忧后,第二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招聘网站。然而在钛媒体作者磐石之心看来,“智联招聘”本次上市之路可能十分崎岖,甚至可能出现与触控科技一样临阵暂缓上市的悲剧。以下为作者磐石之心再总结的四点原因:
第一、“无创始人”之忧,这是致命伤
智联招聘创办于1997年,早于腾讯1年,早于百度3年,早于阿里巴巴2年,可惜这家老牌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却早已离公司而去。张咏、刘浩这些创始人早就淡出智联的管理层,现任CEO郭盛只是职业经理人。
互联网公司作为新型公司,基本都只有10几年的历史,而且处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只有创始人才可以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创始人离开的雅虎公司已经颠沛流离,而谷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仍然由创始人主导,才有今天的辉煌。与此同时,这些正在辉煌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每天接受来自创业公司的各种挑战。
互联网公司是最没有历史的公司,也没有什么可以传承的东西。腾讯创始人张志东2014年第一季度辞任后就表示要帮助腾讯培养下一代接班人,而且希望从腾讯内部发掘,从而可以更好地传承创始人的衣钵。因此,没有创始人的智联招聘,在面对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时代的时候都没有办法应对,也没有承担企业创新失败的能力,他们只是资本的傀儡。
第二、机构和投资人持股比例过高,解套嫌疑太重
从智联招聘公布的持股比例看,管理层基本没有任何话语权,总体持股在5%左右,而更多地股份在Seek等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手中,而且Seek这些机构作为智联的原始股东,在前程无忧上市后被智联深度套牢,迟迟无法解套,这次上市正是最佳解套机会。
对手前程无忧成功上市之后,智联招聘已经找不到新的故事讲给美国投资者听,这也将极大的降低智联招聘的估值,虽然只是募集1亿美元资金,但是对于没有故事的智联估计也是个很难达到的数字,上市前的认购必定以惨淡收场。哪个投资者愿意从这些深度套牢的机构手里接过烫手山芋?
第三、智联招聘无法给投资者更丰满的想象空间
一个股票之所以会有人购买,投资者看的并非只是当前的企业盈利状况,更看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京东商城亏损数亿上市,仍然受到投资人追捧,因为背后有腾讯的入股和微信接口,以及未来中国B2C电商、O2O爆发的巨大市场空间作为支撑。智联招聘这家17年的爷爷级互联网公司,能给投资人带来什么幻想?
在招股书中,智联招聘这样陈述自己的战略:“通过品牌和加强用户体验吸引和保留更多用户;获取和保留更多客户;继续追求我们的移动战略;扩大产品范围;追求战略投资和收购机会。”所有的战略都不新鲜,也看不到亮点和诚意。在风险提示中,智联招聘诚实的写道“我们行业的激烈竞争,包括来自现有竞争对手或新进入招聘和职业相关服务市场的竞争对手”,这对于智联招聘来说意味着雪上加霜。
第四、“掘墓人”已经站起来,智联却招架无力
垂直招聘、社交招聘(LinkedIn)、猎头、生活信息招聘(58同城、赶集网)等各类新型招聘企业从细分市场开始进攻传统招聘市场。更有企业直接从“免费招聘”入手,依托全新的互联网思维进军招聘领域,这无疑让智联这种靠卖广告位为生的公司难以招架。
据了解,现在的手机招聘求职App已经拥有全国460多个城市520万家企业的招聘数据,用户免费下载即可获得城市招聘信息分类推送。而且手机招聘App对所有招聘企业完全免费,再加上通过大数据运营反哺“免费求职招聘”,最终通过运营500余万企业求职大数据获得收益,这是典型的互联网玩法。
智联招聘虽然目前仍有9亿元的营收,但是其营收主要来自于购买服务独立客户数量的增长,随着类似垂直招聘、社交招聘、猎头、生活服务招聘、免费招聘等新型招聘模式的兴起,智联招聘的独立客户数量会达到顶峰,开始进入下滑通道。由于智联是一家没有创始人的公司,已经无力应对全新的挑战,所以根本没有变革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上市即是智联招聘的巅峰时刻,接下来会进入一路下坡。
距离6月13日挂牌交易日还有几天时间,不知智联招聘会不会因为资本市场不认可而临时放弃上市,如果放弃这次机会就意味着不再有下一个上市的机会,即使完成IPO,在机构投资者、职业经理人集体解套变现、市场空间不具想象力,业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智联招聘的股价也会一落千丈,在这里也提醒广大投资者千万注意风险。
【本文作者磐石之心,微信号panshizhixin8】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6月13日纽约交易所上市 最高融资9355万美元
6月3日消息,据美国财经网站iposcoop报道,智联招聘将于6月13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最高融资额9355万美元。
