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营收
自由职业者平台Fiverr 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 3.91 亿美元,服务收入翻倍增长,AI 与高端市场助推增长
Fiverr(NYSE: FVRR)发布财报,全年营收达3.91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其中Q4营收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财报发布后,股价大跌8%!
2025 年 2 月 19 日,纽约 —— Fiverr International Ltd.(NYSE: FVRR)发布了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总营收达到 3.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8.3%,而第四季度营收 1.0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3%,超出市场预期。尽管核心市场交易收入略有下降,但 Fiverr 通过 AI 赋能、服务收入增长以及企业级客户扩展 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并为 2025 年奠定了稳健的发展基础。
🚀 业绩亮点
全年营收 3.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8.3%
Q4 营收 1.0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3%
全年调整后 EBITDA 7,420 万美元,同比增长 25.3%
Q4 服务收入 3,020 万美元,同比增长 102.1%
Q4 活跃买家 363 万,同比下降 10%,但人均消费提升至 302 美元
Q4 调整后 EBITDA 利润率 20.0%,较 2023 年 Q4 提升 2.4%
营收增长:服务收入贡献显著,高端市场扩展驱动
2024 年,Fiverr 的增长驱动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 Marketplace 交易收入(Marketplace Revenue)在 Q4 略微下降 4.0%,至 7,350 万美元,全年总额为 3.0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3%。然而,Fiverr 在 服务收入(Services Revenue) 方面取得了突破,第四季度达到 3,020 万美元,同比增长 102.1%,全年增幅 62.5%,这一部分已成为 Fiverr 重要的收入增长引擎。
这一趋势反映了 Fiverr 从单一的交易撮合平台向更深度的企业级服务提供商 转型。特别是 Fiverr Pro 订阅、企业团队账户(Team Accounts)等高端产品的推出,使 Fiverr 在吸引高价值客户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相比依赖中小型企业(SMB)和个人客户,Fiverr 逐步渗透至更高端的市场,获取更高客单价及稳定的长期收益。
AI 创新与自由职业者赋能
在 2024 年,Fiverr 加大了对 人工智能(AI)和自动化技术的投资,并推出了 Fiverr Go——一个结合 AI 和自由职业者的平台。这一创新使得创作者可以创建、管理和定价自己的 AI 模型,从而更有效地利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而不是被 AI 取代。Fiverr Go 利用其海量第一方交易数据,实现更加精准的智能匹配,使企业能够更快、更精确地找到所需的自由职业者,优化供需匹配效率。
此外,Fiverr 还宣布推出 自由职业者股权激励计划(Freelancer Equity Program),行业首创地向高收入增长的自由职业者提供 Fiverr 股票奖励。该计划不仅提升了核心卖家对平台的忠诚度,也增强了 Fiverr 作为全球领先自由职业平台的竞争优势。
盈利能力增强,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
在实现营收增长的同时,Fiverr 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第四季度调整后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到 2,070 万美元,同比增长 28.6%,全年调整后 EBITDA 为 7,420 万美元,同比增长 25.3%,显示出公司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保持了盈利纪律。
尽管 GAAP 毛利率小幅下降至 80.5%,但非 GAAP 毛利率仍保持在 84.0%,反映出 Fiverr 在运营效率上的优化。此外,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在 2024 年第四季度达到 2,960 万美元,同比增长 8.1%,全年自由现金流达到 8,160 万美元,为公司未来投资 AI 和市场扩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2025 年展望:AI、企业客户和生态系统构建
Fiverr 对 2025 年的业绩持乐观态度,预计全年营收将在 4.22 亿至 4.38 亿美元 之间,同比增长 8%-12%。2025 年的增长战略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核心方向:
第一,AI 及智能匹配优化:Fiverr 计划进一步提升 Fiverr Go 的 AI 能力,使其成为自由职业者更强大的赋能工具,助力更精准的订单匹配。
第二,企业级客户拓展:随着 Fiverr Pro 订阅计划的多层级升级以及 Team Accounts 的全面推广,公司将继续向更高端的 B2B 市场渗透,增加高客单价客户群体。
第三,优化自由职业者生态系统:Fiverr 计划进一步优化 Freelancer Equity Program,鼓励核心卖家长期留在平台,并推动更优质的服务供给,以提升买家体验和复购率。
Fiverr 的 CEO Micha Kaufman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2024 年是 Fiverr 迈向未来工作的关键一年,我们在 AI、自主定价、企业客户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25 年,我们将继续深化 AI 赋能、推动高端市场扩展,并进一步加强自由职业者的生态体系建设,以持续创造价值。”
总结
Fiverr 2024 财年的表现反映了其战略转型的初步成功,从传统的交易撮合平台向 AI 赋能的全球自由职业生态系统迈进。随着 Fiverr Go、企业客户服务的拓展以及自由职业者赋能计划的推进,Fiverr 预计将在 2025 年实现稳定增长,并在全球自由职业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
市场营收
国内外HR SaaS发展,为何差异那么大?
