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stcompany
    2022年人力资源将出现7种不同的情况 人力资源专家Lars Schmidt写道,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后台职能部门的日子已经过去。 两年前,当我在结束为期一年的《快速公司》关于21世纪人力资源的系列报道时,我写了关于2020年人力资源世界将如何变化的文章。然后,全球大流行病、关于种族公平和社会正义的新对话,以及向工作数字化的大规模转变,加速了许多这些预测的发生。 过去的两年对人力资源领域来说是一个过山车。我们的任务是带领我们的组织渡过一代人一次的大流行病,设计和修改(再修改)返回工作场所的计划,创建新的 "云端人员操作 "远程工作模式,等等。 这个转型时代的双重性是深刻的。人力资源和人事职能已被提升到我们长期追求的地位,因为我们对驾驭过去一年的所有动荡局势至关重要。据Indeed报道,这导致了87%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这种中心地位所带来的情感损失导致了高水平的职业倦怠,有经验的高管正在从运营商的角色中转型。这些责任的重量--加上他们的领导、团队和员工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是对这种地位和需求增长的一种抗衡。 当人力资源和人员运营领域展望2022年时,我们更清楚地关注我们所面临的变化以及我们在推动工作世界持续演变中的作用。我们已经越来越适应弥漫在大流行中的模糊性,并了解到需要有灵活的方法来适应我们不断发展的新工作世界。 人力资源领域是一个光谱,有些人仍然在主要是事务性的传统环境中运作,有些人则有更进步和积极的做法。这些是人力资源部门在2022年将开始对后一类人采取的一些不同方式。 HYBRID 2.0 当大流行病在2020年3月席卷全球时,工作的世界一夜之间变成了远程,将他们基于办公室的通信和协作系统移植到数字系统。这并不漂亮,但我们想出了办法。2021年带来了 "回归工作场所 "的希望,因为疫苗已经推出,大流行前的办公室愿景似乎就在眼前。然后,新的变种出现了,推迟了这些计划,使我们回到了不确定的周期。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一直依赖的远程和混合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办公室为中心的框架,被移植到了数字领域。会议仍然是完成工作的核心方式。我们为进入办公室的人和他们的远程同事创造公平和平等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致的。 随着我们进入2022年,那些成功驾驭这一新的工作环境的公司将更有意识地重新设计他们的人力资源操作系统和结构,使之更加基于云。我们将更善于摆脱同步工作,更有意识地重新定位到异步作为默认的操作模式。本应是电子邮件的会议 "这一陈词滥调实际上将导致更多的电子邮件。我们将使用像Loom这样的工具来发送视频信息,在5分钟内描述通常需要30分钟的会议。当我们召开会议时,他们会经过深思熟虑,有议程,提前发送预读材料,并且只包括那些推进该项目所需的人。 灵活性规则 人力资源部门过去一直遵循 "一刀切 "的做法。现在不是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做了很多倾听员工意见的工作,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他们需要什么,以及更多。这种意识使人力资源领域重新聚焦于员工体验,并使我们能够与员工共同创建项目,而不仅仅是为他们服务。 通过大流行病的工作强化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有些人急切地想回到办公室。有些人将永远不会回来。有些人希望有权力选择他们工作的时间和地点。那些赋予员工自主权以做出最适合他们的决定的公司将有明显的优势。 公平、包容和机会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的方法已经超越了 "多样性",包括公平、包容、归属和访问。在乔治-弗洛伊德被谋杀后,科技巨头们为种族平等倡议投入了38亿美元。但这是否对推动变革产生了有意义的影响? 人力资源领域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以根除渗透到我们公司的不公平制度--从薪酬公平到董事会代表。虽然一些公司已经做出了反种族主义的承诺,但其他公司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的习惯中。 向远程和混合工作的转变也在影响着我们的多样性、公平和包容的努力。消除地理上的限制,打开了人才库,创造了更多接触人才的机会,这对招聘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接受远程构建,人力资源团队必须更加注意并有意在这些新的分布式团队中保持公平。 人才流动继续 我们已经用大量的笔墨报道了伟大的辞职事件,也感受到了公司内部流失率飙升的痛苦。在这种动荡之下,真正发生的是 "大迁移",正如行业分析师和作家Josh Bersin有效地描述的那样。 目前的就业市场是白热化的。招聘人员的职位发布量超过了软件工程师,因为各公司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招聘市场上争夺优势。这场 "人才争夺战 "现在已经超越了技术领域,正在扩展到包括零售业在内的各个领域,这些领域的雇主正在提供以前罕见的福利,比如签约奖金。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职位空缺已经连续五个月超过1000万。 今天,45%的美国全职雇员部分或全部以远程方式工作。虽然这个数字可能会随着更多公司在2022年实施重返工作岗位计划而下降,但它仍将是我们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提供远程或混合工作的雇主的比例大大减少了招聘的摩擦。2022年,虚拟面试和招聘的便利性将继续推动人才迁移。为了抵消这一点,公司必须加倍努力,建立良好的工作场所--优先考虑职业发展、灵活性、学习和发展,以及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整体奖励计划。 元宇宙正在到来 今年早些时候,Facebook将其名称改为Meta,这表明他们计划投资扩展到元宇宙,这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虽然虚拟现实并不新鲜,但获取的障碍(主要是硬件)继续降低,为人力资源和人员运营开辟了更多的用例。 当那些已经迁移到远程和混合模式的公司在努力填补饮水机时刻和现场会议的空白时,元空间将帮助弥合模拟和数字的鸿沟。像Remote和埃森哲这样的公司正在向新员工发送Oculus VR头盔,用于从入职、培训、会议到更休闲的永远在线的空间,员工们可以在这里联系、玩游戏和一起观看现场活动。 我们雷达上的web3.0 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对人力资源的广泛影响,但我们应该关注它的发展。总体而言,web3.0包括技术、开放标准、加密货币、区块链、不可伪造的代币(NFTs)、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去中心化金融(DeFi)社区和新的创造者经济的组合。 几个月前,当 "金融快闪 "ConstitutionDao以微弱优势购买宪法副本时,你可能已经了解了DAO。就人力资源影响而言,DAO的共享所有权和透明度可能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包括缩小薪酬差距。 加密货币已经在一些公司发挥作用,包括Airbnb、Uber、Facebook和其他公司,他们为员工提供加密货币作为工资或奖金的选择。