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计算
    IT巨头思科收购网络安全公司Observable Networks,拓展应用程序和云计算业务 7月13日下午,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Cisco)宣布已收购网络安全服务公司Observable Networks。交易条款目前尚未披露。 Observabley创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美国圣路易斯,其主营业务是进行实时网络行为监测,以帮助IT团队检测可能与安全漏洞有关的异常现象,尤其是在云服务领域。根据Crunchbase上的数据,自2011年以来,Observable一直在全球范围内筹集资金,但累计融资不足500万美元。据估计,经过2016年5月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约为1600万美元。 随着网络入侵威胁的日益增长,企业间恶意的黑客攻击正在转向基于云的基础设施,企业安全服务的市场需求也随之上升。思科的此次收购可谓正逢其时。 思科方面表示,Observable的原生云取证应用程序(以SaaS格式传输)将集成到公司子业务Stealthwatch中,后者主要提供网络监控和安全分析服务,以便在扩展网络和云环境中实现高级保护。该方案目前是思科安全业务小组的主营业务。 这次收购不仅显示了思科对安全解决方案和业务整合的持续兴趣,也表达了思科要继续拓展其应用程序和云服务业务的决心,因为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业务转移到基于云计算的或混合的体系结构中。 Cisco并购业务主管Rob Salvagno在博客中写道:“收购Observable Networks非常符合思科以软件为中心的解决方案的战略转型方针。” 此前,思科也曾多次一些网络安全创业公司。最近的三次收购包括6.35亿美元收购OpenDNS,453万美元收购Lancope,以及2.93亿美元收购CloudLock。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思科在企业安全服务上的业务能力。其中OpenDNS的创始人David Ulevitch加入思科担任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安全业务总经理。 另外,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安全领域的收购案例还有很多,比较知名的有微软收购Hexadite和Adallom;以及Oracle收购Palerra等。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83562.html
    云计算
    2017年07月17日
  • 云计算
    我们调查了1002家企业,让你看懂2017年云计算市场 本文来自:腾股创投(微信ID: tengguvc,BP投递:bp@tengguvc.com)原文发表于rightscale,由腾股创投编译。 RightScale进行了最新的云计算趋势调查,重点关注IaaS。 2017年,我们看到了几个新兴的主题:公有云供应商缩小竞争,私有云采用减少,企业重新关注优化云成本,以及Docker的强劲增长。 这是关于使用云基础架构的最大的一次调查,重点关注云采购者和用户,而不是云供应商。调查结果为今天的云计算的状态提供了全面的观点。 本次调查共有1002名IT专业人员介绍了他们采用云基础架构和相关技术。88%的受访者代表所在企业拥有1000名以上的员工,误差幅度为3.07%。 本文总结了这份报告中的几个重要发现。 云计算趋势:关键发现 混合云是企业战略首选,但私有云采用下降 自从上次云计算调查以来的十二个月中,我们看到私有云采用率略有下降。 现在采用私有云的受访者百分比是72%,低于去年的77%。 混合云环境的使用从去年的71%下降到67%。 总共有95%的受访者正在使用云。 使用多云策略的企业的百分比增长到85%(2016年为82%),58%的混合型计划(相比之下,2016年为55%)。 多个公有云计划的企业数量也有所增加(从16%上升到20%),同时多个私有云计划(从11%降至7%)下降。 云用户在多个云上运行应用程序 使用公有云的公司平均在1.8个公有云中运行应用程序,并尝试了另外1.8个公有云。 尽管更少的公司正在使用私有云,那些使用的公司中,平均运行2.3个私有云并试用另外的2.1私有云。 公司在云中运行大量的工作负载 企业目前在云计算中占有79%的工作负载,在公共云中占41%,私有云占38%。 需要注意,私有云中运行的工作负载可能包括在现有虚拟化环境中运行的工作负载或裸机环境。 大企业在云计算中占有75%的工作负载,私有云(43%)与公共云(32%)相比。中小型企业在云中运行83%的工作负载,公共云(50%)与私有云(33%)相比更多。 企业中央IT团队在云业务选择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今年,我们看到了集中化的强劲转变,更多的中央IT团队对于在云中的作用有了更广泛的认识。 他们自己选择公共云(65%),决定/咨询哪些应用程序移动到云(63%)和选择私有云(63%)。 然而,IT中心与其所支持的业务部门的看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业务部门的受访者不太可能将权力下放到中央IT部门,以选择公共云(41%),决定/咨询哪些应用程序迁移到云(45%)以及选择私有云(38%)。 云挑战总体下降:专业知识,安全性和支出成为首要关注点 在2017年,除了治理/控制之外,云计算挑战有所下降,而且仍然保持平稳。今年的专业知识,安全性和支出都是最大的挑战,25%的受访者将其列为重大挑战。 2016年的第一大云计算挑战是资源/专业知识不足,2016年的第一大云计算挑战在2017年从2016年的32%大幅下降到25%受访者的主要关注点。对安全性的担忧下降到25%,管理云支出仅从26%略微下降到25%。 大量的浪费驱动用户关注成本 即使管理云成本已经成为最大的挑战,云用户也低估了云计算浪费情况。受访者估计浪费30%,而RightScale则将实际浪费测量值估计在30%至45%之间。 这增加了对成本的担忧,优化云成本是2017年所有云用户(53%)的首要举措,特别是成熟云端用户(64%)。 Docker成为DevOps工具的领先者 作为采用DevOps流程的一部分,企业经常选择实施新的工具,使其能够标准化和自动化完成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部署、配置。这些工具包括配置管理工具(如Chef,Puppet和Ansible)以及最近的容器技术,如Docker和容器编排以及调度工具,如Kubernetes,Swarm和Mesosphere。 Azure市场渗透率增长,缩小了与AWS的差距 2017年云计算调查显示,尽管AWS继续在公共云采用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有57%的受访者在AWS上运行应用程序),但这一数字自2016年和2015年以来保持平稳。需要注意,在AWS运行应用程序的公司数量保持平稳,但他们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和VM的数量正在增加,从而推动AWS的收入增加。 