智联招聘在今天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中披露了发行价、发行量等。
在发行价方面,智联招聘发行价区间为12.5美元至14.5美元。
在发行量方面,智联招聘计划发行561万股美国存托股(ADS),并授予承销商最高841500股ADS,最高发行量6451500股ADS。
以发行价上限14.5美元、最高发行量6451500股ADS计算,智联招聘最高融资额为9355万美元。
智联招聘股票交易代码为“ZPIN”,上市地点为纽约交易所,承销商是瑞士信贷和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小峰)
6月3日消息,智联招聘在今天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更新版招股书中披露了发行量、发行价等信息,经计算,智联招聘IPO后市值约为7.24亿美元。
智联招聘称,如果承销商不行使超额配售权,那么该公司IPO后总股本约为99,882,260股普通股(4994万美国存托股),这其中包括了欧洲私募股权基金Apax Partners通过投资机构PCV Belge SCS以发行价认购的1500万美元股票。
如果承销商超额配售841500股美国存托股(ADS),即IPO发行量达到6451500股ADS,则智联招聘IPO后总股本约为101,565,260股普通股。
以发行价14.5美元、总股本4994万ADS计算,智联招聘IPO后市值约为7.24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智联招聘还在今天提交的更新版招股书中披露了IPO后的股权结构。文件显示,在IPO之后,智联招聘管理层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80%稀释至69.8%。其中,智联招聘CEO郭盛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3.4%稀释至2.9%,郭建民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1.0%稀释至0.9%。
而来自大股东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的杰森·伦加(Jason Lenga)和约翰·阿姆斯特朗(John Alexander Armstrong联合持股比例从现在的79%至68.3%。Cavalane Holdings Pty Limited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19.3%稀释至16.7%。
智联招聘6月3日招股书股权结构
根据美国财经网站iposcoop报道,智联招聘将于6月13日正式挂牌上市。智联招聘股票交易代码为“ZPIN”,上市地点为纽约交易所,承销商是瑞士信贷和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确定IPO定价区间:最高14.50美元/ADS
[摘要]智联招聘拟在纽交所挂牌,股票代码为“ZPIN”。
腾讯科技 金铎 6月3日报道
智联招聘今日更新招股说明书,预计IPO(首次公开招股)定价将在12.50美元到14.50美元/ADS之间。智联招聘拟出售561万ADS(美国存托股),每股ADS相当于2股公司A类普通股。按最高定价计算,假定承销商不行使超配权,智联招聘将通过这次IPO募资8134.5万美元。
招股书披露,承销商享有在30天内额外再出售最多84.15万股ADS的权利。智联招聘拟在纽交所挂牌,股票代码为“ZPIN”。
智联招聘上月初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美证券市场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募集最多1亿美元资金。瑞士信贷和瑞银投资银行(UBS Investment Bank)担任智联招聘首次公开招股的联席主承销商。
智联招聘5月16日提交的更新文件显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前9个月,智联招聘总营收为人民币7.567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301亿元。
[责任编辑:alonliu]
-
智联招聘
在线招聘2.0:新浪潮运动兴起
浓缩观点
国内的在线招聘市场正在爆发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浪潮运动”。过去的一年里,在线招聘各种各样新的玩法迅速涌现,而且随着资本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这个过去十年一直缺乏变化的行业,正在进入一个群雄逐鹿的新时代。
猎聘们在热情地拥抱猎头,但是另外一批创业公司如拉勾网、内推网以及快简历,则走向了猎聘的对立面——他们的目标是“干掉”猎头。这些公司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创始人都出身互联网公司,不被传统的规则束缚,从而尝试一些更大胆的玩法。
LinkedIn在国内的挑战来源于其赖以生存的“商务社交”模式本身。LinkedIn想要扎根中国,就要让中国用户重新在互联网上搭建一套自己的社交关系网络,但在中国,微信和新浪微博已经帮助用户完成了这一任务。
对于国内的在线招聘市场,5月23日是充满火药味的一天。
