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购
    重心转移云服务后,IBM收购私有云服务商Blue Box 如今,云计算的发展有着绝佳的增长机遇,但也包含着极大的竞争压力。在2014年12月左右,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纷纷下调近10%的价格,以保持竞争力。而另一巨头IBM没有下调云计算服务价格,但是该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下了重注。   根据外国媒体报道,IBM公司已收购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服务提供商Blue Box。IBM表示,收购Blue Box可加强IBM Cloud在私有云及混合云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并简化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部署方案。   由于客户支出疲软、软件需求低迷,截止上一季度,IBM营收已连续12个季度下滑。近期,IBM公司的业务重心从硬件制造领域转向云服务和软件的开发。据IBM预计,2018年之前,云计算、数据分析、移动、社交和安全五大“战略业务”每年营收将达到400亿美元,占其营收近半数。   今日,IBM股票价格上涨0.16%,达到169.92美元。今年,该公司股票价格已下跌8%。   IBM公司云服务经理吉姆·坎福特(Jim Comfort)表示,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以各种型态的云来解决多种工作负担,此次收购Blue Box将加速公司开放云策略的发展。同时,收购Blue Box也有助于强化IBM云端部门的OpenStack产品阵容。   OpenStack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强大的威力?据悉,OpenStack是一个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支持几乎所有类型的云环境。通过Blue Box,IBM将可以帮助客户快速的集成云应用和自有系统到基于OpenStack的云平台。   根据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红帽公司5月发布的最新OpenStack全球调研显示,企业将云计算架构基础迁移到OpenStack已成趋势。据调查,75%的受访者打算使用OpenStack开展云计划。其中,已投产OpenStack的占16%,而18%正计划部署。   无独有偶,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同日宣布,其已收购Piston 云计算公司。Piston是一家可以实现“交钥匙”服务的私有云软件公司,2011年由数名OpenStack创始人建立,这家云端服务公司提供公、私有云介接及自动化部署与管理。   本文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506/CB3hD2y0084uGzi8.html
    收购
    2015年06月05日
  • 收购
    价格太高谈不拢!微软收购Salesforce告吹 [摘要]微软愿意出价约550亿美元,但后者要价700亿美元。 CNBC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称,微软与企业云计算和世界上最大在线软件服务商Salesforce.com曾于今年春季就收购问题举行“重要谈判”,但由于双方在价格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而导致谈判失败。   CNBC报道称,微软当时愿意出价约550亿美元收购Salesforce,但后者的创始人兼任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坚持要价700亿美元左右。Salesforce目前市值约为484亿美元。   投资银行FBR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丹·埃夫斯(Dan Ives)表示,如果说有买家愿意出资700亿美元收购Salesforce,那么很可能就是微软、甲骨文以及亚马逊。在午盘交易中,Salesforce的股价上涨了4%,而微软股价却下降了1%。   CNBC还报道称,除了Salesforce索价过高外,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似乎也有点儿不太愿意接受如此大规模的收购案,因为其结果对微软的影响难以预料。   微软和Salesforce都拒绝对此发表评论。埃夫斯表示:“Salesforce是云计算领域的明珠,鉴于其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卓越的品牌和分销能力,我们认为其非常适合融入微软生态系统中。”   Salesforce总部位于旧金山,是全球客户关系管理(CRM)市场的领军力量。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数据显示,CRM每年市场价值高达230亿美元。CRM软件可帮助企业组织和追踪销售电话和销售引导(sales leads)数据等。   Salesforce提供在线服务,没有软件直接安装在电脑上,已经吸引了甲骨文、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兴趣,因为它们在进入快速发展的云计算市场时已经落后一步。   彭博社4月份曾报道称,已经有潜在买家接触Salesforce。这引发诸多猜测,微软、甲骨文、IBM、亚马逊以及SAP等都可以运行Salesforce。路透社援引2名知情人士的话称,微软目前未考虑收购Salesforce。   SAP首席执行官比尔·麦克德莫特(Bill McDermott)表示,他们不会收购Salesforce,他也不认为业内任何其他竞争对手会收购Salesforce。(风帆)   来源:腾讯科技
