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Managed By Q获3000万美元C轮融资,和Staples达成独家合作 根据SEC文件,智能办公管家服务Managed By Q已经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资方暂未透露。 成立于2013年12月的Managed By Q(MbQ)起步于纽约,为办公室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处理手边的繁琐事务,比如清洁、维修、补充库存以及IT服务等等。MbQ的创立基于这样一个想法,许多公司需要一定的后勤人员来负责办公室的管理工作,但这些人员的使用率并不高。 在注册服务后,MbQ会在客户的办公室预装一个iPad。通过Facetime,MbQ可以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客户服务。办公室管理员可以在App上管理清洁用品以及咖啡、麦片之类的食品饮料,存货不足的时候通过App安排补货。而在会议室安装投影仪、灯泡,运送家具或IT服务,也可以通过App预约上门服务。 其中,App存货跟踪服务和客服支持是免费的,清洁服务和杂工服务按时计薪水,清洁服务25美元/小时,杂工80美元/小时。 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类似Handy(家政服务提供商)的企业。不过Handy和MbQ有一些关键的区别在于,MbQ雇佣的是全职的W2(正式员工)工人,而不是承包商。事实上,在去年3月公司已经实施了一项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5%的股份免费派发给员工。 SEC文件并未透露谁领投了本轮融资,不过到目前为止和MbQ利益相关的名单有 GV, Gary Vaynerchuk, Fabrice Grinda,Jessica Alba以及Greycroft Ventures。 一位消息人士称,本轮融资是新投资者和原有投资者的结合,资金将用于扩大市场和技术平台。最近,MbQ和美国办公用品公司Staples达成独家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交易的一部分,Staples将为MbQ提供独家的办公室必需品,而MbQ将为Staples的客户提供独家的办公室管理服务。 此前,公司在今年4月完成了2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Google Ventures和Kapor Ventures。在去年6月完成了一轮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有很多知名公司都在使用MbQ的服务,包括Uber、Kickstarter、VaynerMedia和Bitly等。 本文来自翻译:techcrunch.com
    硅谷
    2016年12月19日
  • 硅谷
    帮助企业监控筛选新闻,Signal Media 获 580 万美元风险融资 新闻的生命周期已经从原先的24小时缩短到了24秒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能够随时获取相关度高的高质量信息,从而确保公司做所决策有真实的现实依据,而不仅仅是根据自己的推测。最前端的AI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时跟踪现实世界的变化,包括竞争者、法规制定者和企业自己的声誉变化。目前有很多公司在从事“媒体监控”方面的业务,如Cision、 Factiva 和 Meltwater 。Signal Media 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AI媒体监控公司,为企业提供他们需要了解的知识,帮助企业把获取到的信息转化为可以信赖的商业知识,帮助企业更好地决策。 公司近日宣布获得580万美元风险融资,投资者包括MMC Ventures、 Hearst Ventures、Frontline Ventures、Reed Elsevier Ventures 和 Local Globe。公司计划利用本轮融资促进2017年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量,推进产品研发,同时扩大公司现有的50人团队。 Signal Media 由David Benigson和 Miguel Martinez创办于2013年,公司借助AI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可信的信息来源,从而减少企业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对虚假信息的使用和依赖。 “互联网是我们创造的最大的数据传输机。然而,这并没有改善现有信息的质量,反而让我们更难获取相关度高的信息,对事情整体发展的真实态势也更难把握。” Signal Media  联合创始人兼CEO David Benigson 表示,“数据的数量已经把质量给淹没了。