这一天,职业社交网站的鼻祖LinkedIn在北京举办了其进入中国后的第一场大型线下活动,向外界详细阐述了LinkedIn在中国的发展策略。而短短几个小时之后,新浪微博忽然宣布推出一款全新产品——“微招聘”,打算利用微博用户庞大的社交关系网络进军在线招聘市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多少借鉴了LinkedIn的模式。
一边是拥有超过3亿用户、世界闻名的跨国巨头,另一边则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SNS平台,LinkedIn和新浪微博都在觊觎着国内在线招聘市场这块蛋糕。
这两家公司的隔空交战其实正是过去一年在线招聘市场的缩影。从资本的角度可以让你更清楚了解这个行业当前的火爆情形。
过去3个月里,拉勾网、猎上网以及猎聘网先后拿到了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其中猎聘网的7000万美元C融资更是最近5年国内在线招聘市场最大的一笔融资。而另外一边,老牌招聘网站智联招聘也不甘寂寞,于5月初向SEC提交了IPO材料,再次冲击上市。
眼下,国内的在线招聘市场正在爆发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浪潮运动”。之所以将它称为“新浪潮”,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种各样新的玩法迅速涌现,而且随着资本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这个过去十年一直缺乏变化的行业,正在进入一个群雄逐鹿的新时代。
猎头模式异军突起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上班族们一定不会对猎聘网CEO戴科彬感到陌生,在北京、上海的地铁里,总能看印着戴科彬招牌笑容的广告海报。从宝洁中国做营销出身的戴科彬深谙营销之道,猎聘的广告看上去“简单粗暴”,但是对用户绝对有过目不忘的效果。
4月中旬,猎聘拿到了华平投资领投的7000万美元C轮融资,此前两轮的投资方经纬中国继续跟投。投资人用手中的银子表明了对这家公司信心。事实上,猎聘已经是新一代的在线招聘网站中规模最大的一家了,根据猎聘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它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100万,月独立访问量超过2000万。
过去三年,当一大批互联网背景的创业者试图将代表“先进”的LinkedIn模式搬到中国的时候,戴科彬和他的猎聘网却一直不为所动,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剧本前进着。
过去10年,由于商业模式的原因,前程无忧和智联这两大老牌招聘网站对中高端的职场人士一直不够重视。而戴科彬创立猎聘网的初衷就是想要打造一个服务中高端人群的招聘网站。
做一个定位中高端职场人士的网站,首先要想办法能够吸引到这些人,那么,这些人到底在哪呢?戴科彬很自然地想到了猎头。猎头手中有大量的高端人才,争取到猎头,那么网站就能够同时对企业和人才产生吸引力。于是,猎头被顺理成章的纳入到猎聘的业务模型当中。
简单来说,猎聘就是在传统招聘网站的模型上引入了猎头这个群体,在猎聘的平台上,猎头实际上与企业的角色有些类似,能够面向求职者发布职位。
戴科彬坦言,猎聘本身并不是对传统在线招聘网站做出了颠覆式的改变,而是在诸多细节方面对原有模式进行了改造和优化,以适应中高端人群的需求。
中高端人群十分关注的隐私问题,猎聘有一套完备的机制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会泄露,比如针对暂时不愿泄露联系方式的候选人,猎聘会提供号码转接服务,确保企业与候选人之间依旧能够通畅交流。
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猎聘能够在过去三年迅速崛起的原因就在于它顺应了整个社会的趋势。职场人的求职需求、企业的招聘需求在迅速发生变化,而传统招聘网站不再能够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因而需要有更加专业的服务提供商来填补市场的空白。
相对于已经初具规模的猎聘,来自上海的猎上网则是势头正猛的后起之秀。在猎聘宣布C轮融资的前10天,猎上网已经拿到了来自IDG和华创资本的千万美元级别的A轮融资,实力不容小觑。
同样是引入猎头,猎上网所打造的是一个针对企业和猎头之间的平台,它采取的是类似众包的模式,做一个猎头的聚合平台。企业在猎上网选择自己信任的猎头“下单”,也就是派发任务,然后猎头再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人才。猎上网目前宣传的卖点是按照效果收费,即如果候选人无法通过企业的试用期,猎上会全额退款。
另外一家采取众包模式的企业是人人猎头,他们所瞄准的是传统猎头瞧不上的一些“小生意”,所谓人人众包,是指他们并不专门针对猎头群体,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可以指定赏金,调动用户的参与积极性。
