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首页
资讯
投融资
HR科技云图
专栏
出海
AI
下载
5月上海
登录
注册
【FESCO】脑力工作者最好的3种休息方式
2022年02月10日
8683次浏览
前言
我刚毕业参加工作时,每当工作一段时间觉得累了后,就喜欢浏览网页新闻。心里想着的是,刷5分钟新闻,休息下再工作,精力更好。
但实际的画风却是,刷了50分钟新闻还不愿意停,更糟糕的是,我发现不但精力没恢复,我反而累得更不愿意工作了,大脑和眼睛都累。
这种亏吃多了后,我就改了一种休息方式。
以后工作再觉得累,我就不再刷新闻了,而是闭目养神。你别说,这个休息方式确实比刷新闻要好些,至少眼睛不累了。
你别说,这个休息方式确实比刷新闻要好些,至少眼睛不累了。但一个新的问题是,每当我睁眼后,总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再进入工作状态。
看到这两种休息方式都不理想,我痛定思痛,专门研究了下应该如何休息。
最多人推荐的是运动。
我试了下,确实有时效果很好,本来觉得很累,眼皮沉重、两腿灌了铅似的,但挣扎着去跑上30分后,精神反而更好了,不但一点不困了,而且还有一种身轻如燕的感觉。但这种方式,也有效果不好的时候,有时我运动完后,反而会觉着累,不愿意做任何复杂有挑战的工作。
而且,这种休息方式的门槛有点高,我没法在上班期间换上运动服去运动几圈,只有早上上班前,或晚上下班后才有条件,但我最累最想休息的时间段,却是上班期间。
还有人推荐了其它方法,说要换着用脑,比如你做数学累了,就可以看一会哲学书,哲学书看累了就再看一会文学书。据说,卢梭和鲁迅都是这么做的。
我也试了,但对我真没效果。构思一份报告觉得很累后,我这时是看不下任何需要动脑的书的,只有小说还行。但看小说,就跟我浏览新闻一样了,大脑和眼睛都更累。
一圈试下来,似乎没有一种休息方法,可以全面解决脑力工作者累的问题。如果看到这儿,你有了跟我一样的想法,恭喜你,你已经抓住问题的关键了!
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确实没有一种放任四海皆准,而且包治百病的休息方式。
最佳的休息方式,是以上各种方法的组合,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法。
脑力劳动者累的本质
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工作久了都会累,但两者的累大不相同。体力劳动者累的本质,是因为身体肌肉的高强度运动,在体内产生了大量酸性物质引起的累。
这个时候,如果建议体力劳动者再通过运动来休息,那就是雪上加霜了,对体力劳动者来说,躺下来静养和睡觉,是最佳的休息方式。
脑力劳动者的累,相较于体力劳动者,类型和原因都更多些,主要可分为三类:
1)
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的累
这种累的场景,主要是我们长时间在做大脑持续活跃,但身体却相对静止的工作。
比如,连续一天,赶场参加了四五个会;一个上午,不间断地在回复不同人的消息等。
这种累,大脑很想继续工作,但身体却因为运动不足,供不上大脑所需的糖份和血氧。
2)
意志力使用过度,实在无法再继续的累
这种累的场景,主要是我们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乐意做的事,或控制自己的各种冲动。
比如,很不喜欢做总结,但年终报告不得不写,于是开始前的各种畏难,动笔后的各种纠结,以及截止日越来越近的恐慌,让你觉得疲惫不堪。
这种累,来自于意志力资源被严重消耗,导致无法再做其它任何需要意志力控制的事。这就是自我损耗理论的发现:个体执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也是自我损耗的过程,且个体某个阶段的自我损耗,会降低下一个阶段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并导致后续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失败。
3)
长时间重复,大脑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累
这种累的场景,主要是我们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作。
比如,连续三个小时复制粘贴素材内容;连续一个上午核对各个文档里的错别字等。
这种累,主要是大脑皮层的疲劳。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作,大脑皮层参加工作的细胞受到频繁的刺激,会产生强烈的兴奋。
但到一定程度时,兴奋便会转为抑制,如果继续工作下去,这种抑制过程就会加强而导致疲劳。
如果这时继续重复工作下去,疲劳就会积聚,就跟体力劳动导致的肌肉疲劳积聚一样,导致“过度疲劳”,从而危害到身体正常的机能。
正是因为脑力劳动累的原因更多元,因此单一的方法才会时而有效、时而无效。
针对脑力劳动的累,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会有效。
解决身体低兴奋的累
针对第一种累——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无论是浏览新闻、换脑看其它内容,还是睡眠,都无法解决。因为这些休息方式,身体依然处于低兴奋状态,无法给大脑提供足够的养分。
解决这种大脑皮层兴奋、身体低兴奋状态的最佳方式,
就是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
比如,跑步、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划船,骑单车等等运动。
这些运动到了一定强度后,身体会产生一种被称之为内啡肽(又称脑内啡)的激素。这个激素可是一个好东西,它能跟吗啡、鸦片剂一样,让我们的大脑产生愉悦的感觉。这就是为何,有氧运动成为习惯后,会上瘾的原因,像习惯了跑步的人,一段时间不跑就全身不自在。
内啡肽除了能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它还有调节体温、扩张心血管、加大呼吸等生理功能。
这些生理功能,对缓解大脑极度兴奋、身体低兴奋的累,可太有帮助了。
运动后,体温升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加快,能带走疲劳感;心血管扩张和呼吸加大,血液里携带的氧气量增加,能给大脑提供更多血氧,支撑大脑的持续兴奋状态。
