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
    腾讯要停止外包招聘?在缩减招聘上BAT三家聚齐了 即使“远在南极”,大企鹅也感到了这个冬天的寒意——继百度停止社招之后,腾讯昨日晚间被传出停止“外包”招聘。   疑似腾讯内部员工贴出一封内部邮件,邮件显示“总办会刚结束,接紧急通知给大家:从今天(10月20日)开始,公司所有外包招聘全部暂停。”“今天总办会审批15年人力预算,要求公司人力严控,外包不让增,而且存量要尽量降低。”,并提及此次人力严控的原因,“整个互联网行业目前都进入低谷。”虎嗅向腾讯方面求证该内部信的真实性,截止发稿,腾讯并未做出回应。 网传内部信截图   若该内部信属实,那么BAT三巨头均开始缩减招聘名额。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相比较阿里的校招和百度的社招,此次腾讯“冻结”的是外包招聘。   据悉,腾讯员工大致由正式员工+外聘员工+外包员工组成。有知乎网友对后两类员工做了解释:外包员工并非腾讯员工,与外包公司签合同,工资、年终奖等也与外包公司谈。外聘和外包不一样,外聘算半个腾讯的人,合同和人力资源公司签,不和腾讯签,但是你的权限和福利和正式员工差不多,差别大的是各种奖金。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腾讯逐渐开始将外聘员工转化成外包员工,且迁移办公地点,主要集中在边缘和密集劳动业务。由于外包员工数量少,且所需的技术要求并不算高,因此,此次停止外包招聘并不会带来太大影响。   在BAT中,最早开始缩减招聘的是阿里巴巴。早在9月份,阿里巴巴宣布“由于集团人才战略调整,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额确定将要缩减,各岗位将执行更加严格的‘择优录取’标准。”对于名额的缩减,有媒体报道称是从3000人缩减到400人,但阿里官方对这一数字予以否认。   而后,在昨天,百度被证实停止社招,与之相伴的还有“裁员”传闻。百度停止招聘的内部邮件显示,“从即日起停止招人,对于极个别有特殊需求的,需要Robin(李彦宏)和我特批后方可招人。”除了停止社招外,有知情人士告诉虎嗅,此次还涉及到裁员,且赔偿方案并不“仁义”,不过百度官方表示,裁员的事情并未听说,属于子虚乌有。   近期无论创业公司还是BAT巨头被传缩招裁员,难道寒冬真的来了?   对于这一问题,今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刘佳写了一篇题为《百度阿里缩减招聘:寒冬来了么?》报道,其中引用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熊钢和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高洪庆两人不相同的观点。熊钢认为经济处于寒冬时期,但资本寒冬周期会缩短。而高洪庆则表示寒冬还未到来,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才是真正寒冬,但很难预测寒冬会持续多久。   在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熊钢看来,中国的实体经济整体处于下行放缓过程中,这段时期对创投最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资金入口以及投资出口的紧缩。“一般投资者的投资逻辑,是在经济最好或者是经济启动准备向好的时候募资投资意愿比较强,这个时候所募得的资金量、属性都会有变化。”   同时,募资紧张也影响到投资出口。“现在接盘的人少,价格也受到影响,退出渠道收窄,难度也在加大。”熊钢说。但乐观的一面是,“互联网技术加快传播速度,未来资本寒冬周期将会缩短。”   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高洪庆则认为,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在资本市场疯狂的时候,很多家机构才投了40%左右的钱,这段时间以来就慢慢地慎投、惜投,这部分投完就没有了,尤其一般的小机构。而二级到一级市场的传导周期一般在6~9个月,也就是说,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才是真正的深冬,很难预测这轮寒冬会持续多久。   更新:今天下午16点,腾讯公关部发出了正式公告,解释了为何停止外包招聘: 网上流传的腾讯外包招聘暂停是怎么回事?   过去一年外包人数增长过快,对于外包人员采用新的管控模式,所以目前需要暂停一下从产品、项目等维度进行系统性盘点,等完成盘点后切换到新的管控模式。
    腾讯
    2015年10月22日
  • 腾讯
    观点:传统企业做数字化仍需做充分准备 [摘要]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过程或许会很慢,但仍然需要在组织架构中以一个独立的部门存在,哪怕很小。 腾讯与麦肯锡在联合举办的“卓越数字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腾讯公司副总裁郑香霖、麦肯锡亚洲数字化业务负责人刘家明、麦肯锡全球董事王玮针对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麦肯锡全球董事王玮谈到,现在很多企业都会重视数字化战略,但要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当中招纳人才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真的想清楚这个数字化战略意味着什么。“对传统线下起家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越界的过程。”王玮强调,这意味着所有的环节都要用数字化重构,不光是产品及其体验,还有渠道、购买、销售、营销等等。   腾讯公司副总裁郑香霖谈到,互联网思维也曾在传统行业中盛行,但互联网+模式下,商业模式上任何新想法都可以和数字化相融合。“我觉得尝试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KPI的设定,另外一个就是你在尝试的过程里面,是否可以拿到效果,效果有可能是KPI,也有可能是别的方面。这个是不停重复重复才可以速度往前走。”   麦肯锡亚洲数字化业务负责人刘家明谈到,抛开战略和行业属性外,传统企业数字化的关键是看自身是否做好了准备。王玮认为,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过程或许会很慢,但仍然需要在组织架构中以一个独立的部门存在,哪怕很小。“把数字化的业务做起来,这块做大以后再放回传统的业务可能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以下是圆桌讨论现场实录: 主持人:现场互动环节希望跟在场的企业一起探讨数字化的进程中会碰到那些问题,以及哪些问题解决的很好的地方。 我们从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战略、企业的能力以及企业的组织这四个方面来做一些探讨。   首先,我们想看一下贵公司在做数字化进程中,愿不愿意冒风险:   郑香霖:站在我的立场,腾讯有很多新的科技,都是创新的,我偏向愿意冒险的客户,可以来尝试新东西。我们希望随着我们更多的合作,更多的沟通,往这个方向走。   刘家明:大家会觉得公司如何鼓励员工去冒险,好像是很虚的东西。我看过一个东南亚的公司却把这个做的非常实体化,这个CEO在公司高管层里面,要求大家一年之内都要做一些创新项目,但每人派一张“免死金牌”,这就把一个很虚的概念很实体化的传递给跟他的高管们,这说明不单只是互联网的公司才能做的到,传统的公司也可以走出这样的一步。   王玮:1月份我们做DQ调查的时候,选愿意冒险的还多一些,耐克在中国它的数字化业务发展挺快,有一个标新立异的Nike.com。   耐克:我是负责IT,以及Nike.com的平台,天猫上的平台也是我负责。所有的技术都来自于消费者,消费者在转变,不管你的品牌组织结构是否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在变化。所以说在市场上我们一定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变化。这不是一种冒险,而是把我们的能力、资源和我们的行动,与我们的消费者变化方向匹配起来。不管你是用现有的商业模式,还是要用传统的方式来让消费者参与进来,如果让我来说不是说是一种冒险,而是让我们的组织能够更快地去或者适应我们消费者,或者去到我们消费者所在的地方。