相比之下,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看到在Azure和Google(排名第2和第3位的公共云提供商)中运行应用程序的在受访者中比例有了显着增长。Azure的全面采用从20%增加到34%,Azure现在已达到AWS的60%的市场渗透率。谷歌也将收入从10%提高到了15%。 AWS在公共云用户中仍然拥有更大位置 上述公共云采用数据表示在特定云中运行任何工作负载的受访者的人数。但是,查看每个云中运行的工作负载或虚拟机的数量也很重要。下图显示正在运行的虚拟机的数量。 私有云采用放缓 与去年的私有云采用增长相比,2017年的调查显示,私有云的采用在所有供应商中都是扁平增长。在各种规模的企业中,VMware vSphere继续以42%的采用率领先,略低于去年(44%)。 OpenStack(20%)和VMware vCloud Suite(19%)也在增长,OpenStack几乎从第二位掉落。 Microsoft Azure Pack / Stack是唯一显示出明显增长的私有云技术,从9%上升到14%。 Microsoft System Center 的增长幅度为3%。 总结:公共云的采用的增长,私有云衰落 2017年云计算调查显示,虽然混合云仍然是首选的企业战略,但公有云的采用正在不断增长,而私有云的采用趋于平缓,越来越少的公司考虑优先建立私有云。 这与去年的调查有所改变,去年私有云使用方面取得了强劲的增长。 AWS在公共云采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过去两年中,AWS在使用它的受访者中增长保持平稳。当然,受访者在AWS中运行的VM数量多于其他公有云,这解释了AWS在营收方面的领先。Azure在今年的调查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缩小了与AWS的差距,谷歌也取得了进步,仍然处于第三名。 企业IT中心团队在云采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业务部门似乎不愿放弃权力。 云治理持续进步,这将有助于加强中央IT与其支持的业务部门之间的一致性。 随着云用户和云提供商的日益成熟,我们看到云计算挑战的全面降低。与去年当关注资源和专业性(32%用户)不同,今年安全性、支出和专业性成为最大的关注点。只有25%的用户对每个方面都表示担忧。 随着采用率的增长,云计费和成本问题也在增加。 因此,成熟云端用户最常见的挑战就是管理云成本。 但是,与RightScale调查的30%至45%的实际浪费相比,大多数企业仍然低估了云支出的浪费水平(30%)。 尽管云端用户中只有少部分人采取行动减少浪费,但现在他们正在关注这个问题,成为2017年的首要举措,紧随其后的是将更多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端。 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DevOps,DevOps的实践和工具的使用不断增加。 今年Docker飙升成为调查中首选的DevOps工具,取代了Puppet和Chef等配置管理工具,这些工具在采用方面表现不佳。
    云计算
    2017年07月14日
  • 云计算
    云计算之风愈刮愈烈,传统软件巨头甲骨文云营收终破 10 亿美元,后来者能否居上? 扬言亚马逊独占鳌头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式的甲骨文董事长 Larry Ellison ,在云计算领域的投入终于获得突破十亿美元的营收。 据甲骨文在近日发布的 2017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30 日,该季度甲骨文云服务总营收为10.53亿美元,同期相比录得 62 %的增长。 软件巨头已成为过去式 的确,Larry Ellison 会对自家公司云服务获得此番业绩而感到雀跃,毕竟靠传统软件起家的甲骨文,其软件业务的失势已然愈演愈烈,而且曾经也紧抓 Sun 的硬件不放,想争做硬件领域第一,然而愿望还是太美好。 财报显示,甲骨文第三季度总营收为 90.35 亿美元,若按汇率变动记录,相比去年同期 89.93 亿美元基本持平。而这基本持平的向上拉力几乎全靠云服务营收,三季度甲骨文云服务营收为 10.53 亿美元,同期相比上涨 62 %;另外,还有微量部分营收增长来源于存量市场的软件许可证升级,及提供产品相关支持服务。 其余甲骨文的传统业务均下滑严重。基本可以说,在云计算当道的时代,甲骨文再想拓展传统 Oracle 数据库的新用户已相当困难,三季度财报中新软件授权比去年同期下跌 20 %,营收为 13.47 亿美元;相对软件在总营收中占比小的硬件业务部分,也下滑 10 % 至 10.14 亿美元。 尽管总营收账面上,甲骨文云服务以高增速止住了由软件等业务拖的后腿,但目前云服务营收还仅占总营收 12% 的份额,相比占 68% 的软件部署业务,其云计算发展速度能否持续赶上其他重要业务的衰退速度还不好说。 但可以看出的是,甲骨文一方面在减少有关软硬件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将更多金钱投入在 SaaS、PaaS、IaaS 的云业务上,并通过买买买以更快增强自身云计算上的竞争力。单 11 月份,甲骨文就囊获两枚云计算“爱将”:云 ERP 公司 NetSuite 以及 DNS 服务提供商 Dyn。今年 4、5月,更是分别收购面向建筑行业的合同与支付云服务公司 Textura 和节能数据分析公司 Opower ,以布局垂直领域的 SaaS 服务。 全球巨头的下一个增长级:云服务 亚马逊曾无心插柳的云计算业务,如今已培植成大片绿荫云计算市场。当企业意识有云提供的便利,从而无需再将耗费资源及金钱在公司内部构建复杂的 IT架构后,越来越多企业转而成为云计算的“使用者”。据 Gartner 预计,2016 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可望达到 2086 亿美元 ,较 2015 年的 1,780 亿美元成长 17.2 %。 云计算的爆发式增长,也引来众多巨头纷纷瞄准这一新的风口,但坐拥先发优势的亚马逊云已妥妥是该领域的老大。 Gartner 发布的报告称,在今年第二季度云基础服务市场上,亚马逊一枝独秀,其市场份额达到了 31 %,而微软、IBM、谷歌三家公司加起来总和才 23 %,另外像阿里巴巴、世纪互联、惠普企业、甲骨文等 20 余家公司蚕食剩余份额。 目前来看,亚马逊基本稳坐云计算领域第一把交椅,而且其强项的  IaaS (架构即服务),据市场调研公司 Synergy Research Group 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已占据了公共 IaaS 提供商 45 % 的营收,超过排名二至四位的微软、谷歌和 IBM 总和。 但加入云计算领域争夺的那些巨头们实力仍不可小觑。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谷歌和微软云基础服务的营收分别录得 162 % 和 100 %的同比高速增长。而市场份额方面,在亚马逊连续三季度稳占 31% 的情况下,谷歌和微软均获得了一定增长,意图奋起直追的心颇为明显。 尽管亚马逊在国外市场做得风生水起,而且终于正式落地中国,但对于国内的企业更熟悉的还是来自本土的阿里云。脱胎于中国这个庞大的云服务市场,阿里云持续增速也因人注目。今年 7 月,Gartner 发布全球云服务市场魔力象限时,阿里云就首次进入了榜单。 阿里云同样在进行国际化布局,此前采访了阿里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国际业务总经理喻思成,他表示:“阿里云的数据中心现在在香港、新加坡、美西、美东、中东和欧洲设立,年底前还会日本、澳洲。”最新消息是,阿里日本数据中心近日已落地。 此外,还有像腾讯、百度、华为等大公司加入云计算领域的争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国家代表队”也活跃在这个市场。 或许在未来,云计算会想水和电一样成为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正如当年 PC 席卷世界一样,云计算带来的也是又一场风暴。而究竟哪位诞生于传统的巨头能把握住这个风口,还不免有多场恶战。  来源:36氪,作者:夜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9448.html