在提供加密货币作为工资时,人力资源部门需要驾驭法律和税收的复杂性,包括关于必须如何支付工资的州和联邦指导方针的混合。 伟大的重置 这场大流行已经颠覆了许多长期以来工业时代对工作本身的构建。工作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已经超越了那些在办公室里朝九晚五的有限传统观点。当然,总会有一些传统主义者希望回到大流行前的工作时代,但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在2022年及以后,他们会在那些努力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公司里。 伟大的重启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检查我们的做法,舍弃那些不再为我们的公司和员工服务的做法,并为上文详述的一些新的工作结构重新建立。它要求我们从人力资源项目的规定玩法中转移出来,并愿意试验和采用新的做法。它将以员工体验为中心,与我们的员工共同创造。 人力资源作为后台职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这一代人重新定义工作本身的机会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能迎接这个时刻吗?我相信我们可以。我们将在明年的文章中看到我们已经走了多远。 作者:LARS SCHMIDT fastcompany
    Fastcompany
    2021年12月28日
  • Fastcompany
    为什么公司不应该跟踪远程员工在线所做的一切 问问Basecamp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财务官大卫·海因迈尔·汉森,他对使用软件监视远程员工的公司有何感想,你可能会听到一些抱怨。 正如《华盛顿邮报》、《NPR》和《纽约时报》所报道的,计算机监控软件产品如Interguard和TimeDoctor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蓬勃发展,因为公司试图监视远方的工人。安装后,这些程序可以跟踪员工访问的网站,测量鼠标移动,甚至监控击键。将员工数字监控视为 COVID-19 加速的另一个现有工作趋势。 虽然汉森是支持远程工作最响亮的声音之一,但他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如果公司真的对员工的工作效率感兴趣,他们就应该让他们独处。 汉森可能出事了虽然数字监控显然是对隐私的侵犯——根据提供此类软件的公司的说法,这是必要的——但一些学术研究表明,它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与远程工作倡导者所说的是常识相呼应。通过计算机跟踪员工,尤其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跟踪员工,可能会造成新的干扰、员工士气下降和营业额增加。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衡量员工产出,公司可能只会将有毒的工作环境带回家。 输入和输出 Interguard背后的公司AwarenessTechnologies的首席执行官布拉德·米勒说,监控软件的批评者应该试图了解基于办公室的公司来自哪里。对于习惯于走过员工办公桌的经理来说,监视软件可以恢复对员工所从事工作内容的一些访问。 如果公司真的对员工的工作效率感兴趣,他们就应该让他们独处。 大卫·海因迈尔·汉森 "我们有办公室是有原因的。这不是偶然的,"米勒说。"我们有经理和主管是有原因的:这样他们就可以管理和监督那些通常坐在办公室前面的人。 不过,Interguard 的监控比表面监控更深入。该软件可以连续截取员工的计算机,制作他们所做的一切视频。它还可以监控员工屏幕上的特定关键字,无论是调查骚扰、捕获机密信息处理不当,还是仅在员工访问求职网站时进行标记。 Miller 承认这些工具可能会被滥用("就像你有坏员工一样,你有坏经理,"他说),但他强调,大多数公司没有考虑员工正在做什么的细节。大多数管理者只是对广泛的笔触感兴趣,例如员工在工作相关的应用中花费的时间。为此,Interguard 可以根据员工使用的软件类型和全天访问的网站为员工分配分数。 "他们正在寻找的是一般信息:让我知道,竖起大拇指,竖起大拇指,这家伙一般工作的时间,他应该,他一般有成效吗?米勒说。如果答案是"否",您可能需要进一步深入查看发生了什么。 这种前景可能吸引那些突然看不到员工在做什么的管理者,但汉森说,这是一种对远程工作的落后方法。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所投入的工作的质量和数量,而不是监控员工何时坐在办公桌前或在某些计划中花费多少时间。 我们有办公室是有原因的。这不是偶然的。 布拉德·米勒 汉森说:"一个只能监控输入的经理是一个肮脏的经理。优秀的管理者衡量产出,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庭产出。 Miller反驳说,一些工作线,如客户服务或保险索赔处理,只是不利于根据产出来衡量,但汉森也不认同这个论点。他说,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高处方"的工作(如数据输入或客户支持)是最容易监控的事情。他说,只要员工达到他们的配额,而不是犯错误,经理们就不应该关心他们是否也在Facebook上度过一部分工作日,或者观看YouTube视频。 汉森说:"我认为,根本原因是,许多管理者对于员工如果停止挥舞鞭子是否会把他们撕掉,他们深感缺乏安全感。"为什么你有鞭子摆在首位? 意外后果 有一些证据表明,在监视软件方面,少是多。 2017年,贝勒大学领导的研究根据调查预测工人辞职的可能性。他们发现,监控软件与员工紧张程度提高和工作满意度降低有关,表明更替意图更高。研究人员写道:"你的研究表明,仅仅因为组织可以以电子方式监控员工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这样做。 芬兰Jyváskyl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还通过调查,专门试图测量互联网监控软件的意外后果。他们的研究表明,虽然监控会略微增加员工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的动机,但会显著降低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进而损害创造力。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当员工知道自己的互联网活动受到监控时,他们不太愿意为公司超越。 研究人员写道:"换句话说,尽管互联网监控能够有效减少员工的网络浏览行为,但它并不一定会对组织产生积极影响",因为它会以其他方式影响绩效。 如果你从你不信任别人的立场开始,那么我认为你已经输掉了这场战斗。 阿米尔·萨利赫芬迪奇 即使是对监控软件持更积极看法的研究也表明,使用该软件也带有克制。例如,当地莫拉图瓦大学对斯里兰卡工人的一项调查发现,当公司使用监控软件时,工作满意度并没有下降,但前提是公司对它的使用直言不讳,而且员工认为有必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之一维拉伊·萨马拉纳亚克说,员工不太愿意在Facebook等网站上跟踪他们的活动。 "如果这是侵犯隐私...(员工)没有接受,"萨马拉纳亚克说,他现在是IT行业顾问。 所有这些都凸显了远程工作倡导者所说的常识:当人们认为自己受到良好的对待时,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而不是默认地被怀疑。 "如果你从不信任别人的立场出发,那么我认为你已经输掉了这场战斗,"开发任务管理软件Todoist的Doist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阿米尔·萨利赫芬迪奇说。 走向更好的文化 对于像萨利赫芬迪奇这样的人来说,这很容易说。多年来,多斯特在创造健康的远程工作文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员工报酬丰,公司强调,无论他们选择什么时间表,任何人都不应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Doist 还劝阻除了客户支持代理外的每个人周末工作,他们一周中可以享受同等的休息日来补偿。 萨利芬迪奇说:"如果你善待别人,给他们好福利和高薪,大多数人会努力做好工作。 如果你善待别人,给他们好福利和高薪,大多数人会努力做好工作。 阿米尔·萨利赫芬迪奇 多斯特和Basecamp等公司也受益于拥有高效远程工作所需的所有工具。两家公司都在生产收集软件,而它们又自己使用,并且从其他面向软件开发的工具(如 Github)中受益。 如果对于使用监控软件的公司有同情的观点,那是他们被扔进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并被迫理解无数的远程工作解决方案。当然,并不是每个公司都关心善待员工并公平对待员工——在这种情况下,监控软件只是更大问题的症状——但对于这样做的公司来说,持续监控是一个方便的权宜之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公司最好摆脱自己,并找到其他方法来衡量员工的工作效率。起初看起来可能很困难,但正如汉森所说,总有办法。 "就业的整个前提是生产或服务,"他说。"这不是坐在周围,看起来很忙. 作者:Jared Newman 来自 fastcompany 以上由AI翻译完成,仅供参考
    Fastcompany
    2020年06月06日
  • Fastcompany
    告别固定的办公区域,初创公司Doist推出远程工作方案 八年多前,当Amir Salihefendic开发Todoist时,并不是想建立一个供员工大范围使用的网络。   Salihefendic在Bosnia长大,他在开发这个任务管理工具的时候还只是在丹麦念书的大学生,主要目的也只是供自己使用。几年后,他决定全心投入在这个工具上,他发现自己需要雇几名员工,而且经济情况不允许他对工作地点挑三拣四。   现在,这家正式名称叫做Doist的公司已经在20多个国家有了40多名员工,遍及白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日本、葡萄牙、俄罗斯、韩国和西班牙等等,在美国还有五名兼职员工。这个团队为100多万用户提供服务。没有依靠任何风投,公司仅通过订阅内容,从一开始就保持着稳定的盈利能力,每天新增注册用户大约有1万人。   这样的经历让Salihefendic变成了远程工作的传道者。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开发了WordPress的Automattic以及Buffer多年来都一直在宣扬分布式劳动力的好处,但有趣的是Doist出于自身利益做到了远超过其他公司的程度。它为远程工作者提供工具,并且能将这一过程中学到的东西都充分利用起来。   远离科技城市 Salihefendic正通过Skype从葡萄牙波尔图和我聊天,他和他未来的妻子几年前决定搬到这个城市。Doist有九名员工都在葡萄牙安家,Salihefendic也在一次游玩中爱上了这个国家,所以他们理应在这里建一个办公室。但他们并不需要呀!   Salihefendic说Doist采用分布式劳动力主要是出于必要性。在台湾为社交网络Plurk工作时,他突发奇想地申请了智利的初创公司孵化器,一获得批准他就打包离开了,从2008年起他就不太重视的Todoist重新得到了他的注意。在开发这个应用的第一个移动端版本时,Salihefendic开始远程雇用员工。   Doist的第一名员工来自Salihefendic在孵化器中同事的推荐。为了更好地扩大队伍,Doist采取了“游击战术”,从Hacker News、Github和Reddit之类的论坛上招兵买马,至少在公司发展到足以吸引求职者之前都是这样做的。   “在圣地亚哥并不是我出去转一圈就能雇到厉害的安卓开发者的,”Salihefendic说,“可能是有一些,但是我找不到。”   很快,Salihefendic发现远程工作还有其他好处。不算办公室和管理费用,光是雇用费用和在旧金山这样的科技城市相比就只要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且还不用担心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挖自己墙角。   “这不仅仅是开销的问题,还有人才。”Salihefendic说,“如果你去旧金山,你就是在和拥有数百万投资的大公司竞争。”   不过,最大的好处大概就是Doist能按自己的步调发展,一点一点地学着怎样建立一家远程公司。和其他创业者相比,Salihefendic对来自硅谷的投资以及它给公司带来的压力非常谨慎 。   他说:“这种投资会迫使公司非常快速地发展,但却无法真正地去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或去发展企业文化及经历所必要的过程。” 完善及推广远程工具 Doist的发展过程和其他宣扬远程工作的公司相比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它也一样在招揽新员工,其中包括一项能看出求职者在独立工作的情况下将如何表现的测试。员工津贴中包括员工的办公场所费用和团队偶尔见面需要的费用。Salihefendic还强调了书面沟通的必要性,并且每过一段时间一定要达成特定的目标。也就是说,雇主必须要完全投入这种远程工作的模式,否则这种工作方式就注定失败。   但在这些年来建立远程公司的过程中,Salihefendic也发现所需的工具并不完备,而随着Doist的发展,它可以制造更好的工具。Todoist本身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因为公司首先要迎合自己员工的需求。   比如说,遇到支持不同语言的问题时,Doist就因为在中国有一名财务经理而让问题简单了很多,他帮着解决了日期表述的复杂问题。Salihefendic说:“对一般的公司来说,我觉得他们可能不需要为中文日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改进、测试,但对我们来说这都是很正常的。”   Salihefendic认为如果一件产品是由世界各地的人制造的,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和全世界的用户产生共鸣。他说Doist在台湾有一个设计师,提供的观点就和欧洲的设计师很不一样。他补充说:“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制造的产品必须面向整个世界而不只是富有的白种人。”   除了待办清单软件,Doist受自己的分布式劳动力的经验影响,正在研发全新的产品。Salihefendic认为它有点像Slack,公司已经在用Slack了,不过新软件更注重线程通讯。   “我们正在研发这个通讯软件,我们内部也在使用它,并对它进行优化,让它更符合我们的结构。”Salihefendic说,“在Todoist身上也是一样的,我们优化我们的产品使它们符合我们的要求,很可能最终它们也能满足其他远程公司的要求。”   虽然远程工作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规模都比较小。并没有足够的事实能证明大型公司也能采用远程工作。但Salihefendic想试一试。   “我不觉得扩大到几千人的规模是不可能的。”Salihefendic说,“我们想做的事之一就是制造出支持远程工作的工具。你会看到我们在这些工具上的许多创新,它们能帮我们沟通、分享以及在一个庞大的团队中安排活动。”   