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调研的公司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选比较容易冒险的和相对容易冒险,选4和5的差不多有40%的公司。我们看到真正的数字领袖60%以上的公司是非常愿意做这样的冒险,也是带给大家一个思考。   我们再看下一题,也是涉及到数字文化,数字文化还是相对比较重要。如果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数字能力,是更多利用自己内部的能力逐渐做,还是向外走和外部的公司做更多的考虑,比如说跟腾讯跟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合作?请大家把贵公司的情况做一个分享。   郑香霖:国际客户他们在欧美本身来说,互联网的经验或者是营销的经验会比较久一点,生态比较完善,他们往往在内部有自己发展的能力,我们现在也跟这些客户有一些联系。我们也发现,特别是最近一两年,刚才提到的广告生态,或者越来越国际化,这样子的情形大家经验越来越多,我们也发现本土的客户等等,他们目前来说还是挺开放的,他们也在学习,也在看着那个情形。看他们整体的量,他们的需求,本身有可能过去的经验等等。目前的阶段还是偏向外部的多一点。   刘家明:我们一直在讲数字化战略,不单只是有什么网站、APP,我公司整体的战略,数字化战略我们以前想的就是基于公司本身去想行业就可以了。   嘉宾:我们看整个互联网数字的发展,从早期的资讯到变成社交,一直到现在便利生活,甚至到今天变成一个完全转换消费者行为的过程,比如说打车神器变成约泡神器。这些过程我们看其实现在顶尖的外部力量很多时候想的比品牌更超前。我们自己来看,一方面让我们这些品牌公司内部在逐渐强大我们的人才,让我们的人才了解互联网的世界消费者到底在干吗之余,我们也是需要跟一些更专业的,更懂互联网的公司作为一些比较策略联盟,这个方式应该对我们会更容易做。   王玮:我发现现在的公司我要招数字化人才没问题,我到外面招,我和外部的数字合作,也愿意尝试。这样的尝试不用下很大的决心,但是你如果要我公司的战略,首先它和数字化战略是连接起来,什么你有没有一个数字化战略,我公司要不一样的层次去思考,我得看数字化对我的公司意味着什么,还有一个落地的过程,这个是需要公司下更大的决心,这件事情本身要做好也是非常容易,这里如果在场的这么多参加数字化研讨会的公司还是这样认为的话,说明这方面机会很大。   郑香霖:我相信在座各位的企业主广告主,是非常坦诚给到我们。我看到的是更多机会点,我们跟很多客户磨合,目前的阶段非常紧密,有这个数字化战略可能还不是最多,尽管速度很快。我觉得有点感觉,是case by case,希望大家创造一些案例,可以打造更多的机会点,有机会拿到更多的预算,你才可以整个策略按照公司不同维度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是个阶段性。假如是我们半年一年,在座的话应该是往那个方向走。   主持人:我们还是有一些企业是选了非常有衔接的,也想听一听这些企业的分享?   郑香霖:在座的哪个企业可以分享给大家。我们公司有点不一样,在策略方面肯定和数字化相关,给大家分享一下,腾讯现在3万多员工,70%是工程师,我个人觉得整个公司的DNA是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跟很多客户聊,最近谈广告之外还有几个大方向,今年大部分的客户和我们提到两点,一个是我们腾讯是有大量的数据,这个对客户来说,举个例子你的数据某个程度还不是最大化的数据。另外一个方面以腾讯为例,我们有很多内容的产出,尽管客户也想做内容,但确实不是内容供应商。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全球的调研数据,30%的公司他们数字战略和企业战略衔接非常近。   王玮:对于我们传统线下起家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越界的过程,大家不要忘了在现在的社会里面,还有很多直接以数字模式起家的公司。不光是互联网公司是这样,甚至产品公司,像小米这样它一上来卖产品就是在网上卖,价值链都是通过数字化手段,不管收集产品的反馈,预测销量,这些环节都数字化了。   主持人:看一下我们有关数字化的能力,提到数字化的能力前面看到很多营销有关的能力,还有一点是我们企业所谓的自动化的能力。我们想听一听各位,有多少数字化流程和机制已经完全数字化,还是没有数字化?   王玮:前面我们还没有充分把这个问题讲出来,但从投票上看大家还是比较谨慎选这个问题,企业的流程自动化其实搞了很多,真正数字化时代是说我客户的体验和你这个公司整个体验是不是数字化的。所以这个客户体验不光是发生在购买产品这一个环节,或者说开一个银行账户,和品牌的交互,和服务企业的交互,你背后公司自己的流程是不是也是为了给客户数字化的体验,全部去做了优化,这个是更加难的超越了原来说全是流程自动化的过程。   主持人:Alan也有一个问题,你看到在企业中哪些职能他们自动化流程相对比较高?   刘家明:我们看到多都是B2C的公司,可以说走的比较前,B2C的公司里面都是一些前端的,跟消费者有互动的一些process。有特别多的B2B公司跟我们说,可能客户的压力没有这么多,可是数字化对我们带来可以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在B2B公司开展,我们很多时候看到,大概有80%,在成本上有20到30%的提升,大家会想到B2C的公司或者前端的,我们在案例里面我们服务过的公司看到,B2B公司的潜力也是非常大。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Steven,腾讯作为数字化领导的公司,你觉得腾讯哪个领域做的自动化做的不太好?   郑香霖:腾讯摆在第一位的是用户体验,假如我们把用户体验放到第一,我们一定往那个方向走,最好用户没想到我们就做出来。包括几年前微信的出现,我们17年前QQ出现,以及手Q的出现,这个部分我觉得挑战不是是否自动化的问题,有些东西总是要手动。微信的支付或者是摇一摇、扫一扫完全不是自动化,最后所有东西流程已经自动了,自动之后给到那个体验是好的。拿到红包,拿不到就不开心。拿到红包是否可以兑换,并不只是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过程,在座有些时候我们自己作为一个用户,整个所谓的产品服务的设计,真的很精准,哪些自动可以省时,城市服务那个可以省时。有些别的就不一样了,很难这样子来回答。   主持人:自动化和手动怎么做一个结合,这是我们的一个问题,我们看一下全球的调研结果。全球领袖看到数字化的领袖他们在企业内部有可能很大部分80%以上的流程,一些系统,对外的动作都是自动化的。   最后一个问题,对公司的管理层,在座都是公司的管理层,你个人在数字化上的指标有多少?   王玮:总体看这个分布,选战略的题目和这个几乎是一样。战略到位,KPI还是有不到位的。   主持人:在我们结束之前想请我们三位分享一到两个点,企业要做好数字化最重要的抓手,你们观察到最重要的抓手是什么?   刘家明:我就挑战略这点,我觉得刚才问了四五个问题,可能战略大家都觉得落差还是比较大。第一个是比较单纯,第二个要考虑基本行业,这个也是大家可以值得再去思考的东西,公司是不是做好这个准备。   郑香霖:我们跟很多客户沟通,不管客户是什么行业,这段时间大家都说不管怎么样,操作方面一定有互联网思维。这个部分有点虚,在这个部分想法一定是走在前面,你愿意尝试。自从3月份开始,大家希望怎么样可以做融合,互联网+,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哪个位置,怎么可以加一点融合,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我们说有可能是商业模式各方面。从态度来说,我觉得尝试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KPI的设定,另外一个就是你在尝试的过程里面,是否可以拿到效果,效果有可能是KPI,也有可能是别的方面。这个是不停重复重复才可以速度往前走。   王玮:传统的企业怎么做弯道超车,我把原来每一个传统思维的线下部门让他们思考数字化,这个速度可能会很慢,或者会碰到的阻力很大,我的核心业务很大,没有真正的意愿做尝试。能不能在企业里面形成一个部门,但是相对独立又有执行权的子单位,可以非常小,但是也是可以慢慢长大的。把数字化的业务做起来,这块做大以后再放回传统的业务可能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郑香霖:我们两家都用了巴宝莉做例子,不单是巴宝莉,有很多客户有一点很重要,有的人对于数字化这个方面很了解,对KPI的设定影响很大。在座的都是高管级,老板级,你公司怎么走,做出来的东西是否可以连接一切,这都有很大的关键。   主持人:我们在各个桌上,大家看到有一个时间胶囊,大家可以把自己对数字化的畅想写在纸上,我们会后可以放在邮筒里面,最后再反馈给大家。今天的互动先到这里,感谢三位嘉宾参与,谢谢。   来源:腾讯科技