    云计算
    2016年12月19日
  • 云计算
    没有赶上云计算的大潮,老牌公司 IBM 和 SAP 合作探索数字化商业之路 编者按:随着从金融到医疗保健行业的公司都在加速走向数字化,数据驱动的业务转型也正在加快步伐。但是现有的 IT 基础设施在努力跟上时代步伐的过程中依然艰辛。IBM曾是史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但它不是云计算领域最伟大的公司。SAP是史上最大的应用公司,但它在云领域没有取得一席之地。最近 SAP  HANA 与 IBM 的 Power Systems 进行了“联姻”,这会拯救它们吗?本文首发于 MIT Technology Review Custom。 2013年,只有5%的数据是有价值的,但是到2020年,这一比例会翻一番,因为公司将新的数据源带入了新领域,而新兴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事实上,根据IBM商业价值协会和牛津大学的合作研究发现,80%的CEO会根据数据得到的见解来指导决策,而积极参与分析的公司表现优于他们的竞争对手和同行的3.6倍之多。 尽管新数字时代对于那些处理复杂数据查询的公司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许多公司发现,他们现有的系统和IT基础设施面对所有这些数据的压力都慢慢屈服,并且不足以满足其更新的业务需求。他们需要一个从底层进行优化的平台,以实时处理大量数据的分析,并可提供当前变革速度下所需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IBM-SAP联盟全球SAP解决方案执行官 Brian Burke 说:“数据量和查询的复杂性已经成为业务的绊脚石。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真的是一场完美的风暴。” 为分析和事务提供支持 渐渐地,我们可以在下一代平台中找到解决方案,用于处理繁多的现代数字业务。SAP HANA的内存关系数据库技术和应用平台,加上IBM 的Power Systems的软件和硬件服务,可提供高级分析操作所需的高速度和优秀数据管理,甚至指出灵活、按需的容量,轻松满足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适应持续的业务波动。 SAP HANA利用内存方法为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集提供显著的速度优势,同样也非常适用于高级分析或作为运行诸如金融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CRM)这样的任务关键型、事务型应用程序的平台。自从HANA在2010年首次推出以来,其采用率显著增长。美国SAP用户协会(Americas’ SAP User’s Group)调查的大约45%的受访者在2015年使用了该项技术,高于一年前的40%。根据ASUG的调查显示,在使用了SAP HANA的受访者中,23%的公司正在进行额外的项目,22%的公司计划和批准了一个或多个计划,还有31%的公司正在筹备项目,但并未提供资金。 随着越来越多的SAP HANA部署涉及24/ 7运作,企业们正在寻求一种心安理得,它来自于在可以提供可扩展性和弹性的平台上部署其关键任务系统。IBM的Burke认为,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数据集趋势越来越大,这样的信任水平在基于Intel x86的基础架构限制之内很难实现。 他说:“现在,你在HANA上运行事务型和任务关键型系统,你必须有一个可靠成熟的系统,不限制于它的大小。而x86的商品世界中也存在很多限制。” 他还补充道,SAP HANA 和 IBM Power Systems的结合——基于两家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解决了这些问题,提供了充分利用SAP HANA解决方案所需的灵活性、弹性和性能。 IBM Power Systems for SAP HANA以多种方式兑现了其灵活性的承诺。首先,虚拟化由箱子提供支持,允许在单个的IBM Power Systems服务器上整合多个SAP HANA虚拟机,包括生产和非生产工作负载以及在系统故障时使用的虚拟系统。这种方法减少了资本支出,并确保资本没有限制。 通过动态容量大小和负载平衡等标准功能,企业可以轻松地适应IBM Power Systems for SAP HANA的环境,从而面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不同的业务负载。它们甚至可以将未使用的容量从生产环境重新分配到其他用途,例如开发或用户验收测试。 在弹性方面,IBM Power Systems的默认架构支持一系列企业级的可靠性功能,包括可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实现高效故障转移的开箱虚拟化。还有其标准:主动警告企业的问题,以便他们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启动纠正措施。 性能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不仅仅是关于分析或物联网应用程序,还有在欺诈检测或运输和物流等领域,正在迁移到SAP HANA上的任务关键型、事务型系统。IBM Power Systems提供了x86架构的四倍内存带宽,这有利于内存密集型SAP HANA操作,每个Power System处理器内核最多可以执行八个并发线程,而x86平台每个内核只有两个线程。 此外,Power Systems提供了另一优势,得益于其更大的处理器缓存。该功能确保数据连续反馈到可用的处理器,并导致其敏捷化响应能力对于大规模实时事务处理非常重要。 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升温 这种优势组合使得IBM Power System成为博世集团即将推出的SAP HANA实施计划的最佳平台。作为全球巨头,博世集团是SAP最大的使用商之一,运行着整个应用程序组合,广泛涉足于消费品、工业技术、移动解决方案以及能源和建筑产品等行业。