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杉
    【美国】红衫参与招聘创新平台Kula的1200万的种子轮融资 以下来自Kula官方介绍: 非常高兴地宣布,我们在种子轮融资中筹集了 1200 万美元! 我们欢迎我们最新的合作伙伴 - Sequoia 和 SquarePeg。我们也感谢我们现有的投资者——Venture Highway 和 Together Fund 继续信任并加倍投资。让我们充满感激、信心和进入下一阶段的热情。 在 Kula 成立的 13 个月里,我们筹集了 1500 万美元的资金(在我们的Pre种子轮和种子轮中, 6 个月内进行),成为分布在 2 个国家的 12 人团队,为少数 alpha 客户提供服务,并且建立了超过 1200 个品牌的候补名单。我们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感到兴奋。 Kula 是做什么的?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几乎所有的业务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大部分是由尖端技术和工具实现的。Martech 拥有 8000 多种工具,Salestech 很快就会迎头赶上,财务、ITSM 和其他所有功能也是如此,招聘除外。招聘技术仍停留在 90 年代,而我们在 2022 年招聘。 我们想结束这种二分法。 我们正在自动化对外招聘并使推荐变得毫不费力。这意味着,从 LinkedIn、Github 和员工网络等地方寻找被动候选人,建立此类候选人的人才库,然后通过多个渠道(电子邮件、InMail、LinkedIn 连接请求)自动化所有通信。 通过建立在上面的分析,您还可以比以前更准确地预测和衡量您的人才管道。 它还为现有员工的一级关系创建了一个专有的内部池,称为圈子。然后,招聘人员可以从这些圈子中找到最好的候选人,并主动要求介绍。或者,员工只需点击一下即可将候选人推荐给招聘人员。 我们的客户 从早期开始,我们就得到了客户的大力支持。Kula 的起源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与客户对话的见解的影响。我们以 Alpha 客户的身份加入了几个不同规模的品牌,并与他们共同创建了 Kula。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建设、收集反馈和建设更多。 虽然我们的 Alpha 队列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结果——关闭职位的速度比以前快 80%,招聘人员的收益率提高了 50% 以上,但他们的耐心、坦率和丰富的反馈让我们收获了更多。 谢谢你。我们的每个 Alpha 队列成员。你是其中的一部分,就像 Kula 的每个团队成员一样。 回顾过去的一年 当我们处于种子前阶段时​​,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假设和一个雄心勃勃的产品路线图。在过去的 6 个月中,我们添加了更多渠道、更好的个性化、数十个新模板、几乎全新的 UI 以及顶级合规性。 以下是过去 6 个月中突出的几个里程碑: 将 LinkedIn 添加为渠道——我们现在也在 LinkedIn 上自动化候选人参与,具有与电子邮件相同的敏捷性和稳健性。您可以安排您的 InMail 和与候选人的连接请求,从而节省您数小时的手动工作和任务管理的麻烦。 任务中心——虽然提高招聘人员的工作效率始终是当务之急,但我们的平台现在也将其作为重点。任务中心就像您的招聘人员生产力任务收件箱。这是他们开始招聘日的地方。 全局搜索——我们还为您的整个工作区构建了全局搜索。无论您在工作流程中的哪个位置,单击搜索按钮并搜索您想要参考的任何内容 - 与 Greenhouse 和 Lever 的集成——我们理解 ATS 在招聘堆栈中的重要性,并与他们打得很好。我们现在与两个最常用的 ATS 进行了深度集成。我们也列在他们的应用程序目录中。 SOC 2 Type 2 – 我们始终将安全作为我们的战略重点,我们的 Soc 2 Type 2 认证是我们的优势之一。我们将确保您在使用 Kula 之前不必三思而后行。 还有更多——我们的核心运营原则之一是——快速行动并反思。这确保了Kula 内部的快速航运文化。 What’s next? 我们打造了一款令我们引以为豪的产品。我们得到了客户和整个招聘人员社区的难以置信的早期信任和支持。现在是换档和快速行动的时候了。 引起轰动——我们相信长期以来,招聘人员一直被忽视,尤其是在涉及让他们的生活更轻松的工具方面。他们应该得到更好的,我们将尽一切努力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存在,我们在这里为他们服务。 扩大我们的团队——Kula 的存在是为了让招聘变得轻松。我们的愿景需要最聪明的人齐心协力,努力将其变为现实,而这些资金将帮助我们建立一家培养此类人才的公司,并鼓励他们发挥潜力。(我们正在新加坡、印度和美国招聘) 扩展我们的平台——我们的目标是填补招聘工作流程中的所有空白,并消除堆栈中的所有效率。为此,我们需要快速扩展我们平台的功能,并与招聘堆栈的关键成员无缝协作。这将是我们产品路线图的指导原则。 把Kula 带到那里的每一位招聘人员那里 你可以(并且应该)称我有偏见,但我认为使用 Kula 是有道理的。我已经在招聘人员的位置上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并且一直在等待有人建造像 Kula 这样的东西来解决我的日常挑战。 而且它也很容易使用。它适用于您现有的堆栈 - ATS、LinkedIn、GitHub、Gmail。该设置不需要任何开发带宽,并且在第一次雇用时就实现了投资回报率。 