面对猎聘们的来势汹汹,老牌的智联招聘也做出了应对,在2013年底推出了针对中高端职场人群的子品牌智联卓聘应对。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面向求职者与猎头的平台。智联卓聘总负责人王忠选告诉《商业价值》,智联卓聘借鉴了电商网站的诸多元素,是“用电商的思维做招聘”,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引入了电商网站里普遍采用的评价体系,此外,智联招聘多年积累下来的庞大简历库则是卓聘最大的资本。
总体来看,猎头模式的玩家大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招聘行业背景,戴科彬和猎上网CEO辛小蝶都曾在传统招聘行业打拼多年。一方面,他们十分尊重传统招聘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他们则试图借助互联网来完善和优化招聘的业务模型。这些新生代力量并不是要“打碎”什么,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的更好。
“干掉”猎头
猎聘们在热情地拥抱猎头,但是另外一批创业者则走向了猎聘的对立面——他们的目标是“干掉”猎头。
拉勾网、内推网以及快简历都是“去猎头”模式的倡导者,而它们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创始人都出身互联网公司。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曾经就职于腾讯、他也是互联网圈知名的3W咖啡的创始人,内推网创始人黄小亮曾在阿里巴巴和盛大工作,快简历创始人陈理捷则出身新浪。虽然没有招聘行业的从业经验,但这也使得这一批玩家们不被传统的规则束缚,从而尝试一些更大胆的玩法。
拉勾们之所以竭力屏蔽猎头,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内猎头市场的鱼龙混杂。一些低端猎头为了获取求职者的简历信息不惜发布虚假职位,扰乱市场秩序。而具体到互联网行业中的一些技术岗位,不少猎头的“外行”也让人无奈,陈理捷告诉记者,他自己就曾深受其扰。因为缺乏专业的互联网知识,猎头根本无法做到将岗位与候选人进行有效匹配。
糟糕的体验和低下的效率让这批互联网公司出身的创业者毅然选择将猎头挡在门外。
在过去一年诞生的招聘网站里,拉勾网应该算是最大的黑马。据许单单透露,拉勾目前的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0万。虽然绝对数量上并不算多,但是却已经在圈子里积累起了相当不错的口碑。今年3月,拉勾网宣布拿到了贝塔斯曼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拉勾网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首先在于它选择扎根于一个垂直并且愿意尝试新事物的行业——互联网。在这个行业里,拉勾网有着先天优势。3W咖啡在互联网圈颇有影响力、每月都会承办数十场科技圈各种主题的沙龙,是一个汇聚行业内人才的重要节点。这也让拉勾天然拥有了相当数量的种子用户。
其实从基本的业务模式上看,拉勾基本秉承了传统招聘网站的业务模式,不过,拉勾同样在用户体验方面做了大量的优化,符合当下互联网人群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不过,从商业模式上看,拉勾还是对传统招聘网站的模式做出了许多调整,比如并不向企业开放简历库,也就是说,企业的HR无法在拉勾上搜索简历,而简历库向来是传统招聘网站重要的盈利手段。所有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确保求职者的求职体验。
拉勾的盈利模式参考了猎头的模式,会根据职位的薪酬水平,收取一定数量的佣金,按照许单单的说法,拉勾的收费几乎只有猎头的十分之一。许单单说,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收费标准,其实是当初一拍脑门的决定,并没有太多的方法论可言。
与拉勾网相比、创新工场投资的内推网和快简历选择的领域则更为细分——主要针对互联网企业中的技术人才。
他们的特别之处在于,试图将“去中介化”做到极致,不仅要绕开猎头、甚至想要绕过企业的HR。他们追求的是,让求职者与企业用人部门的主管直接对接。不过,这种模式也存在瓶颈。陈理捷向记者坦承,快简历的模式很难规模化,他们正在尝试一条新的方向。
其实,拉勾、内推和快简历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起步的时候都是从用户的视角出发,试图解决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切身问题。反映到产品层面,就是用户体验比传统招聘网站有了质的提升,无论是网站的设计还是诸多服务环境的设置,都是站在求职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它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在行业里做出口碑的原因。