    腾讯
    2015年06月01日
  • 腾讯
    2015走入腾讯HR--SDC,干货分享,精彩多图 2015年5月15日由腾讯HRSDC主办的“2015走进腾讯HRSDC”行业论坛在深圳科兴国际会议中心举行。HRTechChina作为此次论坛的媒体合作方,给您带来此次论坛的报道。   随着HR SDC (HR Shared Delivery Center,人力资源共享交付中心,以下简称SDC)在中国的兴起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标杆和成熟实践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到SDC领域。 同时,HR SDC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也需要更多的探讨和行业交流 。为了扩大交流范围,为了创造更多交流机会,2015年5月15日,在深圳举办的这场“走入腾讯HR SDC”的行业论坛,向大家介绍了腾讯HR SDC的探索和实践,并对一些共同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大家在论坛上了解了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要把SSC升级为SDC,以及腾讯是如何按产品化思路和平台化思路来建设SDC。其中产品化思路将通过内部的人才供应链、人才成长链、员工服务链三个产品进行诠释,平台化思路将通过标准交付平台、信息化支撑平台两个平台进行解读。 此次全天的行业论坛,于上午的主论坛在9点30分准时开场。腾讯HR高级副总裁奚丹进行了嘉宾致辞,他指出腾讯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COE、SDC和HRBP是腾讯人力资源体系的三大重要基础职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是未来腾讯平台化规模化管理模式的理想组织架构。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教授、 腾讯人力资源平台部总经理马海刚先生、以及华为全球人力资源共享中心部长曹沛女士分别就《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挑战与应对》,《腾讯HR SDC的起源和未来》以及《华为共享服务中心发展史与实践经验》进行了精彩演讲。 彭剑锋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就互联网+时代:人力资管理的新挑战、新思维、新探索与各位进行了分享。关于产业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彭教授从: 1、“选人比培养人更重要,既要打造人才供应链,又要构筑人才被挖掘的防火墙”;   2、“互联网专业人才与传统产业人才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空降互联网人才的存活率与企业忠诚?”;   3、“产业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定位、职能转型与新能力”;   4、其中他谈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既要创新工作环境,创新人才评价与激励,创新人才培养与机制,要做到跨界人力资源管理;4、“人力资本价值主导时代如何给人力资本定价,如何给人力资本价值管理”;   5、“去中心化、自组织、创客化对基本能力的任职资格挑战”;   6、“人才高流动化的高满意度与敬业度”;   7、“活力衰竭与持续激活,如何创新持续激活人力资源机制与制度“等以上7大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从中提到了IBM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演变以及腾讯HR三支柱,即:“人力资源专家中心COE”、“人力资源平台部SSC”以及“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 上午第三位进行演讲的是腾讯人力资源平台部总经理马海刚先生,其演讲主题为《腾讯HR SDC的起源和未来》。他以“这是一个最糟的时代,经验主义消亡、个体主义与过渡社交盛行、革命者层出不穷;但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需要我们用平台化思维、注重情感体验、跨界创新”开场。此次他演讲的提纲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昨日,I时代的变化与挑战;今朝,腾讯HRSDC升级之路;明天,发展全景图。关于此次马海刚先生的演讲核心,在其曾经授权HRTechChina发表的一篇《马海刚:I时代HR大数据思路与腾讯实践》也得以体现。 在演讲中,马海刚提到了腾讯HR价值的重新定位。 同时,也提到了关于腾讯HR SDC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挑战。愿景:为员工提供稳定、可靠、被依赖的HR服务,打造体系化、可持续、HR一体化交付平台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为:到底怎样做才能事半功倍?SDC对于公司组织效能如何显性化衡量以及SDCer在哪里?这也值得大家一起思考与探索。   今天上午最后一位演讲的是来自华为全球人力资源共享中心部长曹沛女士,曹总的演讲主题为《华为共享服务中心发展史与实践经验》。将华为SSC的建立过程及成果为我们一一展现和分享。 其中,曹总提到了“为什么华为需要HRSSC”,她认为华为共享服务变革源自业务需要,是价值再造。共享服务的变革驱动力包括5大类,分别为:1、促进核心业务发展;2、提升服务态度和客户满意度;3、持续节约成本;4、提高流程的遵从性;5、规模扩大的战略需求。 关于共享服务人才发展,在曹总的分享中,涉及了:HR业务通才、项目管理专家、流程管理专家、精益六西格玛、HRSSC、服务运营专家、服务经理、互联网人才、营销类人才等9大类。 (HRSCC服务运营管理) (综合能力成熟度评估)   关于哪几项是决定着HR共享服务成功要素,曹总认为,“高层支持、重视变革管理、严谨的项目管理、综合考虑人,流程和技术、建立全面持续的绩效管理系统”这几大类尤为重要。   谈到HR共享服务全方位升级,未来规划时,曹总大致分了以下四大类:1、服务产品化(用产品化理念重塑HR服务的效率、成本、标准、定价;2、运营商业化(通过商业运营及互联网运营方式提升成本效率,用户体验);3、渠道多元化(通过跨平台的渠道建设,重点建设移动端,实现多渠道协同服务交互);4、信息智能化(通过新技术应用和渠道集成优化,实现信息智能化管理和呈现)。   在最后,她精彩地用一句话感性地结束了今天的演讲:“共享服务挺艰难,但希望就在前方”!激励着我们在共享服务的道路上,更远地前行!   下午的论坛共分为两场,两场平行分论坛各自在14:30分准时开始。分论坛一的主题为《DC模式下的HR业务创新》,演讲嘉宾和嘉宾们分享的内容分别为:   腾讯人力资源平台部助理总经理韩旭婷《如何为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人—关于打造“人才供应链”的探索与实践》、腾讯人力资源平台部助理总经理张显 《如何提升人才有效战斗力—关于打造“能力成长链“的探索与实践 》以及  腾讯人力资源平台部助理总经理秦旭海《如何提升员工满意度与敬业度,营造共赢文化-关于打造“员工服务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分论坛一的对话讨论环节,由中人网董事长兼CEO 何国玉 担任对话主持人, 上海外服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战略投资部总经理 罗湘军、 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CEO 郭鑫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总经理程功、 以及上述三位腾讯人力资源平台助理总经理韩旭婷、张显、秦旭海。   分论坛二的主题为《打造SDC模式的基础平台能力》。两位演讲嘉宾分别是来自 腾讯人力资源平台部的总监 孙洪凤和张东超,两位分享的内容为《共享事务平台建设新视角》以及《E-HR建设新视角》。   同样在两位的演讲完毕后,主办方设置了对话环节,对话主持人为:柴晓波 (金蝶集团助理总裁兼HR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对话嘉宾除了孙洪凤和张东超外,另外还有猎聘网副总裁胡海峰 、联想中国人力资源运营总监江莹、海航集团人力资源部常务副总经理兼共享服务中心总经理崔兴鹏以及吴辉   百胜集团人力资源科技资深经理。   互联网时代是个喜新厌旧的时代,很多以前我们热衷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取而代之,当人力资源工作者面对越来越细分的客户,以及日益复杂的客户需求,随需应变的灵活性,变得愈发重要,分享是最好的价值创造。   HRTechChina编辑部:yudan
