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直招聘
专注互联网行业招聘的拉勾网完成2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1.5亿美元
互联网行业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获得 2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领投方是上海启明创投,A 轮投资方贝塔斯曼跟投。消息人士称这轮融资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敲定。
拉勾网过去一年的蹿升可以用“长势喜人”四个字来形容。虽然只是 3W 咖啡创始人许单单无心插柳之作,但是拉勾上线四个月单日投递简历数就过千,上线八个月简历投递总量达到 60 万。目前在拉勾网投递的简历数量数量即将突破百万(投递 300 万次)。
除了互联网垂直领域的精准定位之外,拉勾网的快速成长可能要归功于产品的形态,一方面对互联网企业和岗位的细分增加了招聘双向的信息透明,另外一些方面是订阅服务、移动端绑定微信等加快了招聘的流程。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拉勾网对简历回复的强制规定以及和互联网明星企业的紧密合作也值得其他招聘网站借鉴的。
目前拉勾的团队已经有 60 多人,三分之二是技术和产品团队,三分之一是市场和服务人员。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现金流,未来收费的对象主要是招聘企业,收费模式是按照效果后付费。拉勾网称 B 轮拿到的钱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客户服务,迅速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是目前垂直招聘最热闹的的行业,哪上班、内推网和拉勾网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未来的竞争可能比较激烈。所以拉勾网也暂时没有向其他领域扩张的打算,他们的公关总监杨继斌告诉36氪,“互联网领域的盘子已经够大了,而且会越来越大。”
【via:36氪】
-
垂直招聘
主打短视频拍摄!Hobbyleap要做游戏行业垂直招聘网站
前段时间,一款由多位90后打造的脸萌席卷朋友圈。在感叹这款应用的同时,90后创业者也进入了大家的视线。脸萌之所以能够获得青睐,主要的原因是这款产品扣合了用户卖萌和自恋心理。而这帮90后恰好最懂用户心。
今天介绍的这支团队,创始人同样是90后。虽然他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工作经验却不少。待过国企,轮值过游戏公司的各种职位,在互联网圈已有近6年的工作经验。团队目前有3人,旗下产品将于7月份上线。
Hobbyleap(以下简称HL)的创始人赵平告诉记者,产品的目标是做LinkedIn版的Youtube。赵平很欣赏挂在网站上的一句话:拒绝高傲的摆谱,请接地气。“去年我去面试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岗位,对方HR看到我的简历,还没说话,就告诉我,您的学历我们只能给您一个客服的工作。”正是过去自己的亲身经历,促使赵平下定决心去做招聘网站。他认为,公司高高在上,应聘者气势不足的情况不能再出现。
说到互联网垂直领域的招聘网站,不得不提已获得500万美金A轮融资的拉勾网。拉勾网CEO马德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网站之所以发展迅速,和前期团队运作3W咖啡时,积攒的人脉有关。HL能打败这样强大的一个对手吗?“互联网领域招聘和游戏领域招聘面向的用户是不同的。”赵平解释到,因为用户群不同,网站的设计逻辑也将不一样。处在内侧期的HL,外观界面和拉勾网几乎一致。比如,职位一栏会提供具体的薪酬范围,职位优势,融资情况,团队介绍等。
HL主打的是30秒短视频拍摄。应聘者或公司均可借此展示。 企业的视频通过用户分享后,二次传播或许会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过去,用户如果新注册一个网站,需要按照提示,逐条填写用户信息。HL提供了更简便的方式。用户仅需将自己已经制作好的简历上传,后台通过特殊的算法就可以生成一份适合HL的简历。
