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相
    超强行动力的最大真相 前言 为了提高行动力,我试过许多方法。 比如奖励法,告诉自己“只要看完这本书,就奖励自己一顿大餐”。 番茄钟法,“每工作25分钟就休息5分钟”。 自我暗示法,每天对着镜子说“你是最棒的,今天的工作肯定会很顺利”。 时间管理法,做年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这些方法分享的人都说好,但我就是用不起来。 是方法不管用,还是我人不行呢?我一度没有了自信。 直至随着对行动力研究的深入,我才明白:不是方法不管用,也不是我人不行。而是我忽略了行动力的一个最大真相:没有普遍适用的行动力。 如果你能像我一样认清这个真相的话,我相信你的行动力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没有普遍适用的行动力 你有没有发现下面的情况: 你对研究做饭可能很有行动力,但对运动就没啥行动力。 你对考证复习可能很有行动力,但对写文章就没啥行动力。 你对团队管理可能很有行动力,但对销售签单就没啥行动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在不同事情上的行动力不足往往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 有时可能是缺乏动力,比如你现在身体健康、也没啥想取悦的人,因此运动的动力就不足了。 有时可能是畏难不敢行动,比如你见人就脸红,但现在不仅要你上门去见陌生客户还要强行推销,对这种事你肯定是能拖就拖,毫无行动力可言。 但我们学习的各种提升行动力的方法,往往只是从单一原因入手的。 比如奖励法是用于动力不足的,这对于提高我上门推销的行动力就没啥帮助,因为销售提成已经让我很有动力了,但天生内向脸皮薄的这个障碍无法被动力所克服,克服这个障碍需要的是脱敏训练。 有些提升行动力的方法,虽然跟原因对口了,但很多事行动力的提升仅解决一个原因还不够,需要多个关键原因同时解决才有用。 比如你对写文章没啥行动力,不仅仅是因为畏难不敢开始,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缺少主题阅读的练习也是重要的影响原因。 这时仅仅用一招“立刻行动”的方法来提升行动力,几乎是没啥用的。 “立刻行动”的做法是用于降低启动难度的,让你先从写10个字开始确实能帮你坐到桌边,但10个字之后你依然会停下来,因为脑子里没存货、又不知道如何快速阅读做输入,10个字之后你就不知道该写啥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泛泛地提高自己的行动力,而是要充分认识到没有普遍适用的行动力。 一个在工作上行动力爆棚的人可能在减肥这件事上行动力缺失,是个大胖子,工作过人体重也过人,这很正常。 提升行动力要针对具体的事来说,找出导致这件事行动力低下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对口的方法,这时你就会发现方法有用了,你的行动力蹭蹭蹭地也上来了。 现在你知道没有普遍适用的行动力了,恭喜你,光是知道这一点你的行动力就已经可以上一台阶了。 如果你还想再上一个台阶的话,那就要提前去找到一些适合驱动自己行动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按照适用场景做好分类,以用在不同事情的行动力触发上。 毕竟有些方法只是临阵磨枪是不够的,还需要提前做下练习。 下面我以三类常用的提升行动力的方法为例,给你演示下如何找到这些方法,并分类使用。 影响意志力的方法 我们的日常行动是靠惯性重复维持的,对意志力的消耗很小,甚至几乎没有。 但如果你想改变惯性,完成一个新的行动,这时就依赖于意志力。 意志力就像个周扒皮,具有强迫性,会逼着你去采取某种你不愿意采取的行动。 比如,你参加半程马拉松,跑了10公里后很累,很想歇下来不跑了,但意志力会逼着你继续跑到终点。 所以,意志力是个好东西,能帮我们完成很多原先做不了的事,但不幸的是,我们意志力也是有限的。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每一次的意志力对抗都会导致自我损耗。 当意志力耗费殆尽,我们就无法做任何跟自己惯性不一致的行动了,只能慢慢等意志力恢复后才能再开始这样的行动。 认识到意志力的局限性后,我们就可以去挖掘影响我们意志力的两种方法了: 1 提高自身的意志力储备 在百度或微信里搜索“提高意志力的方法”,你会发现有不少搜索记录。 通过阅读比较,我发现最常用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比如跑步、瑜伽等;另一种是休息,包括充足的睡眠和冥想。 一周三到四次规律性地做有氧运动,再保证睡眠时间或做冥想,你储备的意志力上限就会大大提高了。 像我动手写文章前,就有一个习惯——打一个盹再写——这帮我储备了足够的意志力来克服写作过程中的种种障碍。 2 减少行动耗费的意志力 除了提升意志力外,你还可以通过减少意志力的消耗来影响意志力。 利用恐惧和截止日的紧迫感,都可以有效减少对意志力的消耗。 恐惧提高行动力的即时强度是最强的,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对失去感的恐惧强度是获得感强度的10倍。 哪怕一个意志消沉、成天懒洋洋躺着的人,在突然看到一条蛇游过来要咬自己时,也会因为恐惧一激灵地爬起来。 截止日的紧迫感同样如此。你想下你参加高考的场景,哪怕再困考试时也不会睡着,只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压根不够用。 番茄钟法就是同时利用了上面两类影响意志力的方法:利用25~30分钟人最有注意力的一个时间段,因为这段时间里我们的意志力充足;利用定时的紧迫感,以较少的意志力消耗提高我们的行动力。 