    收购
    2015年05月25日
  • 收购
    58同城:四处的出击,不得不的2.0 最近一年时间以来,58同城是最活跃的互联网公司。获得腾讯4亿美元投资、收购安居客、参股e代驾、与宿敌赶集网合并……在5月8号“生日”当天,58同城发布了金融发展战略及金融理财品牌——58钱柜。同日,58同城还宣布了对中华英才网的收购。据姚劲波自己统计,58同城上市18个月,投资并购14家企业,投资总额达16.66亿美元,差不多每个月对外投资1亿美元。   姚劲波为何忙不迭地“布大局”、“打大仗”?与搜房、易车、前程无忧等垂直网站相比,58同城有无优势?   先来看下58商业模式的基本面。 营收增长迅猛 58同城是国内最大分类信息网站,为本地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房屋、就业、二手物品交易等信息发布服务,“同城”二字由此而来。   58同城的营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发布信息的商家贡献的“会费”,二是网络的广告收入。两项收入增长较为均衡,2014财年,58同城会员费和广告费收入占比分别为52.5%和47.2%。 推动会费收入增长的自然是会员数量。2010年、2011年,付费用户分别为1.7万和8.6万。到2014年4季度,付费用户数达60.5万,户均缴纳65.8美元。 不过,58同城付费用户的增速却呈振荡回落,2014年Q4的环比增速仅为8%。 网站的用户不是来看新闻的,就是来找租房、招聘信息的。而付费会员不仅贡献了营收,还给网站带来了读者要看的内容。2014年Q4独立访问用户数达3亿。有了流量,58同城顺理成章地做起了变现生意,赚取不菲广告的收入(模式与百度竞价排名类似)。   2011年,58同城营收仅为1100万美元,2014年达2.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9%! 搜房、前程无忧等垂直网站的模式与58同程类似。它们的主要收入都包括两个部分:首先由B端用户(商家)付费发布信息;然后,用这些信息吸引C端用户(网民),形成精准的流量(如求职、租房、买车),进而通过收取广告费将流量变现。   与赶集合并效益被高估 58同城的流量生意看起来很妙,前提是B(商家)自动把信息发布到网站,C(用户)自动上来浏览。世界著名的生活信息网站Craigslist就是这样,员工不到40名,日均PV超过6亿。   但中美国情差异注定了58同城不会有Craigslist的幸运:Cragslist是美国小业主自己上来注册,58同城得雇用数千勤奋的地面销售人员去“扫街”,一家一户地推销;美国人在网站发布的虚假信息不多,58同城要通过专设的信息审核部对每天数百万条信息进行审核(从开始填写信息到发布成功,要经过5道过滤,包括人工审核);美国用户有问题可自行解决,大不了看看Q&A,中国会员要打电话,58同城只好跑到天津泰达建立了一个有500个座席的电话呼叫中心……   在中国的国情下,58同城的增长策略就是一手在线上买流量,让C光顾网站。另一手到线下“扫街”、“地推”从众多B中发展、维护付费会员。   2C的营销分为两个部分:线上从百度等引擎购买流量,线下通过传统媒体打广告(例如请杨幂代言、每天在地铁喊上百次:五~八~同~城~~~)。 2B的营销费用则耗费于庞大的线下代理人团队及呼叫中心等服务系统。 2011年,市场营销支出一度占到营收的241%。好比每卖一个10块钱的肉夹馍,要花24.1元来宣传、促销、发奖品。媒体称58同城“花钱买营收”一点没错,而且价钱高得离谱。   好在随着营收的增长,虽然市场费用绝对值创下新高(2014年达1.8亿美元),占营收的比例已缩减到68%。 2012年,58同城发展并维护一家付费会员的成本为84美元/季度,而会员缴纳的会费仅为79美元/季度;2013年,付费会员的成本、收益分别为48美元/季度和66美元/季度;2014年,会员发展、维护成本又上升到50美元/季度。 与赶集合并后,压缩2C、2B营销费用的空间非常有限。   在线上,流量要向百度们买,而关键词的价格不单单是赶集和58两家抄高的。未来赶集不参与竞价,搜房、易车、前程无忧等大小玩家不会让58同城低价获得“租房”、“买车”、“招聘”这些关键词!   在线下,假如杨幂、谢娜各喊100次给两家网站带来的UV数都是100。让杨幂一个人喊100次,给合并后的58、赶集带来的UV绝不会是200。要保增长,广告费就不能太省。   最后,通过地推团队的人员优化、减少摩擦、价格战,市场费用会有所下降。但商家还得一户户去谈,会费要一单单去收,服务一刻也不能停。付费用户规模不减,费用降不了多少。   总之,在1.0版的增长策略下,58同城已经没多大潜力可挖,即便合并了赶集,营收增长、利润增厚的空间也比较有限。   赶不上“子集” 搜房网、安居客、易车网、汽车之家、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商业模式与58同城大同小异,只不过它们各自耕耘的垂直领域是58同城“势力范围”的“子集”。但“子集”们赚钱的本领却高于58同城。   2014年,搜房、易车、前程无忧在垂直领域的营收分别为44亿、25亿和18亿,而58同程在房产、汽车、招聘、家电、家政、休闲娱乐、婚庆摄影、搬家、团购、交友、宠物、周边游等十几个领域统共取得的营收为16亿。 既然大家做的都是流量生意,58同城营收不赶不上“子集”还得从流量找原因。   根据Alexa数据,58同城、前程无忧、搜房、易车日均UV(独立访问数)排名分别为中国第76、135、161和6024名(以上均为月均值)。58同城日均PV(页面浏览量)约5500万,前程无忧约为3500万、搜房网约为2200万、易车约为50万(以上均为月均值)。   可以看到,通过不惜代价的导流,58同城的流量已经压了“子集”们一头。营收收入不及子集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流量的质量(转化率低),二是在变现潜力大的领域及地域流量不足。58同程把招聘、房产、汽车等各个领域的流量加起来才超过前程无忧和搜房,而且这些流量分散在全国各地,单单在招聘、房产领域和北、上、广等重点地区,58同城流量则远远落后。   