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资源管理
    英文阅读:(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AI and human understanding will win the war for talent 简单讲就是AI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是一个好的结合点,尤其是招聘面试的时候,AI可以更好的帮忙搜索简历,进行人才搜寻。 同时面试的时候可以用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与候选人进行基础的面试管理安排以及与面试官进行协作。这块国内专注面试管理服务的优面宝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在前期职位分析与人才匹配阶段国内很多招聘服务机构也开始了各种的AI机器人的工作。 一切都在路上!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上的机会刚刚开始! One of the most well known tropes in startup and tech culture is that your business is only as good as the team behind it. You can’t do anything without having a strong team, and the most important job for every manager is to hire quality talent that fits into the preexisting team dynamics. The HR and recruiting industry has dedicated itself to finding the people who are right for your company, but the process of skimming resumes and calling in highly rated candidates for an interview hasn’t changed for the past decade or so. However, the newest trend, AI, is infiltrating all industries. While it might be a very good thing, you shouldn’t put all your hiring eggs in that AI basket. The best solution combines the strengths of HR and AI. AI in the hiring process We’ve all been hearing (and reading) about how AI will completely take over our lives. We’ve also been frightened into thinking it will soon replace all of us. While the job of getting people jobs will not be replaced by AI anytime soon, the tech can offer major improvements to the process. To find the right talent, you ne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scan resumes quickly, read people immediately, and imagine the future of the applicant sitting in front of you. While some of that work can be replaced by AI, currently we are nowhere near an AI that can read people and assess their fit within the culture of the workplace. But some of the processes for finding the right people to join your company — such as immediately asking for more information, screening, and highlighting special candidates — can be done more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with AI. The integration of AI is not just about saving the company time and resources. It also saves time and uncertainty for the candidate. Getting back to top talent to set up an interview a week from now is the best way to have them move on to the next opportunity. If you can provide instantaneous feedback on every application, you get a leg up over other companies looking to snag that candidate, instead of wasting their time and missing a hire. Onboarding with chatbots The optimal way to maximize efficiency is combining human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 chatbot can onboard new candidate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s opposed to a form that might never get filled out. If you build a real AI chat bot, you can give candidates real-time feedback on their applications and ask questions to gather information before any interview is scheduled. The bot can even automatically analyze the candidate’s resume and information while onboarding and give them real-time responses relevant to them, making sure that the right people get called in for an interview and that the interviewer has the right information before even asking the first question. After the chatbot has done its job and flagged the relevant candidates according to your parameters, the human element kicks in. Hiring managers don’t have to read the whole resume, supporting documents, and answers to a questionnaire because AIs can create a personalized summary of documents. The AI behind the hiring process can create a five-bullet summary of everything that’s important to know about each candidate. It can even set up the interview on its own. This means even small companies where C-level executives do the hiring don’t waste time on pre-interview screening, and interviewers have concise information about each candidate before they walk in the