做产品,赵平有他自己的逻辑。为了摸清市场需求情况,去年9月份,他在中关村、五道口等地做了一场线下活动。他将微信公共号二维码贴在了妹子身上,供用户扫描之后填写调查问卷。1月,团队做了具体的规划。直到3月,他们才开始开发网站。“我不打没有规划的仗。”赵平说。
被问到网站会否同拉勾网盈利的方式一样时,赵平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未来,HL会针对企业视频的推广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具体的方向尚未确定。
Hobbyleap这类垂直招聘网站不断挑战着大型综合招聘网站的市场地位。他们能成功吗?拉勾网或许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了。
【文章来源:动点科技】
-
垂直招聘
周伯通:重新出发的,想做不一样的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
从豆瓣小组长出来的公司,重新出发的“周伯通”想做不一样的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
我曾混豆瓣小组,在我加入的一百多个组里,07 年开组的周伯通招聘(以前叫圈内招聘)属于手上为数不多兼具实用性和发帖频率的小组。豆瓣上的周伯通招聘到现在组员近 30 万,帖子更新的频率是按分钟来算的。源于豆瓣小组上的积累,组长冯涛(兽汰姆)创业做了周伯通招聘。而在基于微博的方向失败后,周伯通现在已经再次出发。这次,冯涛给周伯通划定的方向是垂直招聘(首先做 IT 互联网)。此外,它不希望成为用户发完需求、投完简历就离开的平台,想用类豆瓣小组的氛围,在一定时间内黏住用户。
表面看起来,这个从去年 12 月开始内测、今年春节后正式推出的新网站和其他招聘网站没有很多不同,因为都是聚集招聘需求的嘛。但有意思的是,它希望将豆瓣小组里面原有的标题党、交流和论坛机制继承下来。我对周伯通招聘豆瓣组有这样的印象:HR 或团队在找人的时候常常要用吸引眼球的标题和更有人味的内容吸引注意,而感兴趣的用户就会在下面各种提问,最终形成对话。一个帖子完整看下来,求职者往往会对公司有职位需求以外更多的了解,公司文化、公司是否高效等印象都会跃然字上。而 HR 或团队为了让招聘需求有更多的曝光,让帖子跑到最前面,往往也会积极回答问题。
这种论坛机制和对话的设计就被冯涛用到了周伯通上,他希望用这种氛围黏住用户。冯涛说,一开始他们也担心门槛太高,HR 会不会因为这样而觉得太麻烦,但后来一部分 HR 还真的因此激发出了创造力变成了“文案”。不那么冷冰冰地发职位信息在冯涛看来是需要的,一方面求职者可以对公司有更多维度的了解,他们会因此愿意花时间发现更适合自己的机会,而不是海投一遍就离开;另一方面公司也需要这样的展示去吸引那些有相同气味的人加入。
除了希望在氛围和机制上不一样外,周伯通还做了个创新,通过和垂直技术社区的合作帮企业更好地把职位需求曝光给适合的技术人才。目前周伯通已经和安卓巴士、PHP100 和 Code4APP 合作,和他们共建招聘服务(例子)。这几个社区覆盖的移动开发者已经超过百万,企业在周伯通上发布相应的技术职位后,这些信息会无缝地成为社区招聘板块下的内容,而且无论在哪个社区对职位做提问留言,对话都是打通的。论坛社区的用户不用感知职位是谁提供的,甚至不需要注册就可以在上面直接投递,简历同样会托管在周伯通后台。对于论坛来说,以前社区招聘板块上的求职情况到底如何,社区是无法感知的,因为简历都发 HR 邮箱上了。和周伯通共建招聘服务后,论坛则可以让他们共享得到更多有效的数据信息。
冯涛相信周伯通比传统的招聘平台会粘性更高。目前周伯通的流量中主动回访的有 40%,这些用户会时不时地来看看有什么职位,其次就是来自垂直技术社区的流量。而来自豆瓣和微博的各占 10+%,百度来的流量最小。
在商业模式上,周伯通针对企业会有免费增值的商业模式,通过不同的套餐,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曝光,收到更多的定量意向简历。周伯通会将这些职位推荐给在一周内投递过类似职位的用户,对此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将自己原本投递过的简历做快速修改和投递。
到目前为止,已拿到天使投资的周伯通平台已经有 3100 家企业,每天新增职位数为 300 左右。而用户这边注册用户有 28 万,创建简历 10 万。周伯通对用户每天投递简历的数量有限制(杜绝海投,每天最多投 10 封,对同一家企业 3 月内只能投三封简历),目前简历的投递量有 25 万,每日简历投递量为 2000。
