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购
    闪聘旗下“我的社保网”收购“圣菲可”,正在新三板进程中 近日“闪聘”旗下“我的社保网”全资收购社保薪酬服务商“圣菲可人力”,收购后我的社保网将采用直营模式在全国为110个城市的数万员工提供薪酬、个税、社保等人力资源服务。 HRTechChina报道过闪聘这个项目,公司位于广州,在用众包思路做To B的蓝领招聘,平台上聚集经纪人,经纪人认领企业招聘任务,并招募蓝领入职。 闪聘的业务是To B,但关键在于看获得C端的成本。而“我的社保网”于2016年3月份上线,主要在帮C端用户代缴社保,所以其实相当于闪聘旗下获取用户的流量入口。根据人力资源第三方HRoot数据显示,“我的社保”APP连续12个月下载排名第一,据悉已拥有数百万个人及企业用户。 圣菲可则是专门做社保公积金代理和薪酬个税管理的落地公司,主要针对企业客户,全国城市统一服务费28.8元,自营40个城市,渠道代理160个城市,共服务200城市。 闪聘CEO刘康表示,To C的社保业务拼获客能力和落地服务能力。本次收购是通过“现金+换股”的全资收购,收购的目的是为我的社保网落地服务。这样一来,在我的社保网获取用户后,可以由圣菲可负责具体执行,采取自营+部分代理模式。据悉目前已有用户200万,月流水在3200万元。 此外,刘康还透露,闪聘已经完成股改,目前正在新三板进程中。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7964.html
    收购
    2017年06月01日
  • 收购
    学生社交平台AlmaMapper收购招聘初创VibrantMinds 近日,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高校社交与学习平台AlmaMapper发布公告称,已收购校园招聘初创VibrantMinds,这将使AlmaMapper把业务扩展至全印度,并与300多家企业建立联系。 AlmaMapper由毕业于Nirma大学的Kaul和Chandra Mauli Sharma共同创立于2014年。它是一个连接教师、校园和学生的免费多功能平台,可以发现学校、校友、笔记、课程、活动、工作和实习,目前已有80多万名学生注册。 AlmaMapper还有一个购物平台,为学生提供特价产品和服务。并为学校提供校友管理系统、校园推广、在线报告生成和分析面板、直接入学指南等服务。 2016年4月,AlmaMapper获得Oswal Techno Ventures LLP投资的40万美元(2600万卢比)种子轮资金。 本次被收购方VibrantMinds位于浦那,由Vikas Krishna Shinde创立于2014年6月,提供校园招聘、人才评估和简历制作等服务,与印度各地的高校和IT培训公司联系密切。 近期,印度招聘领域的交易不少。3月,孟买的分析招聘服务公司PMaps Assessment获得一批浦那投资者提供的天使投资。2月,班加罗尔的招聘初创Belong.co完成1000万美元(6.7亿卢比)的B轮融资,投资者是红杉资本印度和经纬印度。 2016年11月,招聘门户iimjobs.com获得早期投资公司India Quotient领投的A轮融资200万美元。同月,招聘初创DoSelect也获得了TV Mohandas Pai的家庭基金3one4 Capital和Mumbai Angels提供的种子轮投资。 社交巨头Facebook也在去年11月进入招聘领域,在网页上添加了工作标签,对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形成潜在的挑战。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VCCircle) 编译:Rain  来源:竺道
    收购
    2017年05月23日
  • 收购
    1.25亿美元完成对MindMeld的收购,思科完成今年第三笔收购案 思科近期宣布完成对MindMeld的收购,总金额为1.25亿美元。 MindMeld是一家能够为任何应用程序,设备或网站提供智能会话的云平台公司。企业客户使用这个平台快速创建智能会话助理,以了解用户的需求。 MindMeld之前也叫Expect Labs, 成立于2012年,其最早业务是基于iPad上的应用提供类似于“Siri”的智能语音服务。随后为了不仅停留在iPad生态内,MindMeld将产品标准化并随之开发了一套拥有语义解析,语义推理和语言生成的智能API,几乎所有主流平台和操作系统都能适配。 MindMeld此前曾获得来自IDG Ventures USA、KPG Ventures 、Samsung Ventures、GV等16家机构总计154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近期在硅谷,会话类AI成为了收购热门标的,三星去年为Vivv支付了2.15亿美元,目的是将其产品与技术整合进三星自己的私人助理Bixby中。 同样的,思科近期在收购领域的表现也不可谓不亮眼。 记者整理了2016年到2017年5月思科所有的收购案例: 截止今日,思科从16年其共完成10起收购案,除去未透露的金额,总计达67.08亿美元。 其中,部分并购案例此前36氪也曾报道: 思科以6.1亿美元收购SD-WAN初创公司Viptela 峰回路转,即将 IPO 却被思科 37 亿美元收购,应用性能管理公司 AppDynamics 的这桩交易值不值? 思科收购虚拟容器公司 ContainerX,向软件定义和虚拟化网络进军 思科2.6亿美元收购混合云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CliQr 思科以14亿美元收购物联网公司Jasper 思科表示,MindMeld团队将与思科团队组成一个新的人工智能语义认知项目组,这一举动被外界认为将会是向IBM的Waston发起挑战的一个举动。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4673.html
    收购
    2017年05月12日
  • 收购
    Zendesk收购个性化客户营销工具Outbound.io,进一步优化客户服务平台 5月5日报道 (编译:叶展盛) 在过去几年里,Zendesk已经为公司推出了不少工具和服务,帮助他们和客户进行互动,但这些工具和服务最后都出了问题。去年10月,Zendesk推出了一项服务帮助企业预测潜在的问题。本周四,这家公司收购了个性化客户营销工具Outbound.io,以优化该客户服务平台。 Outbound.io由雀巢资深软件工程师Dhruvkaran Mehta和Josh Weissburg成立于2013年,这家公司能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网页端和手机推送帮助品牌给客户发送信息。Outbound.io毕业于Y Combinator孵化器,这次收购中,整支团队都会被并入Zendesk,而这家公司也会成为Zendesk的一大产品。本次收购的具体金额尚未公开。 Zendesk的产品副总裁Adrian McDermott解释道:“通过这次收购,我们会把Outbound‘短信要简约而不简单’的哲学融入到Zendesk中,通过更直观的软件体验,帮助公司和客户建立可靠且可持续的关系。” 在2016年的一次采访中,Zendesk的首席执政官Mikkel Svane告诉外媒,客户服务正在从“如何支持你的客户,如何回答他们的问题”向“如何维持客户关系,并借此推广你的品牌”转变。过去几年里,Zendesk一直停留在前一阶段。 Zendesk一直想要为公司提供一种工具去管理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从发现客户到产品购买,再到售后支持)。“作为一家多产品公司,我们想要让用户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他们需要的工具。客户体验和客户支持之间的关系还很模糊,Zendesk产品的注意力开始转变,它能根据客户与一家公司的关系,从而更高效、更可靠地帮助公司向其客户做出回应。” Outbound对于Zendesk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前者将与Zendesk的Connect产品结合,其中Connect能对客户进行分类,并发送手机推送进行客户互动。同时Outbound的客户也会被保留下来。 McDermott表示Zendesk将推出Outbound的一些功能,包括客户历史记录、客户划分、多渠道信息发送、广告测试、数据分析以及Bring Your Own Provider功能,这项功能能帮助品牌整合第三方服务,例如MailGun、SendGrid和Mandrill等。 先前Outbound的融资总额已达到207万美元,投资方包括Y Combinator、Subtraction Capital和Lunch Van Fund。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07565