这类方法对提高行动力是有帮助的,但要注意它们不是万能的,它们只适用于因意志力不足导致的行动力低下。 对于受其它因素影响的行动力低下,这些方法就不管用了。 比如,对于因为畏难迟迟写不出文章的人来说,你再睡觉、再利用截止日、设置再多的番茄钟也解决不了问题。 对于畏难,我们要采用下面不一样的方法。 克服畏难的方法 畏难导致的最大障碍就是迟迟不敢动手。 克服因畏难导致的行动力低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难度: 1)降低开始的难度 2)降低过程中的难度 1 降低开始时的难度 降低开始的难度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自己:不要做得多、更不需要做得好,就是先开始做一点点就行。 比如一想到要跑30分钟,你可能立马就联想到两腿发沉、胸部发闷的痛苦场景,那你愿意去跑步的意愿就很低了。 但如果你告诉自己,就是去跑步机上走上一分钟就可以了,这时你站到跑步机上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等你真站上了跑步机,走了一分钟后,你也就自然而然地可以跑一会了。 做一点点就够了的秘诀就在于,只要你开始做一点点,你就不会仅仅只是做一点点,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你就完成大部分计划了,而且相对自然和轻松。 哪怕最后你真的只做了一点点也无所谓,因为这本就是你一开始的计划,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完全不会影响你的效能感。 2 降低过程中的难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旦事情开始了就差不多成了一半了。 但如果在过程中未能克服畏难的情绪,半途而废了,那开头的这一半就浪费了。 如何在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呢? 在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的最主要方法就是迭代,也就是第一遍先做自己能做的,在心里告诉自己无论做成怎样都行,第二遍、第三遍还会再改的。 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你是不是就不会因为不会做或怕做得不好而不继续往下做了? 这个也是《学习力》这本书里介绍的技能学习方法: 不管多么难的技能,先从最粗最简单的部分开始学一遍,之后再学第二遍、第三遍,这种学习方法下每一遍的难度都有了很大下降,畏难情绪也就没了。 我现在学习新技能时都是用这种方法,以前畏难一直没敢学的数据统计分析,蹭蹭蹭地就入门了。 跟影响意志力的方法一样,降低开头难度和降低过程难度的方法也有其适用场景,只适用于因畏难导致的行动力低下。 假如一个人是因为意愿不足或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的行动力不足,用上面这样的方法就没啥用了。 持续行动的方法 前面我们了解了如何克服畏难情绪让自己启动起来,以及启动后如何持续行动。 但很多时候,行动不是连续不断的直线,而是持续一段时间,中断一段时间,然后再持续,再中断的这么一个不连贯的过程。 比如每天早起这件事就是一种典型的不连贯的行动。起床后就是做其它事了,直至入睡后到第二天早上才会再碰到起床的问题。 面对这种不连贯的行动,你最可能的表现是下面这样: 第1天早起,你激情满满“早晨起来,拥抱太阳,让身体充满,灿烂的阳光,满满的正能量”。 ...... 第4天,你开始耷拉着个脸“一定是上辈子作恶多端,才会要我这辈子早起学习吧”。 第7天,“让我再睡一会”,这一天你晚起了30分钟。 最后,当动力递减到低于行动的阻力后,你就再也不早起了。 面对这种不连贯的行动,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惰性呢? 核心的方法就是利用频繁触发的环境。 比如,如果你必须每天早上8点钟到公司打卡,迟到一次就罚500元,在这个多频触发的环境压迫下,我相信你一定能够保持日日早起。 像《学习力》里介绍的功利性学习策略之所以很有效,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利用了频发触发的环境: “在工作场景下你总是要不断解决一些相似的问题,处理多了,这方面的技能也就熟练了,但如果让你主动去练习的话,十有八九你跟早起一样坚持不下来。” 再比如,在家工作时,你忍不住拿出手机玩一玩,一抬头发现已经几个小时过去了,准备吃晚饭了。 但如果在公司工作,你最多玩一会就要赶紧放下手机,然后装作自然地四下环顾下,看看有没有被老板发现你在摸鱼。 这就是环境潜在的监督作用,它通过无形的压力,频繁地触发你投入到工作中去。 这种借助外部环境持续触发行动的方法效果很好,但也要留意下,它只适用于需要一段时间坚持的行动(比如坚持早起、坚持运动等),但对于非持续性的行动就没什么效果了(比如逼迫自己今天写完报告)。 写在最后 我们总是很羡慕有着超强行动力的人,也很想自己有着这样的行动力。 但我们往往会忽略行动力的一个最大真相“没有普遍适用的行动力”,从而错误地、泛泛地提升自己的行动力。 行动力只能针对具体的事来说,对于不同的事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行动力提升方法。 我给你举了三类方法的示例: 1. 意志力不足的时候,可以采用提升意志力储备、降低意志力消耗的方法。 2. 畏难不敢行动的时候,可以采用先做一点点,做了再改的方法来降低难度。 3. 难以持续坚持的时候,可以借助外部环境频发触发,让自己更能持续下来。 你可以继续挖掘更多的方法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我相信这么做了后,你的行动力一定能大大提升!