带宽成本去哪儿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58同城带宽成本超低。   网站的营收成本主要消耗在网站(带宽、运维人员、设备折旧等)和内容两个方面。2014年,58同城毛利润率高达95%,而搜房、易车、前程无忧分别为79%。76%和73%。带宽费用是营收成本的子集,毛利润率高则营收成本低,意味着带宽费用低。 2014年,搜房营收折合人民币43.6亿,营收成本高达9亿。搜房具有明显的媒体属性,而且自己采集房源的比重越来越大,营收成本高是自然的。但前程无忧基本没有媒体属性,营收仅比58同城高11.5%,但主要由带宽和网站运维费用购成的营收成本却比58同城高414%!   58同城的流量成本哪里去了?是由区域代理商分担了?或是转嫁给VIE结构中的其它实体? 被迫寻找增长策略2.0 58同城对增长策略1.0的局限性想必早有体会。所以,2013年10月上市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活动。   姚劲波总结说: “在汽车里面内部分化,我们投资了二手车,我们投资了最大的代驾公司‘e代驾’,我们投资收购了最大驾校的软件‘驾校一点通’,也投资了P2P汽车平台‘宝驾租车’;在房产领域,我们全资收购行业排名第二的网站‘安居客’,和58紧密结合以后,已经超越过去行业老大;我们还推出‘58到家’、‘乐家月嫂’、‘点到按摩’等新型的O2O本地的服务,把58到家自己的服务打包在一起,做中国互联网公司提供到家服务最全,订单量最大,口碑最好的平台。”   截至2015年5月8日宣布收购中华英才网,58同城在18个月内投资16.7亿美元并购了14家企业。   搜房、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易车、汽车之家等成功的垂直网站是从早期互联网蛮荒的血海中拼杀出来的,正如将“八大菜系”中的任何一个做到极致那样不容易。不擅厨艺的姚劲波开的是“啥都有”的“大食代”(不仅有八大菜系还法餐、意餐和印度菜),并花不少钱雇人到街上拉客。进来的客人虽多,但多半看看就走,即便坐下来也只点最便宜的菜。所以,58同城营收、利润都不如那些名菜馆。   按传统观念,开设兼有八大菜系但什么菜系都“不地道”的餐馆肯定不会成功。但在互联网时代则未必。姚劲波先是把“大食代”做大,菜不好吃、亏钱都不在乎,大到一定程度拿去上市。打通公募、私募融资渠道后,以股票加现金的方式收购擅长川菜的安居客、擅长鲁菜的中华英才、擅长粤菜和驾校一点通……   在可预见的未来,58同城的单项业务恐难超越每个细分领域最强的“子集”们。而且房产、汽车、招聘都是万亿级别的大市,足以孕育市值百亿美元的平台层垂直公司,搜房、易车、前程无忧会保持高昂的斗志,捍卫各自在细分领域的王者地位。中国人信奉”宁为鸡头不为牛尾“,赶集、安居客、中华英才都是上市无望才忍气吞声、寄人篱下的,失意者们的集合会是一个成功的群体吗?   不过,谁说复仇者联盟没有取胜的机会。从58同城近来高涨的股价看,投资人还是蛮有信心的。截至5月12日,58同城股价已升至78美元以上,市值近64亿美元。   祝58系们好运。 本文作者:Eastland 来源:虎嗅网
    收购
    2015年05月13日
  • 收购
    可能被58同城收购的中华英才网:这一路的下坡从“对赌”开始 作者:IT爆料汇     互联网圈内事自媒体作者   中华英才网将被58同城收购,最快或在本周公布。若此消息为真,小爆一面要感叹58同城的财大气粗,完全是收购停不下来的节奏;而另一面,也在感叹这个十几年的老牌招聘网站,就这样一次次被卖来卖去。   相比于“中国英才网”,老用户更喜欢叫它“Chinahr”。因为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通过中华英才网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从2006年到2008年是中华英才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他和智联招聘以及前程无忧三足鼎立的黄金阶段。   在这三年中中华英才网的销售广告很到位,简单做个对比,当时前程无忧的销售还在依靠扫楼拜访客户,智联的销售还在每天打出不到40个电话的时候,中华英才网已经保持在每个销售每天80个电话的纪录。   业绩和市场份额也相当不错,据业内人士透露,06-07年,上海地区中华英才网的简历收取量可以达到前程无忧的60%-70%的水平,而07年对外公开数据中也可以看到,英才网在网络招聘广告部分首次超过了前程无忧。而直到09年以前的校园招聘市场,中华英才网一直占到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中华英才网甚至还主导了网络招聘行业的广告大战,其实近几年的电商广告战完全可以看作是当年的翻版。2006年,中华英才网与央视联办《赢在中国》,投入的金额传闻在5000万左右。同时,中华英才网还赞助了央视的热门节目《我爱世界杯》。而智联招聘也与央视合作《绝对挑战》,跟中华英才网形成对抗之势。   但要说中华英才网的为何会衰落,则源自在一个对赌协议中的惨败。   被收购——下坡路的开始 时间倒回2005年,中华英才网被美国最大招聘网站Monster注资,同时双方签定了对赌协议,内容是:如果三年内中华英才网无法上市,则会被Monster全资收购。   然而,三年后的2008年,中华英才网却意外遭遇上市失败。当年10月,Monster以1.74亿美元完成对中华英才网剩余55%股权的收购。至此,中华英才网成为Monster的全资子公司,原CEO徐新以及创业团队全部撤出。   为什么说从这个节点开始作为十几年老牌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逐渐步入下坡路?首先的问题便出现在这个国外母公司上,在2008年之前Monster可以说是美国招聘网站的龙头老大,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从08年开始Monster业绩下滑,再加上外部来自Linkedin的威胁,市场规模也骤减,Monster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中收购了中华英才网。