    收购
    2017年05月06日
  • 收购
    怡安收购人才测评行业领导者cut-e 上海(2017年5月5日)—— 怡安集团昨日宣布收购总部位于德国汉堡的在线人才测评领导者cut-e。财务条款未披露。 “当下,全球劳动力不断萎缩,员工敬业度呈下降趋势,新生代员工的离职率持续上升,大数据正在改变企业识别、选拔、部署、激励人才,以及衡量人才效能的方式,” 怡安人才、薪酬和绩效咨询业务首席执行官Michael Burke表示,“收购cut-e能将我们人才评估与甄选能力应用到更广阔的市场和商业场景,为客户提供更强大的洞察力,通过人才驱动经营业绩,帮助企业驾驭经济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 cut-e在全球拥有35个分支机构,每年在70多个国家,使用40多种语言,完成超过1200万人次的测评。其创新且精准的心理测评工具和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做出更明智的人才甄选与发展决策。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企业都敏锐地意识到,发掘适合企业文化的合格人才、构建可持续的人才梯队,并把人才测评与公司绩效高度关联,是应对挑战的当务之急”,cut-e首席执行官Andreas Lohff表示,“将cut-e的人才测评工具与怡安领先的测评工具和定制化人才解决方案相融合,我们在人才测评和甄选领域给客户提供的价值和影响将不断扩大。” 怡安翰威特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宏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和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升级和转型中,国际化、跨界经营和合作、营销模式的改变、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都使得企业需要拥有更敏捷、更敬业、更高效的人才队伍,以提高对经济变化的响应速度。怡安收购cut-e将更有力地帮助我们在中国将选对人和用对人的专业解决方案融合在一起,为领先的跨国企业和中资企业选拔和发展与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都适配的人才,支持他们通过人才致胜战略,屹立于全球经济的领先地位。” cut-e的加盟使怡安全球人才、薪酬和绩效咨询团队拥有近400名人才测评与选拔专家,包括许多屡获殊荣的心理学家,他们将继续利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论和工具,借助大数据帮助企业筛选和发展人才。通过此次战略性结合,怡安和cut-e在人才测评领域共同积累了超过50年的专业经验,每年使用行业内最具创新性、屡获殊荣的测评解决方案,评估3000多万名求职者。 cut-e创始人Andreas Lohff、Achim Preuss、David Barrett和Espen Skorstad也将在怡安人才、薪酬和绩效咨询团队继续担任领导职位。   关于怡安 怡安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AON)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提供涵盖风险、退休、健康和人才方面的解决方案。怡安在全球120个国家拥有50,000名同事,通过积累深厚的大数据和专业分析,提供深刻的洞察,帮助客户降低风险,提高业绩,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on.com/china 关于cut-e cut-e创立于2002年, 是全球领先的测评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设计和实施创新性的在线测评工具、问卷调研、以及游戏化测评方案,为企业提供人才吸引、招聘、甄选和发展的专业服务。我们帮助企业识别兼备合适能力与潜力,并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人才,以支持企业提高业绩。我们每年在70多个国家通过40多种语言,完成超过1,200万人次的在线测评。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cut-e.com
    收购
    2017年05月05日
  • 收购
    企业2.0时代或将终结?Aurea以4.62亿美元收购企业协作软件公司Jive Jive是一个企业协作软件公司,于2011年上市,近日公司宣布已经同意由 ESW Capital’s Wave Systems以4.62亿美元收购。收购后的Jive将成为Aurea企业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ESW每股支付5.25美元购买该公司,比截至2017年4月28日的Jive的收盘价平均涨幅高20%。周五收于每股5.05美元。股东似乎已比较平和的方式退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看待。Constellation Research的创始人兼院长Ray Wang在Twitter上称此次收购为“降价销售”,并称投资者损失了数百万美元。 收购后,Jive将整合到Aurea的客户体验管理平台中,为Aurea创建内部和面向客户的社区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此外,Aurea还可以访问Jive的客户群,包括T-Mobile,施耐德电气,McAfee和EMC。Aurea首席执行官Scott Brighton认为,社区成分从总体上加强了Aurea平台功能。Jive与Aurea合作促使客户体验、员工和客户参与度更好得结合在一起。 很多分析师分析了此次收购, Community Roundtable负责人 Rachel Happe 对此次收购并不感到惊讶。在他看来,社交软件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大,而Jive正面临来自更大的玩家和小型参与者的竞争,这种竞争对Jive来说没有任何好处。Deep Analysis 负责人Alan Pelz-Sharpe多年来一直研究协作领域,他认为此次收购对于ESW和Aurea都是不错的选择。ESW Capital的实力能够确保Jive的未来。而Jive不仅拥有性能良好的传统软件,而且认真对待客户,并拥有非常广泛的客户群。 随着这次收购落下帷幕,企业2.0时代也正式结束。2006年,哈佛教授Andrew McAfee创造了“企业2.0”一词。