从豆瓣小组长出一家公司出来对我这个豆瓣老用户来说是可行的,学习小组其实可以变成互助社区、极品吐槽可以长成匿名应用、北京租房小组甚至就是我北漂找房以来看到最多个人房东的地方。周伯通算是已经迈出一步,后续要实现他们黏住用户提前挖掘跳槽需求的氛围还要看他们最终的强运营及气氛的调动,能不能真正将氛围继承过去。
PS:冯涛他们现在发现愿意解答潜在求职者提问、更多维度介绍自己的创业公司能比大公司收到更多的简历,这个经验也分享给各位吧,别再写那种超级生硬的职位介绍了。
【文章来源:36氪】
-
垂直招聘
内聘网:先社交再招聘还是先招聘再社交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招聘似乎就成了新的热门创业领域。在之前的报道中,就有垂直于互联网行业的拉勾网、以内部推荐形式做招聘的内推网、侧重于招聘方和求职者双向沟通的哪上班、甚至是细分到技术求职领域的快简历,还有老牌招聘企业智联招聘在去年为顺应趋势所推出的智联卓聘,主要定位于招聘行业的中高端市场,模式和猎聘网比较相似。
内聘网则是一家刚刚上线两个月的招聘网站,同上面这些公司相似,内聘网所服务的范围也是垂直于互联网行业:在企业方,主要针对创业型的小微企业;而在求职方,则侧重于有1—3年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内聘网的工作模式有点像猎头,通过对双方需求和条件的分析,把相对合适的人推荐到相应合适的职位,从而完成招聘过程。上个星期,猎聘网 CEO 肖恒向快鲤鱼记者确认,内聘网已经获得了一笔百万人民币级别的天使投资。
做信息平台还是服务平台?
这是肖恒在给内聘网定位时所提出的一个问题。招聘行业属于服务行业,但在肖恒看来,当下做招聘的公司更像是在做信息平台:吸引招聘方和应聘者入驻,形成庞大的供需信息。而内聘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点类似于一个信息筛选者:为求职者挑选出相对合适的职位,再推荐给对方 HR。
在网页上线之前,内聘网主要是通过微信的服务号来完成这个过程。根据肖恒的介绍,内聘网的微信服务号运营近一年时间,目前有将近4万名关注者。前段时间内聘网推出了自己的收费方式:面向企业收费的299元招聘套餐,包含一次微信号推送和20人联系方式的查看权限。当企业方发出招聘需求后,内聘网就可以根据真实的需求和偏好(而非常见的“官方要求”)来寻找自己平台上符合要求的求职者推荐给用人公司,公司可以根据简历情况决定是否查看对方联系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对用人方和求职者来说都相对高效,因为前期的信息筛选都已经由内聘网完成,这也就成了内聘网在宣传时的卖点:“24小时极速推荐”。
目前内聘网的信息筛选还主要依靠人工完成,肖恒正在计划将这件过程变得尽量标准化:在求职者提交简历之前,需要在线进行一个个人测试,而内聘网则借此了解求职者的简历、需求等个性化信息;在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布职位时也需要对职位进行相应的具体描述,再通过双方的“标类”需求进行后台匹配。
先社交再招聘还是先招聘再社交?
肖恒在回国前曾在日本创办过一个专做人才派遣的公司,2009年因为经济危机而回到北京。在创办内聘网之前,肖恒做的是一个名为“职来职趣”的网站。虽然也是垂直在互联网行业,但这是一个职业社交网站,肖恒之前的想法是能够汇聚互联网圈的业内人士,来让彼此拓展人脉,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别的功能拓展,比如招聘。
但肖恒很快发现这个思路走不通。他后来这样总结职来职趣失败的原因:“在国内做圈子,更多地还是做人性,而单纯依靠一个线上的社交网站,很难形成彼此互惠互利的关系”。
肖恒就从职业社交的方向收了回来,改做垂直招聘。在他看来,对职场人士来说,求职才是刚需,但如何从刚需中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就成了内聘网的机会。据肖恒介绍,内聘网上线以来,已经有500多家公司在上面发布职位需求。
招聘的下一步是什么呢?针对企业和求职者双方所做的长期服务:对企业方的人才解决方案和对求职者的职业成长培训,这也是内聘网目前把服务人群定位在初创型公司和职场新人的原因。而再往后看,肖恒依旧看好职业社交的发展,不过是建立在社交的基础上,他认为,把招聘做扎实了之后,基于招聘的社交会成为许多人的选择。