据小爆了解,彼时Monster并不想收购英才网,但由于对赌协议早已签订,也只能硬着头皮完成收购,所以他对于子公司的态度便可想而知了。   也正因为收购了中华英才网,Monster08年全年利润为负。曾经财大气粗时放出的豪言,竟造就了日后双方的“两败俱伤”,当然这是开始,因为从此中华英才网和这位“外籍后妈”便陷入了一系列问题之中。   不断裁员,人心涣散 同样还是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面对困难,美国佬们第一个想到也是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裁员。2008年底中华英才网实施了裁员,据离职员工透露,员工被扫地出门之后公司没有实施任何员工关爱计划,很多员工失望离开,早已对英才网失去归属感。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彼时的竞争对手智联招聘虽然面临内忧外患,但却在关键时刻做了最正确的决定,非但没有裁员,反而加大了招聘力度,于是被中华英才网“抛弃”的骨干和员工就这样投入了智联的“怀抱”,不得不说的是,自从英才网大军加入后,智联的业绩开始向上走。   说到裁员,最狗血的要数中华英才网在第二次被出售前,还引发过一次规模较大的裁员出售风波。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和许多企业在裁员上发生的企业和员工严重矛盾,甚至“暴力裁员”的现象相反,当时中华英才网的情况时,北京总部被裁掉了近50%的,而剩下的员工中有200名员工集体抗议,要求被裁掉。后来则演变成,围堵CEO罗秉权,并要求电话与母公司CEO谈判的狗血闹剧。   既然如此狗血,自然是有特殊原因在其中,主要问题当然是外来母公司不接地气的管理,而直接的表现则来自空降高管们的权威统治。   不接地气的空降高管 空降高管的降临,同样源自那次失败的对赌协议,原有管理层团队套现离开,美国母公司便从香港和IBM空降了两位高管,香港的就是CEO罗秉权,IBM的高管便是中华英才网中国区总裁兼任上海总经理,自此,一些缺乏实战经验背景,不懂招聘,只会看财务数字的人开始统治英才网。小爆了解,CEO罗秉权是美籍港人,以前是某保险机构的高管,到英才网之后,完全将网络招聘当作保险机构来做,结果可想而知。   一位中华英才网的员工抱怨:“如果知道ED(罗秉权)这些年做的恶事,你就明白为啥没有被裁的要求被裁了。公司副总级的大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无论男女,他会直接拿着方案往对方脸上摔,并恶语相加……”   另外关于那位来自IBM的高管,知乎上中华英才网前员工叨叨举了几个例子: 1、B(IBM空降高管)觉得英才网的KA不行,决定裁员(好吧,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进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员)。裁员就裁员吧,还没开始裁就风风火火,全公司人都知道了。刚开始裁,发现招聘不到新的KA(招聘行业是个穷行业),只能拖着不裁。这个时候有人干活吗?没有,大家开始找工作了,3个月之后,大多数KA拿到了智联的offer,她开始裁员,赔钱让人走人。最终,英才网的KA团队彻底毁了,再也没有竞争力了,抢单子连TS都抢不过。   2、B同学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公开说了一句:大家都知道我和上海的C(上海主管TS的副总)关系不和……当时整个公司突然鸦雀无声。。这个就是IBM的职业?从此上海的C再也不出声,每天进公司办公室,就不出来,不问世事。大家能想到一个分公司的领导不做事的时候,下面会如何吧?当然最后是C赢了,因为B被fire了,他还在。这个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后来还有几任领导,很少有能超过1年的。大多数人来英才网都是来镀一层金就走了。   一次失败的改版 2012年被收购后,中华英才网几乎完全照搬了 Monster在美国的在线招聘系统以及搜索引擎,完全不顾中国用户和客户的需求进行了改版。最基本的细节在于,字体完全按照英文字体大小设置,导致中文都看不清楚;许多用户的个人简历大幅度出错,简历模版也完全不是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此次改版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网站收入直线下滑,最多的时候竟然减少90%,2012年第三季度,中华英才网的营收仅为前程无忧的14%。   在被收购的四年中,中华英才网被挤出中国市场行业前十名,当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的业绩已逐步迈入盈利阶段的时候,日益边缘化的境况和连年亏损让它成为Monster不能负担之重。根据Monster201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由于计入了中华英才网2.3亿美元的亏损,使得母公司Monster去年第三季度净亏损达到1.942亿美元。2012年开始Monster曾几度公出售英才网,最终只剩余200人的中华英才网被出售给了爱尔兰尚龙集团旗下招聘网站My job。   近几年中华英才网的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小爆只说几个数字吧,如今中华英才网的app下载量只有20万,而在2013年前程无忧的下载量就已经超过了600万,虽然中华英才网在线下还有一点积累,但线上依然无法发力,不得不说这完全是一种本末倒置。   若此次真能被58同城收购,虽然几经收购波折,但对于中华英才网来说也是件好事,毕竟它终于可以摆脱一直以来那些不接地气的“外人”的管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HRTechChina立场
    收购
    2015年05月08日