员工可以通过更自然的沟通界面直接在团队内部和社区中直接交谈,而不是仅仅坐在工位上等待电子邮件。此外,员工还可以使用博客、维基和其它工具创建内容,而不是依靠专家的权威书籍,最终知识的共享延伸到企业之外。 企业2.0时代在2006-2012年处于全盛时期。Jive与Yammer、Socialcast、Socialtext和其他众多的企业在这段时间中突显出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沟通方式进行了诸多改变。 Jive上市的2011年是“企业2.0”的顶峰。最成功的的案例则是2012年Yammer以12亿美元的价格被Microsoft收购。几年后,Slack的横空出世又带动了一批企业协作软件的兴起,比如Facebook的Workplace和Microsoft Team,这些协作工具创造了新一代更现代化的协作方式。 Constellation Research分析师Alan Lepofsky表示,企业2.0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这个赛道上的玩家越来越多,而是因为包括微软、Salesforce、思科和IBM在内的大公司纷纷入局,大公司的入局填补了领域的空白。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3092.html
    收购
    2017年05月03日
  • 收购
    传微软拟以6000万美元收购以色列云监控创企Cloudyn 据以色利媒体报道,微软打算收购当地云端监控和分析创企Cloudyn,收购价在5000-7000万美元之间。 Cloudyn成立于2012年,其SaaS平台通过提供分析和优化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云端成本监控自动化。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营和财务标准,收集实时数据,继而提高云端性能和效率。 自成立以来,Cloudyn融资已经超过2000万美元,包括2015年一轮融资的1100万美元。该公司宣称拥有几名知名客户,比方说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惠普公司拆分出来的惠普企业)和Ticketmaster。 2014年,Satya Nadella成为微软CEO,自那之后,这家巨头加大了在云平台的投入,“智能云平台”是他们主要的投资领域之一,希望以此“重新定义工作效率和商务程序”,创造“更多的个人计算”。由于Nadella此前是微软的云与企业业务部门主管,着力发展云技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过去几年间,微软在云领域进行了多起战略性投资,比方说近期有收购开源软件工具与服务开发商Deis背后的团队。在微软的云技术投资战略中,网络安全是一大主要议题。 在此次收购中,Cloudyn的自动化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该平台能够通过自动监控和自动识别低效工作,减少人力投入,这就符合了微软更广范围的云技术战略。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4月20日报道 (编译:蔡妙娴)
    收购
    2017年04月21日
  • 收购
    企业云服务领域再出手,Oracle 收购数字广告分析公司 Moat Oracle 近期动作频频。继昨天宣布收购荷兰容器化应用开发部署平台 Wercker 后,Oracle 又宣布,已经签署了一项协议,将收购互联网广告分析公司 Moat,但收购交易的细节和财务条款尚未透露。Oracle 在其官网上表示,想要通过这一收购,来创造“世界上最全面的市场营销数据和分析云平台”。 Moat 成立于 2010 年,是一家通过广告搜索和分析来帮助企业衡量在线广告投放价值、效果的公司。随着广告客户对数字广告可视性、真实性和投放效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担忧,Moat 创始人& CEO Jonah Goodhart 认为,创造“数字广告的货币性”越来越重要。 去年 3 月,Moat 曾获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领投的 5000 万美元融资,总计从 SV Angel、Mayfield Fund 和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等投资人处募集了约 6700 万美元的融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告科技领域的公司融资进程都不太顺利,行业内收购和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Moat 目前的客户包括雀巢、保洁、联合利华、ESPN、Facebook、Snapchat 和 YouTube 等,收购完成后,Moat 将被纳入 Oracle 数据云部门,但仍作为独立平台运营,继续为这些客户提供广告投放测量和分析服务。Moat 的企业客户群对 Oracle 数据云部门的受众群体定位和测量解决方案提供了较好的补充。 Oracle 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在尝试推动数字广告和营销业务,曾在 2010 年出资 2100 万美元收购在线市场营销数据公司 BlueKai,并在2012 年出资 3 亿美元收购了社交媒体营销公司 Vitrue。 Jonah Goodhart 表示,此次被 Oracle 收购,他们看到了双方共同推动创新的潜力,Moat 希望通过更好的数据和分析来改变品牌发行商营销、讲故事的方式。 来源:36氪 ,作者:揭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1555.html
    收购
    2017年04月20日
  • 收购
    创业分享社区——Indie Hackers被Stripe收购,Stripe此举是想吸引B端流量? 日前,第三方聚合支付工具Stripe收购了 Indie Hackers。 Indie Hackers 是一个为企业家提供知识共享的社区,这条收购消息是Indie Hackers 的创始人 Courtland Allen 的在他的博客中发布的,之后也被 Stripe 快速确认。 Indie Hackers 通过采访有独立收入来源(收入来自客户,非风投注资)的企业创始人,记录下他们的创业经历,如何从零实现营收等故事,并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创业者。 Indie 的创始人Allen表示,他在去年七月时创办了Indie Hackers,当时不知道怎么去开展在线盈利业务,于是就想创办一个创始人分享自己创业公司如何实现营收的社区,让有需要的创业者在这里找到一些灵感建议。他自己也从中吸取了很多建议,并将Indie Hackers的收入从几千美元增加到几乎每月6000美元。前期 Indie  Hackers 的收入主要是来自网站的广告收入,但创始人 Indie Hackers 表示被 Stripe 收购后不会再在网站上发布广告。 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Indie Hackers 已经采访报道了很多独立创业者(这里“独立”意味着企业资金来自客户,而不是风投和雇主),这些创始人十分清楚如何让公司收入从每月几百美元增涨到几万美元。比较有趣的是,Indie Hackers 网站上的创业故事按公司平均月收入水平进行分类,月平均收入从几百美元到几万美元不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创业故事。 在这里,独立创业者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分享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得失和一些数据,与36kr的报道手法稍有不同。 但是 Stripe 为什么要收购 Indie Hackers 呢? Stripe 联合创始人帕特里克·科里森( Patrick  Collison )表示,Stripe 收购独立黑客的目的是想让 Indie Hackers 壮大起来,吸引更多独立创业公司的报道和创业者们的关注 ,这将会为 Stripe 带来 B 端流量, 吸引更多的企业使用 Stripe 进行线上收付。 来源:36氪,作者:zoe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0564.html