2012年,IBM和VA(即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签下一个1.23亿美元的大单,主要用于把客户的人力资源管理都转移到HR SaaS上。
虽然成交价引来了不少吃瓜群众的围观,但同行看到这个长达10年的合同,还是觉得很划不来。
毕竟,卖一套软件就有几十万上百万,你耗上10年,口袋才1亿多美金的进账,怎么算都亏。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云服务最大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极高的资源利用率和极低的边际成本。在按需配置的大前提下,服务VA,IBM并没有多大的成本压力,也不影响新品和新客户的开发。
理才研究院绘制
云服务的优势,让IBM接下了一般传统软件商搞不定的单子。
SaaS模式在企业服务领域持续渗透的同时,也让专注HR SaaS领域的后起之秀,有了更多崛起的机会。
就在同一年,一家叫“Workday”的HR SaaS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虽然敲钟上市的有很多家,Workday的IPO规模却刷新了自facebook 以来科技领域的记录,上市首日暴涨74%。
看到这样的景象,圈内圈外人都不淡定了。
有人评论:“SaaS HR软件,这是要火的节奏啊!(原话为:SaaS HR Software is Ready to Take Off)”!
说这话时,SaaS HR的春天刚开始。
7年后,SaaS HR市场持续走高。即便经历过一波又一波高密度、大金额的收购潮,国际市场依然活跃着超过700款人力资源类管理及服务软件。仅softwareadvice单个国际性交易平台,可统计的万人以上规模的服务商,就有超过340家(2019年8月数据)。
而Workday,作为HR SaaS领域的标杆性企业,公司总市值也从2012年的95亿美元飙升至近400亿美元。
来自百度知识图谱
Workday看好SaaS HR,并不偶然的。
除了它,国际市场中,还涌现出Ultimate、Ceridian, Kronos、ADP、Oracle、SAP等多个头部玩家。
BambooHR、Zoho、CakeHR、ClearCompany HRM、Zenefits、JazzHR 、BirdDogHR等腰部和尾部玩家,也在各自领域混得风生水起。
HR SaaS在国际市场的欣欣向荣,吸引更多人前仆后继,国内也不例外。
2005年,以陈谏为代表的早期SaaS实践者,开始SaaS HR产品的研发。为了验证产品可行性,陈谏还带着产品demo跑到国外去做了路演。2年后,第一代在线人力资源管理产品BroadVision HR SaaS问世。
当时,产品吸引到新浪、凯琳兴业,恒泰实业等种子客户。不过,受限于服务器、带宽等因素,早期项目没能做起来。
直到2014年前后,国内SaaS HR才重新迎来发展高潮。
只不过5年过去了,国内SaaS HR和国外相比,还是另一番样子。
投资热度
workday在发展早期,得到了大量资本的加持。
2009-2011年,workday累计获得7500万+8500万美元的融资(折合人民币10亿多)。2012年,IPO后发行2275万股,又募集到6.37亿美元的资金。
发展初期的资本青睐,加上中期不俗的盈利能力,最终有了今天的workday。
从投资热度看,HR SaaS作为最受资本青睐的3大赛道之一。国内这一领域的投融资表现,也算不错。
艾瑞数据
在艾瑞等整理的《2017-2018中国业务垂直型SaaS融资情况》中,HRM领域融资热度2017年仅次于CRM,2018年反超,成为头号选手。
不过,赛道大,选择多,资本分布的不均衡,加剧了细分市场发展的两极分化。
当然,资本的集中投放,也是市场体量和热度决定的。
比如招聘领域,之所以成为HR SaaS 投资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其有统计的网络招聘市场规模就高达91.2亿。
像workday这类专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在国内期初还算比较冷门的投资板块。只是近年,随着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深入,融资频次及金额才得到爆发式增长。比如理才网、易路、点米等单笔均曾获得上亿投资。