【文章来源:it桔子】
-
垂直招聘
垂直招聘网站内聘网获百万级天使轮投资
5月12日消息,垂直招聘网站内聘网便获得某风投机构百万级天使投资。内聘网上线两个月以来,已经有近500家企业用户,累计个人用户近4万。
内聘网CEO肖恒对网易科技表示,内聘网专注于把互联网人才极速推荐给企业需求方,求职者在平台上完善个人信息之后,内聘网承诺在24小时之内根据求职者的个人情况极速推荐到平台上合适的企业。内聘网上线两月以来,已向企业成功推荐求职者候选人超过1000人,面试率达到50%以上。
内聘网创始人肖恒,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2003级软件和微电子专业,毕业之后在日本工作过四年,曾经服务于松下和京瓷,2007至2009年在日本第一次创业成立人才派遣和软件外包公司。回国后在华为工作过三年,主要负责华为在欧洲片区的项目拓展工作,后来在2012年4月份开始第二次创业,曾经开发过职业社交产品,内聘网是最近半年刚开发出的第二款产品。(严珺)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
垂直招聘
从Linkedin入华看垂直领域的招聘机会
目前对于Linkedin的入华,或者说加速在华业务,多位从事招聘网站的业内人士倾向认为,短期内不会对中国的招聘网站影响太大。
拉勾网CEO马德龙在知乎上回答业内人士认为,Linkedin的职业社交,只是“看上去很美”。他甚至认为,因为国内和国外用户的社交属性、心理特征以及竞争竞争关系等等,Linkedin“几乎没有突围的可能”。
马德龙的这番言论也牵出了拉勾网。相比较已经显得老牌的招聘网站智联、前程无忧、猎聘网以及基于社交关系的大街网,刚刚上线半年的拉勾网切入互联网行业的垂直招聘领域。如果将互联网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行业垂直招聘的机会有多少?拉勾网的经历或许可以给一些参考。
Linkedin几无突围可能
在马德龙来看,Linkedin在国外的做法已经被中国互联网招聘一一尝试过,但几乎都没有成功。
原因在于:第一是中国的社交属性偏向熟人线下关系,而非线上关系。这个趋势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第二是,敏感性心理。中国人心理的敏感性是复杂的。linkedin一旦在国内被贴上招聘的标签,所有的用户使用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敏感。“上linkedin就感觉是一种背叛”。
如果具体Linkedin在中国的业务,马德龙认为,微博已经具备了商务社交的属性,新型的社交形态在移动端、PC端上频繁出现,不停的冲击这与linkedin的同质人群。“竞争环境已经改变,现在再发力中国这个复杂的市场,几乎没有突围的可能。”
从招聘的逻辑去看,马德龙认为,在中国,小众猎头可以匹配分散企业的招人需求,可以定制化服务,而且成本不高。”对时间比金钱看重的企业越来越多,那么效率问题就强力凸现。Linkedin解决不了。 ”
垂直招聘的逻辑
从咖啡馆发端的3W工作人员在做互联网创业咖啡的过程中,看到了互联网招聘的几个痛点:效率低下,信息双向不对等,供需配对难,投递-约见-面试-入职流程长而繁琐。尤其是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招聘流程短则两月,长达半年以上。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做个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有自己的商业机会。
考量招聘网站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简历量的多少。实际的情况是,互联网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HR)在智联、51job等招聘网站确实可以收到大量的简历,但能够符合面试条件的人只有几个。
马德龙认为,这是有几个问题导致。一是传统招聘网站都是跨行业的招聘网站,无法做到精准,人人都在投简历,人才慢慢低端化,并不符合互联网公司相对精英的要求。另一个问题是,他们是以销售导向,以企业为核心,而不是以人为核心。