我一般是晚上18点左右跑步,跑完后,不但白天一天工作的疲劳一扫而空,还能再支撑晚上几个小时的高效率的工作。
解决意志力使用过度的累
如果你之前,看过脑力工作者如何休息的文章,你可能会发现,绝大多数文章,都对打盹、睡眠持抨击态度。这些文章,会提倡你少做被动式休闲,也就是不需要什么技巧或专注力的活动,比如刷新闻、看电影、睡觉之类的。
同时,提倡你多做主动式休闲,也就是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用心投入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运动、读书等。
这就是没有意识到,脑力劳动者的累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从而一刀切地建议了一种,自认为可以包治百病的方法。
对于身体低兴奋的累,确实被动式休闲没啥效果,甚至越歇越累;
但对于意志力使用过度的累,被动式休闲的休息方式,特别是睡眠,却非常有用。
因为,根据自我损耗理论认为:
■
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意志力)是有限的,短期内,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的自我控制。
■ 所有的执行功能(自我控制、做出抉择、发起行为),需要的是同一种资源,一个领域的资源损耗,会减少另一领域的可用资源。
■ 自我控制的过程,就是消耗心理能量的过程,消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类似于肌肉疲劳后需要休息才能恢复。
因此,你只有多多做意志力的恢复,才能在要做的事上,有足够的意志力支撑。
在意志力使用过度的情况下,如果还提倡动用意志力来强迫自己运动、读书,只会雪上加霜,而且也压根做不到。
像我每次面对畏难不想做的事情时,就会选择先打个20分钟左右的盹。这么做了后,我就将大脑里,其它耗费意志力的事,都暂时抛到脑后了,带着恢复得满满的意志力,来攻克这个让我很畏难的事。
对我来说,睡眠效果奇好。你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特性,选择对你恢复意志力,很有帮助的被动式休闲,比如看个电影,逛个街之类的。
解决长时间重复的累
长时间重复的累,是因为总是特定区域的大脑皮层的细胞参加工作,被频繁刺激后,反而由兴奋转为了抑制。对于这种累,就需要让这部分大脑皮层暂时停止刺激。
停止刺激的方式有两种:
1、停下来
就是先歇一歇,或者睡觉、或者休闲、或者运动。
2、不停下来
就是不歇下来,继续去做其它事。这就是卢梭和鲁迅用的方法了:转换用脑。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很珍惜时间的人。
鲁迅就特别珍惜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就是他老人家说的。
因此,
如果你是因为做重复性的工作累了,同时又不想歇下来浪费时间,
就可以多用用
“转化用脑“
的这种方法。
最后的话
累了就该歇一歇,这是我们本能的一种认知,也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对于体力劳动的累来说,这种方法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对于脑力劳动的累来说,就需要区别对待了:
1、
如果你的累,是因为身体低兴奋导致的,
那最好别歇着了,而是挣扎着去运动运动。
2、
如果你的累,是因为意志力使用过度导致的,
那你完全可以歇下来,让意志力更快地恢复。
3、
如果你的累,是因为长时间重复导致的,
你歇也可以,不歇也可以的。不歇的话,就要注意转换用脑,先去做其它动脑的事,等累了再继续换。
最后,祝你早日学会休息,越歇效率越高。
FESCO
机构专栏
FESCO
脑力
休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最近文章
【伦敦】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供应商PeopleForce 获得 540 万美元融资,以加速其在波兰和拉丁美洲的发展
2025年04月18日
【伦敦】简历颠覆者平台 Vizzy 融资 365 万英镑改写招聘规范,已获得路易威登、巴宝莉和 WHSmith 的信任
2025年04月18日
硅谷背景调查独角兽 Checkr 收购 AI 驱动的 Truework,加速构建就业与收入验证数据平台
2025年04月18日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和技能提升的双重挑战
2025年04月17日
那个发布停止雇佣人类广告的AI公司Artisan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A轮融资
2025年04月17日
热门文章
那年今日
大师谈:HRTech最大的商业市场:技能科技市场(SkillsTech)
2021年04月19日
【美国】保险福利平台Level完成2700万美元A轮融资,用于重建员工保险行业
2021年04月19日
HRTechChina专访“全人网”:打造一个职业征信共享平台,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2017年04月19日
LinkedIn用户总数超过3亿人 拟继续发力移动业务,你猜中国会员多少?
2014年04月19日
【Laura Stevens访谈】如何将人力资本分析和员工体验联系起来
2022年04月19日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加入我们
|
2022新版员工体验旅程图
|
ChatGPT与HR
|
2024年HRTech活动计划
|
HR出海频道
|
HR云图
|
资料下载
|
员工体验研究院
|
北美华人人力资源协会
|
马上加入出海俱乐部
|
2024版员工体验旅程图
|
2024HR机构优秀品牌发展计划
|
推动HR工作中实践负责任AI的倡议书
|
NACSHR
|
出海北美第一站
|
HR上市公司财报
Email:
hi@hrtechchina.com
Copyright © 2025 HRTechChin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 08005049号-4.
×
登录
用户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