单笔过亿,在国内2B投资界,已经算焦点。但和国外SaaS头部玩家,动辄亿级美元的融资相比,差距不仅在汇率,也在前期的发展机会。
投资回报
对于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较长的企业服务商来说,资本的注入,无疑雪中送炭。
不过资本方毕竟不是慈善机构,除了看市场体量画下的饼,还需要漂亮的业绩和投资回报支撑。
在回报周期这块,Saleforce 的投资方等了20年,才等到它坐拥百亿美金的营收,真正扭亏为盈。Workday的投资者,也等了10余年,虽然目前还没等到市盈率转正的那天。
国内关注2B赛道的投资机构很多,不过大部分投资者,显然没有那样久的耐心。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大多数风投基金的投资周期一般为10年。而在国内,即使是2B领域,投资周期长达5年,基本已经是极限。普通公司平均的投资回报周期,只有16个月,甚至更短。
理才研究院绘制
在前期盈利能力不足,而资本回报周期较短的情况下,大批SaaS HR企业在资本和市场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即使熬到上市,方便投资退出,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的不充分,依然缺乏漂亮的财务数据支撑未来发展。
当然,能走到IPO这一步,基本已经赢在起点。更多的,不幸成了阵亡名单的一员。或者,勒紧腰带过日子,边谋生,边寻找新的融资机会。
市场营收
国内SaaS投资理性下行和资本方的过早施压,其实是有一定缘由的。
最主要的,就是相对保守的营收成绩,使得资本市场顾虑重重。
从整体的市场规模看,现阶段国内HR SaaS的发展体量和国外完全不在同一级别。
(Workday公开财报,单位:亿美元)
(T媒体统计数据,单位为:亿人民币)
单单对比下workday 全年营收和国内SaaS HR整个行业的营收,就能明显地看到差异。
照理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企业数量也不少,为什么市场规模就是上不去?
说到底,市场成熟度、营销范围、客单价、产品,包括客户群,依然是促因。
比方说市场。你说,信息化是未来趋势,可目前中小信息化需求最高的北京,也就12.8%。而且,客单价普通不高,1-2万是常态,撑死了也就10来万。走不了量,规模根本做不起来。
中下企业付费意愿和能力有限,那从信息化需求更强、付费能力较高的大企业入手吧?抱歉,这类客户早就“名花有主”,而且国内数千万企业,大公司不到10%。没资源,你抢不来。抢到了,你也不一定能伺候好。
而workday不同,一开始相中了中型企业。而后,悄悄把近4成的全球500强企业都变成了自己的客户。一个客户数十万,抵得上你成百上千,差距一开始就摆在那儿了。
再说说获客吧,本来SaaS软件的营销优势在线上,不过目前,国内大多数SaaS厂商,很多客户资源依然来自于线下,而且重度依赖老板关系网和销售拓客。
这样一来,核心的市场范围、获客渠道就那么多,销售成本怎么也降不了。这样算下来,本就不多的利润,就更少了。
而且, HR SaaS产品有个很尴尬的点。
你说,员工管理、考勤、薪酬、绩效、社保公积金、培训等重要吧!是重要,而且管理层、员工每人每天都要用,也算高频、刚需。
可问题是:自己人麻烦点,手工统计也能凑合。
因为这一点,高度聚焦中小企业的SaaS HR服务商,客户需求并不如预期强烈,也没有多大的溢价空间。
等到企业到了发展期或成熟期,能产生稳定需求了。但极低的客户黏性,又制约了向这一步发展。
写在最后
以上说来,中国的 HR SaaS很难有出头的日子了?
倒也未必。workday 的成功,难以被复制,不过它至少说明了一点:HR SaaS的市场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潜力是巨大的。
而且,在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在,“高效”成了更经济的工作方式。只需一点成本,就能提升整体效率和管理质量,比请几个人手工作业,更快捷,更划算!
这是粗放式管理对精细化管理的让步。
也是高昂的用工成本对降本提效的逼宫。
当中国不再是廉价劳动力的天堂,工作方式也随之被改写。
作者:V观世界
来源:https://www.tmtpost.com/4160691.html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