SAP的AIX和Linux服务器服务高级经理Erik Thorwirth说:“随着SAP的战略方向转向SAP HANA内存技术,博世计划继续跟进,并最终将其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数据仓库等领域的核心SAP应用程序与物联网应用程序一起迁移到新平台。” 由于面向过渡的SAP应用程序的广度和多样性,博世认为IBM Power Systems系列已经是其现有的SAP应用平台最好的匹配。博世的AIX和Linux高级专家Volker Fischer说:“该公司在IBM Power Systems现有的专业知识,加上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对虚拟化的内置支持,使组织能够快速部署新系统,而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或手动操作。” Fischer解释道:“复制系统的功能只是其中一个关键特性,因为我们将把这样大量和多样化的系统组合转移到SAP HANA平台。它部署更简单,更高效,而我们的管理工作负载也会下降。” 组合平台的虚拟化功能也将轻松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负载,这在现代ERP领域会越来越重要。Thorwirth说:“我们期望未来的SAP HANA系统在规模上比传统的ERP系统更加具有变化性”。他解释:“使用SAP HANA/IBM Power Systems范例,我们无需进入数据中心并加载更多的物理内存。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化来创建大型构建模块,这些构建模块可以根据工作负载的需要缩减或增长。” 博世可以得到的另一个好处是IBM和SAP的围绕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两个公司正以多种方式通力合作,例如在德国瓦尔多夫和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合作开发资源,以寻求共享的产品路线图。他们还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和支持,确保用户不管有硬件或软件的问题都可以找到一个联系点。他们也致力于为IBM Power Systems for SAP HANA的创新而努力,尤其是在云、认知计算、客户体验和行业特定路线图等领域。 随着博世这类公司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他们需要准备迎接挫折和坎坷。凭借其已有适应于现代业务转变的性能、内置弹性和灵活性,IBM Power Systems 与SAP HANA合作会是帮助企业达成目标,实现长久成功的一种选择。 翻译来自:虫洞翻翻  译者ID:  张丽红
    云计算
    2016年11月25日
  • 云计算
    两周内三家云计算企业登陆纳斯达克,IPO市场要回暖了? 2015年以来,全球创投市场的资本寒冬就开始逐渐显现。据美国IPO调研机构Renaissance Capital的数据,2016年Q2全球IPO融资规模达到225亿美元、同比下滑56%,2016年Q1全球IPO融资规模为96亿美元、同比下滑73%,为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纪录。   反映到科技市场,则影响了多数硅谷科技独角兽们的上市选择。因为公开市场投资者缺乏对企业长期赢利性以及成长性进行投资的耐性,企业担心影响其估值过低,大多可能选择在2017年上市。 中国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国双9月赴美IPO成功 然而,在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中,仍然有两家美国云计算公司完成了IPO,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公开资本市场的认可,两家公司分别是Nutanix和Coupa。这两家美国云计算公司在IPO前都选择了低估值策略,IPO定价都低于20美元,然而却都在IPO后升到30美元到40美元区间。而就在这两个IPO之前的一周,一家中国大数据企业“国双”也完成了在美国的IPO,同样以股价收高收官。 美国IPO季度活跃程度统计 9月30日,以“超融合”私有云解决方案起家的Nutanix完成了IPO,IPO当日股价从一开始的16美元升至37美元,目前运行在38美元附近,这让公司估值从之前20亿美元翻倍至40亿美元。   10月6日,企业采购云服务供应商Coupa完成了IPO,IPO当日股价从18美元升至33美元,目前运行在30美元附近,这让公司估值从之前的8亿美元提升到15亿美元左右。9月23日,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国双完成了在纳斯达克上市,IPO当日报收股价相对于发行价微涨21.15%,属于成功IPO之列。   Nutanix可以说是“超融合”技术的鼻祖,这是新一代软硬结合的虚拟化技术。所谓“超融合”就是在一个机柜里集成虚拟服务器、虚拟存储和虚拟网络三大私有云基础设施,这样就可以简单线性扩展至更多的机柜,从而让企业很容易地部署私有云而无需复杂的实施与管理。“超融合”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虚拟化软件技术鼻祖VMware专门把“超融合”作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   Coupa则是企业采购云服务软件的提供商,对标公司是被SAP收购的Ariba。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件,采购软件和解决方案是企业ERP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功能是帮助优化和管理企业采购的流程。市场调查公司IDC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采购软件市场规模为39亿美金,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采用在线采购软件及服务,用于管理复杂的供应商体系和采购流程,2012年5月SAP以4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企业采购SaaS软件服务商Ariba。   Nutanix和Coupa在IPO短短的几天内,经历了资本市场从寒冬向初春转化的第一波小涨潮。据Renaissance Capital三季度美国IPO数据,三季度美国IPO市场欣欣向荣,33个IPO共达61亿美元规模,三季度90%的IPO都最终高于定价。此外,三季度美国IPO的回报率也增长了41%,达近年来的最高点。 美国IPO指数显示近三年来最低点已经过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滚动统计的过去12个月里,美国IPO数量最多的第一大行业是健康医疗,以46个IPO达总规模34亿美元IPO收益,而排在第二位科技行业,以23个IPO却达总规模37亿美元IPO收益。当然,如果按融资规模计算的话,金融行业以14个IPO达46亿美元IPO收益排第一位。   而根据Renaissance Capital编纂的美国IPO指数来看,2016年初为近三年来的一个最低点,之后就一路反弹至近三年来中等偏上水平。