这些问题,拉勾网都通过互联网的产品思维一一解决。比如,企业招聘信息时公司名称不是公司注册名称,而是产品名称。比如,“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实际上是“嘀嘀打车”。另一个是将职位细分,类似于电商网站的产品,某个具体职位还会继续细分,比如交互设计师可以细分到网页、无线、硬件和普通四种。甚至是包括惯常用的“薪资面议”,拉勾网也要求招聘HR填写明确的薪资,提倡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
在入职效率方面,腾讯等10家互联网公司在拉勾网上做了“极速入职”的一次尝试。从拉勾网的反馈来看,3天的时间收到500多份简历,有40多人获得面试资格。在这次尝试后,拉勾网的网站数据翻了一倍,新发职位每天超过500个,每周投递的简历数超过3000个。
另一个值得提及的是,拉勾网的招聘范围也涉及了被动求职的一族。那些已经有工作,但还希望有更好工作机会的族群可以通过设定职位的条件来订阅职位,拉勾网定期将符合条件的职位信息发送给用户,据称,订阅邮件的打开率达到40%。
几个问题
在商业化的路径上,拉勾网准备采取向企业收费的模式,以及在招聘详情页推出企业产品的推广服务。总体而言,拉勾网做法是希望像电商网站一样卖职位。也有几个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下一步思考以及付诸行动。
一是互联网行业的垂直招聘在小范围小规模时做到极速、精准是可行的。如果在规模一点点变大之后,是否还能保持同样的极速和精准,存在疑问。拉勾网官方称,目前每日投递简历超过2000份,平台上企业3000多家企业,每天新增800个职位。在规模变大以后,同样会面临海量简历效率低下的问题,又回到了传统招聘网站现在的路上。
二是互联网的垂直招聘是否能在其他领域复制。互联网领域稍显特殊。人才是互联网人才,用人企业同样也是互联网。做招聘网站的同样也在互联网。其他领域的供需双方的互联网思维并非如此齐整,是否能适用于其他稍显传统的领域。即使可以,是金融、快速消费品领域的招聘从业人员复制拉勾,还是拉勾拓展到其他领域更合适?
对于拉勾网本身而言,目前去想拓展到其他领域似乎为时过早。如果能专注到互联网领域,解决好第一个问题,同样是可以做成一个小而美的招聘公司样本。
原文出自【比特网】
-
垂直招聘
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颠覆在线招聘市场格局
编者注:从猎云网此前报道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拉勾网传来好消息,成立短短8个月的拉勾网获得500万美金A轮融资。这是近年来国内招聘市场最大一笔融资。
近日,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确认获得500万美金A轮融资。拉勾网成立之初即获得徐小平、曾李青等人的数百万元天使投资,而从产品上线到获得500万美金A轮融资,拉勾网只用了8个月。
(马德龙)
据拉勾网CEO马德龙透露,此次A轮融资的投资方为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全部资金已经到账。据悉,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是贝塔斯曼集团专注于亚洲的投资机构,着重于在大中华区的少数股权投资,特别关注互联网、企业服务、智能设备、内容和媒体创新领域。其投资的项目包括凤凰网、豆瓣、蘑菇街、春雨天下、大姨吗、创新工场等知名IT企业,而拉勾网是其在垂直招聘领域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龙宇表示,目前中国年轻人的工作职业生涯痛点很多,拉勾网正是抓住了其中的一些关键点。她看好拉勾的方向和团队,将继续支持拉勾网“做自己”。
目前,使用拉勾网进行招聘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超过5000家,这其中既有一线巨头如腾讯、百度、阿里、高德、新浪、京东等成熟的老牌企业,也有小米、锤子科技、去哪儿、嘀嘀打车等高速成长的行业新秀,以及一些有着互联网概念的热门公司如黄太吉、房多多等。截至目前,拉勾共发布超过52000个互联网职位,产生简历投递60万人次。
据了解,拉勾网所以能吸引到垂直领域的大量用户,其“必杀技”在于效率,这得益于拉勾网采用的精准匹配原则和即时反馈机制。在拉勾进行简历投递的用户,不管是否能得到面试机会,都会收到来自HR的“已经查看简历、邀请面试、抱歉您被拒绝”几种微信反馈通知。