    真相
    2021年07月19日
  • 真相
    那些年 在线教育隐藏的真相 虽然只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重新出来分享思考的过程,宛如过去一辈子了。2014年11月与12月两个月间,在线教育发生了许多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情,比如坚持2014年底会倒闭一大批在线教育企业的论调,比如下半年会是冰河期的言论,更甚者大机构不断挫低创业者信心的行为,诸如此类的乱象就不一一多说。。今天先来一个我们都未曾讲诉的真相,在线教育的背后隐藏了什么的东西?   一、 似是而非,一派胡言 时间回到2013年末,互联网与资本正式撬开在线教育的大门后,随后一年时间一发不可收拾,教育行业的变革之风席转整个教育行业。诸如各大互联网企业按耐不住纷纷进军在线教育或者加大在线教育的投入,同样的许多传统教育机构亦如盲头苍蝇般寻找自救。而时间回到2014年的今天,似乎还没有看到在线教育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的时候,一大批准备好草稿的人开始冒头了,恨不得向全世界的人宣言自己正确的理论,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他们眼中突破性进展是指能够彻底颠覆传统教育,但是这是一年就能够完成的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嘉榔没有那么大的情怀,只想说说带来的变化,是否足够突破。   (1)直播与录播。 一直在教育行业“垄断”地位的录播,被直播这种模式给重构和平分天下。前者能够最大限度的服务用户,后者却是最久;前者能够看清一位老师,后者能够隐藏很多东西;前者能够让学员注意力集中,后者仅仅依靠学员的坚持与耐心……直播模式一直在某些行业中存在,但是直到今年才开始在教育行业大幅度出现,即使如YY的教育频道也尝试走了直播间的形式。   用户不单满足学习的东西,更要所见即所得。教育行业的用户从过去信奉机构转变到信奉老师,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个体户老师能够突围,为什么那么多老师开始逃离,为什么那么多知识能够传播。教育机构无法做到知识上面垄断的时候,就是用户掌握主动的时候,以前是我的唯一,现在却是我的之一。   (2)智能化。 百度知道、搜搜问问等等问答的平台,让很多有疑问的人得到解答,而教育的用户同样受惠。但是我们教育行业走出不一样的东西,拍照答题、作业帮等等智能化的app,都在不断帮忙用户成长。我们可以质疑变化缓慢,但是请不要轻视这种技术带来的变化。   在很多传统阵型的人里面,他们连尝试都不去尝试,就看到一年后的结果就大放厥词,很无语。不管经历是怎样的,如果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学习者,你才能更好的理解与看到这种智能带来的变化。   (3)学习的提升。 习惯是一个可怕的生物,当你还认为是自己选择的时候,其实这是就以前的习惯给出的选择,而当用户不断尝试线上学习后,那么对于线下学习就会慢慢的放松。当一个东西容易获得后,那么用户就会追逐容易的方向走,或许他们并不抗拒困难的东西,但是他们会慢慢的被淘汰。每个教育机构不走出一套在线教育的链条,总归会被淘汰的,就如职业培训与外语培训两块,今年以来就有不少线下机构悄悄退出市场。   摆在在线教育面前并非钱或者其它,而是如何做到用户心中真正的需求,笔者接触那么多教育机构,说句不好听的话,有部分的平台就是乱来的。教育行业会出现一家淘宝型的平台,但是并非以淘宝的形式,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过所谓的招生网站,这难道不就是你们理想中的淘宝型平台,但是诸如厚学网、好学校等招生平台会是什么情况,请问有真的了解过市场吗?不改变思维,不增加自己接触的信息,更是难以走一条路,当然笔者的话都是假话,都请不要相信,我不会为我的话负责。   (4)技术革新 很早之前,教育行业流传一篇关于教育行业的技术是普遍低的文章,而且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来是寻求安稳,不对其中的内容做出过多判断,只是想说教育行业的技术水平低是普遍的事情。   没有一批互联网高端人才的到来,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然而只有科技的创新才能带动行业更大的发展。