room. The interview is where the human intelligence and expertise shine. Things like a candidate’s cultural fit, connection, and ability to work with others, along with the hiring manager’s overall impression of a person, are vital. Humans can focus on what they do best and automate the rest. The future of AI in recruiting At the end of the day, hiring a person doesn’t just hinge on facts and figures, it depends on who they are. And that’s something AIs still can’t assess. But the process of going through those facts and figures to see if someone is qualified can certainly be automated by an intelligent bot. The value is increased by the fact that you can onboard and convert candidates quickly, meaning top talent will be more likely to work for you and you’ll take less time filling important positions at your company. The combination of AI and human understanding is what hiring managers need to win the war on talent — and save a few dollars, as well as time. Moritz Kothe is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kununu, a place to find and share workplace insights.
    人力资源管理
    2017年11月04日
  • 人力资源管理
    “管人”的问题能交给 AI 解决吗?HR 在变革面前要谨慎 编者按:AI潮流席卷各行各业,算法也让我们窥见未来全新的可能。人力资源管理也开始受到这股新潮流的影响。不过说到底,如同使剑,剑虽利,可削铁如泥,也可能误伤自己。工具虽好,还得用的妥当,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AI目前的应用包括:筛选简历、HR聊天机器人(跟应聘者聊天,以加深HR对他们的了解)、线上面试后通过面试者的表现(表情、言语模式等)判断性格特征等等。然而,但凡是工具,都是有利有弊的。这时候就要看工具使用者的操作了。如果HR人能了解并用好这些工具,不仅能节省大量时间,甚至能实现整个行业的工作模式和战略转型。本文编译自Venturebeat的原题为“AI can revolutionize HR, but deploy with care”的文章。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各行各业都开始转型。人力资源业也不例外。 我们已经看到各式各样的HR工具数量的显著增长,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也渐渐开始解决工作范围内“人”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开始迎接这股潮流,将权力逐渐分散,而那些能用好这项技术的人就能在这场竞争中领先。 数据来自ideal,一间打造招聘AI的公司。https://ideal.com/ai-recruiting/ 风险高 回报也大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再神,也只是工具。就像所有其他工具一样,它们也是中性的,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如果这工具你用得不好,或者安置到不合适的地方,它们就可能对你的商业流程和企业文化不利。而HR专业人士又不想技术人员那样熟悉这些工具背后的运作机制,因此,他们也面临很大的风险,可能弄巧成拙。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可能不尽如人意。 那么,HR专业又该怎么做,才不会“好心”办坏事呢? 首先,要确保自己真的了解手头要处理的是什么问题。也就是说,问题里里外外,都弄得清清楚楚,理解透彻。只要你能意识到问题何在,能够确定要解决的是什么,这时候你就要问自己,是否确实需要这项技术来解决这个特定的问题。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工作是否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停滞不前?这项技术会让问题简单化,让你有更多时间精力去解决其他问题?还是说,你可以使用现有的技术,或者改变方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有足够的了解才有发言权。 如果你觉得你确实需要某个酷炫的AI技术来解决难题,那你就得好好“教育”自己,去了解这门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不是简单的百度一下就完事儿了,而是扎扎实实地花时间、真的深入了解你决定使用的工具。利用自己的专业人脉网,看看公司里其他人的经验能不能对你有所启发。你还可以让他们评估一下你考虑使用的技术,以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定。 如果操作得当,那人工智能自然能帮你节省大量时间精力,让人力资源部从运营中心转向以战略为核心的部门。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选择正确的工具很重要 你所面临的问题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可能都有所不同。各种算法也各有长处短处,但每个算法设计的时候,设计者也有不同考虑, 因此,不是每个算法都适合拿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你要确定,目前的问题可以用AI来解决。 算法对于下列的问题可能不太适合     产生的数据不多,或者数据不能准确表现出现实中的后果或者行为     极端的边缘个案会出现,或者数据有严重的偏差(但这个情况有办法做调整)     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结合人类和算法做出决策) 往好的一面看,算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很有优势     可以取得关键数据,而且数据与你所感兴趣的现实行为和后果直接相关的情况     你需要找出的模式是可预测的情况下(至少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 你需要知道,AI不能帮你让自己的团队在技能上有提高,所以那些仅仅是将流程自动化的工具可能给不了你想要的结果。如果你的目标是改变团队成员的行为,那你可以考虑使用帮助员工学习的工具。研究显示,用工具来向员工提出及时、具体又可行的建议或者反馈,在改变员工行为习惯方面是最有效的。 比如,Texito平台能字你写招聘广告的时候,向你提出建议,以便你能吸引到自己寻找的目标人才。Joonko公司可以分析企业的生产力和员工合作方面的活动,找出员工中无意识中的偏见,并且向该员工提出纠正的措施。 算法也是人设计的 设计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技术活,倒不如说像一门艺术。工具的创造者将自己的偏见“设计进”自己的作品中,也是不可避免的。谷歌以前就有过这个教训,曾有一个图像识别工具刚开发的时候,把肤色深的人识别为大猩猩... 算法将图中的黑人识别为大猩猩 所以,在购买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之前,要做好功课,深入调查是不可少的。看看这些算法的设计基础是什么,算法开发过程中,人工的决策对工具运作时产生的结果有什么影响。准备好一个问题清单,比如:     在“训练”这个算法时,用的是什么数据?     这些数据中有什么样的“偏见”存在?这个模型又经过怎么样的调整?(比如,如果算法中的数据体现的是女性接受的主要是优先度不高的工作,那算法可能“认为”女性能力不足,不能胜任优先度高的工作。)     随着时间推移,使用增加,这个算法会怎样“进化”,设计者对于其中产生的偏差问题打算怎么解决? 底线在哪里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有很大的潜力,或许能使得人力资源业角色上根本的转换,扩大该专业人士的积极影响。但是光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是无法在你的企业在创造出可持续的变化的。如果你用人工智能来加速现有的积极变化,那这些以技术为基础的改变,也可以通过同时运行其他战略性项目来得到强化。 机器人不会取代我们,他们会让我们看起来更睿智。 原文链接:https://venturebeat.com/2017/10/16/ai-can-revolutionize-hr-but-deploy-with-care/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本文翻译自 venturebeat.com,原文链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力资源管理