虽然表面上看,猎聘和拉勾所代表的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模式。但实际上,二者并不完全矛盾。许单单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表示,未来猎头在互联网行业也不会消失,但会集中在很高端的市场,比如企业招聘CXO级别的高管,依然需要猎头的服务。戴科彬也有着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未来低端猎头一定会被互联网所取代,但是猎头的存在依旧是有价值的。因为对于中高端人才来说,从他们的求职心态的角度看,他们希望有一个“中介”来为自己去处理求职过程中的各种琐事。而从整体上看,猎聘一定会促进整个猎头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究竟哪种模式能够成为主流?这一定会成为在线招聘行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需要讨论的问题。
LinkedIn和它的学徒们
虽然猎聘和拉勾们风头正劲,但是开启在线招聘新时代的却另有其人,它就是LinkedIn。
2003年上线的LinkedIn是全球商务社交网站的鼻祖,2011年5月在纽交所上市,此后两年时间股价从90美元一路上涨,2013年9月一度冲高至250美元左右,随后开始回落。目前LinkedIn股价维持在155美元左右,市值近200亿美元。
随着LinkedIn的崛起,老牌招聘网站Monster开始节节败退,2012年,LinkedIn的营收达到9.71亿美元,首次超越Monster,如今Monster的股价只为LinkedIn的1/30,市值也仅为5亿美元。
自从LinkedIn在美国走红,国内便涌现出大街网、优仕网、天际网等大批效仿者,然而这些LinkedIn的学徒们大都命运多舛,职业社交网站一直没有真正形成气候,更谈不上对在线招聘市场有任何实质性改变了。但即便如此,LinkedIn仍然对中国市场给予厚望。
2012年4月,LinkedIn在北京设立办公室,表明了其进军中国市场的决心。为了解决跨国企业水土不服的问题,它采取了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与宽带资本以及红杉资本组成合资公司,LinkedIn希望借助后两者优质的政府关系以及本土经验增添获胜的筹码。今年2月,LinkedIn中文版的Beta版上线,并且公布中文译名“领英”,据其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LinkedIn在中国已经有近500万注册用户。
5月23日的线下活动上,LinkedIn中国区总裁、前糯米网CEO沈博洋对外表示,领英是一家具有创业气质的公司,目前已经有20多人的团队。此外,他还介绍了领英本地化工作的一些进展,比如推出了基于微信的“领英名片”,通过绑定微信账号,可以生成一个经过设计的个人电子名片。
不过,LinkedIn是否真的能够克服跨国公司水土不服的通病还要打上一个问号。毕竟,此前另外一家明星公司Groupon的惨痛案例还历历在目。
事实上,中文版上线之后,“领英”这个名称就被外界广为诟病,许多人认为这个名字太过拗口,而且不够接地气。
水土不服或许还不是LinkedIn的最应该头疼的问题,它更大的挑战来源于其赖以生存的“商务社交”模式本身。LinkedIn想要扎根中国,就要让中国用户重新在互联网上搭建一套自己的社交关系网络,但在中国,微信和新浪微博已经帮助用户完成了这一任务。对此,沈博洋表示LinkedIn有足够的耐心去改变用户的习惯。
目前来看,微信显然没有对职业社交和在线招聘表现出兴趣,但是新浪微博却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微招聘”很像是新浪讲给投资者的一个新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原型正是LinkedIn。
事实上,企业在微博上发布招聘信息,已经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了。据新浪官方的说法,“微招聘将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职位要求,自动匹配、推荐候选人。”而新浪方面公布的另一个颇有诱惑力的数据是,新浪微博上具有潜在求职需求的用户超过1亿,同时,经过认证的企业已经有70万家。
当然,新浪微博想要转型成LinkdIn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它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名社区(仅后台实名,而且缺乏用户的职业信息)。而且,虽然财报上活跃用户数量依旧保持增长,但是其对高端人群的影响力在下降也是许多用户的切身感受,而这些高端用户才是招聘市场真正的香饽饽。
从整体上看,在线招聘市场正在朝着垂直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但未来的格局究竟会怎样,目前还不够明朗。
在线招聘市场的新浪潮运动正在催生大量新的商业机会,但是它的意义还元不局限与此。
从社会层面看,这些新的招聘模式的出现正在一点点改变人们对于换工作这件事情的心态。一般情况下,除非遭遇职业瓶颈或者其他负面因素,职场人士很少愿意主动寻求工作的转换,因为换工作是件相当麻烦的事情,而随着在线招聘网站的不断进化,招聘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将大为改观,企业间人才流动的壁垒终将被打破,这也意味着人才的流动在未来会变得常态化。