    腾讯
    2015年05月15日
  • 腾讯
    所以,传言往往是真的!赶集网与58同城确认合并 HRTechChina获得消息,今天下午4点58同城与赶集网将召开合并情况说明会,姚劲波在微信朋友圈里写到:“所以,传言往往是真的。今天下午4点多我和赶集杨浩涌有个合并情况说明会,欢迎媒体朋友来见证一个啥都有的神奇的平台的诞生!” 早在之前,关于赶集网与50同城合并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HRTechChina也报道过《消息称58同城与赶集网达成合并协议,招聘市场迎来大变局,一个可以赶集的网站》。   而在今日,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也发布公告,宣布战略入股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根据与赶集网股东达成的最终协议,以及作为今后长期战略合作的一部分,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合1700万份ADS)及4.122亿美元现金。通过知情人士获悉,华兴资本在此次交易中担任财务顾问。   公告内容同时显示,腾讯将以52美元(每ADS)认购价值4亿美元的58同城新发股票。截止目前,腾讯占股比例约为25.1%(占股比例为全部发行股票总数完全稀释后的数量)。投资金额将分别用于58同城与赶集网战略合作的现金部分以及增持58同城现有股权两个部分。   58同城和赶集网也占据着一定的招聘市场,两者合并后,对于中国的招聘市场一定会有所影响,对招聘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尤其是赶集网曾号称要超过58同城。从此次腾讯认购58同城4亿美元新发股票的这一重磅新闻来看,足以看出腾讯对此事件的重视。从招聘市场的角度来看,腾讯推出了QQ邮箱推出简历功能:QQ邮箱简历准备了三套简约精美的简历模板,也可以直接导入现有简历,QQ邮箱可以进行智能解析简历内容;同时发送简历时将自动生成PDF简历附件。   58同城和赶集此前是口水战不断。去年7月,被问到58同城会不会考虑收购赶集网时,姚劲波回答得很坚决,“赶集网的用户是我们用户的子集,商户也是我们的子集,产品也是copy我们的,收购这样一家公司没有任何意义。”而赶集网也发表公开信回应,指责姚劲波言行失当,称58同城“无节操”。公开信同时声称“58同城收购赶集”的说法属58同城的造谣行为。   话虽如此,在域名交易网站上查证,姚劲波早已买下了58ganjin.com和ganjiwang.com的域名,所有权均归58同城所有,而注册时间则分别是2008年11月4日和2008年12月10日。     赶集网的融资过程: 2009年,蓝驰创投向赶集A轮投资800万美元 2010年,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和蓝驰创投向赶集网B轮投资2000万美元 2011年,由今日资本和红杉资本参与的C轮7000万美元投资 2013年,中信产业基金,安大略教师退休金基金(简称“OTTP”)和麦格理共计9000万美元   58同城的融资过程: 2006年,58同城获软银赛富500万美元投资 2008年6月,软银赛富继续追加投资4000万元 2010年3月,58同城获得DCM和软银赛富1500万美元投资;2010年12月,58同城获C轮融资6000万美元融资 2011年下半年,华平集团投资4200万美元,姚劲波跟投1300万美元,共计5500万美元 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股票600.00万股,发行价每股38.00美元,共募集资金2.28亿美元,首日开盘市值超20亿元   以下为姚劲波内部信: 最近传言很多,但传言往往会成为真的,我确认下:58同城和赶集网将成为一家人! 很多人可能一下适应不了,昨天还在浴血内战,明天我们就要一致对外了。但这个世界确实在变化,我相信大家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赶集网是我们非常尊重的对手,也是非常头痛的对手,过去打了十年,其实两家公司都变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强。58同城和赶集网共同开创了中国的分类信息行业,让数以亿计的用户更好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来服务他的生活。成为人人信赖的生活服务平台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是我们走到一起最重要的前提。 58和赶集合并后相当长时间里,58同城和赶集网将继续两个品牌独立管理,各自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在定位上适当差异化。未来,我和赶集网CEO杨浩涌将担任联席CEO,以确保双方团队在更高层面进行更多互动和协调,共同将双方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们合并将产生很多协同效应和好处: 1、将立即停止一些短期的市场行为,协调一致以提升整体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2、将提高信息发布门槛和审核标准,促进整体网站的信息质量水平,更好保护用户利益; 3、将加大在创新产品和模式上的投入,更好把握市场机会。 虽然这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我想说的是,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单纯靠资本上的操作成为一家伟大公司,只有优秀的团队、全心的投入、在正确道路上的不懈努力,才能让我们一步一步逼近我们的愿景:通过互联网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简单。 现在开始,大家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欣赏彼此、憧憬未来。下个十年一定会更加精彩! 姚劲波 而面对合并,赶集网CEO杨浩涌则表示,在十年的竞争中,赶集与58在不断过招,相互锤炼,才形成了今天双巨头的格局,但是也正是因为竞争,错过了更多本该属于分类信息的机会。在合并之后,双方可以减少营销成本、扩大平台优势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互补。 此外,钛媒体从赶集网内部人士处了解,今天晚上58同城将与赶集网共同召开媒体沟通会,钛媒体也会进行持续关注。   以下为赶集网CEO杨浩涌公开信: 北京从黄沙漫天到今天的万里晴空,中间只隔了一场狂风。 赶集就站在这场风口上。就在今天,为了这个风口,我们选择了和老对手58同城合并,顺便也结束了十年激战。 十年里,赶集与58在不断的过招中,相互锤炼,迅速长大,形成了今天双巨头的格局,我们其实要感谢彼此,更要感谢过往的竞争。甚至可以说,没有过去的竞争,就没有两家公司今天的规模。与此同时,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样,发现身边很多本该属于分类信息的机会,太多太多,双方因为竞争而无暇顾及,这些机会在悄悄的流逝,非常的可惜。 因此,合并对于赶集、58和整个行业,都是当下更好的决定: 1、 减少营销成本——分类信息行业正在从纯信息模式向服务和交易模式升级,持续的过度竞争显然不利于双方在招聘、汽车、房产和生活服务领域的深度布局,合并后,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2、 扩大平台优势——在分类信息领域,新公司将成为行业内占据了绝对竞争优势的大平台。新公司将拥有国内绝大部分的蓝领招聘和二手车流量,房产和生活服务频道的流量也将成为行业绝对的老大; 3、 资源优势互补——赶集在招聘和汽车方面的优势,与58在房产和生活服务领域的优势相结合后,将会迅速产生协同效应。