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您相信我们以及我们为全球招聘人员设想的世界。与一些可以要求的最好的队友、投资者和客户一起建立 Kula 是一次令人振奋的经历,谢谢你。 为了便于招聘 Achu Co-founder and CEO, Kula 以下是Techcrunch的评论: Kula 通过与招聘人员常用的工具(包括 LinkedIn、GitHub、Gmail 和申请人跟踪系统 (ATS))集成以及自动化工作流程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它可以通过电子邮件、LinkedIn 轻推和 InMail 向有前途的潜在客户发送介绍性消息。一项名为 Kula's Circle 的功能将所有员工网络整合到一个仪表板中,帮助招聘人员从所有员工的一级关系中找出潜在候选人。Kula 还包括分析,帮助招聘人员更准确地预测和衡量他们的人才管道。 而Kula的联合创始人Ravi 谈到Gem.com、HireEz 和 Beamery 是 Kula 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但是 Gem.com 仅提供作为产品的自动联系服务,并且没有像 Kula's Circle 这样的推荐工作流程功能。HireEZ 与候选人联系的唯一渠道是电子邮件,但 Kula 的平台还自动化了 LinkedIns 上的 InMail,这是潜在候选人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Beamery 仅将对外招聘工作流程视为平台的一小部分,Ravi 说。 供参考
    红杉
    2022年09月01日
  • 红杉
    【丹麦】开源的组织架构图平台The Org宣布获得2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1亿美元 丹麦一家希望对公司以及公司的组织和运营方式也能做到这一点的初创公司宣布了B轮的2000万融资。 The Org希望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可公开查看的公司组织结构图数据库——然后利用该数据库作为平台来支持许多其他服务——已经融资了 2000 万美元,这笔钱将用于雇用更多人,添加更多组织结构图并推出新功能,其中最先列出的是招聘工具包(类招聘平台系统。这一产品允许各公司将空缺职位展示在其组织结构图中,以吸引新人才。)。 B 轮融资由 Tiger Global 领投,之前的投资者红杉资本、Founders Fund 和 Balderton Capital 也与新投资者星期四风险投资、Lars Fjeldsoe-Nielsen(前 Balderton 合伙人)、Neeraj Arora(早期 WhatsApp 高管)、投资者 Gavin Baker 一起参与, 和更多。据我们了解,该投资对 The Org 的估值为 1 亿美元。 Founders Fund 领投了该公司的最后一轮融资,即2020 年 2 月的 A轮融资,由于 COVID-19,整个工作世界在此期间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司变得更加分散(办公室关闭的结果);由于新的需求,企业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以我们从未想过的方式测试了我们与工作的联系。 所有这些都对 The Org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影响了它的理论,即为什么组织结构图是有用的,并且最有用的是作为透明度的工具。 “在许多方面,大流行迫使我们重新评估工作方式的规范。一种误解是认为只有在办公室朝九晚五的时候才能工作。但是未来的工作是一个混合设置,但是你会遇到很多问题,沟通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更重要的是创造一致性、联系感,并真正感受到公司的归属感,”与 Andreas Jarbøl 共同创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Christian Wylonis 在接受采访时说(图为两人)以下)。“我们认为很多这些问题都源于透明度,而这正是 The Org 的意义所在。谁在做什么,为什么?” 图片来源:the org 他说,当冠状病毒突然升级为全球性问题时——这真的很突然; “我们和其他人一样紧张,但关于工作会是什么样子以及我们如何为周围的人提供支持的想法已经在议程上占据了更高的位置,”他说。“对新工具的需求显着改善,我们可以从我们的流量中看到这一点。” The Org确实看到了一些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该公司现在拥​​有大约 130,000 个公共组织结构图,每天有 30,000 名访问者,并拥有超过 120,000 名注册用户。更随意的使用也蓬勃发展。Wylonis 指出,The Org 现在每月有近 100 万访问者,而 2020 年 2 月只有 100,000,当时它的平台上只有 16,000 个组织结构图。 这家初创公司的商业化进展缓慢。在平台上构建、编辑和正式“声明”个人资料仍然是免费的,但与此同时,The Org 正在开发其平台游戏并使用它正在构建的数据库来支持其他服务。求职是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The Org发布职位是免费的,它正在与 Greenhouse 集成以将信息输入其系统,但招聘人员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可以选择通过 The Org(一种高管招聘工具)来管理采购和筛选流程,该工具将在收费。