  • 收购
    传58同城将收购中华英才网 提供全招聘服务 [摘要]招聘业务是58同城分类信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的是蓝领人群。 5月7日消息,今日有传闻称58同城将收购中华英才网,消息最快于本周公布。目前58同城方面并未就此事发表回应。   业内人士分析称58同城原本专注蓝领招聘,如果收购中华英才网可以形成互补。合并后58同城可以提供全招聘服务。   中华英才网成立于1997年。2008年10月,Monster以1.74亿美元现金收购中华英才网剩余55%的股份,至此,中华英才网成为Monster的全资子公司。多年来,中华英才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11月起,中华英才网就被Monster公开寻求出售,直至2013年Myjob以3000万美元价格收购中华英才网。   招聘业务是58同城分类信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的是蓝领人群。春节期间,58同城、赶集网也通过招聘季活动备战蓝领招聘,姚劲波此前曾表示,58同城每年主要面对的是蓝领的工作,服务员,销售,房产经纪人,每年春节前后是58招聘的热点时间。去年11月,58同城在其招聘平台2015年专属战略发布会上也宣布,全资收购一家叫“魅力91”的垂直行业招聘网站,但未披露收购金额。   过去一年,58同城持续通过收购扩大业务版图,公开宣布的投资将近20起。今年年后,就陆续宣布入股装修O2O公司土巴兔,收购房产信息平台安居客。上个月又刚刚宣布了与另一大分类信息平台赶集网的合并。   来源:腾讯科技(陶然)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5月07日
  • 收购
    彭博社: Salesforce可能会被微软收购 据彭博社网站报道,有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微软正在评估对Salesforce发起收购,消息传出后,Salesforce股价一度飙升。市值从470亿美元上升至接近490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收购案。   Salesforce是创建于1999年3月的一家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服务提供商,总部设于美国旧金山,可提供随需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上Salesforce名列首位,而且连续第四年稳居宝座。   SAP、IBM、Oracle、微软,都被认为是潜在的买家。考虑到 Salesforce 的市值近 500 亿美元,收购方有可能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进行杠杆交易。   Oracle CEO Safra Catz 上周表示,收购 Salesforce 会造成软件市场的混乱,并拒绝评论 Oracle 是否有收购的兴趣。SAP 方面则明确表示,不会考虑收购 Salesforce。   彭博社继续爆料,称 Salesforce 正在与两家投行推敲相关事宜,最后可能卖,也可能不卖。而微软正在单方面评估收购 Salesforce,双方还未接洽。   对此,微软发言人和 Salesforce 发言人均拒绝置评。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5月06日
  • 收购
    黑莓以1-1.5亿美元收购企业文档安全共享初创企业WatchDox 昔日的手机终端明星黑莓近年来硬件业务表现不佳,正寄望于将重心逐步往软件迁移来改善财务平衡,以往的重要特性之一安全是其主打方向。综合以色列媒体GeekTime及Globes报道,黑莓将以1-1.5亿美元左右的价格(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是7000万美元,但是当时交易并未完成)收购以色列文件安全与数字版权管理初创企业WatchDox,朝着这一方向又迈出了重大一步。收购事项已获黑莓确认,但后者并未披露交易细节。   企业安全初创企业WatchDox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加州Palo Alto,但是研发团队主要集中在以色列。其主打产品SaaS型以文档为中心的安全平台,可供企业通过移动设备控制关键文件安全。员工可通过该平台在多种设备上同步和共享文件,但文件的查看、共享、扫描、打印等权限则由企业控制。   WatchDox的云文档安全解决方案受到对文档安全要求很高的金融、政府等组织青睐。财富1000强中有150多家企业采用了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年收入据称将近1000万美元。   WatchDox迄今供完成了4轮融资,总融资为358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黑石、Gemini Israel Ventures等。   收购WatchDox后黑莓将会把前者的技术作为黑莓的EMM(企业移动管理)的增值服务集成进来,在BES12上推出,预计将兼容若干平台。WatchDox的100人团队将会作为黑莓在以色列研发中心的主要成员继续开展工作。   黑莓CEO程守宗在一则声明中称,此项收购代表了黑莓朝着支持所有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安全移动通信软件及应用平台转型迈出的又一重要一步。此次收购与去年对Secusmart的收购再加上与三星的合作以及内部的研发努力,使得黑莓现在有能力提供端到端的语音、短信、即时通信、数据以及企业文件同步与共享的安全通信能力。   来源:36氪  作者:boxi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4月22日
  • 收购