    收购
    2017年04月13日
  • 收购
    Gartner 今日正式宣布完成对CEB(SHL)的收购 1月初的时候,Gartner 宣布26亿美金收购,美国时间4月6日宣布收购完成。 具体可以参看: Gartner 26亿美金收购CEB(SHL)通过现金加股票的方式,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 http://www.hrtechchina.com/15926.html   Gartner, Inc. (NYSE: IT), the world’s lea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dvisory company, announced today that it has completed its acquisition of CEB Inc. (NYSE: CEB), the industry leader in providing best practice and talent management insights, for $54.00 in cash and 0.2284 shares of Gartner common stock, representing a total transaction value of approximately $2.6 billion. Including Gartner’s assumption of approximately $0.7 billion in CEB net debt, the transaction has a total enterprise value of approximately $3.3 billi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transaction follows the approval of the merger agreement by CEB stockholders at a special meeting held on April 4, 2017, arrangement of financing, as well as the receipt of all required regulatory approvals. The addition of CEB further enhances Gartner’s ability to deliver value to its clients and help them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with confidence. Gartner’s analyst-driven, syndicated research and advisory servi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Marketing and Supply Chain, combined with CEB’s best practice and talent management insights across a range of business functions, including Human Resources (HR), Sales, Finance and Legal, will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differentiated suite of advisory services aligned to the mission-critical priorities of virtually all functional business leaders across every industry and size of enterprise worldwide. "We are excited to complete this transaction, which creates the leading global research and advisory company for all major functions in the enterprise," said Gene Hall,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Gartner. "This highly complementary acquisition will further advance our strategy to drive long-term growth. We look forward to welcoming our new colleagues from CEB as we work to realize the multiple benefits of this compelling combination for our clients, shareholders and associates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completion of the transaction, CEB, Inc. stock will cease trading and no longer be listed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First Quarter 2017 Financial Results Scheduled for May 4th 2017 Gartner plans to report its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e first quarter 2017 on Thursday, May 4, 2017. In addition to discussing its first quarter 2017 performance, Gartner plans to provide an updated outlook for its full year 2017 which will include the expected contribution from the acquired CEB business. About Gartner Gartner, Inc. (NYSE: IT) is the world's lea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dvisory company. Gartner delivers the technology-related insight necessary for its clients to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every day. From CIOs and seni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leaders