Renaissance Capital强调,2016年三季度将显现科技行业IPO的反弹之势,特别是Line的IPO融资高达11亿美元规模,是阿里巴巴之后最大的科技企业IPO,这进一步刺激了科技企业IPO的信心。   除了美国的IPO市场开始复苏外,中国的IPO市场也有复苏迹象。根据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专业服务机构投中信息旗下金融数据产品 CVSource 统计,2016年三季度中企IPO活动表现活跃,共计95家中企完成IPO,同比上升187.88%;募资规模1,263.84亿元,同比上升456.40%。与去年同期相较,IPO数量与规模均有所上升。而在境外IPO方面,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双也是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大数据企业。   随着更多的中企IPO,三季度国内共143家VC/PE机构基金实现退出,合计退出账面回报408.73亿元,环比上涨818.00%,平均退出回报率为1.54倍,环比下降8.17%。同比2015年三季度,IPO账面退出规模与平均退出回报倍数均有所增长,账面退出回报同比增长10.46倍,平均退出回报率增长约12%。而受益于中国A股市场的拉动,根据Renaissance Capital统计的第二季度全球IPO平均回报率也达到了40%。 2014-2016年Q3中国VC/PE机构IPO退出账面回报 从两周三个云计算企业IPO、其中两家估值翻番来看,美国资本市场已经出现比较强烈的回暖信号。虽然中国IPO从规模上以金融业为主,但从数量上IT位居第二,也说明整体资本市场开始慢慢走出寒冬。   然而,资本市场开始回暖并不意味着科技企业可以掉以轻心。一方面,前期在资本泡沫时期由VC投资的科技企业估值过高,接下来如何与公开资本市场对接,这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另一方面,正如今年成功美国IPO的云通讯企业Twilio那样,它打造了一个软件开发员社区为基础的健康型业务增长模式,而不是像其它SaaS公司那样通过营销来拉动业务。   展望2017年,随着资本市场开始回暖以及挤泡沫效应显现,这为科技创业指出了建立稳健商业模式、实现健康业务增长、价值回归理性的大方向。此外,云计算、大数据等依然资本市场看重的技术方向,也是能与公开资本市场承接的科技领域,但如何能够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这是创业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   来源:钛媒体  记者/吴宁川
    云计算
    2016年10月11日
  • 云计算
    甲骨文推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挑战亚马逊 AWS 甲骨文(以下称 Oracle)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Larry Ellison 在旧金山举办的 Oracle 2016 全球大会上正式推出 Oracle 的第二代云计算基础设施。该基础设施方便第三方开发商在 Oracle 数据中心运营他们自己的应用。   Oracle 在第二代云计算基础设施中可得到一个虚拟机类型——Dense IO ,该类型虚拟机内存容量可达 28.8 TB,拥有 36 个内核,每小时的价格为 5.4 美元。Ellison 说,这款产品提供的输入、输出能力为 AWS 的十倍,在 i2.8xlarge 实例上这种差别尤为明显。   Oracle 的新产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每一个区域都包含有三个独立的“可用性领域”或是连接的数据中心。Oracle 在云计算方面的竞争者也提供区域数据中心服务,即使如此,利用地域优势这一点对于Oracle 来说依然是一大进步,毕竟 Oracle 正在全球范围内增建这些新区域。   此外,Ellison 还宣布了一款叫作 Cloud@Customer 的新产品,这款产品可以让用户将与 Oracle 云计算基础设施相同的服务器和他们本地基础设施放置在一起。这些服务器上运行的软件和在 Oracle 云服务器上运行的软件一样。Ellison 表示这些本地服务器和他们相应的云版本售价相同。   对于 Oracle 在云计算服务器上面的发展,Ellison 持有非常大的信心。Ellison 表示,他尊重亚马逊为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的先驱者。亚马逊在 2006 年推出的 EC2 服务,可以按小时出租虚拟机(VM),在最近的一个季度,整个 AWS 组合为亚马逊带来 7.18 亿的营业利润和 28.8 亿元的主营业收入。Ellison说:“但是现在,我们积极地进入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我们拥有建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代的数据中心。”   当然,建立数据中心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 8 月 31 日结束的这一季度,Oraccle 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营运开支为 9600 万美元。与此同时,AWS 在第二季度的营业费用为 20.2 亿美元。   从目前来看,AWS 依然引领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市场。微软云平台 Azure、Google 的云平台以及 IBM 都在追随着 AWS 的脚步。Gartner 高度重视的云基础设施魔力象限于上个月发布,但 Oracle 的公共云并没有被包括在内。 本文来自翻译:venturebeat.com
    云计算
    2016年09月20日
  • 云计算
    AWS 会吞噬整个云计算的天空吗? 编者按:8月25日是 Linux 和 AWS 这两个对 IT 影响巨大的产品的周年纪念日。《经济学人》为此撰写了一篇回顾文章,讲述开源软件和云计算如何让 IT 界掀起一场二、三十年一遇的大战。   就老板的角色而言,Linus Torvalds 和 Andy Jassy 的差别简直不能再大了。Torvalds 生活在波兰,在自己的家外面工作,常常穿着浴袍,他带领着一支志愿开发者队伍,他们的软件是可以不要钱的。而 Jassy 通常身着商业休闲装,办公室位于西雅图的一栋高楼里,运营着全球十几个数据中心,致力于创建新的在线服务,而他的公司是要对这些服务收费的。   尽管如此,他们的组织仍然有着共同的周年纪念日以及错综复杂的历史。1991年8月25日,Torvalds让其他开发者点评一下自己写的一个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 Linux。此后它成为了全球此类软件使用程度最高的一个。2006年的同一天,Jassy 的团队推出了“弹性计算云(EC2)”的beta版,EC2是电子商务巨头Amazon云计算部门 AWS 的核心产品。过去12个月,该部门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110亿美元。   这两家公司对云计算、互联网上各种数字服务的提供者的崛起尤为重要。