面对只有24秒钟的新闻生命周期,企业领导者需要时刻关注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发展情况,才能保证决策是基于事实作出的。他们需要确保,自己的决策反映的是现实情况而非自己的推测。” Signal Media 所要解决的正是企业领导者所面临的这一难题,公司借助AI技术为他们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公司目前跟踪收集的信息只局限于印刷报道的新闻、广播和在线媒体。不过Signal Media表示,公司目前正在研发可以实时跟踪税务和金融法规方面变更情况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软件所涉及的信息员包括270万个网站、6.7万印刷新闻资源和300多个广播频道。不仅如此,软件还可以用40多种语言自动翻译来自90多个国家的新闻标题。 Signal 最初的业务关注点是企业公关团队是如何根据企业情况解读媒体报道以及整个商业环境的。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法律和专业服务领域。 Benigson解释说,“Signal不仅仅是对信息进行监控,如果有人更换了工作,企业完成了并购,或者有威胁公司信誉的事件发生,公司的AI技术可以立即识别相关信息或报道。” 本文来自翻译:1wnc.com
    硅谷
    2016年12月15日
  • 硅谷
    特朗普见硅谷科技巨头们,他们说了些什么 硅谷技术领袖们共同发现一个无法逃避也很难用创新方式解决的难题:如何在接下来的会议上面对候任总统特朗普。   硅谷技术领袖们一直试图用创新颠覆来解决难题,但在美东时间14日下午的2点,他们共同发现一个无法逃避也很难用创新方式解决的难题:如何在接下来的会议上面对候任总统特朗普。后者不但从价值观到施政纲领与他们大相径庭,而且还曾口无遮拦的对他们中的一些人进行了人身攻击。 硅谷唯一高调支持特朗普的 Peter Thiel 坐在了特朗普的左手位置,而候选副总统 Mike Pences 坐在其右首。参与会议的科技领袖大约在20名左右,包括亚马逊 CEO 贝索斯,苹果 CEO 蒂姆·库克、微软 CEO 纳德拉、特斯拉 CEO 马斯克和 Google 的创始人拉里·佩奇。代表Facebook参加的不是 CEO 马克·扎克伯格,而是鼓励女性追求自己职业发展的的 Facebook COO 雪莉·桑德伯格。 特朗普左侧依次是候选副总统麦克·彭斯、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右侧依次是Peter Thiel、苹果CEO蒂姆库克、甲骨文的联席CEO Safra Catz、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 除了Peter Thiel,组成硅谷科技生态的风险投资者无一被邀请参加这次会谈。 但特朗普的家庭成员却是这次会议的参与者,这其中包括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和儿子埃里克以及小唐纳德。 图片来源于Huffionton Post 白宫记者 Christina Wilkie 和与奥巴马会晤时的收敛不同,特朗普似乎并没太多顾忌参会者的感受。 他虽然一开场就赞扬了这些科技领袖,但却更为浓墨重彩的称赞了 Peter Thiel 所具有的远见,并且一度亲昵地拍着他的手。 这显然是个让别的与会者尴尬的时刻。 他还说:"我在这里是想要帮助你们的……现在你们得喜欢我了,起码多喜欢一点点……” 在发现有记者通过视频记录这些谈话后,记者被赶出了会议室。 这次会议开始前并没有定下要讨论的议题日程,但“让更多的工作留在美国”是特朗普一定会提到的话题之一。 而在会议的前一天,IBM说会计划在美国国内新增招聘2.5万人。IBM的CEO Ginni Rometty 现在是特朗普顾问团成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但很难说特朗普能否在政策上对科技公司们让步。 例如特斯拉创始人 Elon Musk 会希望政府对新能源更为支持。但特朗普却希望复兴石化行业,并且很有可能任命埃克森美孚的董事长为美国国务卿。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硅谷公司都仰赖技术移民给它们带来的在研发方面的人力成本优势,但特朗普很可能会坚定的要求他们把工作优先给予美国公民。 更别说这些公司大多都在研发包括无人车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而这些技术会减少就业。 硅谷一些从业者认为这些技术领袖应该用拒绝会面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也许有人会希望这是一次实质性会谈,但对我而言显而易见的是,这会是一场技术怪胎真人秀。这些科技富豪们去拜见特朗普,但除了轻易丢掉自己的尊严外,什么都得不到。” Kara Swisher,硅谷科技媒体 ReCode 的创始人在一篇言辞激烈的文章中这样说。 但乐观者依然会希望此类接触能最大可能地为硅谷和美国的科技产业争取利益,使特朗普在相关政策上不会对科技业太过严厉。 Elon Musk 和 Uber 创始人Travis Kalanick 显然持有这样的态度。