    2017年10月24日
  • 人力资源管理
    优化员工管理流程,东南亚人力资源管理平台Swingvy获11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Swingvy想要革新东南亚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今日宣布获11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Big Basin Capital和Walden International领投。 这家在吉隆坡、新加坡和韩国首尔均设有分部的创企表示,在东南亚,人力资源管理还非常落后,对于那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公司管理者也许能兼顾新员工招聘、老员工离职、人力资源报告以及掌握好财务支出等多项任务,有时候他们会需要一个传统软件进行辅助(可能只是几张电子表格),或者干脆把这些任务外包给别人。 Swingvy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能优化员工管理及参与的流程,因此能帮助那些小公司节约大量的管理时间。 这家创企于2016年10月成立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开始只有50位测试用户,如今却已经能帮助1000多家公司进行管理。它正准备进行营销推广,公司的业务主要采用免费增值模式,核心的人力资源软件是免费的,但如果要增加工资单和任务委托等功能,则要付费订阅。 云端人力资源软件在东南亚还不够成熟,但Swingvy想要去改变这一现状。不少公司还在为如何同时管理不同的员工而头痛,而Swingvy非常有信心去解决这个问题。 公司首席执政官兼联合创始人Jin Choeh表示:“大家都想获得更高的效益管理。那么将世界一流的人力资源软件和简便的员工效益管理结合在一起,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商机。”
    人力资源管理
    2017年04月21日
  •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Namely 获5000万美元融资,瞄准的是中型企业 据外媒消息,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Namely 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 Altimeter Capital 和Scale Venture Partners 领投,之前的投资者 Sequoia Capital,Matrix Partners 和 True Ventures 也参与了投资。据悉,本轮资金将用于开发新产品和改进服务功能。迄今为止,Namely 一共筹集了1.578亿美元。 Namely 于2012年成立,是一家致力于为成长型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公司。这里的成长型企业指的是员工数在100至1000之间的中型企业,这样的规模使用 Zenefits 软件太大了,应用 Workday 规模又太小。Namely 为这些公司提供 SaaS 软件来计算薪酬,核对考勤,管理健康保险,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公司内部信息分享等。每位雇员的费用从20美元至50美元不等。 目前 Namely 已经服务了650多家公司,包括 1stdib 、Rent the Runway、Techstars 和 OneLogin 等,且一半的客户都是科技公司。Namely 每年处理超过40亿美元的工资,其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2014年销售收入增长了700%,2015年订单交易额超过1000万美元。 除了融资消息, Namely 还发布了一个新的福利产品 Namely Health Advantage,为公司集团的员工提供价格优惠的健康福利。 近年来人力资源领域成为了一个投资热点。帮公司实时获取员工反馈的 Glint 完成了3700万美元融资;Zenefits 筹集了超过5亿美元的资金,估值45亿美元。但今年 Zenefits 遭遇了合规等问题,自降估值折价至 20 亿美元。此外,还有一些小型创业公司,包括获得120万美元的投票机器人Polly,以及获得140万美元的CharlieHR。 Namely 最近对其软件功能进行了一些更新,包括管理监管和合规问题。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Matt Straz 表示,与就业相关的立法每天都在变化。“不只是联邦立法,还包括州和地方层面。随着特朗普政府的到来,必然会出现许多政策变动,包括平价医疗法和最低工资规定等。” 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在旧金山和奥斯汀设有分部,目前共有300多名员工。创始人 Matt Straz 是连续创业者,上一个项目是广告平台 Pictela,后于2011年被 AOL 收购。 本文来自翻译:venturebeat.com
    人力资源管理
    2017年01月09日
  • 人力资源管理
    MyHR:天使融资近千万,瞄准中大型客户与行业化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创业方向,在这个市场中还有哪些可以挖掘的空间?后来者的机会或许在更细分和更下沉的领域。   一站式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平台“MyHR”创始人吕永琛认为,中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着较大差异。对于大多数中大型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较为核心的管理模块,这类企业的信息化核心诉求是期望软件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他们往往不倾向于选择当下很流行的轻量级的SaaS软件,原因有两个:第一,一般的轻量级SaaS软件功能太浅;第二,一般的轻量级的SaaS软件无法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做到高度的定制化。   所以中大型企业在人力资源IT选型的时候,会更加倾向于能够深度应用的传统重型HRM软件,金蝶、用友、东软正是其中的代表,但企业也会为定制化负担高昂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发展基因、业务模式和技术架构等原因,传统重型HRM厂商在移动应用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吕永琛认为,中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市场的青黄不接,正是MyHR的机会所在。   定位高度定制化、深应用的重型SaaS   MyHR虽然是SaaS模式,但产品偏向于全模块与深应用,功能覆盖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组织管理、人事管理、考勤管理、薪酬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员工自助、自定义报表。   这跟吕永琛对MyHR的定位是相吻合的。“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企业会比较依赖我们。”较为典型的行业如制造业、绿化园林、连锁餐饮、软件外包等都是MyHR的主要目标。