遍布全球的庞大数据中心(类似AWS运营的数据中心)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然而,如果没有像 Linux 这样的开源软件,云计算可能就会胎死腹中。老式的“专利”软件采用起来太贵太难。通过自己写程序,Torvalds先生实际上是给自己止痒:他只是想给自己的 PC 用上后来成为Linux的操作系统。现在,大约有1500位开发者在给每一个新版的 Linux 做贡献。至于AWS,Jassy 认为由于母公司的快速发展留下了“一地鸡毛式的 IT 系统”,所以需要把它们整合成单个的平台,或者一整套可重用的服务,后来就成为了AWS。   首先取得大规模成功让 Linux 和 AWS 都利用了网络效应的优势,使得热门的产品变得更加根深蒂固。Linux 的腾飞还得益于它的竞争对手,尤其是 IBM 和甲骨文,他们都希望抑制 Windows 的发展,所以背后支持这个开源的操作系统替代品。AWS 进入的时间窗口,正好是在智能手机出现并引领app 经济之前,所以这个时间点尤其合适。它成为了初创企业都要找的服务,因为它的费用不固定,用多少收多少费用。AWS 仍然是初创公司的天堂:它的客户超过100万家,将近2/3都是初创企业,尽管它现在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服务,比如 GE 和 Netflix。   对于 IT 的老巨头来说,开源软件和云计算简直就是灾难。新公司几乎永远都采用云端开源数据库,而不是数据库最大供应商甲骨文公司贵得很的专有版本。使用云的公司越多,购买Dell、HP等硬件制造商的设备就越少。云计算供应商对传统的计算引擎供应商并不感兴趣,相反,它们向中国的合约制造商购买东西。最近几年,既有者眼睁睁看着其核心业务停滞不前或者开倒车。比方说,IBM的收入已经连续17个季度下跌。   如果说 Linux 和 AWS 有着类似的过往,那么它们的未来可能会各走各路。用Torvalds 的话来说,Linux可能会“开心地慢悠悠地走”,整个开源软件大抵也会是这样的节奏。与此同时,AWS 却没有脚步放缓的迹象,仍然咄咄逼人地朝着统治整个云计算的天空进发(参见下图)。根据Gartner的数据,它的计算能力足足是后14家云供应商之和的10倍。上一季度,AWS 的销售额大概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微软Azure)的3倍。这项业务是亚马逊在常年只能提交凑合的财报之后,最近已经连续3个季度实现盈利的原因。 亚马逊的盈利水平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高,即便AWS为了攫取市场份额已经经过了多轮的降价。原因之一是除了提供基础存储和计算能力以外,亚马逊还销售分析、电子邮件、搜索和工作流等成百上千种其他的计算服务和功能;而提供这些附加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因为必要的软件早已经写好了。   其他人有的在努力跟上。惠普已经拱手认输;2013年,IBM 收购初创企业 SoftLayer,SoftLayer 后来成为了 IBM 云业务的核心,但 IBM 仍然落后;Google也在挣扎,去年聘请了著名的 IT 高管Diane Greene 来提振业务,据Forrester的Paul Miller说,目前只有微软的Azure能够“摸到”AWS。   从我的云下来 所谓的“云计算之战”尚未结束。因为获胜的奖励很诱人。Gartner估计,2016年全球3.4万亿美元的IT预算里面,约有2050亿美元,也就是 6% 将用于云计算上面,而明年预计将增加到2400亿美元。最新的战场是数据。云提供商不断吞噬数字信息以便能掘出矿藏,并利用洞察来提供新服务或者改进旧服务。今年早些时候,比方说,IBM 就收购了Truven Health Analytics,因为后者拥有2.15亿病人的数据。   然而,AWS 又一次比竞争对手先走一步。其最新数据库产品Aurora和Redshift的需求尤其高。去年它开始提供一项名为 Snowball 的服务,在一个手提箱大小的盒子内打包了50T的内存,让公司可以把海量的数据迁移到AWS的云上。   由于用户会不断寻求其他的供应商,AWS 的增长可能最终会受到一定限制。许多客户都害怕被AWS“锁定”。初创企业使用 AWS 的还是都是留有后路的,可以随时换用其他的供应商。据Forrester说,在欧洲,大概有2/5的公司使用的云服务都不止一家。这有助于其他玩家跟上AWS。   AWS 的势头仍然很猛。虽然 Salesforce 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但它最近也宣布将开始使用 AWS。据Gilbert 估计,到了一定时候,甚至IBM可能都要采取相同的行动。   AWS 可能最终会像1980年代IBM的大型主机System/360一样统治 IT 业。如果这种事情发生的话,反垄断部门可能最终不得不介入进来,就像当年对 IBM干的事情一样。如果时光倒流,Torvalds 或者 Jassy 都完善了自己的产品时,那现在的结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本文来自翻译:www.economist.com
    云计算
    2016年08月30日
  • 云计算
    企业云计算公司 Salesforce 收购数据分析公司 BeyondCore 编者按:Salesforce 是一家主动出击的团队,今年至少吞掉了 9 家公司。 今日,企业云计算公司 Salesforce 宣布收购数据分析公司 BeyondCore ,具体数额尚未披露。之后,这支团队将致力于 Salesforce 的分析云。   Salesforce 是一家企业云计算公司,提供给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运行销售、服务以及全部业务所需的一切资源。基于 Salesforce 的实时多租户体系结构,公司的平台和 CRM 应用程序彻底变革了公司协作以及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 Salesforce 的产品主要如下: -销售 SalesCloud :全球首屈一指的销售应用程序 -服务 ServiceCloud :客户服务的未来 -协作 chatter :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协作 -平台 force.com :构建企业应用程序的云平台 至今, Salesforce 已为全世界大约 100,000+ 不同规模的公司管理客户信息。 图片来源|TechCrunch   BeyondCore 致力于通过计算分析和数据分析提高商业智能,2004 年创建并在 A 轮融资获得 Menlo Ventures 的 900 万美元。   BeyondCore 执行总裁 Arijit Sengupta 表示:“我们已经决定将自身优势特长与 Salesforce 融合并作为 BeyondCore 7 与大家见面。”   本月初, Salesforce 确认收购团队协作应用软件 Quip ,收购总金额约为 7.5 亿美元。Quip 推出 PC 版办公室软件,在功能方面,可以取代微软 Office 。此外, Quip 还具备聊天功能,方便同事间交流。   Salesforce 是一家主动出击的团队,今年至少吞掉了 9 家公司。   来源:鸵鸟电台(微信:鸵鸟FM),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鸵鸟电台都将进行责任追究。