他们在当天早先时候被宣布成为特朗普内阁顾问团成员。而在这之前,甲骨文的联席 CEO Safra Catz 也提前会见了特朗普,并说无论如何都会尽可能帮助总统。 Musk和库克还会和特朗普有一个单独的会谈。 也有风险投资者认为特朗普不会真的影响到硅谷。 “我不觉得特朗普会对硅谷有很大影响。他充其量是带给全世界一个警告:我不会按常理出牌。但作为我们这样风投行业的人,不按常理出牌是很正常的现象。”硅谷创业者学校 Draper University 的 CEO Andrew Tang 说,“这个职业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如果要按照常理出牌,我们就不会去投资那些和传统巨头对着干的小公司了。” 他同时也是风险投资公司 Draper Dragon 的合伙人。 但在记者被赶出会议室之后,能够让公众知道这个会议究竟谈了什么的信息少之又少。会议结束后,唯一发表声明的贝索斯也表达得非常含糊。“我分享了我的一些观点,认为政府应该将创新一直作为主要支柱,这会在整个国家创造大量的工作,不仅仅是在科技行业,而是在各个产业,例如农业、基础建设、制造业……所有的行业。”他说。 最后,奉上这些科技大佬们参会时的照片。亮点也许在于,他们脸上自带的表情包。 左侧是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右侧是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图片来源于路透社 施密特(Eric Schmidt),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董事长,曾任Google董事长席位.照片来源于路透 中间是 Facebook COO 雪莉·桑德伯格.照片来源于路透 作者:徐涛   来源:36氪
    硅谷
    2016年12月15日
  • 硅谷
    改变员工之间的沟通方式,Dynamic Signal 获 2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微软领投 去年,LinkedIn 曾试图收购 Dynamic Signal ,之后可能会通过微软再次尝试对其进行收购。 根据麦肯锡(McKinsey)的报告,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的企业生产力要比其他企业高出 20%-25%。此外,Salesforce 的报告表示,86% 的企业高管认为无效的沟通是职场失败的主要原因。从 Slack 到Facebook 的 Workplace,一大批企业级应用程序正在处理和改变公司员工之间的沟通方式。 近日,企业级沟通 Dynamic Signal 获得 2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由微软的风投部门 Microsoft Ventures 和 Akkadian Ventures 共同领投,Focus Ventures 和 Trinity Ventures 等多家公司参投。截止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得 6,830 万美元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1.5 亿美元。Dynamic Signal 将利用本轮资金扩大其国际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在管理、销售、营销以及顾客方面的投入,更好地为其世界级企业客户服务。 Dynamic Signal 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目前拥有 110 名员工。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参与度和对公司的拥护。数百家世界级全球企业以及 85 家财富 500 强企业都通过 Dynamic Signal 推出、扩展以及衡量他们的公司通信,这项服务覆盖了 21 个国家、19 种语言。 Dynamic Signal 在众多企业通信工具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 Dynamic Signal 的平台让企业客户通过广播消息与员工交流,而不是像大多数同行那样侧重于协作。此外,该平台还可以创建 API、跟踪分析读取的项目、构建浏览器扩展程序并与其他应用程序集成。Dynamic Signal 最近与 Facebook Messenger、Slack 和 Yammer 进行了集成。 Dynamic Signal 的 CEO 兼联合创始人Russ Fradin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以我们日常沟通的方式与员工交流的重要性。消息灵通的员工生产力更强,参与度更高,更有可能成为公司的拥护者,对公司自上而下都有着深刻影响。