对于这些行业的中大型企业来说,人员数量大、流动性高,同时薪酬计算和考勤等往往有多套方案,对系统的定制化也有较大的需求。“我们现在的几个主要大客户都是上市企业,人数在3-5000人。”吕永琛说。此外,做下这些大客户对于MyHR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机会,当一些可能具有行业性的需求如多种计薪方式、考勤打卡等产生解决方案以后,就产生了将解决方案行业化、产品化的可能。   吕永琛认为MyHR和传统HR软件及市面其他竞品的主要区别在于,MyHR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宣传企业文化的入口,有在线培训、员工社区等功能模块。或许是因为出身IBM,从事人力资源相关软件实施多年,吕永琛在访谈中反复强调了几次,新一代的HR SaaS应该“增强HR和员工的沟通”。从定位来讲,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企业要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增强和员工之间的联系是一种途径,同时,由于MyHR面向的企业是中大型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员工数较多,在增强员工和平台的粘性以后,也有助于MyHR上线员工福利、员工保险、面向工薪的金融理财等更多类型的增值服务,这也是吕永琛期待的新盈利模式。   吕永琛还透露,MyHR的产品将推出3.0版本,在这个版本中,客户将能够自己对功能进行配置,部署将会更轻,而未来会接入其他第三方服务,走PaaS路线。   拖拽式开发,快速部署   重型SaaS意味着签单以后还有一系列的客户服务流程,比如业务调研、需求确定、定制开发、部署、培训、定期维护等。由于客户服务时间较长,耗人力较多,对于开发资源有限的创业公司来说,大客户订单都是双刃剑,有些公司甚至完全不做定制化。那么,瞄准了中大型客户群体的MyHR要怎么在产品化和定制化之间保持平衡?   吕永琛将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来解答。   在系统定制化方面,吕永琛透露说,MyHR团队有一套名叫MyCloud的研发系统,能够做到拖拽式配置,相比SAP、IBM定制化需要数月乃至半年的时间,MyHR的定制开发可能几周就可以完成。将模块抽象出来并快速搭建的方式,在以往拓扑社采访过的一些技术VC公司中也有实现,这种方式对于基础架构要求较高,因此MyHR团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完善产品架构上。   在产品的部署实施上,MyHR有一位出身金蝶的合伙人,有多年的大型软件部署经验,在数据的导入、监测等方面,MyHR会与之前系统并行一段时间,从而监测系统的部署是否顺利;此外MyHR也会和客户此前在使用的其他IT系统做有必要的API打通。   吕永琛说,传统的人力资源软件从立项到实施完成,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MyHR的实施时间可以缩短到1/3-1/4,目前MyHR上线4个月,有几十家客户,价格是在传统软件定价的1/3左右,员工平均每天打开6-7次,远光软件、铁汉生态等上市企业在使用MyHR的服务。   MyHR目前已经获得了来自润土投资的近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润土投资的合伙人刘苡松表示:“团队是IBM和金蝶的核心技术人才,已经有了一套非常成熟完整的人力资源核心算法,和多年积累的行业客户的解决方案的经验,因此他们能够依托整个团队在云计算应用上、移动化的解决方案上去做大数据的分析,同时面对中型企业和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有用户有收入,此外针对垂直行业的能力我们也比较看好。”据悉,MyHR将启动下一轮融资。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09月26日
  • 人力资源管理
    印度人力资源管理SaaS提供商Greytip Software获500万美元B轮融资,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实惠的HR及薪酬解决方案 Greytip Software 是一家人力资源及薪酬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主要为印度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本周五,该公司获得了 3.5 亿印度卢比(约超过 500 万美元)B 轮融资,领投方是恩颐投资(NEA)和 Blume Ventures 两家风投公司。 这笔投资将主要用于提升 Greytip 旗舰云技术解决方案 greytHR,并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客户使用他们的产品,另外他们还计划向本地一线和二线市场进行业务拓展。这家初创公司的 SaaS 云技术解决方案 greyHR 实现了多项人力资源工作自动化,包括薪酬管理、考勤追踪等,极大地减少和简化了人力资源工作。 此外,该公司还推出了一款员工自助服务移动 App,企业员工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工资预扣所得税(TDS)、个人收入(PF)等薪酬信息。据悉,现在每天有超过 3500 家企业及 30 多万名员工使用 Greytip 提供的人力资源服务。 印度恩颐投资的 Tarun Sharma 说道:“目前,印度每月已经有超过 30 万员工使用 Greytip SaaS 平台上的薪酬服务,随着新产品的推出,以及不断扩大的市场范围,greyHR 肯定还会得到进一步增长。Greytip 已经获得了较深的市场占有率,得益于印度公司的数字化发展,让他们成为了中小企业(不管公司的规模大小、所处的行业领域和地理位置)最理想的人力资源平台。” 本文编译自:e27.c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8307.html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06月20日
  • 人力资源管理
    英国人力资源管理软件Hibob获7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Hibob是一家新兴的英国创企,致力于通过打造云平台来帮助企业管理员工。   该公司的产品为各式各样的HR工具,包括员工津贴、员工敬业度、减少员工流失以及最重要的,“自动录入”等方面的工具。在这些产品中,自动录入工具可以说是紧跟潮流,与英国近期正在草拟的新养老金制度相符合。甚至我还听说,Hibob之所以首先在英国推出,本身就是因为养老金立法的原因。谁说繁冗的官僚体制只有坏处的?   Hibob目前处于邀请测试版,并于不久之前完成了种子轮融资,融资金额为750万美元。这一成绩可以说十分惊人。在这Hibob的此轮融资中,领投的为硅谷风投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参投的有TransferWise的CEO兼联合创始人Taavet Hinrikus,以及Robin Klein以及Saul Klein的LocalGlobe。   值得注意的是,Hibob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Ronni Zehavi曾于2011年创立过CDN Cotendo,之后这家公司被以3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Akamai。可以说,Ronni Zehavi也是公司能获得相对巨额种子轮融资的原因之一。   在一次电话中,Zehavi以及Hibob的CSO Andy Bellas表示,Hibob针对的是中小型企业,致力于为他们提供一个以人为中心的HR平台,让他们改变以Excel和其他晦涩难用的办公软件为主的员工管理程序。尽管HR软件行业可能已经不存在短缺问题,但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他们的软件进行了云端处理,并重新设计出了更加友好型的用户界面。   Hibob想要改善员工管理与招聘的流程,为企业省下行政的时间。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Hibob可以让你根据某些共同属性来将员工分为不同小组,而这些属性可能跟工作本身是无关的。包括员工有没有孩子,是否参加了某些俱乐部——比如自行车俱乐部等。这一功能的目的在于,让企业管理软件能真正反映出公司的线下活动与文化。   在一次邮件回复中,投资人Taavet Hinrikus表示,Hibob身处的行业一直以来的服务水平都不怎么样,而且对于小企业来说,HR工作向来是他们头疼的问题,确实需要实现自动化。“除了HR工作,更让人头疼的还有大量员工的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维护等问题,”Hinrikus说。   不过,Hibob下的最大的赌注还是在于养老金规划,自动录入功能无外乎是养老金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项。在英国,不同的员工适用的养老金规则也不一样,主要看各员工在公司供职的时间长短等。在养老金这一领域,Hibob可以算是一个掘金人。   “随着新养老金立法的诞生,将HR软件与养老金录入解决方案相结合的创企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Hibob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快速发展,以及它的产品前景,稳健的经济模式及成熟的领导力。”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的合伙人Adam Fisher说道。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181273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06月08日