Wylonis 说,接下来还有更多沟通和人力资源工具的计划。其中一些将通过与其他服务的集成和 API 来构建,而一些工具(例如通信功能)将在内部从头开始构建。 当我介绍了公司的最后一轮,我想指出,有对组织一些明显的障碍,以及潜在的其他人一样Charthop或Visier围绕招聘提供更多透明度和信息构建的商业模式和企业如何运行。 有时,有问题的公司实际上并不想提高透明度。任何基于自我报告的数据库都存在与放入其中的数据一样好的风险——这意味着它可能不完整,或者只是错误的,或者只是为了贡献者的最佳利益,而不是公司本身。(这也是 LinkedIn 的问题之一:即使人们的简历是公开的,仍然很容易对你实际做了什么或做过什么撒谎。) 到目前为止,理论是,其中一些问题将通过 The Org 的目标对象及其发展方式来解决。如今,该公司的“甜蜜点”是拥有大约 50-200 名员工的早期初创公司,通常为这些企业创建组织结构图,部分由 The Org 本身创建,然后主要通过 wiki 风格的用户编辑内容(任何人与公司电子邮件可以参与)。 该计划既要继续与那些规模较小的初创公司合作,还要瞄准越来越大的企业。然而,这些可能更棘手——不仅因为它们将延伸到上市公司的领域,而且因为它们的图表将更加难以一致地绘制和管理。出于这个原因,The Org 还围绕公司如何“声明”他们的个人资料添加了更多功能,包括管理谁可以编辑个人资料的权限。 Wylonis 说,这可能意味着更多受管理的公开资料,但我们的想法是,这将是一个开始,一旦更多公司发布更多信息,我们将看到整体透明度更高,这与 LinkedIn 的发展方式不同。 LinkedIn 的类比很有趣还有一个原因。LinkedIn 的核心是关于专业工作世界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员和公司的大量信息数据库,这似乎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它希望在某个时候构建自己的组织结构图版本。然而它还没有。 其中一些可能与 LinkedIn 如何从根本上构建和组织自己的数据库和知识图有关,但 Wylonis 认为这也可能是概念上的差异。 “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Wylonis 在谈到 LinkedIn 时说。“它们是一个简历数据库。“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但对我们来说,原子单位是组织本身。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因为它是一对多的关系。不能只有我在编辑我的个人资料。并允许我们建造结构。” 他补充说,这是 LinkedIn 的早期执行官 Keith Rabois 成为 The Org 早期投资者的原因之一:“LinkedIn 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他们一直没能建立起来,而且所以这就是我们引起他注意的方式。”
    红杉
    2021年09月18日
  • 红杉
    获 Greylock、红杉 2500 万美元融资,Crew 想成为线下服务人员专用版 Slack 类似 Slack 的协作工具已经很常见,思路大多是聊天群组、工具集成、文件整合和统一搜索。自 2014 年推出以来,Slack 的估值已接近 40 亿美元。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Slack 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每天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成立于 2015 年的协作工具 Crew 则把目标用户定义为每天都在“移动着工作”的人,如调酒师、咖啡师、服务员、厨师、售货员等,他们的工作集中在线下,很少会发送公司电子邮件。Crew 认为,虽然可以将其业务理解为类似 Slack 的应用,但 Crew 关注的线下工作人群占美国整体的 70%,他们同样需要协作工具,不过目前鲜有适合他们的产品。 针对线下服务人员不会面对电脑工作的特性,Crew 的产品主要在移动端使用。餐馆、商店的管理者将员工的电话号码批量添加进 app 后,即可开始团队协作。Crew 的 app 端包括公告、时间表、配置文件、聊天等,用户可以分组或单组进行沟通,发件人也可以看到收件人何时查看了信息,以确保员工不会错过重要信息通知。 此外,员工也可以设置信息通知时间。大部分线下服务人员都是轮班制,Crew 只会在他们轮班期间推送提醒,如老板需要安排员工拖地板时,信息只会推送给在店里的员工。Crew 的员工调度表也有所不同,由于线下服务人员工作通常很忙碌,因此可以选择直接拍摄纸质时间表进行协作,也可以编辑电子版时间表。 Crew 大部分功能是免费的,但也有付费高级版本。虽然其对标的是 Slack,但不妨将其模式理解为钉钉,只是针对线下服务人员的特殊属性进行了优化。目前,可以被应用于餐饮、零售、医疗、建筑、维修服务等领域,在美国五个地区排名前 25 的连锁餐厅中,有 24 家使用了其服务,排名前 50 的连锁零售店中,则有 46 家使用了其服务。 Crew 的 CEO Daniel Leffel 曾就职于 eBay,是一名连续创业者。Crew 于近日宣布,已获红杉资本和 Greylock 提供的 2500 万美元融资。对于 Crew 这类切入垂直领域的服务应用来说,若想要在林立的协作工具中突围,针对目标用户的属性和痛点开发出能提升效率的功能,是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来源:36氪 ,作者:揭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73632.html