    云计算
    2016年08月16日
  • 云计算
    甲骨文收购NetSuite之后想成行业第一?别忘了还有SAP、IBM、Salesforce以及亚马逊微软们 据《路透社》报道,商业软件制造商甲骨文将以93亿美元现金购买NetSuite,又是科技领域一起金额较大的并购案。在此前的6月,微软以262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领英。这两起看似不相干的并购案,众多利益考量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为了自身云计算业务的更好发展。   NetSuite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不知是该说无巧不成书,还是科技圈真小,NetSuite的首席执行官,此前曾就职于甲骨文市场业务,这一并购也让他重回甲骨文怀抱。此外,NetSuite的一份监管文件显示,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及其家人持有着NetSuite约40%的股权。   NetSuite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为客户提供SaaS服务的软件公司,其产品主要包括会计/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和电子商务(Ecommerce),于2007年12月在美国上市。   国内企业资源管理的公司也有许多家,比如用友、金蝶,国际上的SAP、甲骨文等,它们的费用往往很高,使用的企业多以大型企业为主。而NetSuite定位于中小企业,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做ERP软件,这让它的用户使用iPhone手机就能用NetSuite的ERP软件。   NetSuite首席执行官Zach Nelson曾表示,“我们的TCO相较于传统软件厂商可以节省70%。另外,实施的周期也要短很多,他们实施一年的方案,我们只需要实施三个月。”   据资料显示,NetSuite的销售额虽然在2007年才突破1亿美元,但2007年12月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时,IPO的首日市值达21亿美元。该公司在2006和2007年的销售额分别猛增80%和60%以上。   已经有了十几年历史的NetSuite,在云ERP软件领域有着较为丰富的开发经验,相信这也是甲骨文收购它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更好地增强自己在云ERP方面的实力。   甲骨文的云计算追的怎么样了? 2013年,甲骨文宣布进军云计算领域,2015年,其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表示,过去,甲骨文的主要竞争对手一直是IBM,而现在将不限于软件和硬件领域的SAP和IBM,而是已经把亚马逊、谷歌、微软、Salesforce和Workday也列入了对手清单。   在雷锋网2015年对甲骨文的一篇报道中,我们了解到,甲骨文正遭遇Salesforce企业软件的威胁,自去年开始就一直有传闻称,甲骨文欲以460亿美元收购Salesforce。甚至有分析称,甲骨文投身于云计算基础设备的部分原因就在于,应对Salesforce带来的挑战,而收购成为其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主要手段。   然而,我们知道,甲骨文对Salesforce的收购并没有成功。   所以,甲骨文收购NetSuite就显得顺理成章,急需加强自身在云计算领域的发展。况且如上文所述,两家公司有着颇深的渊源,并且一直都有合作。Zach Nelson说过,“甲骨文是我们的客户,他们也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可以说是一种伙伴关系,我们的数据库内置了甲骨文的11i。我们有一个产品也是从甲骨文2001年~2004年的中小企业商务套件版本演化而来。”由此可见两家关系十分密切。   统计显示,过去10年间甲骨文总计斥资500亿美元收购了100家公司,其中超过20家面向特定行业。而一再的收购,也并没有让甲骨文的云计算业务如其创始人所说的那样,成为全球最大。   甲骨文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甲骨文软件和云服务营收为89.14亿美元,其中,与云服务相关的SaaS(软件即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营收为3.22亿美元,虽然比往年同期增长25%,但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仅为3%。而根据该公司上周公布的2015年最新财报,SaaS和PaaS营收亦仅为4.16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8%。   甲骨文今年3月份公布的2016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云业务总营收为7.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7亿美元增长40%,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比增长44%;在甲骨文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8%,高于去年同期的6%。   甲骨文很早便计划从软件向云计算转型,至于能否成功,分析称,虽然甲骨文此类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但该公司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步伐仍显得不够矫健,云业务贡献率仍然有限。   尤其是微软、亚马逊等企业云计算业务显著的增速: 微软公布第四季财报显示,微软全年营收为853.20亿美元,低于去年的935.80亿美元。但在第四季度,云计算Azure和Office 365云端办公软件的企业客户营收都表现不错,同比增长分别为102%和54%。   亚马逊AWS云服务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28.8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33亿美元增长58%;运营利润为7.1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05亿美元。   相比之下,甲骨文的云计算则明显慢了许多。   此外,再来看下甲骨文的老对手SAP、IBM以及Salesforce。 2013年 SAP正式宣布云公司新形象,年度云收入达10亿欧元,完成了四次云领域重大收购。2014年上半年,SAP云计算业务收入创下新高。2016年1月份,SAP财报显示,在Ariba和SuccessFactors两大引擎的驱动下,云业务增长在第四季度突破了三位数。截至2015年,SAP云业务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双位数的年度增长速度。   