  • 人力资源管理
    云时代:HR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10种新变化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产品很重要、成本很重要,但这些产品或者产品是如何实现的?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对于企业的HR而言,怎么去激发‘人’自身的能动性,是现代HR管理再上台阶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的价值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正变得愈发重要。从某种程度上看,企业提供的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是其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直接产物,员工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决定公司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今天的科技力量已经为企业组织带来了很多颠覆性的改变,比如员工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而组织内部的传统架构体系也被打破。   这些变化使得今天的HR部门需要面对很多全新的课题,包括如何利用移动和社交技术吸引和管理人才;如何管理多样化的员工团队;如何平衡团队间的文化差异和代际冲突;如何更好地激发“衔着鼠标”出生的千禧一代们的工作潜能等等。   对于企业HR而言,今天的员工已经不满足于被管理,他们需要更多的空间,特别是随着千禧一代80、90后的崛起以及互联网+的冲击,这些80、90后在企业整个雇员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怎么样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怎么让他们在工作中享受到乐趣、平衡工作和生活,能够让他们通过智慧或才能为企业去创造多的价值,这是当下企业HR所要思考的。   因此,我们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应该是一种“O2O”的模式,即将人才管理的视角拓展到组织之外,超越员工工作本身的范畴,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下面列举了我们在实践中获取到的一些洞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1. 像制定销售策略一样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现在开始思考企业未来需要的人才和团队并非为时过早。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像制定销售一样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并通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提升人才问题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与业务部门沟通协作,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实施,这样才能使优秀的人才和团队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强大竞争力。   2. 像了解客户一样了解员工 如果企业能够像重视产品和服务那样重视员工,就会有效提升员工体验,并且能够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HR可能会从一些常规报道中获悉员工的离职率和赔偿情况等,但实际上HR可以通过与员工在企业内工作产生的各种相关数据了解一些更有意义的问题,这些数据包括员工的位置数据、活动数据、财务数据和来自企业内社交平台的非结构性情感分析等。   通过建立员工的个人数据档案,包括收集一些用于社交、协作和职业发展目的的数据。专门的分析团队可将员工队伍和人才数据与业务和财务数据结合在一起,这些数据会赋予HR对于人才管理方面更深的见解。   3. 雇佣人力资源“鬼才” 一些被称作“数据科学家”的专业人士已经开始运用情感分析和业务知识来帮助HR制定新的人才资源策略。他们并不是普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他们非常善于探求“如何”和“为什么”。从哪里可以找到这种”鬼才”?看一看其它的业务部门,例如财务、产品开发或者甚至是营销部门。通过与来自这些业务部门的数据分析专家协作,并借助集合了丰富的人才信息的数据库,HR负责人就能够将人力资源部门变成一个战略性的业务职能,从而推动企业业务变革。   4. 通过个性化的员工体验创造差异化优势 到2020年时,在由云计算和社交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中将会出现5代人一起工作的场景。此前的一份调查显示,80后以及千禧一代可能会在其职业生涯中选择从事7-10份不同工作。今天的人才面临着丰富多样的职业发展选择,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差异化竞争来获得最优秀的人才。有很多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创造个性化的员工体验,例如社交媒体互动,即通过社交互动的方式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采用更好的协作和移动办公工具、定制化的薪酬/福利待遇和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等。   5. 在工作场所中引入协作的文化 社交应用程序和协作技术永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应用到工作场所中后,这些社交技术也可改进沟通和提高生产率。许多工作都不是一个人都够完成的。协作可产生网络效应,可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能够促进协作的人力资源领导者将会显著提升企业的绩效。   6. 采用更智能化的招聘策略 从Linkedin、Facebook,到微信、微博,当今的求职者会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渠道来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利用这一趋势,通过这些渠道接触目标求职者。除了社交网络之外,预测性排名工具可帮助人力资源部门自动化招聘信息发布过程,而求职者数据库也可让企业管理自己与求职者的关系。这些智能化的招聘策略可让你从更广泛的求职者库中进行筛选,与求职者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获得更高的人才招聘投资回报。   7. 创造“游戏化”的培训体验 如何为移动化的员工团队提供持续的学习机会?德勤的Josh Bersi说:“将员工培训内容变得更具“情景式”或“游戏化”,能够激励员工学习,并促进员工之间的分享和互动。”   8. 