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SE
    校招领域有多大空间?全球精英都跑到沙漠里来想答案了 第七届世界教育创新论坛(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简称 WISE)今天在卡塔尔多哈开幕。来自 150 个国家的 2000 多位各界专家一并出席。 卡塔尔王妃、基金会主席 Moza bint Nasser 殿下及美国第一夫人 Michelle Obama 为开幕式致辞并颁奖。   在随后的一场 CEO 圆桌会议上,多国的企业首席官和顶尖高校领导举行了辩论,议题为 “填补人才技能的沟堑:雇主们如何成为高等教育的联合投资人”。以下是圆桌上的嘉宾观点,希望能启发各位教育和企业服务行业的创业者们发现市场空缺:   咨询公司盖洛普对 159 个国家进行调查,教育行业人士中仅有 39% 认为高校教育为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尤其讽刺的是,高校的行政人员中 98% 都相信学校教育很好地对接了职场;而企业的首席官里只有 11% 同意。   中国的麦可思数据公司的总裁王伯庆认为,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对行业缺乏了解。来自埃及 Delta Shield for Investment 的总裁 Neveen Tahri 则说,大学生具备优秀的能力,所缺乏的是在求职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方法,把求职变成了在市场上卖身。   60 年代雇主招聘秘书,写出的要求是 “秘书”;今天雇主招聘秘书,写出的是 “总裁秘书”,职能要求可以长达 6 页。很多雇主公司不能厘清自己的需求。同一家公司里,CEO 看重人才的长期性素养,招聘官则看重人才能不能第二天就上岗做事。   大学教育不应该是阶段性的,而是长期伴随职业发展的。比如斯坦福的 Loop 计划,学生可以不断入校、离校,参加工作再回到学校充电。又比如设计持续性的实习项目,大一实习在公司各部门间轮岗(而不是泡咖啡和做复印),大二进入专业性工作,大三成为工作中的老手。每年的实习成果都需要报告给学校和企业,来不断改进。   即使同在一座小城市,也会出现大学、高中的校长和本地的大企业家相互完全不认识的情况,社交活动与合作的空缺还很大。   也有相当一批雇主也不愿意提早培训大学生。国际企业 SGS 曾为 12 个他们所青睐的大学生提供持续多年的企业奖学金,到他们毕业时,没有一个去该企业就职。得到良好培训和辅助的大学生更容易招致别家企业来挖墙脚,哄抬学生的毕业起薪。   比起硬技能的教育,软技能教育(沟通、团队协作、领导管理)更为重要。因为 92% 的公司都撑不过 20 年。大学为柯达公司设计的职业培训内容可能一夜间变得无用,因为新的毕业生应该去 Instagram 工作了。   软技能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机制去发现。一个大学生做了三件看起来和专业工作不相干的事(例如参与 NGO),但也许这三件事会让她在以后的工作里有更高的语言敏感度、或更懂社交媒体、或更善于结交好人缘,这样的软技能是很难从网站电子化筛选简历的机制里被发现的。   来源:36氪 ,作者:杨眉 出处:http://36kr.com/p/5039317.html
    WISE
    201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