更重要的一点,在我们投资和孵化的创新领域,比如赶集好车,比如蓝领招聘的下沉服务,大家会发现,我们将获得两倍的流量支持,成功的速度和概率将大大提高。 还有,合并给了大家一个更大的舞台,我们期待着未来在分类信息的各个品类,看到大家更多的创新,公司也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激励帮助每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赶集与58同城合并后,在资本层面,两家将组成新的公司——58赶集有限公司。我与姚劲波将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并同时担任联席董事长。我和姚劲波共同向董事会汇报,并共同拥有新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权。 在新公司的业务层面,我和姚劲波将负责不同的板块,以便将我们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新公司将采取双品牌战略,赶集与58保持独立运营,各自的管理体系和员工体系基本保持不变。 在过去几年,赶集在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推动了分类信息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赶集的渠道销售模式也被证明了是分类信息领域最有效的模式。这些优势都将在新公司中继续得到发挥,新公司也将为全体同事提供更大的平台,一起推动行业的变革。 去除58同城的对外投资,两家公司此次的合并将采用约5:5换股的形式进行,根据最新的股价,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值将超过100亿美元,并进入美股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前五的序列。今后十年是属于分类信息和O2O的十年,我希望各位赶集人继续与我并肩战斗! 尘埃落定,新的征程刚刚开始,太多太多的机会在等着我们! 杨浩涌    
    腾讯
    2015年04月17日
  • 腾讯
    微信投资”小微招聘“平台M4JAM 微信非洲扩张开始了 [摘要]M4JAM去年8月创建并进驻微信移动生态系统,获投资后将拓展全球业务。 腾讯与Naspers成立的合资公司“微信非洲”(WeChat Africa)日前宣布,向南非“小微招聘”平台M4JAM投资。   自2014年8月面世以来,M4JAM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趋势。就在几天前,有媒体报道称这家创业公司聘请了谷歌的布雷特·圣克莱尔(Brett StClair)加入其管理团队。在加盟M4JAM之前,圣克莱尔担任谷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理,他拥有10余年的全球工作经验以及丰富的商业人脉,加盟M4JAM之后将负责增加该平台的职位数量,并帮助进行全球业务拓展。   自2014年8月M4JAM进驻微信移动生态系统以来,双方就建立起了合作。在此之前,M4JAM一直自主提供资金。去年该平台曾表示,公司将寻求外部投资。M4JAM表示,此次微信的投资有助于该公司拓展本地业务和全球业务,创造实时的商业解决方案,同时帮助解决现实世界的失业问题。 毫无疑问,M4JAM正在改变传统的品牌招聘模式,而这轮投资无疑会进一步增强其改变就业模式的能力。“微信的投资使得我们可以专注于打造业务,同时他们的社区有助于我们成功。我们在微信平台推出M4JAM,就是因为社交应用能够提供一个快速、便捷的发展平台。”M4JAM联合创始人兼CEO安德烈·雨果(Andre Hugo)说。 “M4JAM成为社交对话的一部分,对于微信用户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无需下载另外一款应用就可以使用这项服务。这也有益于M4JAM,因为我们能够得到一个现成的用户群体,在进入新市场的时候,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微信已经建立起了稳固的存在。”他说。   WeChat Africa负责人布雷特·劳瑟(Brett Loubser)表示,“微信将通过诸多像M4JAM这样的官方账户为用户带来价值。我们支持他们的发展,并通过这种合作表明,微信不仅能给用户带来价值,也能给品牌带来价值。今年我们将有多家创业公司登陆这个平台,这有助于我们展示这个综合移动社交平台的真正实力。”   雨果表示,过去四个月双方一直在就这笔交易进行谈判。关于这笔交易将对M4JAM拓展到其他平台产生的影响,雨果表示,微信很快就不是独家平台了,M4JAM就业信息可以嵌入到横幅广告,而且该公司也在尝试SMS(短消息服务)推广活动。 雨果表示,现在Naspers方面在董事会的成员更多一些。“新的董事会成员将为我们带来战略观点,开启更多机遇的大门。”他说。关于腾讯移动产品过去几年的迅猛发展,雨果表示,“如果能达到这种增长幅度的10%,我们就非常高兴了。” 关于未来发展,雨果表示M4JAM一直在“稳步发展”。“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于,去年推出时我们只有3个人,上周我们发布了2.5万个新职位,其中包括1.5万个来自老客户品牌的职位。” “我们一直想要走向全球。我们关注着大约14个地区,但拓展到其他市场的前提是稳固在南非市场的产品。在进入A地区或B地区之前,我们首先要让南非市场红红火火。”雨果说。 M4JAM是连接公司和求职者的枢纽,该平台可以为学生、失业、在职甚至退休人员都能够利用零碎时间获取佣金,令用户可以利用琐碎的时间获取工作。发布6个月多以来,M4JAM已经为40多家非洲大型品牌提供招聘服务,其中包括汽车导航品牌TomTom、TNS市场研究公司、Telesure和Shoprite等。 Naspers是一家南非的跨国传媒集团,通过其全资拥有的离岸公司MIH持有腾讯33.73%的股权,是腾讯最大的股东。(小贝) 腾讯科技讯 2月22日
    腾讯
    2015年02月22日
  • 腾讯
    搜狗搜索推“微信头条” [摘要]搜狗CEO王小川称,“现在我们能做到的,是竞争对手更加无法实现的。” 1月19日消息,搜狗公司今日正式发布搜狗搜索移动客户端3.0,宣称这一客户端具有本地生活、扫码比价、微信头条三大功能。   搜狗称,搜狗搜索移动客户端3.0上线的“微信头条”,得到来自腾讯的支持,通过搜狗搜索对微信大数据分析处理及运用,通过微信登陆、身份标签、智能推荐和收藏分享,能让用户在海量微信公众号内容中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热点内容,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搜狗搜索移动客户端3.0“微信头条”,宣称运用搜狗搜索的技术处理能力,通过支持微信账号登陆,识别用户兴趣图谱,完善分类和自动身份标签技术,关注用户使用行为反馈,及对微信大数据的整合分析,不断跟进用户兴趣变化,来智慧地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阅读需求。   搜狗搜索称,基于对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大数据分析,搜狗搜索移动客户端3.0“微信头条”,对推荐内容的分类创新性地采用时政控、段子手、科技咖、八卦精等性格属性。   这一方面符合社会化平台自媒体的发布特点,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通过身份标签,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升信息获取效率和阅读粘性。   而根据用户身份标签,“微信头条”还可以个性化推荐相应的话题和内容,既保证在了解用户兴趣基础上的精准,也能实现规模化的个性推送,缩短了用户繁冗筛选的过程,在碎片化时间实现深度阅读,而不是对生活快镜头剪切式的仓促浏览。   搜狗搜索“微信头条”还可实现频道定制,并支持微信账号登陆,微信文章收藏,以及一键分享至社交网络等功能。   搜狗CEO王小川表示:“微信头条”的上线,是搜狗与腾讯合作不断深化的结晶。基于搜狗与腾讯基因的互补,以及来自微信的支持,为搜狗搜索注入内容,增强搜狗差异化优势。   王小川称,“现在我们能做到的,是竞争对手更加无法实现的,有助于搜狗差异化布局移动搜索更进一步,从而实现紧握移动搜索正面战场主动权的战略目标。”   腾讯科技讯(乐天)
    腾讯
    2015年01月19日
  • 腾讯