    红杉
    2017年05月08日
  • 红杉
    红杉资本合伙人:下一家伟大的SaaS公司将会和Salesforce完全不一样 编译丨拓扑社 一笑 作者Aaref Hilaly是红杉资本合伙人,连续创业者,曾创立CenterRun 、Clearwell。   许多年来,在软件投资领域的一个传统观点是软件应用的价值取决于数据,而不是技术本身。Salesforce、Workday、Service这些公司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是“记录系统”(system of record),或者是对于客户最有价值信息的单一来源,比如客户记录或者员工数据。   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些软件越来越深度的嵌入到客户的商业流程当中,客户难以摆脱。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大量可预测的收入和定价权。技术本身——数据库结合工作流引擎却并没有什么创新,技术获取的数据才是重要的。   最新一批的软件应用也顺应了同样的逻辑,它们模仿消费级公司,把技术作为“楔子”,来获得广泛的使用度,而不需要成为记录系统。   他们用参与系统(systems of engagement)作为代替,也就是说员工直接使用应用来完成工作。比如最近被福布斯评为最有价值未上市云公司的Slack。   Slack中的数据要么是低价值的聊天信息,要么就是已经在现有的其他记录系统当中存在。许多其他快速发展的应用也是一样,比如Intercom(客户交互),Clari(销售),Culture Amp(员工反馈),Front(收件箱管理协同)。   让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有创新的科技公司出现在容易被忽视的领域:集成(integration)和设计。   在大公司,集成在所有产品的路线图中都像继子一样没人爱:所有人都希望集成能做的很好,但是没有人想去做。举个例子:一位知名SaaS公司的高管告诉我,来自公司不同部门的20个人去参加关于计费功能的会议,来讨论计费如何与其他核心功能进行集成。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与计费功能团队合作,来创建相关的集成。   创业公司抓住了这一机会,通过创建高性能、可扩展的集成,来解决困难的技术问题,例如在不增加基础系统额外负载的情况下进行同步。   这一类的公司,比如我们红杉投资的OKta(单点登陆各种SaaS服务)和Segment(通过API整合数据源)都在打造集成。   这些集成公司虽然没那么光彩夺目,却能够通过打造置身于生态系统中心的市场,创造“生态系统网络效应”,从而成为行业标准。Okta 和Segment都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路上。   但大部分新应用通过集成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他们通过好的设计来赢得用户。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数据集越来越多,从PC端到移动端屏幕尺寸在缩小,人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在缩小,这也就是设计成为差异化重要手段的原因。   参与系统行之有效是因为能带来双赢。借助记录系统中的数据,创业公司创建参与系统来获得用户和营收。他们通过使用数据、补充数据,增加了数据的价值。这让大的软件厂商很开心,因为他们认为这能够锁住客户,帮助他们成为更大的平台。   这种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并不明确。Salesforce这类大公司想要通过技术进行创新。举个例子,在本月举行的Salesforce年度大会Dreamforce上,Salesforce将推出重磅产品:爱因斯坦人工智能平台,将与既有的云服务结合,提供预测模型。   与此相反的是,只要一家创业公司的产品像Slack一样每天被使用,它就可能开始记录更多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让用户逐步离开以前使用的产品(Outlook,Sharepoint等等)。   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游戏格局:如果人工智能软件能够从Intercom非结构化的产品反馈、或者Clari的销售预测信息中提取信号,这些系统中的数据将会更有价值,优于目前记录系统产生的有限价值。   但是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目前的创业公司来说信息很明确。不要尝试去做下一个Salesforce、Seibel,不要尝试去做下一个Workday、Peoplesoft。这些领域的战斗已经结束,并且不会重演。而创业公司应该做的是利用科技——集成、设计,机器学习或者AI,以此来进入市场。   做好现有的系统,然后去分析用户都是如何使用你的产品,在新产品中进行改进,提高产品的参与度(engagement),理想的情况是创造产品使用和设计的良性循环,来保持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对于在这些方面都做的很好的公司,不妨去关注大型消费品公司。毕竟最令人敬畏的两家企业服务(AWS和Google Apps)都是继承于消费级产品,这并不是一种巧合。   这就是企业服务在今天的制胜策略。