重新思考员工绩效考核 在当今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场所中,任何人的成功都取决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比他们是否能够出色地独立完成任何工作都更加重要。当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能够对企业,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带来重要影响时,人才资源就成为了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推动力量。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认识到这一变化,并建立以业务成果为导向的全新的人才绩效管理考核。   9. 全球化的人才管理体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演进,人力资源将成为一种更具全球性的业务职能。当企业进入新的地域拓展业务时,会将一些人才派往特定区域,以满足各地区的业务发展需求。而有效的全球性人力资源技术基础能够支持企业的全球化业务发展,并在充分满足当地业务需求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10. 迈向云端 作为建立现代人力资源体系的一部分,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与他们相关的、个性化的,且可以其私人移动设备上运行的人力资源应用程序。部署并支持这些应用的最佳方式是云计算。CedarCrestone的数据显示,基于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员工人数仅是内部部署模式的三分之一。而且通过云来部署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更加快速和灵活。   企业的收购行为、新产品发布或新市场拓展都会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既激动人心而又富有挑战的环境。为了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放在员工体验上,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从人+生活的角度看待团队管理工作、建立鼓励协作的工具和政策、采用更具个性化和吸引力的移动App等进行人才管理,并且让管理层获取洞察,使其能够让现代人力资源活动为企业业务带来影响并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作者:甲骨文公司中国区hcm云总经理原欣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01月12日
  • 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与绩效变革 本文来自作者投稿,作者:刘石锁(原国内某大型家居事业集团(华耐家居)集团招聘经理及HRBP,现从事人力资源和心理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对HRTech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作品以及资讯,也欢迎大家投稿至yudan@hrtechchina.com   最近左眼一直不是很舒服,好些日子没有写东西了,今天想着怎么也要写一点了。今天的内容是我在一次讲课的时候的分享内容的整合以及由此带来的绩效管理理念的变革,一共是两个大的部分。   其实这一模式我虽然说它是趋势,但是并不是目前没有的东西,在一些比较成熟的公司已经有了实践,并且在不断扩散推广中,包括我之前供职的公司也在摸索这一模式。揭开谜题,这一模式就是SSC/SDC-HRBP-COE模式,我们翻译过来就是“服务与数据共享中心-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专家中心”模式,我们先简单说说这一模式。   首先,我们先来仔细说说这个SSC/SDC-HRBP-COE。 SSC,全称是Shared service center,共享服务中心的缩写,意思是服务和数据中心,那么它是干什么的呢,简而言之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力资源基础服务,一个是数据处理和共享(所以在腾讯也把它叫做SDC,Shared delivery center),里面的内容包括了基础招聘服务,保险业务,薪酬业务,劳动关系业务等等,还包括了各种数据的存储、分析、发布和共享,这就是SSC。它的作用就是把人力资源更加标准化,体验更加优化,最主要的是服务于最基层的员工以及为其它部门提供服务支持。在一些公司里面,这也是可以进行外包处理的部分,相对而言这部分的投入产出比要相对小一些。   HRBP或者简称为BP,就是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干什么的呢,简而言之就是客户经理,为谁提供服务的呢,为事业部(BG)或者是业务部门提供服务的。客户经理有两个主要的特征,第一个是你要了解你的客户,最起码知道客户是干啥的,所以BP一定要了解所服务事业部的业务,甚至是熟知能干的程度,否则客户怎么相信你呢;第二个是你要给你的客户解决问题,用专业甚至是不专业的方法解决客户提出的有关人力资源的问题,否则,人家事业部要你干什么呢?   COE,是Center of experts/expertise,啥意思呢?专家和知识中心。干啥的呢?研究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体系如何落地,怎么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怎么处理HRBP提出的协助请求(BP要把一些共性专业的问题交给COE来处理)等等有关的需要高技术含量的东西,这就是专家和知识中心要干的东西,三个字就是高大上。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其实这三个部门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首先SSC要求的是啥呢,准确和规范的服务,要笑脸服务,给客户(员工)很好的服务体验,强调的是执行力;那么BP呢,主要服务于事业部的需求,是解决问题的,要的是为客户着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OE呢,是专家,是权威,要把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具体政策和制度,要的是专业性。   这就是我们讲的SSC/SDC-HRBP-COE模式,基础知识就是这些,我们下面来看看它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不同(我们暂且称其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因为目前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完全覆盖以及普及)。   我们传统的人力资源讲什么呢,讲的是六大模块(也有什么五大七大的,不管什么五六七吧),什么规划,招聘,绩效等等吧,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是建立在工作分工基础上的,就是哥几个分分工啊,老大你干啥,老二你干啥,建立于工业化或者是社会大生产的历史基础上。但是现在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的是协作和效率,原有的模式已经对企业发展变成了阻碍,所以新的模式就应运而生。   我们来看一下,一共有这么几点,第一,新的模式更加贴近于现实需求,比传统模式更容易被接受,现有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贴近现实的会更加有生命力。第二,运行过程更加直接,流程节点更短,更加有效率。原来是什么分公司到省公司,还有分公司到事业部,再到人力资源部,再不断流转,到处都生气,到处都不满。。而这一模式简化了过程,服务体验更加直接和快捷,基层对基层处理,事业部的问题内部直接解决,顺畅了很多,效率提升了,而管理的意义在于什么呢,我在很多地方都在讲,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提升效率!第三,人力资源工作更加细化了,有人说原来就那么几个板块都拆了怎么还细化了呢。板块确实是拆了少了,但是流程更加细化了,服务对象更加细化了,工作面向的问题细化了,这不是细化了吗,何况具体工作内容也没有丢啊,模块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也增强了,不用这个事情你也搞我也参与的。