我们将与投资者紧密合作,继续拓展业务,争取满足世界各地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Trinity Ventures 的普通合伙人 Ajay Chopra 在一份声明中说:“Dynamic Signal 服务于被“遗忘的群体”,公司与这些忠诚的员工的沟通还远远不够。” Microsoft Ventures 副总裁 Nagraj Kashyap 认为: Dynamic Signal 正在通过与现有全球业务流程无缝集成的企业级技术改变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方式。我们的投资代表了我们对这一块快速增长的业务以及 Dynamic Signal 的方法的信心。 微软的投资不仅仅是因为微软本身就在购买和建立自己的协作工具(Skype、Yammer以及最近推出的Teams),更是因为微软刚刚在上周正式完成了对 LinkedIn 的收购。 就在去年,LinkedIn 曾试图收购 Dynamic Signal,但最终未在价格上达成一致。LinkedIn 可能今后会通过微软再次尝试对 Dynamic Signal 的收购计划,对此,Fradin 拒绝置评。 本文来自翻译:venturebeat.com
    硅谷
    2016年12月14日
  • 硅谷
    硅谷知名孵化器YC的2017创投风向标 对于渴望进入顶级孵化器的硅谷创业者而言,每年冬季和春季有两次大考,那就是YC的申请季。 想进YC的创业者太多了,毕竟这是一个走出reddit、Airbnb还有Dropbox的地方。每个申请季有超过6500家创业公司申请进入YC,仅有2%的项目有获得面谈的机会。从2005到现在,YC一共投资了超过1,400家创业公司,所投企业估值合计超过700亿美金。 YC的首席运营官Qasar Youris在12月9号上海举行的SomaX 2017中美创投论坛上分享了一组关于YC的数据,可以一窥硅谷创投圈的风貌与趋势。 三十当家,硅谷不止属于年轻人 尽管普遍印象中,硅谷创业者=满腔热血的年轻人,YC收到的创业公司申请中,创始人的平均年龄是30岁,18%的创始人超过40岁,20岁以下的创始人只占了15%。单个创始人的公司比例正在减少,近5年来的占比从46%下降到30%,2~3个联合创始人的创业公司占比超过60%。Qasar Youris表示,在过去的经验中发现,2~3个联合创始人的创业公司在决策时会更加简单有效。 SaaS、VR、AI…硅谷创业者追逐的当红炸子鸡 在众多的创业项目中,SaaS、Deep AI、AI、Machine Learning、VR等类型的创业公司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AI和VR类上升趋势最为迅猛,2016年分别占比1.8%和1.2%左右。在所有热门的创业类型中,SaaS占比最高,约2.5%。而Ads、Digital Currencies & Technologies、VR等项目的占比,从去年至今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其中VR、Digital Currencies & Technology经历了2015年的大热之后都出现明显的回落。 YC曾申请数据表现出的技术趋势,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哪些技术与领域正被创业者追逐,而哪些已经被快速地舍弃。 2017年YC的投资风向 在YC众多申请项目中,过往的录取率最高的创业公司行业分别是:Biotech,Hardware,Fintech,VR/AR,Entertainment。如果要申请YC,生物科技相关的创业公司获得投资的成功率将会更大。Qasar Youris表示,YC期待更多有野心的企业提交申请, Community,Fintech,Entertainment,Hardware,VR/AR以及Biotech等领域的创业公司都是他们所期待看到的。 此前,曾对YC COO Qasar Younis进行过独家专访,如果对YC或Qasar Younis还不甚了解,你可以看看。 来源:36氪,作者:林鲁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8833.html
    硅谷
    2016年12月12日
  • 硅谷
    Slack 和谷歌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服务整合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协同办公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协同办公的鼻祖,Slack 宣布与 Google Cloud 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为其团队的协作平台带来一些新功能,包括更深入的与Google服务整合,比如新的机器人通知,以及支持谷歌最近推出的团队驱动、文档预览、许可等功能。 最近, Slack正面临着来自微软和Facebook的新的竞争压力,微软和Facebook都在最近几周推出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产品。 Microsoft团队基本上是一个Microsoft Slack克隆,但是额外具有能够绑定到Microsoft的服务套件(包括Skype和Office 365)的附加优势。 