    红杉
    2016年11月20日
  • 红杉
    “神策数据”获400万美元A轮,由红杉领投 Sensors Data 神策数据今天正式对外宣布,已完成 4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天使轮资方线性资本、明势资本、薛蛮子继续跟投。本次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来做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   神策数据是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私人定制方案,帮助企业做用户行为的深度分析。 已有 SaaS 统计服务公司存在的三方面痛点:首先,在数据源收集时,没有采集到数据库、服务端的数据。其次,在分析能力上,数据体量大的公司只能基于宏观指标进行分析,像地域、时间等通用维度。最后,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安全也不一定能够保障。   所以,神策数据支持私有和公有云两种部署方式;实质是在帮客户建立专属的数据仓库,通过数据仓库这样累积的一段时间的数据,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做二次开发,省掉了准备数据的步骤;并且,对于企业任何一个维度的需求,都可以进行分析。   与神策数据类似的产品还有GrowingIO、诸葛 IO等,相较这些产品的区别,CEO 桑文锋强调,神策数据主要在做私有化部署,但与传统的私有化部署不一样,Sensors Analytics 可以通过远程部署来降低成本,同时系统会有操作记录,客户可以控制访问权限。   虽然是私有化,但神策数据的逻辑是 PaaS+SaaS 平台,针对每个行业会提供一套标准化产品,“不会为客户更改一行代码”,如果客户有其他需求,可以自己在平台的基础上做二次开发。   这样就保证了神策数据一方面按照 SaaS 的模式运行,又解决了规模化的顾虑。   半年前我们报道神策数据的时候,他们团队只有 12 个人,全部为技术人员。现已扩展至 30 多人,增加了销售团队和分析师团队。并且在上海开设办事处,地址恰好在 36 氪氪空间。去年10 个种子客户也增长至 40 多个正式企业客户,以泛电商交易类和访问量大的客户为主,像爱鲜蜂、秒拍等。   此外,神策数据还跟 OneAPM 达成战略合作,OneAPM 解决的是运维监控问题,而神策数据侧重解决运营分析问题,OneAPM 的客户也有分析需求,那么 OneAPM 对接了神策数据的 PaaS 平台,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数据分析功能。   桑文锋还透露,神策数据下一步会往金融、游戏领域延伸。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6085.html
    红杉
    2016年04月19日
  • 红杉
    营销分析创企Mintigo屡受风投青睐,又获红杉1500万美元投资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 编译:田小雪   其实想在B2B行业里做一家出色的市场营销公司并不容易。如果一家专做人口统计业务的公司为了扩大品牌的用户基数,而竭尽所能推销自己的产品,那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将同样的情况放在企业单位身上,那他们想要成功就必须要对每一家目标公司的特殊需求了如指掌。   私募股权领域的重量级人物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于本周宣布了一笔1500万美元的投资,对方是一家叫做Mintigo Inc.的初创企业,红杉资本计划用这笔资金来帮助后者发展和提升云分析服务能力。   其实早在2011年,Mintigo就已经在B轮融资中获得900万美元投资。红杉资本、Giza Venture Capital和其他一些私人投资者牵头了该公司的B轮融资。   这家名副其实的预测营销平台从各种各样的外部来源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其研究对象包括1500万家企业单位和2亿人次的员工。Mintigo官方网站的消息显示,他们使用的分析算法会对各个数据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找到关键的细节性信息,准确定位目标企业的客户群体,尤其是重量级客户,并且会对所有结论进行综合分析,鉴别出他们与普通大众不同的决定性因素。当评估客户购买行为的时候,公司则会将这些结论当作参考和比较的标准。   用户可以利用这一平台的各种功能来区分哪家企业拥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途,来选择相信哪家企业的宣传和推销,找到呈现各种信息的最佳途径,在交易进行阶段找到可能存在的交叉销售的机会。这一平台的用户界面整洁统一,能够自动处理好整个分析的过程,不需要用户额外再进行手动搜索。   放在以前,用户若是想要对一家公司有一个彻底和清晰了解的话,是避免不了自己动手的。这样一来,不管是对用户来说,还是对市场营销公司来说,无疑都是省时省事的最佳选择。某个公司或组织的规模越大,那么它的生产力收益也就越大。   Equinix Inc.、Oracle Corp.和Red Hat Inc.