    腾讯联手IBM掘金行业SaaS应用云 [摘要]腾讯云将提供IaaS公有云的运营和管理,IBM提供面对云化的咨询服务。 10月31日消息,腾讯宣布与IBM共同签署“行业SaaS应用公有云”业务合作备忘录。双方在“行业SaaS应用公有云”领域建立业务合作伙伴关系,选择新兴的中小型企业,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等行业,展开业务合作。     据悉,双方将帮助中小企业、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的通过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工具和手段改造企业内部的流程和运营,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云转型。     在此次的合作中,腾讯云将提供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公有云或专有云的运营和管理,并保障云平台资源、网络、设备等基础资源的正常运行。IBM则将为中小企业提供面对互联网和云化的咨询服务,并且双方同意将IBM产品和服务部门提供的SaaS部署在腾讯云上并进行销售。     据悉,双方将组建联合团队满足企业对应用集成、实施和运维的需求,并借助双方客户关系和资源共同扩大市场份额。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表示,双方从云计算切入,将互联网模式带给更多的企业级客户。
    腾讯
    2014年10月31日
  • 腾讯
    腾讯系创业者报告:资本诱惑下,羞涩的腾讯员工终于走出舒适区域 无论是硅谷,还是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员工前赴后继的投身于创业大军中,这已经成为了一股强劲的潮流和趋势。在国内,阿里、百度、腾讯、搜狐、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已经成为互联网创业的孵化器,大量优秀的创业者不断涌现。在这中间尤其以搜狐网易系为典型代表:优酷古永锵、爱奇艺龚宇、陌陌唐岩、YY 李学凌等等,声名显赫,成绩斐然。     腾讯员工创业声势较小 但反观腾讯,作为国内用户最多的互联网巨头,无论是创业项目还是创业者,在很长时间都鲜为人知。直到近两年,才陆续有些项目为外界所知。为什么腾讯系的创业者之前不为人所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人员流失相对较低 完善的福利减少了创业欲望 南北文化差异造成了过度低调   下面逐一进行说明: 从创业到现在,腾讯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里高管团队最稳定的公司之一,除了搜索、电商、微博等这样战略结构上的调整例外,这样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客观上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     曾在腾讯和百度均任职过的胡力,在知乎说过两家公司的文化差异:腾讯的企业文化相对务实。高管们看上去和实际中都相对亲民。在腾讯晚上下班,在电梯里遇到 martin(腾讯总裁刘炽平),大家会和他打打招呼,简单聊两句。在百度大厦,和 robin(李彦宏)同乘电梯下去,每层上来的人,不管之前讨论的多兴高彩烈,进来后都鸦雀不声,气氛让人很压抑。     轻松人性化的管理历来是互联网员工最看重的元素之一。     腾讯的工资待遇在整个互联网里不算是最高的,但是整体的综合性福利在互联网巨头里面公认是行业里最好的,公司的福利设计严谨,覆盖了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行政上基本对员工的需求原则上是“想办法满足”,给到员工一种“保姆式的关照”。安逸的环境大大降低员工出走创业的概率,但同时也降低了他们野外求生的能力。     腾讯福利不完全统计: 薪酬:工资在行业里虽然不是最高,但年终奖相对较多,综合收入在行业也是行业前列。 股票:腾讯是上市较早的互联网公司,比一般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覆盖人群会多些。 其它福利:“10亿安居计划”,提供免息的20-50万不等的住房贷款给到员工。还有家属开放日、30天全薪病假、15天半薪事假、各种保险……腾讯班车在深圳有接近300条线路,从早到晚可直达深圳市区的任何一个地方。   从腾讯的收入和财报来看,腾讯近年来的收入都在不断增长,给员工福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种情况极大的降低了员工离职的概率,员工会对平台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尤其是一批有股票的早期利益获得者,从人的本能心理来说,要走出舒适区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更何况现状并不差,所以大多数会选择不去改变。 搜狐和网易等公司都是媒体型公司,这决定了他们的员工必须是外向型的,媒体环境朝夕变化、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去争取和抢占资源,保证能够完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当他们从原来的平台转移到创业,环境虽有变化,但是实质性的竞争变化并不大,是一种平滑过渡。创业者很容易适应。但是在腾讯,由于生存环境的优渥,再加上腾讯大平台的海量用户和平台的相对封闭,员工们不需要从外界拼命去争夺和拼抢,在这种环境中长期生存后,一旦进入到创业的丛林中,环境将会是断崖式的变化。这就限制了很多腾讯员工踏出创业这一步。     从腾讯离开的某前高管曾经说:腾讯为了员工的福利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但是这种高福利也抹杀了不少人的创造性,安于现状,才能退化,没法发挥潜能做出更大成绩。   北方创业者善于造势借势,精于整合资源,创业过程中讲究高举高打、声势浩大、摧枯拉朽。目前互联网大公司创业系中,影响最大的是网易和搜狐系,这和他们出身媒体,善于宣传和借势有很大关系。而南方创业者的更多是润物细无声,埋头做事,不善言辞、不事宣传。     万科今年组织管理人员去腾讯参观,马化腾亲自接待讲解。万科的人事后回忆“小马哥是个有些害羞的人”,一家万亿市值的掌门人,当着不多的参观者,竟然会害羞。这在北方创业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随便拉出一个卖煎饼的、卖米粉的或者卖电动按摩棒的小年轻,分分钟启动演讲模式,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马化腾曾经针对微信等产品在应用商店评分较低,对手抹黑时亲自发邮件:“严禁腾讯相关人员刷排名和评论,违者开除”。低调可见一斑。     低调在传统思维里是个不错的优点,也确实能帮早期的腾讯避开竞争的锋芒,埋头发展,但是在资讯高速传播,行业风起云涌变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候,低调可能是个致命的缺陷。2010 年的 3Q 大战,后起之秀 360 压着互联网巨头腾讯猛打,腾讯毫无招架之力,公关总经理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哭流涕,可见公关和宣传有多么薄弱。创始人的气质,决定腾讯整个公司低调、实干、沉默等特质。     从腾讯出来的创业者,或多或少的也带着腾讯特色,在创业过程大多是做多说少。默默耕耘,大多是想把事做的足够好后再去宣传。导致业内很少有人关注到腾讯创业系。即使像房多多这样融资 8000 万美金的高速成长公司,在圈内也鲜有人知。媒体和互联网圈内的注意力,更多的是被搜狐网易等善于宣传和造势的北方系创业者吸引。     腾讯系进入创业期 腾讯在 2012 年后进入创业期,总结起来的原因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在适合的发展时间,有一批主动或被动离开的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同时还有资本的密集进入的支撑,腾讯系进入创业期。     1、移动互联网爆发引发了创业的高潮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从 2010 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开始大规模发展。截至 2014 年 1 月,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达 8.38 亿户,手机网民 5 亿。