WITH 40 PEOPLE IN 20+ COUNTRIES, THIS STARTUP WANTS TO MAKE PHYSICAL OFFICES IRRELEVANT A network of far-flung employees wasn't what Amir Salihefendic had in mind when he created Todoist more than eight years ago.   Salihefendic, who fled Bosnia when he was six years old, was just a college student in Denmark when he designed the to-do list manager, primarily for his own use. When he decided to work on it full-time a few years later, he realized he needed employees, and couldn't afford to be picky about their locale. Todoist creator, Amir Salihefendic  Today, Doist—that's the official company name—employs more than 40 people in more than 20 countries: Belarus, Brazil, Canada, China, Germany, Italy, Japan, Portugal, Russia, South Korea, Spain, and elsewhere—including five who work in the U.S. at least part of the time. This team serves more than one million active Todoist users. Through optional subscriptions, it has remained profitable from the beginning without any venture capital, and is adding roughly 10,000 new registered users every day.   The experience has turned Salihefendic into something of a remote-work evangelist. He's hardly alone—companies like WordPress creator Automattic and Buffer have been preaching the benefits of distributed workforces for years—but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Doist is the extent to which it's powered by its own self interests. It's a distributed workforce making tools for remote workers, drawing on everything it learns in the process.   WORKING OUTSIDE THE BUBBLE Salihefendic is talking to me via Skype from an office space in Porto, Portugal, where he and his wife-to-be decided to move a couple years ago. Nine of Doist's employees list Portugal as home—Salihefendic fell in love with the country during a visit—so having an office makes sense. But no one is required to be on the premises.   TO BUILD ITS WORKFORCE, DOIST USED "GUERRILLA TACTICS."Doist's distributed workforce arose largely out of necessity, Salihefendic says. He'd been working from Taiwan on the social network Plurk, when on a whim he applied for a grant from a startup accelerator in Chile. He packed up and moved upon acceptance, and Todoist, which had been on the backburner since 2008, became his focus once again. Salihefendic started hiring remotely while building the app's first mobile versions.   Doist's first employees were recommendations from Salihefendic's accelerator colleagues. To build the workforce further, Doist used "guerrilla tactics," he says, recruiting through forums like Hacker News, Github, and Reddit—at least until the company was large enough to attract applicants directly.   "It's not like I can go out and hire great Android developers in Santiago," Salihefendic says. "There were probably some, but I could not find them." Salihefendic quickly figured out that a remote workforce had other virtues. He estimates that his employee costs are a half to a third what they would be in a tech hub such as San Francisco—not counting savings on office space and other overheads—and he doesn't have to worry about tech giants like Facebook and Google stealing his best employees.   "It's not only about expenses, it's also about talent," Salihefendic says. "If you go to San Francisco, you're competing against companies that have a lot of millions in investment."   Perhaps the greatest benefit, however, is that Doist was able to grow on its own schedule, learning how to build a remote company as it went along. By comparison, Salihefendic seems wary of Silicon Valley funding, and the pressure it puts on companies to rapidly staff up.   "This kind of thing forces you to grow really fast without having time to really build a team, build a culture, build a process," he says. FASHIONING THE TOOLS Much of Doist's process doesn't sound drastically different from what's being preached by other remote-work evangelists. The company's screening for new hires, for instance, involves a test project to see how well the candidate works independently. Employee perks include an offer to pay for co-working space and the occasional team meet-up. Salihefendic also stresses the need for written communication and an emphasis on achieving specific goals over time. In other words, employers must go all-in with a remote-work mindset, otherwise they'll fail.   But in building a remote company over many years, Salihefendic has also started thinking that the tools are incomplete, and that Doist can build better ones as it grows. Todoist itself has already been part of that process, as the company adapts it to the needs of its own employees.   SALIHEFENDIC BELIEVES A PRODUCT STANDS A BETTER CHANCE OF RESONATING WITH A GLOBAL WORKFORCE WHEN IT'S CREATED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When it came to supporting different languages, for instance, Doist's job was made easier by having a financial manager in China, who helped deal with the complexities of date parsing. "For a normal company, I don't think you would focus on implementing Chinese date parsing, and spending a ton of time on improving and using and testing it, but for us it's just natural," Salihefendic says.   More broadly, Salihefendic believes a product stands a better chance of resonating with a global workforce when it's created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He points out that Doist has a designer in Taiwan, who provide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design than someone in Europe. "In the current world, the product that we need to build has to target the whole world, and not only white rich people," he says.   Beyond just its to-do list product, Doist is working on something completely new, borne from its own experience as a distributed workforce. Salihefendic describes it as somewhat similar to Slack—which the company already uses—but with an emphasis on threaded communications. It's in early alpha, but the plan is to eventually release it publicly. Not unlike Todoist in its dorm room days, it could be another self-serving tool that ends up being useful to millions.   "We are doing this communication app, and we are using it inside our team, and we can evolve it and fit it to our structure," Salihefendic says. "And the same thing with Todoist: We can develop stuff that solves our needs, and maybe in the end will solve the needs of other remote companies as well."   While remote work has plenty of success stories, most of them have head counts in the dozens, not hundreds or thousands. There's not a lot of proof that a massive organization can have a fully distributed workforce. Salihefendic wants to try.   "I can't really see why you should not be able to scale to thousands of people," Salihefendic says. "One of the things we want to do as a company is create tools that enable remote work. You will see a lot of innovation in the tools that we have access to that enable us to communicate, share thoughts, and organize thoughts inside huge remote organizations."   Source:Fastcompany
    Fastcompany
    2015年07月24日
  • Fastcompany