这些公司目前都在使用Mintigo的服务,以提高其市场营销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三家公司都是去年才开始使用这项服务的,那段时间刚好是公司自2009年进入Google以来发展得最好的时期。Mintigo表示,到目前为止,其营业收益和用户数量都已经获得了高达700%的增长。现在有了红杉资本这笔新的投资,公司将会继续保持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   这笔投资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虽然当下全球的经济状态不太稳定,风险资本公司也已经谨慎不少,但是只要某家公司价值主张正确且独特,增长潜能可预测且可观,那他们还是会尽可能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投资的。
    红杉
    2016年04月08日
  • 红杉
    最新消息:Namely获得红杉领投3000万美金,算作C-1轮 Namely创立于2012年,提供的工具可以帮雇主管理诸如工资表和津贴费、绩效管理、员工出勤表以及人才招募等服务。虽然也有很多类似的公司,比如 TribeHR、Zenefits 和 Workday,但致力于为雇主与员工提供互动平台的Namely并非只是一家单纯的人才管理公司。2015年3月获得1100万美金融资。这次获得领投的3000万美金。   Namely, a human resources software platform for mid-market companies, raised $30 million in a late-stage funding round led by existing investor Sequoia Capital. Matrix Partners, True Ventures and Greenspring Associates also participated. The funding follows Namely’s Series C round in June and brings the total funding raised to $107.8 million. Namely, the modern all-in-one HR software platform for mid-market companies, today announced it has raised an additional $30 million in funding led by existing investor Sequoia with support from Matrix Partners, True Ventures and Greenspring Associates. The funding follows Namely’s Series C round in June and brings the total funding raised to$107.8 million. The company also announced expanding operations and client milestones – including that it now processes over $2.5 billion in annual payroll – solidifying Namely’s leadership position in the mid-market.
    红杉
    2016年02月28日
  • 红杉
    51Talk融资5500万美元 系红杉在线教育第一单 [摘要]目前,51Talk主要定位为非应试类的成人英语培训。 51Talk已经建立了线下体验店,探索O2O模式   据获悉,近日,国内在线英语培训机构51Talk完成5500万美元C轮融资,领投方是红杉资本,华兴资本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雷军旗下的顺为基金和美国风投机构DCM再次跟投。这也是红杉资本向在线教育领域投出的第一单。     2011年11月,51Talk正式上线,主要采取线上一对一外教口语课程,每课时(25分钟)15元起,价格仅为线下培训机构的1成左右,以价格优势对线下英语培训机构进行破坏性入侵。新东方创始人、知名投资人徐小平为其天使投资方,2012年年底,公司获得 DCM 数百万美元的 A 轮投资,2013年又完成1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其中小米CEO雷军旗下的顺为创投基金是其领投方。     此次C轮融资距离51Talk1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年内其累计融资额高达7000万美金。51Talk创始人黄佳佳透露,“本轮融资后,51Talk三年内不以盈利为目的,所获的资金主要用于升级自主研发的核心课程、技术平台和IT系统,并强化外教运营,拓展少儿市场,并且计划进军国际市场。”     在分析人士看来,在细分的英语培训在线教育领域,51Talk此次获得5500万美元也给对手造成了一定的融资压力,随着资金的到位,其将进一步扩大在线英语培训行业里的市场份额,拉开与其他竞争者的差距。     按照51Talk官方披露,目前51Talk主要定位为非应试类的成人英语培训,比如职场实用类,其已拥有近5万名付费用户和2500多名外籍老师,领先于在线英语培训其他对手,这一数字和线下英语培训机构英孚教育接近。     此外,今年,51Talk已经建立了线下体验店,探索O2O模式。黄佳佳说,未来还将尝试新的模式,不排除进行投资并购。   来源:腾讯科技
    红杉
    201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