而站在企业的角度,人才流动的常态化也意味着企业要从薪酬、福利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提升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再未来的人才争夺战中占据有利位置,因为说到底,企业间的竞争还是人的竞争。总之,概括起来一句话:各位老板,以后要对员工好一点啦!(文/《商业价值》杨钊)
近期国内在线招聘行业资本动向:
2013年7月,人人猎头获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KPCB
2013年10月,内推网获得25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投资方为创新工场
2014年3月 拉勾网获5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2014年4月8日 猎上网获千万美元级别A轮融资,投资方为IDG和华创资本。
2014年4月19日 猎聘网获7000万美元C轮融资,华平投资领投、经纬中国跟投,该融资亦是最近五年国内招聘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
2014年5月7日 智联招聘向SEC提交了IPO相关文件,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更新招股书:公布第一季度业绩
北京时间5月16日早间消息,智联招聘今天提交了更新的F-1招股书,公布了截至2014年3月31日前9个月的业绩。
在截至3月31日的前9个月中,智联招聘总营收为7.567亿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6.636亿元人民币。其中,在线招聘服务营收为6.016亿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5.580亿元人民币;校园招聘服务营收为7813.7万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5268.9万元人民币;评估服务营收为4095.9万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2365.4万元人民币;其他人力资源服务营收为3604.7万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2916.7万元人民币。
在这一期间,智联招聘的毛利润为6.672亿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5.780亿元人民币;运营费用为5.083亿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4.293亿元人民币;运营利润为1.590亿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1.48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301亿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1.178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96亿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1.178亿元人民币;基本及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1.58和1.40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均为-44.44元人民币。
截至2014年3月31日,智联招聘持有5.488亿元人民币现金、1.018亿元人民币受限现金,以及9312.1万元人民币定期存款和受限定期存款。(张帆)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
智联招聘
变天?在线招聘走向哪里?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总是以一种浪潮的形式出现,不断颠覆着那些传统的东西,而似乎在教育之后,这一次轮到了在线招聘。
且不说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年初将重心转移到招聘之上,放言两年内实现 15 亿营收。单是从三月底依托 3W 咖啡创建的拉勾网拿到贝塔斯曼 A 轮 500 万投资,到4月初猎上网的千万美元融资,再到猎聘网有些惊人的C轮7000万美金,数字上的递增已然让人嗅到了资本对这个行业的狂热追捧。
而也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在线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在 5 月 6 日发布招股书,宣布赴美 IPO;上市十年的行业老大前程无忧随后也在 8 日拿出了一份盈利 1910 万美元的财报,似乎是在向挑战者们隔空喊话。
大概是互联网的发展实在是太过迅速,以至于连其内部都已经隐隐分化出了传统与新锐,这样一种变化似乎又有些无关于技术本身,而是一种商业模式之上的颠覆与重构。
奠基者的迟疑与坚守