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直接引爆了手机游戏产业的高速增长。2013 年国内手游增长迅猛,涨幅达 246%,用户数增长到 3.1 亿,市场销售收入达 112.4 亿元人民币。(数据来自《2013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互联网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各个模块已经比 PC 互联网时期成熟很多: iOS 等标准化的开发流程,大量配套的如友盟、微博、微信等开放性平台已经发展相对比较完善,创业者进入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一个产品经理搭配一两个程序员就可以启动项目。低成本操作会加速人员的进入到创业中。     在这其中,游戏表现最为凸出。游戏巨头腾讯占了这其中的半壁以上的江山。作为腾讯游戏的员工,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游戏不像是 o2o 等链条长、对资源有很高的依赖性的项目,便于启动。     腾讯游戏的员工待遇尤其是奖金在行业内来说不算太低,但是和疯狂的游戏增长收入来说,连九牛一毛都不算。面对着行业如此迅猛的发展和巨额的收入,亲手打造这些骄人业绩的创造者很难不动心,这会让很多原本安于或不安于现状的人都会被创业大潮裹挟或刺激,纷纷投身于自立门户。     曾经是腾讯最大的移动游戏产品研发与运营部门的、拥有 4 个研发中心的腾讯五彩石工作室负责人郭永在 2014 年 9 月离开腾讯,同时工作室也进行了调整,有内部人士透露该工作室大概 30% 左右的人会离开创业或跳槽。有投资人说一个月最多接触过 7 拨腾讯游戏相关部门离开的创业者。     时势造英雄,移动互联网必定会继续引发包括腾讯在内的各大公司离职创业的持续热潮,下一个典型代表也许就是刚上市的阿里。     2、创业成功者是最好的榜样和刺激 虽然从规模和体量上来看,目前腾讯创业系还无法和搜狐网易系相提并论。但是从腾讯离职的人中,不乏奇迹创造者。从电商部门离职的准 90 后郭列,在民房中开发的脸萌在海内外引发了下载狂潮,创造了 APP 推广的奇迹;游戏部门离职的王信文开发的《刀塔传奇》月流水数亿;原腾讯深圳研发总经理李建成联合创建的房多多,三年时间,B 轮融资 8000 千万美金,年流水过千亿;上线一年的拉勾网估值近 10 亿······     创业成功者是最好的榜样和刺激。也许就是曾经一个坐在隔壁工位的默默无闻的小伙伴,出走后不久却成为创业的明星人物和标杆,这种刺激无疑是最直接的。在一批创业榜样的带动下,哪怕是再无动于衷的人,也会按耐不住自己躁动的心,创业的氛围慢慢被培养和带动起来,这也会成为引发腾讯创业热潮的催化剂。     3、腾讯组织架构的调整 腾讯在这两年,由于业务发展,产品需求等原因,多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的调整。裁撤 MIG、将搜索与搜狗合并、打包出售拍拍易迅等电商资产、合并原来战略性产品微博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原来的腾讯员工或被动或主动的离开了腾讯的岗位,除了跳槽到其它互联网公司,创业也许是最主要的选择之一。腾讯工作的经历,对外界来说,这无疑是极好的背书和加分,为创业成功概率和融资等资源整合提供好的前提条件,这也为进入创业大军中提供了由于草根创业的条件。     4、资本密集进入 在项目投资方面,腾讯系创业者很多会与一个名字关联在一起——曾李青(jeson), 腾讯的联合创始人,他在离开腾讯后,创立了德迅投资,他的投资原则是主要投腾讯出来的创业者,成功项目不少,已上市的淘米就是典型案例。原高级执行副总裁刘成敏成立的龙渊云腾基金、美国 F50 基金等都以投资腾讯系创业者著称,累计投资 100 多家相关的创业公司。他们为腾讯系的创业提供了创业和资金方面的有力支持。同时配套的服务组织机构也适时出现,如 2013 年成立的专为腾讯系创业者服务的单飞企鹅俱乐部。     从目前来看,资本在移动互联网阶段,已经进入了一个癫狂的状态,尤其是针对手游等变现较为快速的领域。很多腾讯系的工作室或者部门小组,在没有出来创业或者根本没有产品上线时,就被资本方承诺投资或者直接注资,这极大地加速了创业的热潮。     经纬创投的张颖在 9 月的一封公开信里说:“2014 年中国早期的 TMT 投融资市场中,火爆的现象也异常明显。所有主流基金都在疯狂地投资项目,之前不太常见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金融资开始变得极其平常,创业项目每轮融资之间的时间差被迅速缩短,甚至上轮刚结束就涨价几倍开始下轮新融资的情况也变得“合理”且频繁起来。”     近几年来,包括房产在内的重资本的行业回报率迅速下滑,互联网创业神话不断涌现,大量资本涌入互联网创业领域,为创业和团队搭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加速了各个公司包括腾讯在内的成员离职,投入到创业大潮中。     腾讯系创业现状全面分析 从腾讯目前创业的整体情况来看,特点是:游戏为主、百花齐放、规模不大、发展迅速、前景巨大。     从行业上来看: 腾讯创业项目以游戏为主,60% 为游戏行业或相关行业创业者,影响很大,如汪海兵创立儿童娱乐公司淘米网已经于 2011 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王信文开发的《刀塔传奇》成功登顶 appstore 中国区畅销榜, 月流水超过数亿元,打破了腾讯长期垄断应用商店游戏排行榜前列的局面,倒逼老东家腾讯;还有成绩不俗的王伟峰的《啪啪三国》等等。     同时在与游戏有关的泛游戏化领域也百花齐放,比如郭列是 2014 火爆的脸萌创始人,A 轮融资数千万、汪祥斌创立的 DataEye(数据之眼)专注于游戏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服务,给游戏开发商提供全面的游戏运营数据,玩家行为数据分析以及网络环境统计监测等专项分析服务。季昕华创立的“懂游戏的云”——UCloud,主打的业务是为游戏行业服务, B 轮融资 5000 万美元。 其他的覆盖社交、教育、房产、招聘、投资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如王锋传课网、杨威贝瓦网、林应明快乐学、马德龙拉勾网、陈红娟牛车网、关勇车轮、胡茂华多备份、封林毅 itools、于章涛好巧网、欧阳云碰碰等。腾讯创业系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     从发展规模来看: 腾讯创业者的项目时间大都较短,腾讯离职创业潮是在 2010 年左右才开始的,2012 年开始加速,所以很多项目相对起步较晚,比较年轻,但是成长速度很快;根据腾讯系创业组织——单飞企鹅俱乐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创业人员有 1200 多人创业,500 多家创业公司,完成并公布融资的有 200 多家,其中已上市 1 家,估值过亿美金的公司 10 家左右,估值千万美金市值的公司有 20 家左右,几乎每个月都有估值过千万的创业公司纷纷冒出来。 虽然目前腾讯系创业者中还没有出现优酷、陌陌这样已经是行业领军的公司,规模都不是很大,但是在这其中已经有一些明星项目显示出了不俗的潜力和强劲势头。马德龙的拉勾网上线一年融资 2500 万美金, 估值近 10 亿。原 QQ 空间、QQ 旅游的张博创建的美啦美妆,目前总下载量已接近 4000 万,日活近百万,B 轮融资 2000 万美元;还有早期出去创业的王坚的糗事百科等。很多项目都在高速成长中。腾讯的创业者年龄阶段大多是 80-90 后,占到创始人中大概 90% 以上的比例;其它年代只有很低比例;年轻的创始人们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主流用户们的想法。腾讯创业系将会在今后 2-3 年中集中爆发,其中必定会出现引领行业的新兴公司,发展的前景和想象空间巨大!     从地域上看: 目前腾讯系创业分布主要是以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为主,占到了创业总数的 80% 左右,另外有部分新兴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如杭州、成都(游戏项目居多)等。另外,南京、厦门、福州、武汉、成都、长沙、珠海、硅谷、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均有腾讯系创业者的分布。