    企业协作平台Box收购交互式3D效果制作公司Verold,并开源JavaScript应用框架 前日,企业协作平台Box宣布完成对Verold的收购,后者是一家初创公司,主要开发基于云的3D模型查看器和编辑器。Verold的特点在于使用WebGL,WebGL是一个JavaScript API,不需要插件就可以在浏览器中呈现交互式3D计算机图形。   Verold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工程师可以用它分享产品的3D模型,遍布全球的供应链可以快速同步信息;老师可以用它在课堂上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在数学课和地理课上;电商可以用它提供交互式3D购物体验。   通过收购Verold,Box希望为自己的4.5万户企业用户带来企业协作的新形势,用户将能以3D模型的形式预览、注释和协作。这种应用形式并不新鲜,在此之前,Verold已经和亚马逊、皮尔森、Mixamo、Autodesk等大型企业合作过。   宣布收购后的第二天,昨日,Box又宣布开源T3框架,该技术被Box内部应用于大型JavaScript应用程序的部署。T3将可伸缩的JavaScript应用架构转换为去模型化的系统。这样一来,就能够独立编写小组件。   Box称,T3已经开发了10个月,T3实现新特性的速度比传统JavaScript快一些。总的来说,T3的目的是帮助实现企业协作和模块化设计。   来源:36氪,作者:胡卷卷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4月17日
  • 收购
    linkedin CEO 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技能教育连接招聘和职业社交 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今日宣布,将以约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com。   Lynda.com总部位于加州,拥有550名员工,由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和布鲁斯·海文(Bruce Heavin)共同创办。公司专门制作在线学习工具,并将其出售给个人和大企业客户。   Lynda.com提供逾5700项课程和25.5万段视频辅导。注册后,会员便可以访问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支持英语、德国、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   LinkedIn CEO杰夫·维纳(Jeff Weiner)称:“LinkedIn和Lynda.com的使命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收购Lynda,LinkedIn打通了职业教育、在线招聘、职场社交这个链条,从发现和匹配人才到培养人才,Linkedin显然进入了一个附加值更高的市场。   LinkedIn一直提供行业资讯等方面的增值服务,订阅用户可以接触到优质的行业内信息资源。Lynda的教育资源是对这块增值服务的一个加强和延伸。   该交易将以现金加股票形式进行,其中现金占约52%,股票部分占约48%。据预计,该交易将于本季度内完成。   就在今年年初,Lynda刚刚完成了由TPG Capital领投的新一轮融资1.86亿美元,估值已经接近10亿美元,这也是全球教育科技领域自2010年以来的最大单笔融资。 而在国内,近日,在线教育领域也是再度沸腾,三家涉足K12在线教育的创业公司在3月30日和31日“抢头条”式的扎堆宣布获得融资。所谓K12是来自美国的概念,指从幼儿园到大学前的基础教育阶段。 专注做初高中在线做题和测评的猿题库宣布获得6000万元D轮融资,估值3.6亿美元;专攻基础教育阶段的一起作业网宣布获得D轮1亿美元融资,估值6亿美元;致力于打造涵盖中小学教育、大学留学教育和艺术体育生活类培训三大板块的教师O2O平台跟谁学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2.5亿美元。 不过,有了资本的推手,并不等于一定可以成功。就目前而言,在线教育的各种模式都处在探索之中,尚乏成功案例。在业界人士看来,这也是BAT迟迟没有大举发力、新东方转型线上亦步亦趋的原因之一。稍早之前,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连续创办91外教网、梯子网均铩羽而归。   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 的博文: Today, I am thrilled to share the exciting news that lynda.com hasentered into an agreement to be acquired by LinkedIn. Our story is one only possible in the Internet age, and it has been an unbelievable journey that proves just how much people have come to value and embrace new ways to learn new skills.   