IBM 201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科技服务和云平台部门(包括基础设施服务、技术支持服务和一体化软件业务)营收为84.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5.54亿美元下降1.5%,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9%。   作为云计算产业的先驱,Salesforce2015财年第四财季营收达到18.1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4.4亿美元,并且营收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   据其官方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显示,与甲骨文一样,其云业务都呈现了增长,并购了NetSuite的甲骨文,能够成为其经常标榜的“同业第一”了吗?   还有,云计算的红利还会持续多久呢? 近几年,科技领域最火的一个热词当属云计算,尤其是当亚马逊2015年财报公布之后,给其带来了高昂营收令业界同行十分艳羡,并购、投资,从企业内外转型、进军,生怕自己落后。   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玩得火热,微软的云计算业务的增速也有目共睹。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也都在这一领域不断发力,并且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在云计算红火的背后,一些隐忧也十分值得思考。   据了解,目前云计算厂商的收入20%来自于大客户,70%-80%来自中小企业。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许多大企业已经开始搭建自身的云计算平台,比如通用电气。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同样的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比较稳定,当那些类似于厂商的大客户纷纷搭建自己云计算平台的时候,他们的客户也极有可能使用它们的服务,毕竟这些云计算提供商在安全性方面也不能给予很好地保证,企业数据没有绝对的保密性。   这个时候,云计算厂商的大客户势必会失去一批,由大客户产生的小客户流失效应也会出现。   此外,从事云计算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行业,技术门槛并不是特别高,当现在某家企业的云计算人才出走,自己创办云计算公司的时候,会诞生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公司。   曾有一家小的云计算公司的CTO说,这个市场足够大,远没有到竞争的地步。现在看来,竞争这一天的到来已经不远了,甲骨文做好准备了吗?   本文作者:南舒123 来源:虎嗅网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58217/1.html
    云计算
    2016年08月01日
  • 云计算
    云唯+:想要探索定岗实训行业新玩法 定岗实训行业创业企业云唯+从2015年11月开始布局云计算定岗实训业务,2016年4月份成立品牌云唯+,现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软通动力等200多家达成了合作。目前通过现有模式,现金流稳定,自身盈利状态较好。   目前,云计算人才市场需求巨大。云计算目前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及个人多个层面。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拉勾网上的招聘信息显示,截止今年5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各自1000+个相关岗位,拉勾网有500+个高薪职位空缺;从初中高级云计算运维工程师,岗位需求也不同;单北京市至少就存在5万人左右的岗位空缺和至少10万的再培训市场(再培训是指技术升级革新后,从业人员的技术提升培训)。   云计算人才缺口巨大,定岗实训将成补缺口的重要方式。定岗实训作为教育行业中的一个子类别,行业的价值与行业痛点都非常突出。定岗实训行业属于职业就业培训领域,国家已经在两会期间正式发声,布局职业教育,校企定向合作,培养专业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定岗实训的核心价值在于打通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其中涉及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人才的培训,二是就业的指导。而李宏洋看到这两个环节上的问题,基于云计算这个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创办了云唯+。   李宏洋发现,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两者在定岗实训过程中缺一不可。但是目前的定岗实训行业,这两项工作都容易流于形式,最终无法发挥行业的价值。具体来说,就是人才培训的环节,学员没有学到与目标岗位需求所匹配的业务技能。由此又将带来就业困难,可能无法就业。   为什么人才培训环节学员无法学习到真正有用的技能?李宏洋发现,定岗实训行业普遍的业务模式是线上培训居多,辅助以线下培训模式。这种做法优势在于教育输出的成本很低,劣势则是无法保证教育质量,难以检测成果。   而在就业环节,很多培训机构没有对接企业需求,学员在接受培训之后无法顺利输出给企业。   因此,李宏洋认为,实训师资、就业企业是定岗实训企业要打通业务模式,解决行业痛点必须具备的资源。   云唯+从云计算技术培训切入定岗实训行业。模式是纯线下,因为实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对答和疑问解决,要做到问题的及时解答与深入研究,必须采用线下模式。由此尝试解决培训质量不高的行业普遍性问题。而教学团队全部来自蓝天信息上市公司,一线技术高管担任培训师,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培训经验,以确保高端技术培训效果。   针对就业问题,云唯+创新采用采用不用学员先交付学费,全部由金融机构垫付的方式,结业签订就业协议后再分期还清的模式,降低学员就业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云计算定岗实训服务的知名品牌。事实上,BAT、联想集团、IT型培训机构都有一定布局。但是还是没有领先的品牌。李宏洋的团队14年开始布局从事运维方向,2015年11月开始布局云计算,目前很多知名企业都与云唯+签署了就业协议,实训后学员直接进入这些企业。
    云计算
    2016年08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