    “反Office”的Quip想要革新传统办公文件 从Office时代到如今的Google Doc,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改变着人们的办公方式。然而这一切还不足以满足Quip的创始人Taylor,他希望未来是一个去文件化的世界。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分享修改设备上的文档。当革命性的变化来临时,习惯于传统的人们又将如何应对呢?   Quip的首席执行官布Bret Taylor认为,在不远的未来,电脑文件将成为过去,同时成为记忆的还有我们一直习惯于点击保存的软盘图标。   尽管有此想法的不只 Taylor 一人,但是Quip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在努力尝试加快“去文件化”的步伐——Quip对自己的轻量级、专业网络文档和电子表格编辑器的定位为反Office的协作软件。Quip不使用任何传统文件系统或者格式;每一个文档直接建立在应用内,任何改变都会迅速地保存到云端存储。你可以导入或导出Office文件,但这似乎更像是对Office办公软件普遍性的妥协而非特定设计的功能。   如今,Quip对传统文件发起了进一步的挑战,除了已有的iOS、Android和网络平台,本地化Windows和Mac应用程序也加入到了Quip大家族。新的应用程序看上去和网络平台上的版本几乎无异,但是少了浏览器的混乱以及没有网络连接时也可以使用全部的功能。Mac版本的应用程序还支持Spotlight,因此用户可以直接从苹果系统的菜单栏内直接搜索文档内容。当然,即使你在浏览程序目录,在Quip上你仍然找不到任何文件的影子。有人说,Quip就像Google Drive和Office的结合体,但同时又摒弃了两者的冗余功能。 “我们一方面努力使桌面软件可以离线使用,另一方面坚持摒弃以文件为核心单位的概念。” Taylor说道。   Taylor认为,Quip之于文档的创新改革,正如Netflix和Spotify之于视频和音乐的创新改革。虽然无法修改自己的文件,但大量的按需媒体库大大地弥补了前者的不足之处, Taylor 希望简单高效的Quip编辑工具可以逐步淘汰对传统的文档需求。   多么充满诱惑力的创意!然而私下里我却仍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Taylor 的观点是错误的。   流媒体文档的兴起 对于音乐和视频,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面向用户的文件会逐渐消失。类似Netflix和Spotify这样的服务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媒体选择,更不用说在你的所有设备上存储媒体。随着高速互联网的普及,从云存储端按需下载流媒体则明显合适方便。   但是Quip对于去文件化文档的解释却又有些许的不同。Word和Excel文件本身不大,足够快速完整地下载到本地设备,并且只占据少量的硬盘存储空间。所以,为什么不用Dropbox或者微软的OneDrive等云存储服务来随时随地保存读取你的Office文件呢?为什么一定要用Quip呢?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使用云存储服务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麻烦,” Taylor对此解释道,“但是协同合作的时候,你就傻眼了。” Taylor继续解释道,如果用文件的话,在共同撰写修改文档的时候会造成大量的同步问题。两个人同时上传一份相同的Office文件可以导致系统无法识别,只能生成两个不同版本的文件。再比如,在无线网络不通畅的情况下,人们可能无法同步其他同事的文件更新操作。   “两个人一起修改同一个文件永远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泰勒说,“我们的突破则是把文档分割成一个个更细小的单元。”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离线编辑了某一段落的内容,而另一个同事移动了这个段落,那么当这两个用户重新连接到网络的时候,Quip可以做到同时更新两人的操作。这个软件的优势在于只同步文档中被修改过的那部分,避免了版本冲突,也加快了同步速度。倘若发生重复修改的意外时——比如两个人修改了同一个单词——文档的侧边栏会显示出“动态消息”,让用户迅速识别重复编辑操作。   有的文档并不需要直接的协同操作,比如公司新员工培训材料,同样也可以系统操作而且会更加方面。比如从云端自动同步需要的文档到用户的个人电脑上,之后用户仍然可以快速地编辑存储。“因为Quip是为团队和公司而设计的产品,这里有全世界的文档,虽然不属于你但你可以访问下载,可以在你的电脑上阅读编辑。”   文档的共同编辑和流媒体的无尽目录在某种意义上有他们的相似之处,它就是:摒弃文件!   文件保卫战 在与Taylor的交谈中,我坦白地承认他的观念让我感到有点担心。去文件化文档编辑确实有种种优势,但是操作实实在在的文件也有它的特殊意义。   如果是文件的话,我可以随意的选择文档编辑器,比如放弃Office365改用LibreOffice,而不需要转化文档。同样地,我也可以切换到另一个Quip不能支持的平台,比如Windows Phone,并且只要兼容程序一直运行我就可以随意地浏览这些文件。我可以给文档添加安全保护密码或者把文档放在加密文件夹里,我可以完全掌控文件存储位置,随意地备份到多个云存储服务中或者备份到本地硬盘。相比之下,Quip这样的服务需要建立在更高的信任基础之上。   对此赞同必须有某些措施可以保证用户对自己的文件有控制权。但是,他依旧认为这个问题利大于弊。 为此,Taylor以自己过去的经历作为例子。他回忆道,一开始他很少使用智能手机发邮件,通常只会在手机上阅读信息,然后用笔记本电脑回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习惯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现在他更习惯于在手机上写邮件,随时随地都在手机上检查邮件。“我觉得两者之间有相同之处,所有这些产品为我们带来的,不管是实时协作还是其他,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一开始新旧世界的转变会令人感到恐惧不安,然而最终人们还是欣然接受新事物。”   这并不是说在诸如文档便携此类问题上就没有其他改进的空间或方式。如果Quip当真想要彻底去文件化,它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至少得让像我一样的用户慢慢接受“去文件化”这种转变。   也有可能,只是我过于执着我原本的习惯方式,是我需要接受这样的现实。无论如何, Taylor 似乎对我们的谈话很感兴趣。“情感上确实有点不一样,”他继续说道,“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最后可以找到一种使所有人都满意的用户体验。”   Source:fastcompany
    Fastcompany
    2015年07月10日
  • Fastcompany