As a teacher, entrepreneur and lifelong learner, this is a very exciting moment in my own professional journey. Early on in my career, as a teacher at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 I found my passion and talent for de-mystifying design software for my technology-phobic art students. In 1995, I secured the domain lynda.com as a sandbox from which to teach web publishing. I wrote my first book in 1996, with invaluable help from my husband Bruce Heavin, called Designing Web Graphics, and never dreamed that it would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Although the platform has changed—from in-person teaching at our small school in Ojai, California, to courses on VHS, DVD and later the Internet—from the start, lynda.com became known for our friendly, approachable teaching style. We have always focused on making lynda.com flexible enabling people to learn from anywhere, at their own pace and on their own schedules.   When we were approached by LinkedIn, we instantly recognized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offered a match unlike any other. LinkedIn has the largest database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world, all of whom potentially benefit from self-paced study of new skills. Jeff Weiner, CEO of LinkedIn, and I both believe that the skills gap is one of the leading social issues of our time—technology, changes fast and people need to keep their skills up to date. We have a shared vision of connecting relevant knowledge to those in need of new or stronger skills, and believe that together we can positively impact the global job market and economy.   This is a moment in history when people can learn anytime, anywhere, and with no boundaries. We believe in LinkedIn’s future stewardship and vision, and feel that we have found a perfect cultural fit for our mission. We are thrilled to 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 and look forward to helping more people learn the skills that are needed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   Congratulations to the entire lynda team, and here’s a toast to people everywhere who are motivated and empowered to learn new skills. Thank you to all of our members who have supported and contributed to our success.   附:linkedin收购历史 2015年4月,LinkedIn 收购智能会客档案管理应用 Refresh.io 2015年3月,LinkedIn确认收购招聘推荐软件Careerify 2014年7月,LinkedIn以1.75亿美元收购B2B营销新企Bizo 2014年7月,LinkedIn收购信息聚合网站Newsle 2014年2月,LinkedIn1.2亿美元收购数据驱动招聘服务公司Bright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收购
    2015年04月10日
  • 收购
    快讯:linkedin CEO 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 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今日宣布,将以约15亿美元收购在线学习网站Lynda.com。 Lynda.com总部位于加州,拥有550名员工,由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和布鲁斯·海文(Bruce Heavin)共同创办。公司专门制作在线学习工具,并将其出售给个人和大企业客户。 Lynda.com提供逾5700项课程和25.5万段视频辅导。注册后,会员便可以访问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支持英语、德国、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 LinkedIn CEO杰夫·维纳(Jeff Weiner)称:“LinkedIn和Lynda.com的使命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该交易将以现金加股票形式进行,其中现金占约52%,股票部分占约48%。