Slack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不具有相同的本地化能力,紧密地连接到企业可能使用的其他产品和服务——相反,它依赖于第三方集成。 虽然未正式宣布合作,但谷歌和Slack已经在这方面有过诸多协作。 据 Slack 所述, Google云端硬盘是最早的Slack集成之一,并且仍然是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Google Drive文件在每个工作日大约导入60,000次。 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每1.4秒共享一个文件。 如今,Slack将与Google开发人员合作,为他们的重叠客户群构建进一步的整合服务。在未来,服务将会扩展到其他功能。比如,Google云端硬盘将发布评论和访问Slack的请求。 然后,收件人可以批准或拒绝Slack的请求,或者进行评论,也可以启动Google文档直接处理文件。Slack还将允许用户在应用程序本身预览Google文档文件,此外共享文件时,Slack将检查文件的权限。 如果你要与目前没有访问权限的人共享,Slack会提示更新共享设置。如果公司使用的是较新的服务,Slack也将与Google Team Drives配合使用。 在Slack中共享的文件会自动上传到团队驱动器,并且团队驱动器更新也会共享回Slack。最后,管理员可以通过与G套件(以前称为Google Apps for Work)信息中心的集成为其公司配置Slack。 这将同时与新的和现有的团队工作。 “Google和Slack对未来的工作抱有同样的愿景:智能软件可以将团队聚集在一起,使所有的工作和对话无缝地在一个地方实现”,Google Cloud全球技术合作伙伴主管Nan Boden在博客中说道。 “这一合作的结果是,团队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运行。”Boden同时补充说,谷歌还将帮助Slack利用谷歌的技术来扩大业务。新的整合将在今天宣布,可以看作是谷歌和Slack的客户资源的图景,但整合将于2017年上半年推出。 本文来自翻译:techcrunch.com
    硅谷
    2016年12月09日
  • 硅谷
    在美国科技公司中,80% 的创始人无员工多样性招聘计划 在美国,大部分科技公司的员工都是白人和男性,但是即便这样,仍然有超过80%的科技公司没有促进员工多样性的正式计划,Jason Del Rey 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情况。 科技公司普遍存在多样性问题(女性、非洲裔与拉丁裔人数较少)。但是一份面向700家科技公司创始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很多创业公司来说,他们的老板根本不在乎这个“政治正确"的做法。 84% 的科技公司创始人说,他们还没有促进公司员工多样性的正式计划或是政策。与此同时,54%的受访者说,他们确实有一些策略,但都不是很正式。而每三个创始人中,就有一个说,去年他们公司甚至没有讨论过促进公司员工多样性的议题。 这个结果来自首轮资本公司(一个刚刚起步的投资公司)发起的一个覆盖面广泛的年度调查。首轮投资公司进行这项调查的时候,只有不超过10%的调查对象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 而导致科技公司多样性出现问题的原因,男性和女性的看法不尽相同。半数男性认为是“渠道问题”,也就是,一开始就没有多少女性和少数民族进入科技公司。而受调查的女性中同意这种观点的只有四分之一。 与此相反,超过半数的女性认为原因是公司在招聘或提拔员工时无意识的偏见,或者是缺乏榜样效仿。仅有16%的男性同意这种观点。   翻译来自:虫洞翻翻  译者ID:谢怀锋 本文来自翻译:www.recode.net
    硅谷
    2016年12月08日
  • 硅谷
    Workday发布财报后,股价大跌,原因是前景显得不明朗 这几日Workday发布最新一季财报后,股价大跌11.4%,虽然这个季度收入增长了34.2%,达到了4.096亿美金,其中订阅服务增长了38.3%,达到了3.357亿美金,专业服务收入增长了18.1%,达到了0.739亿美金。 Workday首席执行官Aneel Bhusri 谈到第三季度业务增长强劲,在不同的市场和行业的表现都非常棒,产品差异化,技术创新,真正的客户成功等这些都是区别市场的不同。 但是他也指出在未来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美国的大选,其他八国集团领导人的选举等都会是一个影响。但是希望这个不确定性是孤立的,短暂的。但是这个必须要注意。 第四季度他很乐观的预计收入4.27亿美金到4.3亿美金。同比增长32%到33%,其中订阅收入3.6-3.63亿美金。 基于本季度的强劲收入,也提高了全年的收入预期,15.6亿美金-15.63亿美金。 即使如此,依然挡不住未来的不确定。 不过小编认为,这个时候可以入手workday了!73美金的价格可以持有,80多的时候抛掉。做短线是没问题的。这一年来,如此情况出现了好几次。如果短线的话,会有不少收获。特别注意这一段不作为投资参考,也不负责!  