    鼓励内部创新,是大公司保持进步的最重要方式 大约一年前,eBay零售创新总监Healey Cypher意识不到公司正将失去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尽管四分之三的消费者会选择在自己住所方圆15英里范围内的实体门店购买东西,但eBay只为客户提供电商服务。身为eBay公司的全球产品管理的负责人,Cypher见过很多零售商,了解这些人也有购买实物的愿望。   征得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同意,Cypher组建了一支工程师团队,以期找到利用高科技提升实体店业绩的方法。(除了他们的固定工作之外),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创建了一家互动店面(平台),并说服Toys "R" Us安装了这款技术设备。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他们也成功说服TOMS、Sony及Rebecca Minkoff三家公司安装了这家互动店面。公司从没要求Cypher开展这些工作,但他的成功却成为公司的核心,而他的团队也成为公司新成立的正式部门。Cypher 对此评论到:“EBay给予我们活动经费与自主权,这让我们感受到自我价值。当公司赋予你权力,你就大有作为。”   在加入eBay之前,Cypher曾在一家初创公司工作过。加入eBay之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内部创业历程,事实上,他本可以在自己工作之后发挥自己的激情与创意(即创业)。不过,作为千千万万个内部企业家中的一员,他选择在自己所在的公司里开始创新之旅。   公司里从不缺少实干家,他们努力改变现状,推动现状的变革,这点显然易见。但是,现在员工在公司取得一席之地开展创新的动力,超过了以往任何年代。你可以将这种内部创业行为理解为新创一个部门,也可以理解为启动一项新举措,比如开展一项环保或妇女领导活动。工作人员甚至将自己的兴趣与工作融在一起,有些人开设晨间瑜伽班,另有些人则为公司文化墙上绘画作品。   这可不是员工努力做好抑或往上爬的行为;这是员工希望创造全新东西的行为。   安全的创造空间   女性媒体教育公司S.H.E. Globl Media创始人Claudia Chan表示,现在员工们开始反问:为了达到填补空白的目的,我将做些什么呢?哪些地方有必要存在却尚且空缺呢?倘若存在漏洞,他们愿意填补。倘若存在问题,他们希望加以解决。这可不是员工努力做好抑或往上爬的行为;这是员工希望创造全新东西的行为。   致力于支持并团结内部企业家的全球组织——内部企业家联盟发言人Alexa Clay表示,内部企业家的发展历史有些年头了。“这项运动始于七年前,差不多与匿名戒酒会(Alcoholics Anonymous)成立的时间互为一致。我们愿意为内部企业家创建安全空间,让大家走到一起,分享他们的内部创业故事。在很多时候,他们与人交往时总显得格格不入。”   现在,诸如Deloitte、GFK、Accenture及Barclays等公司都确立了正式的方案,鼓励员工创新项目与角色。员工可以借助出席会议、网络研讨会的机会,或者求助职业发展教练,学到重要技能。甚至,在内部企业家之间,形成了自豪感与同事情谊的氛围。Clay说道:“我询问过内部企业家,‘倘若有机会成为一名企业家,你是否拥有更多的运气?’他们中的很多人给出了否定的答复。他们的回答如下,‘在产生影响力方面,我的能力十分了不起’”。   跨越代沟 驱使内部企业家崛起的一部分动力,来自一群不安分守己、青春无敌的人。他们渴望自己的职业能够产生真正的影响。虽然很多人通过创新、让自己的职业产生了真正的影响,但像Cypher这样的一些人却意识到利用现成的家园、资金以及基础设施推动变化,可以做得更好。   关于这个话题,风险资本家Kathleen Murray写过不少文章。她希望更多的千禧一代在理解他们的朋友及同事白手起家开创事业的艰难之后,能够克制创业的冲动。她说道:“我知道现在成为一名企业家很拉风,但是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企业家的人士来说,90%的人都将失败。”   老一代或许受到年轻同事的启发,更多思考自己的传奇,在自己任职的公司里推出新的项目。有些时候,老一代员工会在一家公司任职长达十年或几十年。现年38岁的Lauren Ruotolo,在自己任职的TV Guide and Hearst公司找到了独特的角色,为娱乐公司推广找到了解决方案。他认为,这些人是理想的模范,因为他们业已证明了自我,而且还有行事的洞察力。   Christie Smith是一名内部创业者,现管理一群志同道合者,负责德勤美国西部地区咨询业务。他表示,“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支持内部创业的精神。这里面蕴含着诸多原因。类似于‘一成不变’或‘惧怕失败’的文化盛行,就是其中一个原因。或许,他们有非常现实的原因需要谨慎。深挖下来,这与领导者的个性存在直接的关系。”   如果公司允许他们的才华聚焦于有意义的事情上,放手让他们开发项目,这些人愿意留下来,帮助公司前行。   应当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是展示内部创业精神的合适人选。你必须积极进取,推动公司的发展,时不时在公司的文化范围内,主动变革。同时,你还得积累一定的工作时间,对于工作中所做的贡献无需强调存在感、索取回报。   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生存。2014年1月发布的德勤千年调查(Deloitte Millennial Survey)里有一个发现:70%的千禧一代认为他们不愿意按照传统组织结构的方式受雇于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自认为独立工作很重要。一大原因是:这代人任职的公司现在无法满足他们的某些诉求,比方说自主性、创造性以及意义。不过,如果公司允许他们的才华聚焦于有意义的事情上,放手让他们开发项目,这些人愿意留下来,帮助公司前行。   这种精神对于商界亦有好处。因此,从法律到广告再到媒体,很多行业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且这些行业需要全新的创意以及新的人才,实现行业重塑。Clay表示:“这为内部企业家创造了条件。你必须重新构造这些规模巨大的机构,使它们的文化对未来更友好——而对未来友好就是内部创业家所扮演的角色。”   Chan表示,倘若你召集所有人(从助理到首席执行官)去解决问题,或设法构想下一个伟大创意,试想一下会发生什么。他说道:“按照传统模式,公司会要求包括副总裁和董事级别的所有高级管理团队,共同应对挑战,集思广益。但机构内部还有更多的人才。充分发挥机构的全部潜力和才华,你就会在不经意间坐享创意、构思和才华所带来的好处。   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将激发人们做出最大贡献? 从直观上看,即使公司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他们正感受到来自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如Eileen Fisher、Whole Foods)以及科技巨头公司(如谷歌、Facebook)的压力。后面两类公司都已授权自己的员工,展示了内部创业的精神。 Rha Goddess是来自纽约市的一名职业教练,他既与企业家合作,又和内部创业家合作。在他看来,“上述公司真的对比较传统的企业形成了挑战,推动后者开展内部创业。 ‘我们是一家价值高达30亿美元的企业,我们不能搞内部创业’可成不了你不推行内部创业的理由。”   Goddess表示,未来属于那些拥抱企业家精神(且不管是从公司内部开始创业还是新设公司来践行这种精神)的个人与公司。“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将激发人们做出最大贡献?在我看来,问这些问题的人越多,参与践行企业家精神的人越多,我们在激发自我做出贡献方面就会做得更好。”   (via fastcompany,译|快鲤鱼,转载请注明出处)
    Fastcompany
    2015年06月09日
  • Fastcompany