据预计,该交易将于本季度内完成。 琳达·威曼(Lynda Weinman) 的博文: Today, I am thrilled to share the exciting news that lynda.com hasentered into an agreement to be acquired by LinkedIn. Our story is one only possible in the Internet age, and it has been an unbelievable journey that proves just how much people have come to value and embrace new ways to learn new skills. As a teacher, entrepreneur and lifelong learner, this is a very exciting moment in my own professional journey. Early on in my career, as a teacher at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 I found my passion and talent for de-mystifying design software for my technology-phobic art students. In 1995, I secured the domain lynda.com as a sandbox from which to teach web publishing. I wrote my first book in 1996, with invaluable help from my husband Bruce Heavin, called Designing Web Graphics, and never dreamed that it would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Although the platform has changed—from in-person teaching at our small school in Ojai, California, to courses on VHS, DVD and later the Internet—from the start, lynda.com became known for our friendly, approachable teaching style. We have always focused on making lynda.com flexible enabling people to learn from anywhere, at their own pace and on their own schedules. When we were approached by LinkedIn, we instantly recognized that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offered a match unlike any other. LinkedIn has the largest database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world, all of whom potentially benefit from self-paced study of new skills. Jeff Weiner, CEO of LinkedIn, and I both believe that the skills gap is one of the leading social issues of our time—technology, changes fast and people need to keep their skills up to date. We have a shared vision of connecting relevant knowledge to those in need of new or stronger skills, and believe that together we can positively impact the global job market and economy. This is a moment in history when people can learn anytime, anywhere, and with no boundaries. We believe in LinkedIn’s future stewardship and vision, and feel that we have found a perfect cultural fit for our mission. We are thrilled to 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 and look forward to helping more people learn the skills that are needed 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 Congratulations to the entire lynda team, and here’s a toast to people everywhere who are motivated and empowered to learn new skills. Thank you to all of our members who have supported and contributed to our success.
    收购
    2015年0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