在招聘热季,拉勾网推出“24小时极速入职”体验式招聘活动,就是主打“快反馈”。腾讯、阿里、百度、去哪儿等公司的HR,全面配合拉勾网,在活动期即时处理了超过1万份简历。拉勾同期推出的“互联网跳槽指南”、“涨身价公式”等,也成为求职者了解第一手行业信息的入口。
“拉勾会用互联网产品思维去考虑用户的需求。”马德龙表示。据马德龙介绍,目前中国互联网至少300万从业者,互联网垂直招聘领域未来将是一个规模超过50亿的市场,而招聘领域的互联网产品在过去10年里,从51job、智联招聘到如今新兴的小网站,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拉勾网在一群完全互联网出身的创始团队手里“玩的是彻底不一样的产品逻辑和打法”。
过去的招聘网站考虑的是怎么让用户和企业互相找到对方,而在拉勾网,从企业信息的展示、到HR的快速反馈、再到面试邀约,全部是围绕求职者的诉求展开。很多求职者已经习惯了海量投递、投递简历之后,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讯。拉勾则彻底重塑了用户体验。
首先,必须是企业方直接发布招聘信息,通过企业域名邮箱的核实,把猎头、非企业方,完全排除在外,不会出现猎头发职位骗简历的情况。其次,所有的招聘信息在拉勾网上最多只能存活60天,一般而言显示的都是一周内的最“新鲜”的企业职位信息。第三,拉勾网严格限制用户的海量投递行为,每个用户每天最多只能选择10家公司投递。第四,拉勾网要求职位信息必须清晰,如必须列出薪酬范围、列出“职位诱惑”以展示企业特色、列出企业的产品、CEO等信息。
相比之下,传统招聘网站痛点显而易见。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等、供需匹配难,流程长而繁琐、HR收到的优先简历比例低等等。“在线招聘的细分化刚刚开始,未来在线招聘的垂直领域会有很大机会。”如马德龙所说,网络招聘模式未来的趋势是市场细分,既可以是行业的细分,也可以是区域、从业经验等的细分,细分与高效的解决方案,代表着全新的招聘产品形态,垂直互联网专业的拉勾网正是顺势而生。(李阳丹)
【文章来源:猎云网】
-
垂直招聘
让求职者可直接向技术主管投递简历,"快简历"想做直投特色的技术人员招聘平台
招聘行业这一两年都在往垂直化发展,有不少专注互联网和 IT 领域的招聘平台出现,比如哪上班、拉勾网等。快简历则是去年年底上线的一个新招聘平台,针对的是技术人员招聘。
与其他招聘服务相比,快简历的特色是直投模式。它将技术主管乃至初创团队负责人放至平台上供技术人员 " 选择 ",求职者可向他们直接投递简历。它另一个特点则是隐私可控,只有你投递的心仪企业才可接收简历,传统招聘平台多为企业付费就能浏览大量简历,在雇主这方,快简历也会有自已工具去帮技术主管做简历筛选。
之所以选择这种直投方式,是因为快简历团队观察到传统招聘 (尤其是对中高级技术人才招聘) 的一些弊端。因担心受到 (非心仪企业) 干扰,这类人才通常不会去普通的综合型平台上发布简历。他们也会是猎头的目标,但可惜的是,一些猎头在和技术人才打交道时专业性有限,会使技术人才对猎头期望值降低。
于此同时,这种将 HR 后置的直投方式其实在微博上已有很多用例,一些技术负责人会直接在微博上招人,团队说做快简历就是将其产品化和工具化了。它也接入了微博社交关系网,首页会优先呈现你之前所关注过的主管。目前快简历是开放了北京地区的职位招聘,约有 80 家公司主管已入驻该平台,不久将开放上海等其他城市。团队说他们还希望,今后能在快简历平台上构建基于招聘的关系网络,用人际推荐来做直投的扩充。
而未来的技术招聘,在快简历团队看来,会有两个愈加明显的变化:一是人们对职业发展认知上,除了看职位本身,还会更关注自己与这个团队的技术理想是否切合,共事的主管和同事等指标;二是在雇主这方面,今后技术主管不会再隐藏于公司后台,有了社交网络及各种技术社区,他们可利用自己的技术影响力和个人品牌,来吸引人才。
快简历 CEO 陈理捷是技术出身,之前是新浪云资深产品架构师,他还曾给我们投稿分享过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技术招聘。快简历也是一个源自微信公号的项目,后来发现微信公号作为求职时的内容输出 (投递简历) 功能有限,还是得需要一个独立平台的,现在这个微信公号 (kuaijianli) 则会输送公司访谈等内容。团队已获得创新工场数百万元的投资 (创新工场还投了另一个招聘项目内推网)。快简历也正在招人,他们CTO写的招聘详情要比一般的招聘页多了些人情味,可供参考。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