在经历了多年的推广投入之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平台的规模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用户的平台转移成本也正在逐渐抬升,而稳定的大用户规模对他们来说则意味着较高的广告收入和更多的付费用户。这一点从智联招聘公开的招股书中不难看出,“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的上半财年,智联招聘净营收为人民币 4.892 亿元,其中,在线招聘服务营收为 3.980 亿元人民币。智联招聘是基于在其平台上发布招聘职位和展示广告,以及在其数据库下载完整简历的数量来获取营收”。
以流量换广告,从大基数用户中争取小比例付费用户,这样一种基于规模和流量的商业模式虽然有些陈旧,但却无比稳定,且具有高利润率。而近十年来中国网民数量的激增则为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人口红利,让其始终保持一种高速增长,正如雷军那句话说得一样,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犯错最少的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就这样成为了在线招聘市场中那两头幸运猪。
从估股网的数据图来看,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为前程无忧带来的是获取新用户的边际成本急剧降低,市场推广成本下降,利润率上升并稳定在高位。可以说,倘若没有那些挑战者们的搅局,刚刚脱身广告战没多久的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本该进入一个稳定的收获期。
但是对于一个处在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稳定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低价吸收流量,高价卖给招聘方的方式带来的高额利润反而成了阻碍两家公司创新的最大障碍。
此间种种问题吴澍曾在其文章《在线招聘,过去错哪了》中归结为了三点:把招聘做成了广告,而非服务;产品粘性差,用户重复访问度低;对平台没有认同感。《在线招聘,过去错哪了》我们网站也曾转载过,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7
而究其更根本的问题则是,在这样一个原本应是连接双方需求,实现信息高效对接的平台上,在线招聘网站们紧紧卡住了双方的接触点,设置种种收费关卡,使得这样一种对接反而变得更加低效。用户投出去的简历迟迟得不到反馈,HR 们却又不得不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简历,双方的用户体验都出现了偏差,在线招聘网站也最终彻彻底底沦为了一桩生意,而非当初奠基者们的那些互联网理想。
任何一种阻碍信息自由流动的行为或许其本身就是一种反互联网行为,自然也就更容易受到互联网式的颠覆。
但随着竞争者的进入和网民规模增长的放缓,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们的人口红利已然不复存在,虽然其现有的市场规模足以让其保持一段时间的高营收和足够的现金储备,但是他们已经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浴缸水量模型之中,倘若拿不出有效的反击,未来的压力可想而知。或许对于这门十几年的生意来说,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跨界者的边缘与创新
对于前程无忧们来说,拉勾、猎聘带来的可能只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潜在风险的恐惧,真正业务上的压力或许更多的来自于赶集、58 这样的跨界者。
要知道,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都一直保持着金字塔状的社会结构,互联网市场的整体下沉并不是新鲜事了。而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商业模式本身是对规模极度渴求的,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向下扩张自己的市场规模是其打破增长天花板的最好方式。但很显然,前程无忧们似乎离这些传统意义上归为屌丝的用户们越来越远了。
一切正如前不久去世的诺奖得主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描述的那样,中国式的创新更多的是来自于边缘性创新的爆发,这一点在招聘市场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在此之前,保安、服务员、小工这样的工作显然不是在线招聘的主流,因为他们的受众互联网化的程度并不高。而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以广告展示为主的商业模式中,同样也没有为招聘这些职位的中小企业留下位置,毕竟没有谁会为了招聘一个保安而大动干戈地去花几千甚至上万在招聘网站上买首页 Banner。