第四,对战略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我想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掌舵者来说更加明显。不在冗述。   我们基本上就把这个模式的基础问题说清楚了,关于这个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如何操作以及流程设计的问题,我们有时间再详细介绍,或者与我私下沟通。   下面我们说说绩效管理理念变革的问题。   绩效管理对于一个组织的影响是巨大的,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绩效管理导向作用对于管理实践意义很重要的,比如我们是采用的结果导向的绩效模式还是采用过程管理的绩效模式,我们看到的企业管理风格和员工行为模式都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把绩效管理理念分为两个类别,以人为中心的和以事(任务)为中心的,有人就说了,所有的绩效不都是和人以及事(任务)有关的吗。我觉得不是,绩效管理方法里面有以关注人的绩效管理方法,通过对人的考核和绩效督导去完成事情,有的是以事(任务)的考核来引领人去完成的,所以侧重点有点不同。   比如说KPI就是以人为导向的,他把某个人身上的指标进行细化,不管是怎么细化,那么都是以这个人为基础点出发的,最终的考核点也是到人的行为结果上。那么BSC就不一样了,BSC把战略进行细化,通过不同的指标去设定绩效,最终是某个事情(任务)的目标绩效,最后考核点是在某个事情是否达到绩效的,而带动相关的人去完成这一绩效。   我们简单看看有哪些是以人为中心的呢,除了上面提到的KPI之外,还有包括360度、关键事件法、行为描述法、等级评估法、强制分布法等,这些均属于以人为中心的绩效管理方法。以任务为中心的,除了我们上面说到的BSC以外,还包括了EVA(经济增加值)、MBO等等,这些都属于以任务为中心的绩效管理方法。以人为中心的绩效管理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呢,首先它容易操作,我们看看这些是不是都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低的一些,这一类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一个是容易激化矛盾,一旦把人列为对象产生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比较多,我们看看政府和部分传统国企内部的腐败现象和人际关系复杂程度可以得知;第二个是容易偏离企业战略,导致评价不客观以及科学合理水平比较低。反之亦然,我们看以任务为中心的优缺点倒过来就可以。   那么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下,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以任务为中心的绩效管理方法,这样会更加贴近于企业战略需求,对于组织效率的提升有着更加明显的作用。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中,新的工具和方法都是不断更替的,我们需要从时代的发展中获得更加适合我们的面向未来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同时也要不断积极探索,研究新的跨领域方法和工具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借鉴意义。需要我们人力资源从业者更多的去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时代的前进不会等着你。愿一起努力。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01月07日
  • 人力资源管理
    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动态 本文来自作者投稿,作者:刘石锁(原国内某大型家居事业集团(华耐家居)集团招聘经理及HRBP,现从事人力资源和心理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对HRTech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作品以及资讯,也欢迎大家投稿至yudan@hrtechchina.com   本来准备休息不写东西的,眼睛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是受一位圈内的朋友之邀,还是做到电脑前,来写这篇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定位为题,题目想了想就叫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吧,最近这个互联网+都比较火,不用也对不起它。   其实互联网也不是个什么新奇的东西,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也不是什么新生的管理方法,那么为什么现在又把这两个拿过来说呢,其实源于两个互联网的衍生概念,或者是细小的分支,但是就是这两个因素,让互联网变得不同,也让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那么这两个因素是什么呢:一个叫做大数据,一个叫做移动互联。   这两个因素到底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下面就来好好看看。   首先从大数据开始说,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我们就采用百度过来的标准说法: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最早是在维克托·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就要求有大量的数据量,以往的时候我们衡量数据的单位可能是GB和TB,那么在大数据时代,这个数据量就会是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是一个以往都无法企及的容量。大数据有一个5V特点(IBM提出),分别是: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与大数据相对应的还有另一个概念,大家也是听过很多了,叫做云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如果没有了大数据,那么云计算也就没有意义,如果没有云计算,大数据也无法被人们所利用。   那么大数据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分别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部分来看一下。   第一个是大数据与人力资源规划。 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对于内外部的环境分析会更加准确和容易获得。以前的时候我们对于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组织情况的了解因为受限于信息获得能力,所以很难准确掌握,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分析工具和报告(在内部大数据获得和云计算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去获得所有可以想要得到的信息,比如市场增长情况,外部行业人才流动意愿,人才分布状况等等,都可以借助于第三方大数据报告获得,对于我们进行未来人力资源规划非常有意义。   第二个是大数据与招聘和人员配置。 大数据情况下对于招聘工作和人员配置工作的影响第一个体现在对于人员甄选上,在大数据之前我们很难全面的去了解一个人,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云计算获得一个人的详细信息,比如把某个候选人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掌握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另外是我们可以获得的候选人会更多,以外我们一般都是在“少数人中选择少数人”,即便是优中选优也是在小范围内进行,在大数据时代里面,我们可以把这个范围无限扩大,在内部我们可以全员进行,在外部我们可以在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于招聘和人员配置的另一个意义就是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以往很长时间完成的工作在云计算时代可以很快的完成。   