腾讯系创业者组织——单飞企鹅俱乐部创始人候锋说,目前在全球包括硅谷在内的 11 个城市都有设立分点,而且会员在快速增加中。     在互联网圈子中,一直有种说法: 腾讯不会投资离职员工的公司,也不会与他们保持接触。原阿里员工、丁香园 CTO 冯大辉在知乎说:“我在网络上看到较多的是,对于离职出来的阿里人,网友如果咨询他们一些关于阿里的事情,他们还会想办法去帮你内部去想办法。而关于腾讯的事情,基本腾讯的前员工都是绕着走。”     事实上是这样吗? 今年 6 月,华谊兄弟以 2.66 亿元投资控股了卖座网,而卖座网是腾讯离职员工陈应魁和王星创建。工号分别为“187 号”与“98 号”。而腾讯是华谊兄弟第一大机构投资者。也就是说,腾讯间接收购了自己离职员工的创业公司。与此有关的例子不在少数。     9 月中旬,腾讯银行在拉勾首发了 300 个招聘职位。腾讯银行没有选择招聘行业的龙头企业比如 51job、智联、猎聘等,而是选择了属于腾讯创业系的拉勾网。这是对腾讯系创业公司的一种认可和关照。     同样为明星项目的美啦美妆是腾讯创业基地(深圳)第一批入驻团队,腾讯在曝光流量支持、多平台能力开放、变现能力培育、创业成本分担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扶持,美啦美妆的快速增长与此有很大关系。     事实是评判一家公司最好的标杆。作为腾讯,要拿捏好处理创业者的分寸是件很有技巧的事:如果不扶持,他们曾经都是腾讯的一员,有感情,自己人沟通起来也容易很多,同时在商业上也可以互惠互利,完善腾讯的某些不足之处。如果扶持过度,这无疑是鼓励现有员工离职创业,这也不是腾讯想要看到的。     腾讯创业系的故事刚刚开始,创业舞台上的大幕才缓缓拉开,相信会有更多更年轻更优秀的创业者登台表演,他们的故事也将不断的延续下去。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创业者也在改变,创业故事也会越来越精彩。南七道将会深度发掘腾讯系创业者有趣的系列项目和故事,只有通过一个个单一具象的、鲜活的创业者,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客观的认识整个腾讯创业系。     或许,随着互联网进一步的发展,派系和门户观念会慢慢逐渐的淡化,它只是一枚小小的标签或者或者情感的纽带,互联网的创业者之间有竞争,但更应该是开放、共赢,不管你是腾讯系、阿里系还是百度系、搜狐系、网易系,只有用更加开放性的心态拥抱用户和其它创业者,协同共生,互联网才会回归到本质。期待下一个创业明星和奇迹,不管你来自哪里!     腾讯创业系部分明星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创始人 项目 融资情况 汪海兵 淘米网 美国上市 王伟峰 啪啪三国 8.1亿元收购90%股权 黄种溪 酷牛游戏 7.5亿元被收购 李建成 房多多 B轮8000万美金 季昕华 Ucloud B轮5000万美金 陈应魁 卖座网 2.66亿元收购51%股权 马德龙 拉勾网 B轮2500万美金 张博 美啦美妆 B轮2000万美金 王信文 刀塔传奇 天使数百万美金 王锋 传课网 B轮1000万美金   作者南七道:弘毅无线创始人,原创新工场项目负责人,TMT 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南七道, 欢迎提供创业故事。来源:36氪
    腾讯
    2014年09月25日
  • 腾讯
    腾讯和新东方共建合资公司 共同发力在线教育 据知情人士透露,新东方今日发布通知,与腾讯成立北京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潘欣任CEO,王守崑为CTO,陈俊任副总裁。 今年3月初就有消息称腾讯与新东方计划成立合资公司,在去年年底就已经确定合作。上周新东方公布的财报中披露,新东方与腾讯已经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由旗下的子公司迅程出资并担任其控股股东,共同研发独特的移动英语学习产品,利用新东方丰富的教育内容资源,以及腾讯的互联网技术与渗透率。双方在此次合作中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第一款产品将于2014年末推出,首先会推出移动应用产品,将会在腾讯的线上渠道以及新东方的线下学校推广。 通过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新公司将专注于开展移动学习业务,新东方主要负责教研成果、教学内容与教师资源的提供,腾讯负责技术研发与推广通道资源的提供。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3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俞敏洪任董事长,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汤道生、腾讯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林璟骅以及新东方在线CEO孙畅为董事,孙畅同时为法定代表人。 据了解,潘欣目前为新东方在线副总裁,兼任新公司CEO,CTO王守崑负责技术研发工作,曾任豆瓣网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裁,陈俊任副总裁,主要负责产品与运营工作,此前担任腾讯搜索推广销售总监。 新东方最近频繁动作,上周刚揭晓与ATA成立合资公司,试水在线职业教育,这周揭晓与腾讯的合作,作为教育行业的“老大哥”,新东方在在线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尝试同样也值得期待。(芥末堆) 【文章来源:猎云网】
    腾讯
    2014年07月31日
  • 腾讯
    腾讯加速布局在线教育:推付费精品课程 [摘要]腾讯精品课已经完成了授课工具、课程平台和支付手段的在线教育完整闭环。 腾讯在线平台之一的腾讯精品课做出功能调整,宣布开通支付功能,同时开放课程创建、用户认证等功能,其中付费系统的上线是在原有免费课程上传基础上的升级,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课程。     此次的三大功能上线,再算上之前的自制课程,腾讯精品课已经完成了授课工具、课程平台和支付手段的在线教育完整闭环。     腾讯精品课从属于腾讯OMG(网媒事业群)教育中心,其入口覆盖腾讯网、腾讯视频全平台,兼顾课程平台和媒体平台于一身,有其他课程平台无法匹敌的流量、媒体优势。加之腾讯精品课将腾讯内部的微讲堂、腾讯大学、产品家等栏目进行整合,有强大的内部课程资源优势。     腾讯精品课今年1月上线,一直以免费实用型的自制课试水并积累用户,据称现已拥有800余万的注册用户。开通支付功能后,这些用户无疑将成为变现的主力。     纵观其他在线教育平台,之前高举“免费大旗”的100教育,经历几个月的运营后,其网站上也正出售199元-999元不等的课程。这正如某个在线教育网站的创业者所说:“在线教育的免费课程,内容大多很水,对真正想学习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大。”     在线教育课程免费到收费的转变,也正符合教育行业趋势,一门课程从教师、录制的成本都不低,试想谁会把精心打造的课程供人免费学习?免费只是噱头,并不能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立足之本,只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学生们不会拒绝付费课程。     再看其他巨头,百度教育虽占据搜索的入口优势,但其平台还在沿用“百度模式”,更多的起到课程导航及导流作用,对提供商的课程管理权限较低,外链的方式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淘宝同学也流淌着阿里巴巴的“电商基因”,更多像是课程售卖的电商网站而不是纯粹的学习平台。而腾讯精品课,其课程平台有比较完整树状结构划分和精细的课程分类,而且订阅功能也为客户提供了个性化服务,符合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趋势。     与之前相比,腾讯精品课相对高调地上线三大功能,无疑在宣布腾讯将在教育产品和资源上加大投入,互联网巨头的发力必将对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发起冲击,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腾讯
    2014年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