但是移动互联网却改变了这样一种局面,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者开始接触到网络,从互联网获取免费的高价值服务的意识逐渐增强,而赶集、58 这样的跨界者也开始努力地将这些人从边缘拉入在线招聘的市场当中,并根据现实情况对在线招聘本身的做出修正。
很多这个市场上的产品都用了一些在互联网思维者看来很 Low 的媒介,比如赶集在求职橄榄树中用的短信。因为在发布求职信息之后,很多基层工作者们可能就此“断网”了,短信、电话这些离线的方式反而成了更有效的工具,毕竟很多人都不会 24 小时开着流量为移动公司“添砖加瓦”。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讲,分类信息网站们显然更善于将需求和信息进行匹配,而非像前程无忧们那样卖完广告就万事大吉,让客户和用户自行“连连看”去。
而从商业角度来看,他们的商业模式或许又还是离我们更熟悉的互联网思维有些距离,不过是从门户网站式的广告展示进化到了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除了赶集那 180% 的规模增速以外,似乎商业模式上也很难刺激到市场的兴奋点。
当然,抑或许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早已让我们过度兴奋,至少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基层劳动者市场面前,天花板还远得很,仅仅是用户增长带来的网络效应红利就足以捧起一家数十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了。
创新者的热度与前途
在这样一个被互联网思维过度消费的时代里,像拉勾、猎聘这样的创业者有了更多的足以让资本追捧的筹码,哪怕他们还并没有拿出足够好看的事实和数据,但是 so what?
当拉勾拿出它那像亚马逊卖百货一样的页面来时,似乎一切就足够了,因为它的重心已然和前程无忧们有了很大区别,它正在将生意重新变成一种服务,而服务的对象则是求职者。作为创业者,他们或许要比那些大公司更懂得求职者的需求痛点在哪里,尽管大公司们其实也明白,但是却不会为这些自己去革自己的命。
创业者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完备的商业模式,但最大的优势恰恰也是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不必受到那么多限制。
许单单最喜欢拿出来讲的例子或许就是 monster 的例子了,这家昔日的在线招聘巨头如今早已是日薄西山,它曾经投资过的中华英才网也险些成为了它的陪葬品。不可否认,这些新在线招聘网站的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组合拳确实让前程无忧们感到不安,但是却并没有伤到他们的根骨。
要知道,Monster 在美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 LinkedIn 的崛起,但是在中国显然还没有哪一家在线招聘网站和社交平台会有成为 LinkedIn 的趋势,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熟人社会中,商业社交显然还有点远,或许微信朋友圈里乙方给甲方点赞就已经算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商业社交了。
如何找到一个既能让用户求职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迅速匹配的方式,又避免通过为这种信息匹配设障碍获利的商业模式或许才是拉勾、猎聘这些创新者们真正需要研究的。大数据、多维度的信息配对说起来很容易,但人并非一件标明了原料、配料、添加剂的产品,职位需求尚可标签化,个人条件却不能同样地进行数据化。倘若像猎聘、猎上一样靠人主观地评价,又很容易带来像传统招聘网站一样的低效率,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虽好,但对创新者们来说,或许真的要小心像“革过一命”阿 Q 一般只知皮毛,却未达实质,毕竟招聘做的仍是一门连接人与人的生意。这也正是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最大的优势所在,他们十几年对一个领域的坚持,使得他们太了解这个行业了,尽管这也正是束缚他们的地方。
电影《沉默的羔羊》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贪婪起于每日所见”,放在商业上一样适用,大多数的公司都将目光放在了自己身边的那几个竞争对手身上,都不会嫉恨那些远处的公司。就如同前程无忧这十几年中将精力都放在了击败智联招聘、中华英才这些对手上,却不曾想过面临如今这样的挑战。对了,好像 LinkedIn 也来中国了,前不久的 GMIC 上他们第一次公开亮相,名字叫领英。
2014,在线招聘或许变局已至。
作者简介:本文来自是 36氪特约作者 @流光逐云(微信公众号:liuguangzhuyun或流光逐云),非职业IT吐槽者,热衷新媒体,喜欢研究一些大一点的公司,对电商也感兴趣。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流光逐云]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