当还没有弄懂在线教育,就自视甚高认为这就是把课程放在网络上卖的时候,可想而知思想有多么局限。   所谓思维的更新,笔者就不说了,谁都知道的事情。   二、 打压是为了更好收编 在线教育背后还有一股不寻常的东西,他们以不断制造坏信息为荣,而且往往你会发现最后反而有不少的获利者。他们没办法创新,没办法创造不同的平台,所以他们采用打压手段,加上一系列的善意的面目,进而获取一批创业者的心。我们看待教育是要谨慎,但是我们相信会有更高层来把握方向,其它根本无需我们担心,我们要时刻考虑用户,那么就不会轻易出现问题。任何一个产品如果偏离用户,最终必被用户所抛弃。   笔者很佩服所有创业的人士,不是因为笔者不能,而是为他们的勇气,为追逐梦想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感到幸运。我们每个行业正因为有这么多这样的人才能不断社会进步,或许不会再有第二个马云不限,但是带来的是时代的进步。   很多人其实不清楚,有一大批的教育机构在等着收编一些在线教育平台,所以他们不断引着创业者走在一条浮夸的路上,等待他们的收割而已。   三、 入口一直在,只是你的内容不够 诚然在线教育一直是以内容为主,似乎脱离了内容就难以成事,但是真的如此吗?笔者一直觉得内容只是第二位,你没有把握好入口,再优质的内容也是扯谈。对于在线教育平台而言,走好一个方向,比起怎么走,什么人走更加重要。如果内容真是重要,为什么淘宝同学成不了在线教育的淘宝巨头,上面不都是内容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在线教育外语培训机构出现,优质的内容一向不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吗?那么多教育机构肯定有无数的内部项目,但是成功的有多少,别给我说没有优质的内容。   决定走那边,就看你怎么走。比如最近YY收购郑任强的团队,逼得刘洪波不得不离开YY,,而后独立创建网校,又是一副邢帅教育的翻版。内容与入口一直都是不能隔开的,有了入口,就有资源、有了用户,而有内容就能够不断的提升口碑。难道如考试类的,就只是一种概率的东西,没有哪个考试机构敢说自己能够让学生考上,那都是夸大的宣传而已。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四、 别让你的平台变成我们的平台 项目什么最值钱?就是秘密的时候,而一个创业项目还没有上线的时候,就弄得天下皆知,最危险就是潜在竞争对手的关注,那么项目未来的走向可想而知。潜在的竞争对手会让人不断挖掘你的项目或者平台,慢慢融合到自己的平台上面。今年很多在线教育大会,笔者觉得是行业的好事,但是也是一些在线教育创业者的坏事,这些人不断跑这些会议,到头来自己的平台反而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与其花着时间去做这些,还不如从网络上面看,当然有一些还是要去,无论为了资源,还是为了其它,笔者也不排斥各种会议,但是会看情况选择。   比如早前有几个活动机构找到笔者,希望可以把活动消息发布出去,笔者在不收取任何的东西情况下发布,反正也就是一件对行业有用的信息,但是通过后来了解到的信息与从不同渠道的得到的信息,显然对方想让我当傻瓜,所以现在一律拒绝发布这些东西,现在只看活动是否好,其它都不会考虑。   本来在线教育能够做的细分领域只有那么多,而如果让一些大的教育机构得到信息与想法,就容易从你的平台变成我们的平台,有些打着共同成长的,其实就是背后收割的举动,这是笔者恶意的猜想。   五、 无论说什么,就是要赚你钱 这个笔者不多说,无论任何机构说什么做什么,到头来不是在帮助你成长,而是想要赚你的钱,这就是真相,当然合理的合作就是合适,最怕就是被误导,比如现在经常出现的所谓的品牌宣传,一个新创的平台就铺天盖地的新闻稿,有什么用?除了被同行所知,还能被用户看到吗?在地铁报上打个广告都比所谓的新闻稿效果好。作为一个在线教育创业者,要做合适的事情,会有人反驳,你看哪个哪个平台不是做了吗,为什么不能做?这种情况下,还请你看下别人平台的是服务哪个群体先吧......   以上都是假,请不要相信,如果相信,笔者不负责,仅此而已!   下篇开始做点难为自己的事情,如果我是xxx在线教育创业者......我会怎么弄?   作者注:黄嘉榔
    真相
    2014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