    硅谷
    2016年12月08日
  • 硅谷
    突发丨Oracle疑似大规模裁员,可能涉及2000人! 来源:公众号“ 码农的自我修养” 有小伙伴对于Oracle,是这么评价的: 然而,据可靠线报,我们听说Oracle最近正在计划大规模裁员(RIF)。 这里给大家稍微科普一下什么是RIF。在过去,layoff曾经意味着被解雇的雇员还有可能被重新雇佣;但是RIF意味着你的工作玩完儿了。 现在,因为在大型公司中被layoff后几乎也没有多大可能性被重新雇佣,因此RIF与layoff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总之就是没工作了呗。 这条传闻在硅谷IT圈内一出,各种群聊一下就炸开了锅。比如在太阁的讨论群中,我们看到: 本着一个求真的精神,我们照例采访了我们在Oracle在硅谷的在职员工。一位Oracle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热心群众表示,公司要裁员在公司里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流言”了(再次强调,这条消息没有经过Oracle官方的证实)。而且,更为劲爆的是,据说这次裁员裁掉的将不是performance review比较靠后的同学,而是 直接砍掉很多个大组! 据悉,这次裁员的主要目标是Solaris部门。前几日,各大媒体都爆出Oracle将完全停止对Solaris系统的开发。 如此一来,Solaris11.4 将会成为绝唱。不出意外,大家再也等不来Solaris12了。 关于这起事件,太阁的全栈工程师Jake分析,Solaris被砍去可能是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这个系统是一个混合“开源/闭源“的模式,非常难以处理。 第二,从操作系统上赚钱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第三,很多软件现在都不支持Solaris了。除了Solaris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组将被砍掉,但是具体情况现在依旧不明朗。 有趣的是,在这起传闻中,Oracle官方的口风非常的紧。在某国外论坛上,有疑似Oracle内部员工的好友在论坛发帖称,Oracle官方禁止员工回复这些裁人流言。 但是在美国的论坛上已经有群众猜测裁员数量将可能达到2000人。 我们甚至联系到了一位在中国Oracle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士,不出意外,他拒绝对Oracle是否会裁员发表评论,只是默默的甩给了我们的小编一个连接,并且耐人寻味的表示“中国公司内部未宣布”。 有网友表示,和有些公司(比如前两天的GoPro)大张旗鼓的裁人不同,Oracle裁人喜欢静悄悄的裁…… 也有员工失望的表示,Oracle你在六月不还信誓旦旦的表示不会裁员吗?不是不是说好再爱我一年吗?Q_Q 总之,现在Oracle内部的气氛应该非常诡异(我们强烈怀疑这名发帖者来自于Solaris部门),整个部门都静悄悄,一天没几封Email,老板都已经旅游去了。 这位员工认为:Oracle一般会选择在假期之前把人都裁了,这样可以为公司节省下很多圣诞假期的薪资开销。 所以,所有的事情应该在接下来的几周就会有结果了吧。像Oracle这样量级的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整个行业。太阁将会持续关注此事,并为大家实时更新。    
    硅谷
    2016年12月07日
  • 硅谷
    向 LinkedIn 发起挑战,虚拟助理服务应用 Accompany 获 2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 本周一,Accompany 宣布获得了 20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由 Ignition Partners 领投,Charles River Ventures 参投。本轮之后,Accompany 累计融资金额达到 4060 万美元。 Accompany 创立于 2013 年,今年8月份, Accompany 公司在美国首次推出为用户提供虚拟助理服务的应用程序,近日在英国发布了测试版。公司的初衷很简单:通过免费的应用程序帮客户准备好会议所需的所有信息。Accompany 的 app 与用户的 Google 和 Microsoft 电子邮件帐户、移动日历、Facebook 以及 Twitter 帐户连接,然后通过算法解析用户的个人数据,为每个联系人创建微型档案。 Accompany 的服务由应用程序、Web客户端和 Gmail 插件构成。用户打开 Accompany app 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日历安排,当用户选择了将要会见的联系人,页面会出现关于这位联系人的所有信息源,其中还包涵了联系人的就职公司状况和人物关系等信息。用户还可以查看与联系人的邮件往来,以及用户之前添加的所有记录。 由于 Accompany 与 LinkedIn 是竞争关系,因此无法从这家专业的社交网络访问任何信息和数据源。 LinkedIn 最近被微软以 262 亿美元收购,不允许第三方访问其数据。此外,LinkedIn 于 2015 年买下了Accompany 的竞争对手 Refresh。 本轮资金的注入有助于 Accompany 加快增长并创建超越 LinkedIn 数据源。公司计划使用这些新基金扩大其数据挖掘服务,并扩大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斯阿尔托斯和奥兰特波特兰办事处的员工团队。 本文来自翻译:fortune.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8423.html
    硅谷
    2016年1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