另外对于招聘的影响还在于第三方服务更加专业和有效。比如猎头服务,大数据对猎头服务来说是一大利器,使猎头服务更加准确。目前还诞生了一些专业的大数据招聘服务平台,像一些原本非大数据新建大数据的,比如北森,还有一些主要从事大数据招聘服务的,比如Ifchange(小橙子)这样的创新性服务机构。   第三个是大数据与培训管理。 大数据时代对于培训管理的影响在这几个方面,对于培训需求的获得和培训资源的获得,对于培训评估的准确性等。在以往的时候我们获得培训需求可能是通过部分调查的方式或者是部分信息和数据的分析,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进行全员分析或者是更多有效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于培训需求的确定会更加准确。在培训资源的获得上也更加容易,可以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和外部资源信息,在课程和培训师的匹配上也会更加准确。在培训评估层面上也是这样,可以不进行普通的培训评价和反馈,而是通过对以往很难获得的能力与素质变动评估、细分业务评估等来获得。   另外对于企业培训和人才储备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需要更多的重视大数据人才的获得和培养,未来大数据人才对于企业的意义会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所以必须要重视大数据人才和大数据技术。   当然,大数据对于绩效和薪酬管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等问题,我们今天不进行一一的讲述,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下面我们讲互联网时代的另一个因素,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技术其实是随着客户端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进步不断成熟起来的。现代移动客户端不断更新与操作人性化,使得所有人都能够成为移动客户端的一个节点参与进来,发生互动。而无线技术更是使得整个时空都融入进来,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参与,不管是哪个角落,甚至是在星球之外,只要是链接到网络,都可以成为一个分子互动。在现实生活中,移动互联不仅仅是一种趋势,而是成为一种现实。那么移动互联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有什么呢,我们还是通过工作内容来看一下。   第一个我们来看看招聘。 招聘是受移动互联技术影响比较大的,也是最早出现应变得一个版块。首先在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下,招聘开始去中心化。以前的时候我们招聘所依赖的渠道都是有限的,即便是很多也是以主要的几个为主,比如知名的某某网站和招聘会等,但是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选择的渠道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趋于平均化,比如你可以使用传统的网络渠道等,你也可以使用各种社交渠道,你也可以选择论坛等,也可以使用很多创新型的,比如BOSS直聘这样的创新性的,还有一些视频求职APP等,都是我们可以有效获得候选人的渠道,招聘去中心化很明显。   再就是招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以使用各种方式进行,比如你可以通过社交进行,在聊微信,玩LinkedIn的时候,都可以进行招聘工作,而且使得招聘工作更加轻松化,不必拘泥于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而且还可以通过社交工具建立自己的候选人才库,把人才库建设在日常里面,同时社交工具还提供了丰富的标签分类方式,而已对候选人进行有效标记和筛选,还可以通过社交进行记录,非常之方便。这些内容2013年的时候(我在某公司担任招聘经理的职位当时)我就在对分公司人力资源人员招聘培训的时候有详细讲过,因此,现在也已经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   在招聘信息的传播和获取上,移动互联技术也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被玩坏了的H5技术,这一技术极大促进了信息传播和分享的概率。   第二个我们来看看培训工作。 移动互联技术可以让培训变得更加直接和方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监控员工成长情况,分析和随时调整员工的培训内容。另外,移动互联技术可以让随时随地的进行视频学习和分享变成了可能,其实现在的微信微课堂形式就是移动互联技术的一大成功应用,估计很多人都在使用并从其中获得了帮助。   同时,移动互联技术让碎片化学习成为了可能,原来的培训经常要占用工作时间或者是员工的业余时间,弄得很多人都不高兴,现在我们可以把培训课程和内容打碎,越碎越好,这样一个是符合人的记忆机制,另外就是减少了时间冲突和机械化带来的困扰。   第三个是更加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体验。 之前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我们经常会和员工或者是其它部门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人力资源工作者自己还觉得很委屈,很多原因是源自于不方便或者是不太好的人力资源服务体验。我们既是工作的管理者,另外我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服务者,我们要服务于很多的内外部客户,别说人力资源与业务、财务等等是合作和服务的关系,我们内部的很多模块之间也是相互和服务的关系。在移动互联技术下,这些合作和服务会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比如在招聘面试的各个环节,以前一堆表格加审批等等,现在可能都搬到手机上全部就解决了,比如以前做绩效,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很多遍,现在也是搬到手机上就完成了,比如以前请个假需要自己拿着到处签字审批,还可能弄丢了什么的弄不清楚,现在可能手机上就解决了,而且还可以借助外部技术和第三方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监控,这些都是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改变,而且已经成为现实。   我们也就针对移动互联技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举这么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其实内容还多得很,我也不可能通过这么几页纸几千字就全部都能讲完,都讲完的话估计一本书肯定是有了,更多的还需要大家自己去琢磨和思考,我只是给大家引个路而已。   在这种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下,对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还有什么改变作用呢,有这么几点需要思考: 1、管理层级扁平化,中层的作用在减弱,有些组织可能出现中层消失的情况。 2、多中心化,凝聚力在减弱,自媒体和全民创新成为一种现象。 3、移动办公的出现和推广成为趋势,企业组织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平台可能性会越来越高。 4、企业文化变革,要更加尊重自由和个性化,传统企业文化生命力走到终点。 5、高效率和优质的服务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 6、第三方服务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采购和使用第三方服务越来越普遍。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欢迎提出更多的意见进行交流。  
    人力资源管理
    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