    移动版Office免费后,办公生产力应用还能走的三条路 因为收费版本的Microsoft Office移动应用使得众多的用户选择了其他可替代的产品。但微软近日宣布旗下Microsoft Office移动版本应用将免费提供给所有用户,这对其他的类似应用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面对微软如此猛烈的攻势,这些应用提供商们想要留住自己现有的用户,甚至挖掘新用户,那就要费一点心思来思考这个问题了。     在过去,作为一款在移动设备上替代Microsoft Office功能的产品是非常简单的。你只需要在推出Microsoft Office的一部分功能,并且设置一个合理的价格就行。然后你就能够在微软的Microsoft Office所空缺的手机以及平板市场应用里风生水起了。     但是就在不久前,这样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微软宣布旗下Office套件在所有移动设备上免费提供给用户。其中包括了iPad版本和即将推出了Android平板版本,这个版本之前虽然是提供免费下载,但是要使用完整的编辑功能,则需要每年花至少70美元来订阅Office 365的完整功能。而现在,微软为了牵制iWork等应用,推出了免费版Office,这一举动也将在Android平台上实行。(一些高级的功能依旧需要购买Office 365,并且企业用户依旧需要订阅才能够正常使用。)     这一消息给一些公司带来了危机,这些公司之前的策略就是致力于填补微软的一些空缺部分。但是现在它们得想办法在免费的Office世界里存活下来。本文接下来将谈一谈这些公司将可能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     1、剥除复杂的外壳   即使在移动设备上,Office依旧是一个笨拙的产品,它有着几十个选项和工具,分布在众多的菜单选项中。然而,这一缺点正好是一些人所寻找的,这繁杂的Office给简化版本的应用留了一条活路。     保持简单的风格是Haiku Deck的目标,在2012年他们就推出了一款简洁的iPad演示应用,随后推出了web和iPhone版本。在几乎没有营销预算的情况下,这款应用的用户数量已经发展到了500万,当前这款版本的应用在App Store里获得了4.5星的评分。   Haiku Deck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并且是微软的一位前产品经理)Adam Tratt表示,我们的用户曾反馈给我们,之所以他们在五花八门的应用市场中选择我们的应用,甚至连大牌的PowerPoint都不用,那是因为我们的应用能够让他们快速简便的创建栩栩如生的演讲幻灯片,效率要比其他的应用要10倍。       其实,微软也在关注简单易用的演示工具。就在十月份的时候,微软发布了Sway,这是一款能够实现PowerPoint一直需求的自动布局工作的应用。但是微软并不是想让人们觉得这是一款全新的Office核心产品,并且已经澄清PowerPoint并没有离开用户,PowerPoint可能会吸收Sway的一些功能,但是这两款应用在今后将会肩并肩共同运作在Office办公套件中。       Tratt看到了要维护传统Office生态系统的必要性。他说:“这些事情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去做,我们需要放下包袱上阵。我们完全可以重新思考这些用户的体验,使得传统的演示应用不疏远数十亿的用户群体。”       2、找准一个焦点   Quip是另一个简单易用的办公软件活生生的例子,但是这款软件有着特别的着重点,它将重点集中在“协作”方面。每一个Quip文件都有着一个侧边栏,在这个侧边栏里面,合作者们可以在里面进行交流以及查看更改日志。软件的顶部有着一个很大的“分享”按钮,这个按钮的功能就是邀请新的合作者加入这个协作的文件中,并且这份文件的任何变化都是实时在线同步的。   着重强调合作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Quip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et Taylor透露,“清单”功能已经成为应用里面最受欢迎的功能。Quip的清单功能能够同时混合图像、文本块和电子表格,所以在业务上使用这款应用就像一个数字白板一样。Taylor还说:“正是因为它是如此的自由,人们才会使用它来将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建模,而不是用按一定的死规矩来设计自己的活动的工作流程。”       Quip用起来很灵活,它鼓励企业使用这款应用来替代传统的任务管理器,甚至电子邮件。Taylor说:“当我们去和客户谈判的时候,我们谈论的内容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和Microsoft Word比我们做了些什么。通常大多数公司在同时使用这两款应用,让它们共同合作进行办公。”       Taylor认为Quip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它说明了新型移动应用正在改变用户的习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认为人们使用的工具和现在比将会完全不同。他说:“Quip在人们变化的使用习惯中仍然做的不是很突出。”       3、做一些微软做不到的事   不像Quip与Haiku Deck,金山公司的WPS Office并不是一款重新构思的办公软件。咋眼一看,WPS Office看起来非常像微软的Microsoft Office,这么多年来它的主要亮点就是免费。然而,你可能会认为免费版本的Microsoft Office将会给金山来带一些麻烦,但是,很显然金山公司已经有了完整的反击计划。       首先,WPS Office一直都是免费提供给手机和平板平台的用户,其中包括个人以及企业用户,所以一些节俭的企业能够在软件许可费用上面节约一小笔开支。(金山公司对桌面企业版软件的用户收费)       但是金山公司更有趣的战略不在于此,而在于金山与设备制造商以及运营商的合作关系。举个例子,金山与Amazon合作为其旗下的Kindle Fire平板以及Fire Phone手机推出的特别的WPS Office版本,在这个版本的应用中就深度集成了Amazon Cloud Drive云储存服务。金山美国董事长Frank Fu并没有透露关于这些安排的细节,但是表示金山公司会获得报酬。   金山WPS Office的其他合作伙伴就采取了一些比较典型方式,其中包括了预装在手机以及平板中,但是金山公司并没有直接简单地为这样的合作埋单,公司希望通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添加高级功能和额外的服务来盈利。       现在Microsoft Office免费了,微软和硬件制造商们可以很容易的进行合作。但即使是这样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庞大的Office应用所占的空间依旧是一个障碍。iOS版本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所占用的空间大约为750MB,然而相对119MB的完整版WPS Office套件来说,就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金山公司负责全球营销的副总裁Eric Villines表示,特别是像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文件的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集成在手机中的应用,这样的决定我们已经孤注一掷,我们已经做了我们所能做的事,我们已经从头到尾了重新构建了我们应用。       考虑到开发人员的选择,肯定要留更多的空间给其他应用,而不是让一个办公套件的生态系统所完全占领,即使那一个办公套件是大牌的Microsoft Office也不会选择。   如果微软的应用不再能够满足用户,又或者,如果微软不知道怎么地就完全彻底对其移动应用进行改变,变得更简单易用,体积更小,并且比之前的工具有更大的变化的话会怎样呢?Quip的Bret Taylor说:“很明显,微软有着一个良好的品牌效应以及优秀的销售渠道,但是在这一点上,他们将和我们一样要从零用户开始。”     Source:Fastcompany   (编译:超斯基)猎云网
    Fastcompany
    2014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