in corporation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to business leaders in high-tech and telecom enterprises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firms, to supply chain professionals, digit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and technology investors, Gartner is the valuable partner to clients in more than 11,000 distinct enterprises. Gartner works with clients to research,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business of IT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ir individual roles. Gartner is headquartered i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nd has almost 9,000 associates, including 1,900 research analysts and consultants, operating in more than 90 countries.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www.gartner.com. Cautionary Note Regarding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This communication contains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within the meaning of Section 27A of the Securities Act of 1933 and Section 21E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generally relate to future events or Gartner’s future financial or operating performance. In some cases, you can identify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because they contain words such as "may," "will," "expects," "plans," "works to," "estimates," or "continue" or the negative of these words or other similar terms or expressions, and include the assumptions that underlie such statements. These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concern Gartner’s expectations, strategy, plans or intentions. Gartner’s expectations and beliefs regarding these matters may not materialize, and actual results in future periods are subject to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that could cause actual results to differ materially from those projecte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risk that the businesses will not be integrated successfully; the risk that synergies will not be realized or realized to the extent anticipated; uncertainty as to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Gartner merger consideration to be paid in the transaction; the risk that, following this transaction, Gartner will not realize its financing or operating strategies; litigation in respect of either company or the transaction; and disruption from the transaction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to maintain certain strategic relationships. The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contained in this communication are also subject to other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including those more fully described in our filings with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including our Annual Report on Form 10-K for the year ended December 31, 2016, which was filed with the SEC on February 22, 2017 and those discussed in "Risk Factors" in the Registration Statement on Form S-4, which was filed with the SEC on February 6, 2017 and amended on March 6, 2017 and in the documents which are incorporated by reference therein. The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in this communication are based on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Gartner as of the date hereof, and Gartner disclaims any obligation to update any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except as required by law.
    收购
    2017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